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含元殿試

楊雲楓路上詢問高力士,今日李隆基招自己進宮究竟所爲何事,高力士搖頭說道:“咱家也不知道,不過今日是三都學子殿試之日,楊大人也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聖上召見楊大人,也許與本次的殿試有關吧!”

高力士即使沒有這般說,楊雲楓也隱隱感覺到了,今日李隆基召見自己定然與殿試有關,高力士畢竟是跟着李隆基多年了,很是會揣度李隆基的心思,不然也不會這麼多年,一直受李隆基重用了,如今高力士都這般說,想是沒錯了。

高力士與楊雲楓一直到了大明宮的含元殿外,含元殿的大門是緊閉的,高力士讓楊雲楓在宮外等候,自己則是進殿通報,這一次高力士倒是沒有大聲呼喊,楊雲楓從高力士開門那一霎也看到了殿內的情況,大殿中空曠的場地裡,到處都坐着儒生打扮的學子,每人面前都有一個案臺,上面設有文房四寶,儒生們正埋頭答卷,而大殿之上,李隆基穿着龍袍,一眼正色地看着殿下,李隆基所坐的殿下兩側,各坐着一排官員,其中有張九齡、李適之與李林甫,還有幾個頭髮花白的儒官,想必是飽學之士,當世大儒。

楊雲楓並沒有看到張旭與杜甫,想是殿中學子太多,少說也有四五十人,一時還沒看過來,含元殿的大門就已經關上了,楊雲楓等了片刻,這才見大殿的門又緩緩打開,高力士從門內走出來,低聲對楊雲楓道:“皇上請楊大人進去……”說着又低聲道:“楊大人緩步輕行,莫要打攪了考試的學子!”說着領着楊雲楓進了含元殿。

高力士與楊雲楓從含元殿的一側走向殿前,楊雲楓瞥了一眼李隆基,只見李隆基撫須而坐,衝着自己微微點頭,楊雲楓這時又轉頭看了一眼一旁正在答題的士子,多數都不認識,但是在最前列的一排卻看到了張旭與杜甫,張旭盤膝而坐,揮筆如神,完全看不出半點緊張之色,而一旁的杜甫卻恰恰相反,光是楊雲楓看他這一眼的時間,就已經換了三次的坐姿,不時還拂袖擦拭額頭的冷汗,向來是有些緊張。

楊雲楓看的心中不禁啞然,這杜甫的詩句與他的爲人截然相反,雖然杜甫的詩歌不如李白那般狂放不羈,但也是豪情萬丈,但他爲人卻是謹慎小心之極,好像是自己刻意如此要求自己的,楊雲楓暗道,也許當真是杜甫那所謂的家世給他太大的壓力吧?歷史上的杜甫的確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官,而且他的詩歌往往都是反映大唐的各個階層的生活,所以纔有了詩史之說。

楊雲楓想着已經走到了殿下,立刻向殿上的李隆基拱手,李隆基卻揮了揮手,示意楊雲楓不要說話,隨即又揮了揮手,示意楊雲楓站到一旁,楊雲楓只好站到一側李適之與張九齡的身邊,隨即又對此二人拱手行禮。

楊雲楓站在殿下,看着張旭不時已經落筆,站起身來,伸了一個懶腰,一旁立刻來了一個小監,將張旭的試卷收走,張旭這時擡頭看了一眼殿上坐着的李隆基,遲疑了片刻,終究還是拱了拱手,這時又看向楊雲楓,衝着楊雲楓微微一笑,這才由小監領着從一側出了含元殿,在殿外等候。

李隆基立刻讓高力士將張旭的試卷拿上殿,仔細的看了一眼,臉上卻沒有絲毫的表情,隨即將試卷放到一側,不時又有人開始交卷,短短半個時辰內,已經大半的人都交了卷子,只有寥寥幾人還在埋頭答卷,而杜甫恰恰就在其中。

李隆基這時走下殿來,訕訕走在考生的考桌間,這時一個士子擡頭見李隆基站在自己的身側,立刻嚇得驚慌失色,跪倒在地,哆嗦不已,李隆基見狀着實一愕,連忙扶起了那個考生,低聲道:“是朕不對,你認真答卷,朕給你多點時間!”

那考生見李隆基如此體貼,一陣感動,雙眼早已經模糊不清了,不住地點頭,隨即坐到考桌前,繼續答題,但是雙手顫抖不已,顯然還是很激動,李隆基這時蹲下身子,對那考生道:“不用緊張,慢慢答,朕不再打攪你了!”說着起身走開。

楊雲楓看在眼裡,心中暗道,也不知道是因爲史記的記載,還是自己第一次見李隆基時的先入爲主的印象,自己總以爲李隆基應該已經昏庸不堪了,不過這些日子幾次見李隆基,卻發現原來李隆基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而且還比之任何朝代的君主都要聖明,一個九五之尊,能如此對待一個考生,實在是難能可貴,也體現出了李隆基求賢若渴的心態。

楊雲楓心中這時突然涌起了一個想法,歷史上記載的李隆基轉變是因爲楊玉環入宮之後的事情,如果此刻的李隆基不會再擁有楊玉環,是否李隆基就不會如同歷史上的說法一樣,帶領大唐走向末路呢?自己一直在想這如何選立一個有爲的太子,開立新朝,爲何就從來沒有想過,繼續擁護李隆基呢,讓李隆基改變原來的歷史,做一個善始善終的有爲君主呢?

楊雲楓想到這裡,心中突然感覺豁然開朗了起來,以前的種種問題,似乎都是圍繞着開元盛世由誰來繼承的問題,而如今不過是開元二十五年,離開元盛世的結束還有三年,而玄宗時期的天寶時期,也還有十四年的時間,如此就是說,現在的玄宗即便是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還有十七年的皇帝生涯,這十七年完全可以顛覆任何事情了,這十七年也完全可以開創另外一個盛世,比之開元更加繁榮的盛世。

楊雲楓想到了這裡,嘴角洋溢出了一絲笑容,心中也從來沒有如此的輕鬆,與其捲入太子之爭當中,使得自己不能自拔,不如乘早脫身,專心一致的輔佐李隆基這個千古一帝,如此說來,自己選擇在這個時期離開長安的確是明智之舉,不過自己若是離開了長安,長安的發展也就脫離了自己的能力範圍,自己去蜀中之後,也要儘快建立自己的勢力才行,這樣才能最早的返回長安。

楊雲楓正想着,這時卻被李適之拉了拉手臂,低聲道:“雲楓,你在想什麼呢,皇上在叫我們呢!”

楊雲楓一愕,再看李隆基已經不在含元殿中了,而一旁站着的李林甫與張九齡此刻也不在了,只有李適之與幾個白髮的儒官,李適之正好奇地看着自己,楊雲楓微微一笑,搖了搖頭,立刻跟着李適之從一旁的側門出了含元殿,臨走之時,楊雲楓還看了一眼正在答題的杜甫,只見杜甫正在苦思冥想,一副忘我的姿態,楊雲楓心中一嘆,暗道,杜甫之才無需懷疑,但是他答卷如此緩慢,是否是太過於精益求精了,還是對於昨日見過李隆基一事,現在心中還耿耿於懷呢?

楊雲楓想着出了含元殿,與李適之一同進入含元殿一旁的偏廳,這時李隆基已經坐在偏廳的上座處,見楊雲楓進門後,這才笑道:“雲楓、適之,來,這邊坐!”

楊雲楓與李適之立刻拱手謝恩,坐到一側,楊雲楓打量了一番李林甫與張九齡,而此刻李林甫也正在看着楊雲楓,從他的眼神中完全可以看出嫉恨,試想今日在場的無不是朝中的重臣,但是楊雲楓恰恰也在其列,有次李林甫自然可以看出了李隆基的心思,李隆基應該是格外的器重楊雲楓了。

楊雲楓自然也不會看不出這點,從高力士兩次宣旨,對自己的態度截然不同,楊雲楓也能知道自己如今在李隆基心中的分量了,楊雲楓這時衝着李林甫微微一笑,點頭示意,李林甫看在眼裡,就好像楊雲楓完全是在挑釁自己一般,心中怒火陡升,但是李隆基在,自己也只能強壓怒火,讓他生氣的還不止如此,楊雲楓經李適之、張九齡與豐王李澄的舉薦,一躍成爲長安中擢升官職最快的新貴,而自己一心培養的人才唐顯,在長安已經三年有餘了,卻始終沒有讓李隆基如此的重視,這讓李林甫如何能不生氣?

李隆基這時看向楊雲楓,笑道:“雲楓,你的好友張旭的確是個人才,剛纔他的考卷,朕已經看過了,見解非凡……”說着話鋒突然一轉,臉色也微微一變,道:“可惜此人性情乖張怪癖,狂放不羈,若是委以重任的話,只怕更是目中無人啊!”

楊雲楓已經猜到了李隆基的心思,李隆基既愛張旭之才,但是又不喜張旭的性子,而自己是張旭的好友,李隆基想從自己這裡詢問一下如何安排張旭。果不其然,這時李隆基問楊雲楓道:“雲楓,張旭此人你以爲如何安排最爲妥當?”

楊雲楓聞言立刻站起身來,心念急閃,若是自己一味的保舉張旭,反而會適得其反,但是如果讓李隆基不要重用張旭,不但覺得對不起朋友,也許李隆基也會對自己有看法,真是左右爲難,這時心中一動,立刻道:“正如皇上所言,皇上慧眼,一眼便看穿了張旭,臣以爲張旭是個人才不可不用,但是其性子的確有些過於乖張,皇上不如貶之,磨礪其性子一番後,再委以重任!”

李隆基這時笑道:“雲楓,你每次都能說中要害,深明朕意,深合朕心……”

楊雲楓心中一喜,立刻拱手道:“皇上,臣有一建議,此去蜀中,臣要徹查蜀中官員瞞報災情一事,只怕到時候災後重建的工作需要人才幹吏,不如將張旭交給臣,到時候臣帶着他去了蜀中,再看有何合適的職位,給他安排一個,讓他從低做起,若是做出了成績,皇上再決定他日後之路,若是還是一如既往的話……”

楊雲楓話還沒說完,李林甫立刻起身拱手道:“皇上,臣以爲不可,張旭此人微臣也早有耳聞,此人仗着寫了一首好字,任誰也不放在眼裡,如此狂放之徒,最多給他一個縣令罷了,若是去了蜀中,耽誤了蜀中百姓的生計,蜀中百姓自然不會放過張旭,然張旭畢竟是皇上派去的,到時候只怕蜀中百姓對皇上也會有所微詞啊!”

楊雲楓這時看向李林甫,心中暗道,李林甫定然是以爲自己要給自己安插親信,培養自己的勢力了,所以才如此反對,立刻對李隆基拱手道:“皇上,臣與張旭是至交好友,其性子雖然乖張,但是絕對不會拿災區百姓的生計兒戲的,這點臣可以用腦袋擔保!”

一直沒有說話的張九齡這時也站起身來,對李隆基拱手道:“皇上,臣在洛陽之時,也曾見過張旭一面,其人雖然頑劣,但是實有大才,不可不用啊,雲楓所言極是,若是將他放倒一個普通的州縣,也看不出其才幹,不如就將他放倒蜀中好好磨礪一番再說!”

張九齡剛說完,李適之這時也起身拱手複議道:“皇上,張大人與楊大人所言極是!”

李隆基這時沉吟了片刻,看了三人一眼後,站起身來,在偏廳裡踱步了良久之後,這才道:“就按照雲楓所言,讓張旭去蜀中!”

李林甫聞言心中一嘆,冷冷地看向楊雲楓,見楊雲楓滿臉的喜色,心中更是來火,他卻不曾想到,楊雲楓開心,一來是因爲至少張旭也可以與自己一同去蜀中,二來是在笑張九齡與李適之,他們定然是以爲幫了自己舉薦張旭,同時也是在爲豐王李澄培養勢力,實則卻不知道楊雲楓心中早有了另外一番打算了。

這時外面的小監進門稟告道:“皇上,所有考生,都已經交卷了!”

李隆基點了點頭,道:“讓他們在含元殿等着,朕一會就去!”待小監退下後,李隆基這時又看向楊雲楓,道:“雲楓,你認爲杜甫此人如何?”

楊雲楓心中一動,暗道,剛舉薦了張旭,倒是忘記了杜甫,但是如果此刻也要舉薦杜甫的話,李林甫固然會極力反對,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自己一次往蜀中安插兩個自己的人的,即便是李隆基,只怕也不會讓杜甫也跟着自己去蜀中了,想至此,楊雲楓立刻拱手道:“皇上,子美兄此人亦有大才,而且做事謹慎,謹小慎微,只是累與其曾經的顯赫家室,倒是將其才能埋沒了不少!”

李隆基聞言點了點頭,恍然道:“哦,原來如此,難怪朕覺得杜甫此人似乎與耳聞有所不符,原來當中還有這麼一個典故……”說着撫須看向李適之,立刻道:“適之,杜甫乃是你忘年之交,你有何話說?”

李適之聞言立刻拱手道:“皇上,楊大人所言極是,臣無話可說!”

李隆基看着李適之,沉吟了片刻後,這才道:“嗯,四位愛卿隨朕一起去含元殿吧!”

楊雲楓自然知道李適之與杜甫的關係,不然杜甫的《醉八仙》也不會將李適之排在第二位了,不過心中卻在想,爲何杜甫來長安之後,卻沒有去找李適之呢?而李適之在李隆基面前,又沒有爲杜甫說上半句好話?隨即心中一動,暗道,恐怕這就是所謂的文人氣節吧,李適之只怕願意舉薦杜甫,但是又怕李隆基心存芥蒂,而杜甫自然是不屑於攀權附勢了。

楊雲楓一邊想着,一邊跟着李隆基出了偏廳,這時的含元殿中,四五十個士子已經分裂兩排,整齊地站在殿中,李隆基登上大寶後,衆士子紛紛跪倒在地,高呼萬歲,李隆基微微點了點頭,揮手道:“平身吧!”

待衆學子站起身後,李隆基這纔對衆人道:“諸位學子,今日殿試辛苦了,不過方纔的不過只是筆試罷了,現在還有面試,朕要考你們幾個問題!”

衆學子聞言紛紛拱手道:“是!”

楊雲楓站在殿下,看着一衆學子,張旭與杜甫都站在中間位置,兩人都看了一眼楊雲楓,微微一笑,卻聽殿上的李隆基這時道:“曾經有人給朕提過一個土地的改革建議,朕很是震驚,現在朕就問你們,如果要讓百姓多產,多稅,當如何處之?”

楊雲楓聞言心中砰然一動,不用說了,李隆基口中說給他提建議的就是他楊雲楓了。這時立刻有一個學子出列,拱手道:“回皇上,學生以爲,若是要百姓多產,唯有加重賦稅,百姓自感壓力之下,自然就會多產多勞,如此皇上的兩個問題,其實也就是一個問題,只要皇上下令,加重賦稅,百姓多產問題也就解決了,而百姓多產了,稅收也就自然多了,如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此人說完看了一眼坐上的李隆基,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似乎在等着李隆基的讚歎,同時又看向了殿下站列中的李林甫,楊雲楓轉頭看了一眼李林甫,只見李林甫撫須而立,搖頭晃腦,似乎也格外的滿意。

楊雲楓心中暗道,此人若不是李林甫的子侄,只怕也是李林甫的學生,這時卻聽李隆基坐在殿下笑道:“好,好,果然是妙計!”

此人聞言立刻跪倒在地,高呼道:“多謝皇上讚賞!”

楊雲楓聞言立刻出列拱手道:“皇上,臣以爲萬萬不可!”

第33章 六昭使者第13章 飄香樓宴第28章 一統六昭第08章 佳人相約第38章 武惠皇妃第26章 吐蕃滋事第44章 再進鴻鳳第07章 崔府療傷第17章 極力拉攏第54章 大戰在即第20章 心機深淺第23章 販賣考題第24章 兩女之爭第25章 張伯高策第09章 重返長安第09章 發財之道第16章 劍拔弩張第12章 宮宴羣臣第08章 刺史上門第09章 前世今生第06章 劍客李白第02章 吳氏之謀第13章 安使進京第14章 謀以利害第03章 計得猛將第33章 節度使府第42章 風吹雲散第08章 酒宴敲詐第17章 極力拉攏第29章 夜色琴音第03章 計得猛將第20章 外調賜婚第37章 計外之謀第01章 巡撫南下第44章 商州來援第33章 天地總舵第32章 死而復生第31章 夫人之心第13章 招爲駙馬第11章 郭女失蹤第16章 難以捉摸第18章 皇家刺客第24章 薊州被困第18章 賓客滿至第31章 夫人之心第42章 曼珠沙華第10章 尋找缺口第44章 疑雲重重第13章 皇室宗親第02章 蜀道意外第11章 宣旨入宮第11章 郭女失蹤第25章 張伯高策第38章 忠王不忠第02章 鮮于仲通第23章 烈酒配方第41章 喪心病狂第21章 梓州籌謀第03章 結拜兄弟第03章 東門受辱第29章 張九齡甕第18章 皇家刺客第44章 雙方叫價第20章 樹林受阻第28章 大將出兵第23章 歸隱山林第29章 訓練新軍第30章 詐死之計第31章 大喪期間第15章 再遇衛墨第37章 計外之謀第06章 王宮兵變第32章 三個條件第43章 衛墨的劍第36章 姐妹重逢第40章 新羅求援第19章 二度洞房第11章 夜道遇襲第19章 奔赴梓州第08章 佳人相約第06章 攪和相親第09章 重返長安第34章 益州一夜第08章 替友牽線第05章 欲擒故縱第24章 含元殿試第12章 楊家有女第11章 有人相求第41章 女人的心第09章 前世今生第04章 拒贅宗府第43章 刺客行動第21章 玄宗私訪第06章 王宮兵變第08章 價高者得第15章 大婚之前第08章 價高者得第05章 囤積不售第18章 三百狀紙第10章 太真道姑
第33章 六昭使者第13章 飄香樓宴第28章 一統六昭第08章 佳人相約第38章 武惠皇妃第26章 吐蕃滋事第44章 再進鴻鳳第07章 崔府療傷第17章 極力拉攏第54章 大戰在即第20章 心機深淺第23章 販賣考題第24章 兩女之爭第25章 張伯高策第09章 重返長安第09章 發財之道第16章 劍拔弩張第12章 宮宴羣臣第08章 刺史上門第09章 前世今生第06章 劍客李白第02章 吳氏之謀第13章 安使進京第14章 謀以利害第03章 計得猛將第33章 節度使府第42章 風吹雲散第08章 酒宴敲詐第17章 極力拉攏第29章 夜色琴音第03章 計得猛將第20章 外調賜婚第37章 計外之謀第01章 巡撫南下第44章 商州來援第33章 天地總舵第32章 死而復生第31章 夫人之心第13章 招爲駙馬第11章 郭女失蹤第16章 難以捉摸第18章 皇家刺客第24章 薊州被困第18章 賓客滿至第31章 夫人之心第42章 曼珠沙華第10章 尋找缺口第44章 疑雲重重第13章 皇室宗親第02章 蜀道意外第11章 宣旨入宮第11章 郭女失蹤第25章 張伯高策第38章 忠王不忠第02章 鮮于仲通第23章 烈酒配方第41章 喪心病狂第21章 梓州籌謀第03章 結拜兄弟第03章 東門受辱第29章 張九齡甕第18章 皇家刺客第44章 雙方叫價第20章 樹林受阻第28章 大將出兵第23章 歸隱山林第29章 訓練新軍第30章 詐死之計第31章 大喪期間第15章 再遇衛墨第37章 計外之謀第06章 王宮兵變第32章 三個條件第43章 衛墨的劍第36章 姐妹重逢第40章 新羅求援第19章 二度洞房第11章 夜道遇襲第19章 奔赴梓州第08章 佳人相約第06章 攪和相親第09章 重返長安第34章 益州一夜第08章 替友牽線第05章 欲擒故縱第24章 含元殿試第12章 楊家有女第11章 有人相求第41章 女人的心第09章 前世今生第04章 拒贅宗府第43章 刺客行動第21章 玄宗私訪第06章 王宮兵變第08章 價高者得第15章 大婚之前第08章 價高者得第05章 囤積不售第18章 三百狀紙第10章 太真道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