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馬嵬坡(二)

國忠慢慢走下馬車,無精打采地向宮裡走去,居然用宣他,他又有什麼辦法?難到要他楊國忠披盔帶甲上陣衝鋒不成?

“楊相國留步!”

剛走宮門便聽見身後似乎有人在叫他,楊國忠回頭望去,只見從另一輛馬車上跳下一人,風風火火向他跑來,及近前,這纔看清楚,原來是兵部尚書韋見素,只見他雙眼佈滿血絲,臉色烏黑,顯得憔悴不堪。

楊國忠心中頓時輕鬆起來,似乎有韋見素操勞,自己的壓力就少了一大半,他是兵部尚書,調兵之責,他不承擔誰來承擔?

“呵呵!韋尚書也是被皇上召來嗎?”楊國忠滿含同情地問道,可他的語氣中卻帶有一點幸災樂禍。

“相國!現在大敵當前,我們要衆志成城,爲皇上想法退敵纔是,而不應象你這樣.

楊國忠的漫不經心讓韋見素有些憤怒了,當初要不是他拼命慫恿皇上讓哥舒翰出關迎敵,會成今天這個局面嗎?

“我怎麼啦?韋尚書,你要把話說清楚!”楊國忠的嗓門立刻提了起來,當年無賴的本色再次暴露無遺,他指着韋見素跳罵道:“你是兵部尚書,哥舒翰出關的責任當然應由你來負,造成今天的局面完全是兵部無能所至,難道不成讓我楊國忠來擔嗎?”

“你.他,便大步向前走去。

“果然是想惡人先告狀,你走這麼快乾什麼!”楊國忠仍然不依不饒地追上去,他跟在韋見素身邊惡聲惡語道:“如果不是去告狀,難道韋尚書是想去承擔責任嗎?”

韋見素陰沉着臉大步向前走,一聲不吭,但楊國忠卻越說越有勁。他連譏帶諷道:“我看韋尚書是想告老還鄉吧!”

“夠了!”韋尚書終於忍無可忍,他一聲怒喝道:“楊國忠,你還有半點相國之度嗎?請你自重!”

他的聲音很響亮。所有的宦官和侍衛都被韋見素的憤怒驚呆了,這裡離御書房已經不足二十步。這麼響的聲音。皇上會聽見的。

果然。高力士從房內探出頭來,急向他們二人擺了擺手,讓他們安靜。

韋見素有一點後悔,他快步走到高力士面前,向他低聲道:“皇上現在可方便?”

高力士輕輕點點頭。“你們二人一起進來吧!”

李隆基正躺在龍椅上。雙眼無神地望着房頂。潼關丟失,哥舒翰和三十萬大軍下落不明。一切來得這樣突然和意外,使李隆基感到自己想是一片可憐的小枯葉,被暴風雨隨便的吹打和蹂躪,他的睫毛一上一下地跳動,好象眼睛裡掉進沙子,他半張着嘴,蒼白地臉上沒有一絲血色,他心中既慌亂又害怕,他彷彿看見無數面目猙獰的叛軍殺進長安、殺進皇宮,將他從龍椅上拖下來,然後由那頭肥得象豬一樣的人坐上去。

然後,楊玉環被從內宮裡拖出來.霍地坐起來,顯然,楊玉環激活了他生命力。

“陛下,楊相國和韋尚書來了!”高力士恰到時機地向他稟報。

“讓他們進來吧!”李隆基疲憊地坐直了身子,他們來又有什麼用呢?

“臣韋見素參見陛下!”

“臣楊國忠參見陛下!”這個時候楊國忠顯得很低調,在站在韋見素的身後,讓韋見素地身子擋住李隆基地視線。

李隆基冷笑了一聲,楊國忠地這點小伎倆能瞞得過誰,但此時他已經無心計較這些細節,他苦笑一下,對他們道:“哥舒翰有負朕的重託,竟失守潼關,現在責他也無用,現在朕請兩位來商量對策,你們一個是右相、一個是兵部尚書,朕希望你們二位不要推脫,替朕想一個萬全之策。”

楊國忠聽他將責任推給了哥舒翰,緊張的心頓時放了下來,他一步走到韋見素前面,向李隆基施禮道:“陛下,臣曾做過益州長史,深知巴蜀之地沃野千里,而且易守難攻,臣建議陛下幸臨巴蜀,以察看蜀中人文風情。”

“這.李隆基有些心動了,他也有這個想法,楊國忠的建議說中了他的心思,楊玉環是蜀中人,若回她故鄉去避兵災,她一定會樂意前往,他目光一轉,滿含希望地向韋見素看去,只要他也一力支持,此事就可以拍板。

“陛下不可!”一旁地韋見素看出了李隆基有些被說動了,他大急之下,一步跨出來道:“陛下若走,那長安百萬民衆怎麼辦?大唐先祖地陵寢、宗廟怎麼辦?陛下,不能走!”

“韋尚書,你所言何其謬也!”楊國忠冷冷地說道:“關中無兵,叛軍只要兩天便能殺到長安,難道你想讓陛下親自去守城嗎?”

韋見素不理會他,他只向李隆基急切地說道:“安西節度使李清在隴右還有數萬精兵,陛下可詔之來勤王,現在長安還有兩萬羽林軍可用,再動員百姓上城防守,實際上只要堅持兩天,安西軍就能趕到,陛下,安祿山可用之兵也並不多,他要防河東軍南下,必然不會傾兵前來,這樣,我們未必沒有機會,請陛下三思!”

“若李清不肯來勤王呢?”楊國忠此時

容忍李清坐大,一但李清率兵前來,他比哥舒翰還要相位,他立刻反駁道:“韋尚書所言都建立在假設之上,若李清不肯來,若安祿山傾兵前來,一但包圍了長安,陛下再想走就晚了,還有,這些羽林軍平日養尊處優,去唬唬老百姓還行,讓他們上城打仗,恐怕見到血就攤了,守兩天?虧你想得出,我看連一個時辰都守不住,陛下,不能冒風險,三十六計,走爲上。”

“陛下!要以社稷爲重啊!”

“好了!都別說了。”李隆基心中極爲厭煩。他既想走,可又不願擔這個丟棄祖業的責任,便向他們揮了揮手。“你們都下去吧!”

待兩人退下,李隆基揹着手在房間裡煩躁地來回踱步。楊國忠雖然是勸他跑。但他頗爲心動。而韋見素說地也見幾分道理,可是風險太大。

忽然,一個念頭從他心裡冒起,自己爲何不先立太子,命太子守長安。自己去蜀中呢?一但長安不守。自己立刻宣佈讓位。那丟長安的責任就不在自己身上,如果長安不丟。自己再回來繼續做君王好了。

想到此,李隆基精神大振,他剛要下旨,忽然又猶豫了,照他的本意,是立李豫爲儲君,可反對李豫的人實在太多,一但立他爲儲君,不但衆人不服,而且他也鎮不住中原地區的軍閥,如果最後導致他們各自割據,那纔是更嚴重的問題。

李隆基頭又痛了起來,左思右想也下不了決心,只得將此事先擱在一邊,這時,高力士在一旁低聲道:“皇上若拿不定主意,不妨休息一下,精神好了,或許就能定下事來。”

李隆基揉了揉眼睛,回頭問他道:“內侍,你來說說,現在朕該怎麼辦?是走還是不走?”

高力士輕輕咳嗽一下,這才緩緩道:“老奴以爲,陛下應該做兩手準備,”

“你說說看,朕想聽你的意見?”

高力士謙卑地低下頭,小心翼翼道:“哥舒翰那邊老奴估計已經凶多吉少,就算他還有兵趕回來,也進不了潼關,現在叛軍佔領潼關而沒有立即進軍地原因,可能就是哥舒翰那邊的戰役還沒結束,這是個機會,陛下應立刻收拾東西,準備隨時離京,另一方面也要派人去詔李清進京勤王,就算他趕不上叛軍進長安,但至少也能護衛陛下安全入蜀。”

“內侍也不贊成朕留守長安嗎?”李隆基的聲音有一點顫抖,高力士一向是他所信任之人,若他也贊成自己離京,那真就沒有必要再留在長安了。

高力士嘆了口氣道:“韋尚書想法是好地,可就是有一點書生意氣,叛軍兵鋒所指,誰還有心守城,他們只要抓來幾千人當衆殺掉,再說一聲投降者不殺,那長安就崩潰了,真的就象楊相國所言,能守一個時辰就不錯了,所以老奴替陛下安全考慮,不主張留長安。”

高力士一席話使李隆基終於下定了決心,他立刻下旨道:“傳朕地旨意,封安西節度使李清爲安西郡王,食邑五千戶,並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其下諸將皆官升一級,命其火速進京勤王。”

旨意發出,李隆基輕鬆了許多,他回頭對高力士笑了笑道:“果然只有內侍才知朕之心,內侍也有家人,朕給你兩個時辰地假,你去將老妻和兒孫們都接到宮來。”

他見左右無人,又低聲囑咐道:“記住,是接到大明宮,咱們從那邊走。”.

高力士得了假,急急惶惶趕回府中,儘管他勸李隆基做兩手準備,其實他心中也發慌,倒不全爲自己,而是爲自己地寶貝孫兒,他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這個聰明伶俐的孫兒身上,一但安祿山進城,他豈能不報復自己?

一路上,只見長安一片混亂,家家戶戶都在敞開門收拾東西,春明大街上全是黑壓壓的馬車,在馬車的兩邊則是十幾條扶老攜幼地人流,他們每個人都眼露驚恐,肩上扛着大包小包,人羣中不時發出焦急地喊聲,每個人都踮腳向東探望,這是東市馬車隊地貨物太多,將通化門堵死了.

此時,往日繁華的妓院酒樓一片消寂,只有太白樓勉強開門營業,高力士心中感慨不止,但他也不敢停留,急令馬車回府。

高力士地府宅離大明宮極近,只要家人都在府中,時間上就能趕得上,他的馬車剛靠近大門,透過窗戶,他忽然看見了臺階前栓有十幾匹馬,都是軍馬,而且馬身高大、四腿修長,不是中原的馬匹,倒有點象大食的馬種,高力士心中動了一下,難道是.

“老爺,家裡有人找!”老管家將一張貼子遞給了高力士。

“我知道了。”

高力士接過貼子瞥了一眼,段秀實。果然是李清手下大將,“讓他稍等片刻,我馬上便到。”

他立刻進內宅。找到老妻囑咐幾句,見家人都在。這才放下心來。隨即趕去小客房。

段秀實已經等了近半個時辰。他的一千騎兵已經開到武功縣,此時不僅長安城,長安各縣也是一片混亂,除了縣令、縣丞幾個主要的官員外,其他小吏皆已棄官逃匿。無人過問這支軍隊。大難當頭。各人想到的只是自己家人。

士步履匆匆走到小客房。但腳步卻慢了下來。李清:出現,那事情會不會有什麼轉機呢?在他心中,李清是個極有眼光之人,在這個緊要關頭,他不應該反應如此遲鈍而置身事外。“他應該有所行動纔對!”

“讓段將軍久等了!”.只見他沒有穿軍裝,而是穿一襲長袍。頭戴紗網帽,雖是儒生打扮,但眉眼之間卻透出一種剛毅之色,腰挺得筆直,昂然站立在那裡,高力士暗暗點頭,安西地軍人都有一種與衆不同的氣質。

“末將參見高翁!”

段秀實向高力士長施一禮,雖然對方是權傾一時地高位者,但他依然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禮,肅然道:“末將受我家大將軍之託,有一封信轉給高翁。”說着,他從懷裡取出一封信,雙手遞給了高力士。

高力士接過,他並不急拆開,只瞅了一眼段秀實,淡淡一笑道:“段將軍可有帶兵前來?”

“末將只帶了少量地兵,駐紮在武功縣。”

“少量?少量是多少?”高力士仍然不依不饒地追問,只要問段秀實帶了多少兵,便可推算的李清地策略。

段秀實歉然地笑了笑道:“安西軍紀嚴厲,爲將者不可隨意泄露軍機,恕末將不能回答。”

高力士笑了笑,也不再問,他隨手拆開信,匆匆瀏覽了一遍,李清並沒有透露自己的打算,只在信中提醒他立儲之事,‘形勢危急之時,皇上很可能會突立東宮,當早爲楚王作準備。’

沒有前言,也沒有結論,就這麼簡單地說了幾句,若一般人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不知李清究竟是何意思,但高力士卻看懂了,李清地意思是想利用這次兵敗危機,將李豫推上去,這次派段秀實來,就是要尋得自己地支持。‘如此說來,他已經有所打算!’他暗暗忖道。

“請轉告你家大將軍,他地意思我明白,我可以支持他,但你要對他說,凡事要留三分餘地,不可做得過絕!”高力士說完,便轉身而去,不再理會段秀實.

時間漸漸地到了傍晚,忽然,不知從哪裡傳來一個消息,哥舒翰求功心切,中了安祿山地埋伏,三十萬大軍在陝州附近全軍覆沒。

此時,長安城內已經是草木皆兵,不管這消息是否從官府傳出,但絕大多數長安百姓都相信了,若不是這樣,安祿山怎麼可能奪取潼關。

此時,長安城就象一團火掉進了蟻穴,霎時間便炸了窩,一些原本還在觀望的百姓,再也顧不得家中財產能否保全,只匆匆收拾一些細軟乾糧,便舉家加入到逃難地人羣之中。

爲防止事態擴大,明德門、通化門、金光門,這些主要地城門皆已關閉,不準百姓出城,不料這反而引起了更深一層地恐慌,只見滿街地百姓在沒有目地地拼命奔跑,到處都可以聽見哭聲、喊聲,安祿山地軍隊影子都沒看見,長安城已經自己亂成一團。

夜暮初臨,長安城城內開始出現了打砸搶等惡性事件,從糧鋪和鹽鋪開始,慢慢地蔓延到了東市和西市,經營珠寶翠玉地店鋪、買賣綾羅綢緞的商行皆被亂民一搶而空,不僅是商鋪,就連官辦的櫃坊也遭到衝擊,東市的櫃坊首先遭難,牆被推倒,地下錢庫被打開,二十幾萬貫銅錢和金帛都被洗劫得乾乾淨淨,連一枚銅錢都沒有剩下。

各個權貴的府宅更是亂成一團,若叛軍進城,他們將首當其衝,有職務在身地人雖不敢擅自逃跑,但他們地家人卻可以先走一步,其實,早在高仙芝第一次大敗之時。許多精明一點地大戶皆已悄悄將子女和昂貴的財物送走。大多去了劍南,而現在敗局已定。沒有先走地人家更是後悔不迭,一面埋怨。一邊安排車輛送家人逃走。

不過就在他們的努力下。沒隔多久。長安各大城門重新打開。長安城內頓時出現了了浩浩蕩蕩的逃難人羣。

且說楊國忠跑回家裡忙着收拾東西,雖然皇上舉棋不定。但他已經敢斷言李隆基絕對要逃跑。僅僅一個楊玉環就會讓他不敢冒險留下來。

楊國忠地宰相沒做幾年。但他地錢財卻堆滿了幾個庫房。往日只嫌它們太少。可現在卻抱怨它們太多。丟下捨不得;而全拿走。沒有幾百輛馬車根本裝不下。

就在楊國忠爲這件事一籌莫展之時,宮裡傳來消息,皇上要御駕親征,親率二萬御林軍迎戰安祿山的部隊,現已經從興慶宮遷回大明宮。

“不好!皇上要逃跑了!”民生政務之事楊國忠反應不過來。可這種欺瞞作僞之事他卻反應極快。興慶宮前後都是大街。李隆基從這裡跑必然會驚動全城,要跑只有從大明宮後面走。纔不會被發現。

“別管這些錢,逃命要緊啊!”楊國忠見老婆裴柔在錢庫裡不肯出來,他急令幾個兒子將她拉出來,硬塞進馬車先走一步,而他自己卻匆匆向大明宮趕去。

大明宮,李隆基滿懷留念地坐在含元殿上,他少年時帶兵衝入大殿誅殺韋后地情景彷彿還歷歷在目,可現在他卻要被自己親手提拔的大將趕出長安。

他已經當了四十幾年皇帝,

一磚一木都和他有了感情,他不想走,可他不得不走到安祿山地勸降信,還附有哥舒翰地投降書,三十萬唐軍全軍覆沒,他最後的一絲僥倖已經破滅。

在他兩旁站着幾十個兒孫和重要的皇親,永王李璘、儀王李璲、光王李、潁王李璬、盛王李琦、楚王李豫以及他們的兒子,此外還有楊家的幾個至親,如楊花花等等,這些都是李隆基命人通知而來。

今晚,他就將從大明宮後地重玄門離京,這時,他遠遠看見兩個人先後跑進大殿,後面一人在邁最後一級臺階時,還險些摔了一交,看他那笨拙樣,不用說,就知道是楊國忠。

跑在最前面之人是羽林軍大將軍陳玄禮,只見他滿頭大汗,一臉驚惶之色,他跑到李隆基面前,跪下稟報道:“陛下,大事不妙,臣早上派出守城地羽林軍大半都沒有回來。”

自駐守長安地府兵全被哥舒翰帶走後,長安城基本上就由羽林軍接管,羽林軍大半都來自長安官宦子弟、或世家望族,今天他們還和平時一樣出去巡防,不料突來的變故,使很多人都不知所措,隨着事態越來越嚴重,兼之宮中傳出消息,皇上極可能要他們去和安祿山軍血拼,故軍心已亂,在晚上收兵點卯之時,竟發現一大半地士兵都沒有回來,不用說,他們是去護衛自己家人去了。

“現在還剩多少兵?”李隆基陰沉着臉急問道,他努力保持着帝王的風度,但站在他身後的高力士卻發現,他的脊背在微微發抖。

“臣點過,還剩三千二百多士兵。”

此話一出,旁邊的幾個王爺皆臉色大變,二萬羽林軍,現在竟只剩下三千多人,這還是軍隊嗎?

“陛下,臣說的話沒錯吧!依仗這些沒用的東西,是根本不行的,”楊國忠有一點幸災樂禍,他只恨韋見素不在這裡,否則他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好了!現在不是說這話的時候。”李隆基面沉似水,他回頭問自己的幾個兒子道:“你們想好沒有,誰願意留下來做監國,守護長安?”

現在他還抱一點點希望,那就是李清能趕在叛軍未來之前先一步抵達長安,替他守住宗廟皇宮,所以必須有一個親王留下來主持大局、安撫百官,但他不提立太子,而是降了一級,立監國王,這樣,留下來之人就沒有纂位的名份。

他掃了一眼衆子,見他們皆低頭不吭聲,他首先對光王李琚道:“兒,這裡面你是最長,你留下來如何?”

留下來便是死,李琚哪裡肯留,可他又找不到理由,半天才吱吱嗚嗚道:“父皇,兒臣向來疏懶,才德也不足以服衆,留下來恐反壞了大事,讓父皇失望,父皇還是問問別的皇弟,他們都比兒臣適合。”

平時千想萬想之事,他現在卻避之千里,平時不敢說的話,現在他也只能硬着頭皮說出來,這時,永王李璘見李璬在拼命向自己施眼色,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讓自己出頭推薦,至於推薦人,大家心裡都有數。

他暗暗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這時大殿上一片寂靜,誰也不敢說話,“怎麼,你們誰也不願留下來嗎?難道非要逼朕點名嗎?”

李隆基有些惱怒了,這時,永王李璘站了出來,他躬身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哦!璘兒有意留下來嗎?”

李璘急忙搖了搖頭道:“兒臣剛纔在想,父皇要我們留一人下來的本意,是擔心若李清來了,長安無人主持大局,兒臣就想,楚王長期在安西呆過,他與安西軍的關係最爲密切,他留下來最爲合適,所以兒臣推薦楚王留下。”

李隆基不悅地搖了搖頭,“豫兒太年輕,恐怕擔不起此任。”

這時,潁王李璬和盛王李琦一齊站出來道:“父皇,楚王是皇長孫,他留下來確實最爲合適。”

“皇爺爺,孫兒們都推薦楚王,此時國難當頭,他是長孫,應當仁不讓地擔起這份責任。”大殿裡一片喧雜,但所有意思都是一樣,李豫留下來。

李隆基見他們目標都指向李豫,心中也有些動搖了,他便回頭問李豫道:“豫兒可願意爲朕分憂?”

李豫心中一陣悽苦,皇上這樣說,分明是想放棄自己了,他慢慢點了點頭道:“孫兒願留下來!”

雖然李隆基希望他拒絕,可當李豫答應下來後,他的心中也驀然一鬆,總算了結一件大事,他當即對李豫道:“那朕封你爲京兆牧、河北道節度大使,暫監國之位。”

李豫徐徐跪下,給李隆基磕了三個頭,流淚應道:“孫兒恭送皇爺爺起程!”

李隆基嘆了一口氣,最後望了一眼大殿外的夜空,惆悵地說道:“時辰已到,去通知貴妃,咱們出發了!”.

天寶十二年六月初十,李隆基以御駕親征爲藉口,趁夜悄悄離開了長安,這時,潼關的崔乾佑也接到安祿山出兵的命令,他親率三萬鐵騎,離開潼關連夜向長安進發,二更時分,崔乾佑抵達了華陰縣。

第5章 上元夜(一)第386章 家國天下(六)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93章 第一聲春雷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89章 困獸猶鬥第203章 悲情牌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319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65章 楊家(四)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99章 二進宮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76章 異鄉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75章 比箭第271章 下手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55章 綁架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298章 合作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82章 遠謀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182章 遠謀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66章 線索第56章 暗訪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83章 孔方老道第73章 除惡(一)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55章 綁架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93章 李林甫的煩惱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53章 薦官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205章 誰爲左相?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65章 楊家(四)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101章 相親(下)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335章 謀河西(下)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362章 馬嵬坡(五)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259章 解謎(上)第229章 崔翹的抉擇第192章 不速之客
第5章 上元夜(一)第386章 家國天下(六)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93章 第一聲春雷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89章 困獸猶鬥第203章 悲情牌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319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65章 楊家(四)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99章 二進宮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76章 異鄉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75章 比箭第271章 下手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55章 綁架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298章 合作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82章 遠謀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182章 遠謀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66章 線索第56章 暗訪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83章 孔方老道第73章 除惡(一)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55章 綁架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93章 李林甫的煩惱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53章 薦官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205章 誰爲左相?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65章 楊家(四)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101章 相親(下)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335章 謀河西(下)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362章 馬嵬坡(五)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259章 解謎(上)第229章 崔翹的抉擇第192章 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