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笑了,連連點頭:“沒錯,要不將這病案也寫上?”
左貴搖頭道:“不行!那是砸人家惠民堂的招牌,我們賺我們的辛苦錢,人家賺人家的,不要眼紅。你怎麼吹牛包治百病都行,但不能擠兌人家,更不要踩着人家肩膀往上爬。”
左貴和茴香互視了一眼,吐了吐舌頭。
左貴提筆要寫,左少陽又道:“等等,還得寫上我們貴芝堂的招牌,一來讓人家相信,我們還有個藥鋪在,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鈴醫最讓病患擔心的就是嘴皮子厲害,騙人錢財就跑。二來嘛,也好宣傳我們貴芝堂,將來有名氣了,有積蓄了,我們還開藥鋪醫館坐堂問診。”
“嗯,這倒是可以。”左貴道,提筆在白幡上工工整整寫了一行字,最上面橫着寫的是三個大字“貴芝堂”,中間兩個字——“專治”,下面左右各兩豎排:“傷風咳嗽、跑肚拉稀”和“瘡癰腫痛、男女不孕。”翻過來,背面寫一行大字:“專治各種疑難雜症。”
寫好之後,左少陽讚道:“爹這筆字可真不是亂蓋的,只怕王羲之也不過如此吧!”
“胡說什麼,爲父哪能跟書聖比!”左貴笑了笑,那笑容還是有幾分得意的。
梁氏已經準備了藥箱,左貴親自挑選了一些常用藥飲片和一些丸散劑成藥,還準備了治療瘡癰腫痛的刀具。左少陽趁左貴不注意,偷偷選了一些自己需要的藥,並將自己昨夜配製的紫雪丹等丸散藥也裝進藥箱裡。
差不多花了一個時辰才準備好,左少陽揹着藥箱,拿着招牌幡子,搖着鈴鐺,昂首挺胸領頭出了門。左貴遠遠籠着手在後面跟着。
對面雜貨店的蔡掌櫃一見就笑了:“哎喲左郎中,這是要搖鈴行醫去啊?”
左貴臉上有些發燙,訕訕笑了笑。左少陽卻大聲道:“是啊大叔,我們這叫送醫上門,服務到家。呵呵。”
“好啊!”蔡掌櫃捋着鬍子讚道:“這主意好,昨兒個你們治好了那死胎不下的產婦,我聽不少人都在說呢,你這送醫上門,一準比在家等着強!”
左少陽聽罷,信心大增,感激一笑:“多謝大叔誇獎,我們走了!”
他們搖着鈴鐺,沿着大街往前走,走了好幾條街,也沒遇到一個叫他們瞧病的人。不過也沒有人瞧熱鬧看稀奇,畢竟,在古代鈴醫是很普遍的,就好像現代社會大街上推着貨車賣東西的小商小販,除了城管,沒人會看稀奇。
又走了幾條街,還是沒人找他們看病,左少陽站住了,對左貴道:“爹,我們鑽小巷子吧,大街上恐怕沒人會找人看病的。”
“嗯!”左貴遠遠地答應了一聲,籠着手也站住了,左右瞧了瞧,生怕看見熟人似的。左少陽在這裡是一個人都不認識,不用擔心,再說了,勞動賺錢,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他顛了顛後背的藥箱,轉身進了一條小巷。小巷裡人少多了,不過轉了大半個時辰,還是沒人找他們看病。
就在左少陽有些泄氣的時候,身後傳來左貴的聲音,道:“出城吧,到鄰近鄉村裡去!”
左少陽一拍腦袋,對啊,鈴醫本來就是行走於鄉村的遊方郎中,城裡人都有固定的藥鋪醫館可以瞧病,一般人都不會找鈴醫看病的,只有缺醫少藥的鄉村纔有鈴醫的市場,就跟走純串寨的貨郎一樣。自己當真笨到家了。
左少陽站住了問道:“爹,我們去哪邊?”
“嗯,去千仞山一帶吧。”
左少陽穿越過來,就是落在了千仞山上,知道這山其實是一條山脈的總稱,山上應該有村落。便轉身往千仞山方向走。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城,沿着官道往前走。
走出老遠了,人少了,左貴也慢慢習慣了,眼看左少陽又背藥箱又舉旗子還要搖鈴鐺,真是忙不過來,便快走幾步追上去,道:“把幡子鈴鐺給我吧。”
“好啊!”左少陽知道,這是老爹左貴思想上的一個大轉變,高興地將幡子鈴鐺給了他。
左貴道:“我們別大路上走了,上山到山寨裡去。記得爬上這座山就到了,好像那裡有幾個連着的村子,去那走走。”
“嗯!”
左貴在前頭走,左少陽在後面跟着,爬上山,走着鋪滿積雪的羊腸小道,時不時滑倒又爬起來,兩人都不說話,不知道到了村子會不會有人找他們瞧病,都各懷心思悶頭走路。
左貴選的這村,在千仞山的主峰之上,路很陡,一直上往爬走了大半個時辰。這才遠遠看見村子。這村子差不多到山頂了,在一個緩緩的斜坡上,稀稀落落的,炊煙裊裊。村口有一株大槐樹,幾個人合抱粗細,大槐樹下立着一通碑,上面用隸書刻着“老槐村”三個大字。碑的旁邊,有兩排木頭搭成的簡易長凳。
兩人來到槐樹下歇息片刻。左少陽將藥箱放下,站在一塊大石頭上,往山下極目遠眺,只見羣山環抱,白雲飄飄,如腰帶一般纏繞在腳下山間,耳邊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頭上巨傘一般的老槐樹枝上掛滿了銀白色的積雪,一陣山風吹過,搖動樹枝,便會撲啦啦掉將下來,落滿二人的頭肩。
眼見這神仙般的地方,左少陽多日鬱悶的心情爲之一郎,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長長地伸了個懶腰,心胸舒暢之下,有心小詩一首,又沒那才能,要吟誦一段名句,又一時想不起來,便索性大聲吼道:“我靠!真他奶奶的舒服!”
左貴可沒他這心情,說了句:“走吧!”搖着鈴鐺,舉着幡子走進村子去,左少陽忙背起藥箱,跟在後面,邁步進了村子。
鈴鐺這一響,都知道是鈴醫來了,村裡的小孩都跑出來瞧熱鬧。
遊方行醫也有規矩,跟貨郎挑子不同,你不能上門去問人家瞧不瞧病,甚至不能挨着人家門邊走,只能在村裡石板路上慢慢搖鈴,若有人瞧病,自然會出來招呼。
當他們慢慢地穿過村子,都快走到村邊,正沮喪落空的時候,一個小孩把他們叫住了:“哎!郎中,我奶奶叫你過來瞧病!”
二人心頭一喜,忙跟着那孩子來到一家屋前,左鄰右舍聽見搖鈴的聲音,也都抱着肩縮着脖子出來瞧熱鬧。
一個老婦拿來兩根矮板凳,招呼他們在門口坐下,這也是規矩,除非病人病重不能起牀,要不都是在門口診病,不能進屋。
接着,那婦人攙扶着一個年輕漢子出來,只見這漢子兩手微微抽搐着,兩眼一大一小斜視着,舌頭也吐出半截,嗬嗬連聲,在凳子上坐下,雖然穿着厚厚的夾襖,依舊簌簌發抖。
老婦道:“郎中,你給我兒子瞧瞧吧,他昨天中午從地裡回來,就成這個樣子了,昨天下午正好有鈴醫來,也瞧了,卻不見好,本來說明日又要去城裡找郎中瞧的,可又聽說城裡郎中診金太貴,給不起,你給瞧瞧吧。”
左貴嗯了一聲,伸手託着他面額左右瞧,又問了經過,飲食二便情況,提腕診脈望舌,又摸了摸他的腦門,想了想,道:“嗯,我給你開個方子吃吃看。”
那婦人見左貴這神情似乎沒什麼把握,着急道:“郎中,我兒子是什麼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