第53章 五十三

李治看過戰報後, 龍顏大悅,朗聲道:“好!不愧是安國公之後。”

裴英娘見李治高興,連忙命人撤走棋盤。

博戲全靠扔骰子決定前進的步數,誰運氣好, 誰贏得多,她和李治玩博戲, 把把能贏。

下棋就不一樣了, 就算她把棋譜全背下來, 也毫無還擊之力, 從學會下棋以來, 她一次都沒贏過李治。

裴英娘曾找李旦求教棋藝,李旦一開始認認真真教她,後來認識到她實在沒有下棋的天賦,委婉告訴她, “下棋只是爲了消遣而已,不必強求輸贏。”

除了李旦偶爾會讓着裴英娘以外,不管她和誰下棋,總是輸多勝少,連很少摸棋盤的李令月都能把她殺得丟盔棄甲, 棄子投降。

裴英娘不爲難自己, 不會下,就不下,就像她當初果斷放棄羌笛、洞簫一樣。

偏偏李治就是喜歡要她陪着下棋。

裴英娘懷疑李治是不是以前和她玩博戲輸多了,想趁機報仇。

現在離宮的人都知道裴英娘不擅長棋藝, 侍立的宮婢一看到她使眼色,立刻心領神會,抿嘴一笑,上前收走棋盤。

一旁的李治沒有注意到裴英孃的小動靜,問宦者,“大軍幾時還朝?”

宦者跪在廊檐下,“按路程,差不多是七月間。”

李治點點頭,沉吟片刻,“朕親筆書信一封,你親自將信送往陣前,當面交給執失,不得有誤。”

宦者躬身應承。

宮人送上筆墨紙硯,李治正襟危坐,下筆一揮而就,封好書信,交給宦者,宦者收好書信,一頭扎進風雪之中。

裴英娘不敢打擾李治,乖乖坐在側殿吃茶食。

李治辦完正事,回頭一看,几案上空空落落,剛剛下了一半的棋局已經不見蹤影。

裴英娘捧着一碗熱騰騰的翠濤酒上前,縛發的淺碧色彩絛隨風搖曳,鬢邊一對紅鴉忽,襯着雪白的膚色,愈顯明豔,笑嘻嘻道:“天氣寒冷,阿父飲些清酒驅寒。”

李治搖頭失笑,接過瑪瑙酒盅,目光不經意在裴英娘身上徘徊,白生生的鵝蛋臉,略帶少年人的豐腴稚嫩,五官漸漸長開,眉清目秀,俏麗明媚,一雙水杏眼兒,烏黑髮亮,顧盼生輝。

他飲下一口清酒,心中暗暗道,也許,是該給小十七定下人家的時候了。

大軍得勝的消息很快傳遍離宮,李治老懷寬慰,整天樂呵呵的,武皇后卻反應平淡。

武皇后臨朝聽政後,李治很少和她發生爭執,唯有在用兵之事上,帝后二人常常意見相悖。

唐朝初年,吐蕃平定諸羌,成爲統一的王國,勢力大盛,開始與中原王朝來往。

太宗時,吐蕃的立國之君松贊干布向唐請婚,指名非嫡出公主不娶,被中原朝廷拒絕。

吐蕃當即以吐谷渾挑撥唐蕃關係爲藉口,發兵攻擊吐谷渾,並侵擾唐朝劍南鬆州一帶,叫囂着要一路直接攻入長安,迎娶太宗的嫡出公主。

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爲當彌道行軍大總管,執失思力爲白蘭道行軍總管,牛進達爲闊水道行軍總管,劉蘭爲洮河道行軍總管,率兵騎五萬還擊吐蕃。

牛進達的先鋒部隊從鬆州出發,夜襲吐蕃營帳,斬殺千餘級,吐蕃退走。

此次大敗後,吐蕃松贊干布重新派遣使臣入朝,再次向唐求婚。

李世民許之,冊封宗室之女爲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

此次聯姻後,大唐和吐蕃和平往來,友好相處,一直未發生大規模的戰事。

高宗即位時,年紀尚輕,根基不穩,邊境諸國蠢蠢欲動,吐蕃和吐谷渾頻頻發生摩擦。

咸亨元年,吐谷渾不敵吐蕃,遣使向唐求助。

高宗派薛仁貴前往迎擊吐蕃,爲吐蕃所敗,同年,吐蕃滅吐谷渾,大唐安西四鎮俱廢。

自此,沿邊諸羌都投降了吐蕃,吐蕃連年騷擾大唐邊境,唐多次派兵討伐,但敗多勝少。

究其原因,因爲吐蕃佔據天然的地理優勢,可進可退。而唐軍無法深入高原,即使打了勝仗,也是慘勝,軍費開支也是壓在朝廷頭上的一大難題,因此唐軍始終無力對吐蕃進行大規模的徹底打擊。只能牢牢固守在劍南、隴右一帶,派兵沿境防守,形成以防守爲主的戰略體系。

大唐對西域的控制力已經大不如前。

朝臣們勸李治以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爲主,“少發兵募,且遣備邊”。

李治不甘心就此放任吐蕃侵擾西域,一邊增兵防守邊境,一邊積極培養將領人才,想一舉解除吐蕃對西域諸州的威脅。

正如李治早年不顧武皇后反對,堅持派兵攻打高句麗一樣,他在涉及到軍事方面的佈局和謀劃時,一反常態,異常堅定。

初唐時,除了西邊的突厥諸胡之外,盤踞在大唐東邊的高句麗也不能小覷,只有穩定遼東局勢,繼位的新君才能安心。

太宗李世民當年之所以會拖着病體東征,就是爲了替年輕的李治掃平障礙,讓他能夠沒有後顧之憂。

當時有大臣擔心李世民重蹈覆轍,和隋煬帝一樣因爲連年對高句麗用兵導致內亂,李世民堅持東征,對左右大臣說:“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之憂也。”

可惜李世民御駕親征,依然未能滅掉高句麗。

李治即位後,牢記李世民的叮囑,不曾對高句麗掉以輕心。從永徽六年到顯慶年間,他利用百濟、高句麗、新羅之間的矛盾,一步步使高句麗陷入孤立境地,並趁高句麗發生內亂時,抓準時機,任命在此前的戰事中脫穎而出的薛仁貴爲左武衛將軍,再次征討高句麗,最終完成了李世民的遺願,誅滅高句麗王朝。

大敗高句麗後,薛仁貴官拜安東都護,率兵留守平/壤城,大唐東境從此安定。

東境已平,西境又再起烽火。

李治苦心孤詣,籌備多年,迫切想一舉擊潰吐蕃,不給太子留下後患。

武皇后和李治曾多次因爲西域的軍事部署而爭吵,這倒不是因爲武皇后沒有軍事嗅覺,輕視吐蕃,而是利益相關,朝廷的將領人才大多忠於李唐皇室,武皇后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必須打壓他們,自然不希望李治頻頻用兵。

而且此時大唐雖然國富民安,繁榮昌盛,但仍然耗不起一場舉國之力的戰爭,隋亡的教訓歷歷在目,不管是武皇后,還是朝中大臣,都認爲面對野心勃勃的吐蕃,唐軍不能冒進,只能固守邊境,防止吐蕃侵犯。

李治深知太平盛世得來不易,暫時向羣臣妥協,但仍然不放棄打擊吐蕃的計劃。

執失雲漸十一歲入選千牛備身後,便被李治接入宮中教養,教導他軍事謀略的是能征善戰的老將謀臣,教授他詩書禮樂的是舉世聞名的鴻儒學士,而一遍遍向他強調西域戰略地位的,是李治本人。

李治對執失雲漸寄予厚望,派他前往劍南,便是爲以後對吐蕃用兵做準備。

此次劍南大勝,雖說領兵的人是大總管程錦堂,執失雲漸只是其中一道行軍,但戰報中說他穩紮穩打,不冒險躁進,關鍵時刻又能出其不意,屢立奇功,有昔日衛國公李靖之風。

看到悉心培養的後輩表現傑出,李治自然欣慰不已。

武皇后對執失雲漸的看法就不一樣了,太宗李世民給李治留下一批忠心耿耿的將才,其中大多數人是大唐開國功臣之後,出身高貴,根基牢固,對臨朝聽政的她恭敬有餘,忠心不足。她可以驅使寒門學子,收服世家文臣,但軍中的武將軟硬不吃,根本不聽從她的號令。

執失雲漸的祖父是歸順大唐的突厥酋長,祖母是九江大長公主,又是李治手把手教出來的,顯然也是一個只忠於李姓的武將。

武皇后更喜歡油滑殷勤、識時務的程錦堂。

帝后二人一個喜氣洋洋,一個淡漠冷靜。

宮裡的人誰也不敢得罪,無奈之下,不得不謹小慎微,當着李治的面時嬉笑奉承,誇執失雲漸驍勇善戰,是當世奇才。等到了武皇后跟前,絕口不提劍南戰事。

裴英娘看不懂李治的軍事舉措對朝政會產生什麼影響,不過有一點她模糊知道一些。

隨着吐蕃的強盛和突厥的復興,唐無力解決西境威脅,選擇以守勢爲主,在邊境舉兵屯守,威懾吐蕃諸胡,使得邊陲兵強馬壯,而京師空虛,埋下隱患。

從武則天當政,到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這便是邊疆的十個節度:安西節度撫寧西域,北庭節度防制突騎馳、堅昆,河西節度隔斷吐蕃、突厥,朔方節度捍禦突厥,河東節度與朔方相掎角以御突厥,范陽節度鎮御奚、契丹,平盧節度鎮撫室韋、靺鞨,隴右節度備禦吐蕃,劍南節度西抗吐蕃、南撫蠻獠,另有岺南五府經略,負責綏靜南方各少數部族。

這一套防禦體系在對外防禦上是較爲嚴密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配合,互爲犄角,同時,又可以彼此牽制,互相防範,不至由於兵力過重而導致邊將作亂。

從李治,武皇后,到玄宗李隆基,三代帝王煞費苦心,才最終確立這套嚴密又靈活的防禦體系。

但制度是一回事,具體運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將帥久任,不按時換防;一人兼任數鎮節度使,增加了邊將謀反的可能性,爲其作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安祿山身兼盧龍、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又向朝廷請求任命自己的親信爲將官,手握重兵,聲威赫赫。終於在天寶十四載十一月起兵,拉開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的序幕。

強盛的大唐自此由盛轉衰,中原以北十室九空,生靈塗炭,餓殍遍野,骨肉分離。

一場叛將作亂引發的戰爭,將輝映千古的大唐帝國拉下泥沼,險些覆滅。

朝廷艱難收復部分失地後,依然無力束縛地方藩鎮,雖然曾多次發兵討伐割據一方的藩鎮,但收效甚微,最終,唐還是亡於藩鎮之手。

裴英娘佔着歷史的便宜,知道節度使擁兵自重會導致的危害,但武皇后和朝堂上的那些謀臣就不知道嗎?他們老謀深算,比她更清楚屯兵邊境的利弊之處,可朝廷沒有其他選擇,戰爭會拖垮一個強盛的國家,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太平已久,朝廷不能貿然起兵攻打吐蕃,即使能戰勝對方,也是得不償失。

派兵嚴守邊境,是眼下最穩妥、最省力的辦法。

李治想通過戰爭解除憂患,難於登天,不止武皇后反對他的軍事構想,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也更偏向於由進攻轉爲防禦。

裴英娘只是一個養尊處優的皇室公主,人微言輕,不可能像李弘、李賢那樣上書李治,分析時局,她真上書了也沒人把她當回事,還會斥責她狂妄愚蠢,把朝政當成兒戲。

而且安祿山的叛變,只是引發朝堂動盪的直接原因,玄宗當政後期,耽於享樂,政治腐敗,繁華之後隱藏着尖銳的社會矛盾,纔是衰敗的真正內因。

這些複雜的情勢,裴英娘只知道一些大概,根本說不出所以然來。

她和李令月討論過,李令月嘻嘻哈哈一陣,取笑她是不是愛慕哪位凱旋將士,還鬧着要去找李治爲她賜婚。

裴英娘哭笑不得,只能悄悄把自己的擔心講給李旦聽,如果說有誰會認真聽她講述自己對朝政的看法,大概只有李旦。

李旦聽她絮絮叨叨抱怨一通,笑了笑,“昔日突厥舉兵壓境,滿朝文武商量着遷都,唯有大父堅決反對,他任用胡人,以夷制夷,其中艱險,不亞於與虎謀皮,大父雄韜武略,方能穩定局勢,擊滅諸胡,如果換成另一個人,或許都城早就換了。這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謀劃,成敗如何,和隱患無關,得看佈局之人能不能掌握全局。”

言下之意,只要當政者時刻保持清醒,能威懾邊疆守將,邊境隱患不足爲慮。

裴英娘聽李旦說得自信從容,心中暗歎一口氣,阿兄啊,那個掌握不了全局,導致大唐崩盤的人,就是你兒子呀!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關於吐蕃、節度使、高句麗等內容,引用摘抄自《隋唐五代史》軍事卷相關部分和林語堂的《武則天正傳》。

雖然是放飛寫的,但是軍事上還是想盡量貼近史實一點,所以引用了資料,以後如果有引用摘抄的內容,會在內容提要寫明,大家買之前看一下內容提要,可以斟酌着看還是不看O(∩_∩)O哈!

隋、唐兩個朝代都想滅掉高句麗,原因比較複雜,簡單一點說,因爲之前漢末時天下大亂,接着魏晉紛爭,五/胡/亂/華,中原無暇東顧,高句麗漸漸發展強大,隱隱有屹立東亞的架勢,而且高句麗不像當時的日本那麼聽話,對唐朝抱有很強烈的敵意,唐朝皇帝如果想要坐穩江山,必須除掉高句麗這個威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李治堅持要滅高句麗。

另外文裡還是把軍事方面的內容寫簡單了很多,文裡的敘述粗暴幼稚,事實上安史之亂的爆發原因很複雜,史學家們意見不一,只有一點:絕對不是楊貴妃的鍋~她的兄弟是真禍害沒錯

還有由於涉及到民、族、和、諧,後文會虛擬出一個異族國家……不能寫真民、族

第203章 二百零三第8章 八第193章 一百九十三第97章 九十七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第190章 一百九十二百一十三第131章 一百三十一二百一十八第26章 二十六第129章 一百二十九二百二十五第10章 十第105章 一百零五第29章 二十九第23章 二十三第65章 六十五第90章 九十第104章 一百零四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第139章 一百三十九第54章 五十四第58章 五十八第162章 一百六十二第107章 一百零七第94章 九十四第101章 一百零一第12章 十二第43章 四十三第146章 一百四十六第170章 一百七十第122章 一百二十二第86章 八十六第193章 一百九十三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第172章 一百七十二第185章 一百八十五二百一十四第29章 二十九第16章 十六第193章 一百九十三第136章 一百三十六第106章 一百零六第198章 一百九十八第54章 五十四第177章 一百七十七第181章 一百八十一第55章 五十五第104章 一百零四第82章 八十二二百一十三第73章 七十三第80章 八十第29章 二十九第195章 一百九十五第123章 一百二十三第43章 四十三二百三十一第84章 八十四第125章 一百二十五第42章 四十二第67章 六十七第63章 六十三第47章 四十七第78章 七十八第126章 一百二十六第191章 一百九十一第136章 一百三十六第208章 二百零八第48章 四十八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第204章 二百零四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二百一十九第55章 五十五第118章 一百一十八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二百三十三第27章 二十七第170章 一百七十第13章 十三第78章 七十八第154章 一百五十四二百一十七第92章 九十二第9章 九第23章 二十三第210章 二百一十章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第17章 十七第35章 三十五二百二十七第26章 二十六二百三十第11章 十一第19章 十九第88章 八十八第18章 十八
第203章 二百零三第8章 八第193章 一百九十三第97章 九十七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第190章 一百九十二百一十三第131章 一百三十一二百一十八第26章 二十六第129章 一百二十九二百二十五第10章 十第105章 一百零五第29章 二十九第23章 二十三第65章 六十五第90章 九十第104章 一百零四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第139章 一百三十九第54章 五十四第58章 五十八第162章 一百六十二第107章 一百零七第94章 九十四第101章 一百零一第12章 十二第43章 四十三第146章 一百四十六第170章 一百七十第122章 一百二十二第86章 八十六第193章 一百九十三第171章 一百七十一第172章 一百七十二第185章 一百八十五二百一十四第29章 二十九第16章 十六第193章 一百九十三第136章 一百三十六第106章 一百零六第198章 一百九十八第54章 五十四第177章 一百七十七第181章 一百八十一第55章 五十五第104章 一百零四第82章 八十二二百一十三第73章 七十三第80章 八十第29章 二十九第195章 一百九十五第123章 一百二十三第43章 四十三二百三十一第84章 八十四第125章 一百二十五第42章 四十二第67章 六十七第63章 六十三第47章 四十七第78章 七十八第126章 一百二十六第191章 一百九十一第136章 一百三十六第208章 二百零八第48章 四十八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第204章 二百零四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二百一十九第55章 五十五第118章 一百一十八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二百三十三第27章 二十七第170章 一百七十第13章 十三第78章 七十八第154章 一百五十四二百一十七第92章 九十二第9章 九第23章 二十三第210章 二百一十章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第17章 十七第35章 三十五二百二十七第26章 二十六二百三十第11章 十一第19章 十九第88章 八十八第18章 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