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白榮升

楊國忠與李林甫素不相能,此時哪會錯過出風頭的機會,就要駁斥李林甫,只見李隆基微微點頭,大爲贊成:“丞相老成謀國,實是難得。”

一聽這話,楊國忠到嘴邊的話只得嚥了回去。 шшш⊕тt kán⊕co

“吐蕃之地,華夏曆時數千年,終於打下來了,這不是完結,僅僅是開始。”李隆基剖析道:“若是不能治理好,那麼,必將生亂,興許其亂比起吐蕃在時還要大,因而,設立吐蕃都護府治理吐蕃就成當務之急。”

李林甫雖是千古罕見的奸臣,卻有雄才,見事明快,他要求先治理吐蕃,而不是楊國忠說的撤軍與大食大戰,的確是當得李隆基的讚揚。

李林甫把楊國忠的舉動看在眼裡,不動聲色,心中暗想你一個市井小子,若不是靠着女人的裙帶,你能有今天?就憑你那點水準,也想搶我的風頭,真是做夢。

“設立吐蕃都護府這事,朕準了。”李隆基重重點頭,衝太子李亨道:“太子,你說說,還有哪些事要做?”

這是在考較太子,李亨不敢大意,忙道:“臣啓父皇,欲要爲治,必先得人,當先擇人坐鎮吐蕃都護府。”

“國之興焉,在於得人;國之亡焉,在於失人。太子,你大有長進了,深得治國之要。”李隆基對太子之言大是讚賞,很是欣慰。

如此盛讚很少見,李亨是興奮莫銘,要不是時機不對。他真想放聲高歌了,忙道:“這都是父皇教誨。”

李隆基右手輕揮,道:“你以爲何人可坐鎮吐蕃都護府?”

“父皇,兒臣以爲哥舒翰和李昌國二人皆可,若以兒臣之見,李昌國更善謀劃,更適合。”太子李亨微一沉吟。

李隆基微微點頭。道:“哥舒翰是良將之才,若他坐鎮吐蕃的話,的確不會有事。李昌國當然更不會有事,他比起哥舒翰更善謀劃,若他坐鎮的話,朕極爲放心。不過,與大食大戰就要進行。李昌國熟悉西域,他本來就來自安西都護府嘛,這坐鎮吐蕃一事就不用他了。”

在選擇坐鎮吐蕃之人,不僅僅要有才幹,還要考慮到與大食作戰一事。李昌國本就來到自安西都護府,與大食大戰少不了他。

李昌國不坐鎮吐蕃,就只剩下哥舒翰了,不必選擇,李亨道:“父皇聖明。”

“哥舒翰雖是精通兵道,是一員難得的良將。可是吐蕃新定,事務太多,他一人的話難以做好,必要有人輔助他。太子,你以爲何人能擔此任?”李隆基問道。

太子李亨一愣,明顯沒有想到。微一沉吟道:“父皇。兒臣以爲李白適合。”

“陛下,李白狂悖之人,不通政務,萬萬擔不得此事。”李林甫對李白很是忌憚。哪會任由李白得勢,忙着中傷李白。

高力士瞄了李林甫一眼。大是滿意他的表現。李白被賜金放還,與高力士脫不了干係。

太子李亨與李林甫不對付,李林甫反對的事,他就要贊成,忙道:“父皇,李白雖有狂悖之行,此番進京,其狂悖之行已經少見,言行舉止如同換了個人似的。觀其此次隨軍出征,可圈可點,立下大功,若命他輔助哥舒翰,正合適。”

李林甫又要駁斥,只聽李隆基暢笑道:“呵呵。當初,朕賜金放還李白,就是要讓他去歷練,去其狂悖之行,如今吶,腦子總算是開竅了,言談舉止跟換了個人似的。再者,其對政務多有獨到之解,朕以爲,太子所言可取。吐蕃軍務交給哥舒翰,政務交給李白。”

李林甫真有買塊豆腐撞死的衝動,李白怎麼就得勢了呢?還是李家的人好上位啊。

他卻忘了,他也是出自隴西李氏。

李白和李隆基都是飛將軍李廣的後人,都屬於隴西李氏,按照輩份,李白比李隆基還要高,據說和唐太宗是平輩。因而,李隆基很欣賞他白的才華,卻是難以接受他的性格,這才賜金放還,讓其歷練,磨其狂悖之行。眼下看來,他的目的達到了,他對李白的改變大爲滿意,命李白處理吐蕃政務又何足怪?

當然,李隆基不知道的是,這都是李昌國指點李白的結果。

“陛下,李白雖有幹才,卻未做過官,若是出錯,後果不堪設想。陛下要知道,吐蕃新定,不容出錯。”李林甫仍是不死心。

“這話倒也有理。李白雖是才情不凡,畢竟沒有做過官,沒有處理過政務,不得不慮。”李隆基微一沉吟,若是在別處,他可以不用考慮此事,在吐蕃不行,因爲吐蕃新定,絕不容出錯。一旦出錯,就會生亂。

“父皇,兒臣以爲,可讓王維輔助李白便可。”太子李亨忙上奏。

“可!”李隆基重重點頭,很是欣賞這一提議,道:“王維在朝中數十年,對政務極爲精通,有他輔助李白,這事就不會有問題了。嗯,能夠平定吐蕃,王維也出了大力,他的便榻效用不低,若無便榻,將士們難以越過積石山,就以此任賞他之功。”

事已至此,不能再說,李林甫只能把一腔不滿藏在心裡,暗中打定主意,以後多給李白小鞋穿,找他的麻煩就是。

“吐蕃都護府設立,哥舒翰坐鎮,主理軍務,李白輔之,主理政務,如此極好。”李隆基眉頭一挑,又道:“雖然擇人,卻是不夠。吐蕃該當如何治理,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務。若此事不定,吐蕃難以治理,你們都說說。”

吐蕃的情形與唐朝截然不同,若是不能議出個施政綱領來,李白無法着手治理。若是不能治理吐蕃,吐蕃必然生亂,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務。

“陛下,臣以爲,可循突厥舊例,把吐蕃之地分成數部,分封屬國,大唐只要駐軍便可。”楊國忠生怕被別人搶了功勞,搶着出主意。

唐朝征服突厥後,並沒有設立郡縣,而是實行的分封。突厥地廣,把突厥肢解,分成很多部分,彼此間不能合流,唐朝分而治之。

這是唐朝使用得最多的辦法,羣臣齊聲附和,大加贊成。

李林甫眉頭一挑,駁斥道:“陛下,臣以爲吐蕃之地與突厥不同,不可循舊例,該當推行郡縣治。”

“哦。”李隆基眉頭一挑,大感興奮,問道:“丞相何出此言?”

“陛下,臣以突厥之所以老是擾亂,就在於治而不力。”李林甫開始剖析道:“大唐雖把突厥分爲數部,各部間不能合流,便於大唐分而治之。然而,各部之間有軍隊,有財貨,有口衆,大亂沒有,小亂卻是不斷。大唐之所以容忍,就在於大唐需要突厥各部爲大唐守邊,抵擋北方的邊患,用此法尚可。”

唐朝之所以如此處置突厥,而不是採用郡縣制,就在於北方大漠除了突厥還有其他的遊牧民族,唐朝不願直接出兵作戰,那樣的話,花費太大。分封突厥,讓突厥來抵擋,就划算多了。

“吐蕃之地僅吐蕃而已,並沒有別的種族,大唐不需要吐蕃代爲守邊,此其一。”李林甫接着剖析,道:“吐蕃之地,山高水遠,高山密林遍佈,華夏曆時數千年方纔納入版圖,得來之不易由是可見。若是採用分封之治,吐蕃之地要不了多久就會生亂,與其如此,還不如行郡縣,廢除奴隸,換吐蕃民心,方能長治久安。”

李林甫有雄才,看得深遠,這番剖析入情入理,讓人難以反駁。

楊國忠很想反駁,嘴巴張了半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籍口。

“陛下,臣以爲丞相之言雖然有理,可是,若行郡縣的話,朝廷花費極大。”有大臣已經在計算花費了:“還不如行分封,朝廷不僅不用花錢,還可以收吐蕃之治效。”

若在吐蕃推行郡縣制的話,一切花費都要唐朝來出,這花費着實不小.要知道,吐蕃很窮,而地域又很大,要駐兵,要派官員,這都要花錢,而且花費很大。

要想省錢的話,還是分封之策好用。

“陛下,此言極是,還請陛下明察。”楊國忠正愁沒有籍口,聽了這話,大覺有理,大聲贊同。

“這個……”李隆基沉吟不決。

“陛下,楊釗之言不確。”李林甫大聲反對,道:“吐蕃在時,大唐在河湟之地駐守十餘萬防守吐蕃,所費何其多?一遇戰事,從別處調兵,輜重運輸,犒勞將士們,這所費不知凡幾。在吐蕃推行郡縣,雖然所費不少,比起吐蕃生亂又是何其少?更可得吐蕃安定,沒有邊患之實,以陛下之明,何不行郡縣,廢奴隸?”

李林甫不愧有雄才的奸臣,這番計算讓人心服口服。

在吐蕃推行郡縣的話,雖然花費不少,比起吐蕃生亂就小得多。上百年來,唐朝爲了防備吐蕃,所費的財力不知道可以堆出多少座金山銀山。

“雖然比起吐蕃生亂是省了不少,可是,仍然很大,哪有行分封少。”楊國忠是萬萬不能放手的,這是搶風頭的唯一機會。

“丞相之言極爲有理。可是,與大食一戰所費極大,若能省些的話是最好。”李隆基贊成李林甫,卻是爲接下來的大戰犯愁。

打仗打的就是錢,唐朝要與大食大戰,必須要有龐大的財力。

“父皇,何不徵詢李昌國他們的看法,再做決斷。”太子李亨提醒一句。

“太子所言極是,李昌國他們就在吐蕃,對吐蕃的情形比我們熟悉,徵詢他們的見解,再做決斷也不遲。”李隆基大爲贊成。

第63章 釜底抽薪第33章 伏屍千里(上)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84章 王忠嗣復職第31章 捷報頻傳第48章 哥舒翰進京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9章 楊國忠遭罰第32章 決戰西域(二)第32章 指點明路第24章 血戰石堡城(下)第44章 贊普的怒火第32章 決戰西域(十四)第10章 安西都護府的危機第31章 龜茲解圍第54章 吐蕃的妄想第14章 參贊軍機第31章 飲中八仙第7章 石堡城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50章 怎麼救?第25章 下馬威第89章 大破壞,大滋擾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三)第32章 決戰西域(三)第17章 一字千金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上)第13章 大獲全勝第5章 威震三軍第16章 疏勒解圍第16章 大破吐蕃(七)第50章 血戰破壺口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29章 扔下去第39章 機會來了第5章 進軍方略第38章 太子李亨第11章 尼泊爾歸降第5章 進軍方略第6章 李光弼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91章 自相殘殺第37章 輝煌的勝利第9章 雷伊之戰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下)第1章 春光乍泄第42章 除惡務盡第16章 李白的缺點第15章 此路不通第37章 輝煌的勝利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16章 大破吐蕃(一)第24章 重返前線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36章 一舉破城第71章 出兵石國第33章 信不信?第7章 楊國忠第11章 就這麼定了!第3章 棄城而逃第28章 李昌國Vs郭子儀第29章 初戰阿布?穆斯林第90章 血流成河第26章 楊國忠罷官第74章 贊普的疑惑第19章 針鋒相對第45章 李隆基的決心第57章 李隆基的考題第8章 快快有請!第24章 率先登城第43章 報應來了第3章 贊普的怒火第45章 安祿山的挑釁第24章 率先登城第14章 最後一戰(下)第24章 血戰石堡城(下)第59章 將計就計第20章 河湟大捷(下)第1章 蔥嶺戍卒第20章 驚天血戰(上)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29章 初戰阿布?穆斯林第7章 天竺第40章 楊國忠的末日第20章 慶功宴第43章 安祿山諂媚第17章 一字千金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9章 借勢第20章 慶功宴第23章 各有優劣(下)第32章 晉升副將第11章 就這麼定了!第57章 李白出山第72章 大食東進第31章 飲中八仙第53章 哥舒翰掛帥第1章 千古奇功
第63章 釜底抽薪第33章 伏屍千里(上)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84章 王忠嗣復職第31章 捷報頻傳第48章 哥舒翰進京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9章 楊國忠遭罰第32章 決戰西域(二)第32章 指點明路第24章 血戰石堡城(下)第44章 贊普的怒火第32章 決戰西域(十四)第10章 安西都護府的危機第31章 龜茲解圍第54章 吐蕃的妄想第14章 參贊軍機第31章 飲中八仙第7章 石堡城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50章 怎麼救?第25章 下馬威第89章 大破壞,大滋擾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三)第32章 決戰西域(三)第17章 一字千金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上)第13章 大獲全勝第5章 威震三軍第16章 疏勒解圍第16章 大破吐蕃(七)第50章 血戰破壺口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29章 扔下去第39章 機會來了第5章 進軍方略第38章 太子李亨第11章 尼泊爾歸降第5章 進軍方略第6章 李光弼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91章 自相殘殺第37章 輝煌的勝利第9章 雷伊之戰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下)第1章 春光乍泄第42章 除惡務盡第16章 李白的缺點第15章 此路不通第37章 輝煌的勝利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16章 大破吐蕃(一)第24章 重返前線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36章 一舉破城第71章 出兵石國第33章 信不信?第7章 楊國忠第11章 就這麼定了!第3章 棄城而逃第28章 李昌國Vs郭子儀第29章 初戰阿布?穆斯林第90章 血流成河第26章 楊國忠罷官第74章 贊普的疑惑第19章 針鋒相對第45章 李隆基的決心第57章 李隆基的考題第8章 快快有請!第24章 率先登城第43章 報應來了第3章 贊普的怒火第45章 安祿山的挑釁第24章 率先登城第14章 最後一戰(下)第24章 血戰石堡城(下)第59章 將計就計第20章 河湟大捷(下)第1章 蔥嶺戍卒第20章 驚天血戰(上)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29章 初戰阿布?穆斯林第7章 天竺第40章 楊國忠的末日第20章 慶功宴第43章 安祿山諂媚第17章 一字千金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9章 借勢第20章 慶功宴第23章 各有優劣(下)第32章 晉升副將第11章 就這麼定了!第57章 李白出山第72章 大食東進第31章 飲中八仙第53章 哥舒翰掛帥第1章 千古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