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
而且還是擁有皇位繼承權的皇太孫,這樣的權利可以說是很大的。←,甚至於這一刻李承訓都是超越了秦王李世民,成了大唐皇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
這是一個進步,至少只要太子一死,上位的便是他楚霸王李承訓。對於這個皇太孫的封號,李承訓選擇了淡然面對,因爲對於 他來說這不過是一道助力而已。其實在很多時候有沒有這道助力都是一樣的。
李唐的第二任皇帝只能是他李承訓,這是國社黨的訴求,也是麾下文武百官,以及百萬大軍的要求。這個時候的李承訓已經不是剛剛穿越過來,還要爲了未來自己不被兇惡的二叔所殺而努力。
此時此刻李承訓已經不是當初的孤家寡人,而是一個勢力的首腦,有着無數人跟着他混飯吃。這個時候他的每一個決定再也不是所謂的兒戲,而是經歷過了深思熟慮的決定。他的一句話,都關乎這無數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這個時候的李承訓不得不慎重,對於大位他要定了。不管是太子李建成還是秦王李世民。只要是站在他的對面,想要阻攔自己,那麼就只有一個選擇,那便是殺無赦。
用屠刀將一切反對自己的全部幹掉,清楚自己的所有政敵,爲自己的接受大唐萬里江山而做好準備。因爲李承訓心裡清楚想要接受一個國家,平平靜靜的過度一個政權這是近乎不可能的。
歷朝歷代,根本就沒有一個人王朝出現過平穩的過度。每一次的王朝更迭都是充滿了陰謀詭計,鮮血與屍骨。這便是皇家。這便是皇室內生存的冷酷生活。皇宮就像一個巨大的監獄,囚禁着衆生的夢想。
只要是生活在這個牢籠裡面的人。就只能按照千百年來不變的劇本演下去。沒有人可以例外,在這個巨大的牢籠裡面。只要是女人就是一件工具,哪怕是男的也不過是爲了生存,每天小心翼翼的可憐蟲。
那一張龍椅之下,九十九道御街都是由屍骨鋪就。對於這一點,穿越時空的李承訓十分的清楚,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是處於一種劣勢,哪怕他是熟知歷史的走向,也不過是一個時時刻刻爲了活下去使者陰謀詭計的可憐蟲而已。
生在皇家只有一條路能走,那便是奪嫡。徹底的登上那個九五至尊的位置纔算是結束。李承訓的心裡清楚,生於皇家這是沒有辦法選擇的,只要是皇子,就必須要爭。
唯有爭,才能在關鍵時刻得到了一絲光明。皇室子弟也唯有登上皇位纔有可能作爲,熟知歷史的李承訓心裡清楚,生在皇家,教育的嚴酷與看重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教育。是不會出現那種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昏君的。
因爲他們收到了一個時代最爲高端的教育,而且這個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皇室子弟們要如何治療天下。在李承訓的腦袋裡,覺得,在這樣的教育還碌碌無爲的皇帝。除非腦子比豬還笨。
歷史上之所以頻頻出現昏君的原因,便是在由皇宮大內這個環境所影響的。生在皇室,天生就是一個陰謀家。這便是對皇家生活的真實寫照。與下人鬥,與文武百官鬥。與兄弟姐們鬥,在於自己的父皇鬥。
這就好比是在養蠱。一羣蠱蟲在裡面廝殺。唯有最後活下來的那一個才能成爲蠱王,得到這錦繡河山,萬里天下。
君臨天下!
一步一步踏上那個象徵着至高無上皇權的龍椅,李承訓不止一次的想過。從剛剛來到大唐開始就想,一直到了如今。在睡夢中,他不止一次的登上了皇位,穿着龍袍君臨天下。
這便是楚霸王李承訓堅持下來的原因,男兒生平事,手掌天下權。對於楚霸王來說,至於美人他沒有多大的追求。愛情他也是從來都沒有嚮往過,對於他來說這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而已。
身爲皇子,唯有君臨天下。只有這樣你纔會得到一切你想要的東西。對於這一點的認知,李承訓要比誰都來的清楚。哪怕是他想要李世民的王妃長孫氏,只要他幹掉李世民登上帝位,納了又何妨。
通過李承訓在於這個朝代生活了這麼久,李承訓對於這個時代的規則有了很清楚的認知。那便是拳頭大才是硬道理,沒有人會跟你講道理,因爲如果你沒有實力,在別人的眼中你不過是一個小蝦米,可有可無。
甚至於微弱到了別人不願意正視的地步,正是由於清楚這一切,所以楚霸王李承訓自明白自己身處李氏皇族,便是各種陰謀詭計跌出,只是爲了能夠得到更大的權利。甚至於李承訓爲了得到了權利,爲了生存不得不鋌而走險。
無論是當初派兵出突厥,屠殺十八部落彰顯武功。亦或者還是應隋煬帝的聖旨南下江都,奪取傳國玉璽北上長安,都是楚霸王拿生命博來的。
如此李承訓身上加的這些榮耀,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這一切都是他用自己的雙手辛苦打拼而得來的,所以李承訓對於這一切都是十分的珍惜。不管是李淵或者是李建成,誰敢打他的主意,他李承訓一定會悍然出手。
殺一個片甲不留的!
對於這些人的父子親情,李承訓看的十分的淡。說到底他並不是李建成的親兒子,他不過是借屍還魂了而已。就算是血濃於水,卻也頂不過當初李建成對他做的那些事情。
所以說,大唐皇室只是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平臺,一個向天下展示自己才華,給天下人一個傳奇的平臺。對於這一點以前的李承訓並沒有徹底的悟透,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李承訓徹底的長大了。
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畏手畏腳,生怕如同歷史上一樣被秦王李世民斬殺在承乾殿內。如今的李承訓手握百萬精銳大軍,坐擁大半個李唐江山,儼然是李唐國內的最大的實力派。
對於這些,李承訓不由得看着李淵嘆了一口氣,心裡暗道:“這一年,我十四意氣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