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亂局

一張張白色的紙錢隨風飄搖,又緩緩落在地上,宮殿的屋頂之上。

此時,無論是地上還是屋頂之上,都已經鋪着厚厚的紙錢了。

皇宮之中,一片素白,檐角之下,掛着白色的帳幔和白色的花朵,那些樹上也掛着白花,裹着白色布帛,站立在迴廊之下的士卒,也是白色的木甲,手持包裹着白色布帛的長槊。

今日,舉國同哀。

昨夜,李世民辭世之後,衆人進入殿中,只見李治正伏在李世民的身上大聲哭泣這,而那些妃嬪公主,盡皆抽泣。

見到這樣的情形,長孫無忌上前,請求李治處分衆事以安內外。李治聽後,哀號不已,卻不答話。長孫無忌生氣的說道:“陛下將天下社稷交給殿下,殿下豈能像匹夫一樣除了哭泣,什麼也不做!”

李治聞言,擦乾眼淚,和長孫無忌一起處理起內外事情來。

在宮內情況安定之後,天還未亮,李治便和衆人來到了兩儀殿。此時雨已經慢慢停了下來。

等到天亮之後,在兩儀殿中,李治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寧爲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中,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兼中書令。將朝中之事盡數收於東宮,同時宣佈了李世民去世的消息。

一天之後,發喪太極殿,宣讀遺詔,太子即位。

就在同一天,李治令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平常細務,委之有司。諸王爲都督、刺史者,並聽奔喪,濮王泰不在來限。同時下令全國正在建造的宮殿水利,盡數暫停。

短短三日時間,,李治便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協助之下,掌控了整個長安。只要等李世民葬禮一過,便正式舉行登基儀式,即位稱帝。

按照唐禮,舉哀之日,爲位於別殿,文武三品以上入,哭於庭,四品以下哭於門外。有司版奏“中嚴”、“外辦”。皇帝已變服而哭,然後百官內外在位者皆哭,十五舉音,哭止而奉慰。

張允文穿着素白色的衣衫,跪在別殿外,腦袋壓得低低的。腦海之中,卻是空無一物。

所幸的是,在李世民過世後的第二日,天便開始放晴了,若是不然,恐怕張允文他們現在還得跪在雨水之中。

在哭了十五次之後,四下一片寂靜,便有一位翰林院的老學士顫顫巍巍的站起來,呃,是跪得太久,膝蓋發麻,接着大呼一聲“嗚呼哀哉”,引得衆人側耳傾聽之後,便開始滿口之乎者也,駢四驪六,說了一大堆話語,聽其內容,無外乎就是讚揚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在對李世民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之類的話語。對天朗誦之時,這位大人呼天搶地,情真意切,唸到**之處,更是聲嘶力竭。

文章念過之後,還附有五言律詩,也是沉痛吊唸的主題。

在這位老學士唸誦完畢之後,又有些文官站起來,唸誦弔詞輓歌。

終於,等到這些有資格唸誦悼文的大臣唸誦完畢,這舉哀之事便算完成。過上幾日之後,便是臨喪。

張允文他們也就可以暫時休息一下,等到臨喪之日,還有忙的。

慢慢的起身,揉了揉有些麻木的膝蓋,看着滿目的素白,張允文慢慢向外走去。

這些日子以來,朝廷重心放在爲李世民治喪之上,三省長官,各部尚書都加入到治喪的行列中來,留守的都是副職佐官。而李治,沒有心思處理國家政事,卻是一心撲到了治喪之上。

國君離世,此乃國之大禮,不得不慎重。

所以,如今朝廷中辦事效率不足平時的七成很多不緊要的事情皆被擱置。

當張允文隨着人流出了皇宮,正準備上馬車,忽然看見一人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卻是一個身材胖胖的中年人,正是如今調查院的主事梅仁幸。

見到他氣喘吁吁的跑過來,張允文心頭一動,,停住腳步,看着梅仁幸漸漸靠近。

來到張允文身邊,這梅仁幸停住腳步,喘了兩口氣,低聲道:“大人!”

張允文見梅仁幸面色鄭重,當下一指馬車:“咱們上去再說!”

梅仁幸略一猶豫,緊跟着張允文進了馬車。

上車之後,張允文卻是招呼道:“往調查院去!”

車內,張允文和梅仁幸對坐,梅仁幸看看外面的車伕,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張允文見狀,知道這是梅仁幸謹小慎微,也不怪罪,而是笑道:“好吧,那就到調查院之後再說!”

馬車“答答”作響,很快就到達了調查院。

進入調查院之後,張允文和梅仁幸一道,來到了一個房間之中。坐定之後,張允文這才悠然道:“好了,梅大人,有什麼要緊事需要對我說的?”

梅仁幸看了張允文一眼,低聲說道:“陛下病逝,而太子尚未繼位,如今朝中和四境,都有些不穩啊!”

張允文點點頭:“這我倒是知道!不過你不用擔心,等太子登基之後,朝野便會安穩下來!至於我們周圍的那些屬國,到時候,我大**隊自會前去收拾!”

梅仁幸卻是輕嘆一聲:“大人,你且看看這些!”說着,從旁邊遞過一沓紙張來,上面,皆是寫着密密麻麻的文字,“這是我們探子千辛萬苦收集到的情報!大人請看!”

張允文拿起一份份情報,挨着看了起來,從第一張開始,越看到後面,眉頭就越皺得深。

原來,當李世民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的消息在長安城傳播開來之後,那些身在長安的各國使者便一直關心着李世民的情況。有人是希望李世民平安無事,有人是希望李世民早些死掉,不一而足。

當李世民身死的消息傳遍整個長安的時候,這些人第一時間便將這個消息傳回了自己的國家。於是,各國紛紛派出使團來,以弔唁爲名,前來查看大唐下一步的動靜,和李治這個皇帝的秉性。

當然,這派出使團,僅僅是一個動作。據探子來報,吐蕃欽陵趁着李世民病重去世的機會,聯合唐旌,終於將庸旌滅掉,斬殺庸旌首領。地盤和人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西突厥那邊雖然沒什麼大的動靜,但是,出入龜茲成的突厥人忽然增多了,而新任的安西都護柴哲威尚未出發,只有原是高昌皇室的西州都督麴智湛按照郭孝恪的慣例兼領這都護一職,他人在西州,離龜茲尚遠。

而東面,蘇定方卸任安東都護一職之後,由在高麗戰場之上,表現卓越的劉仁軌擔任。劉仁軌到任之後,採取了和蘇定方一樣的辦法,廣推漢化,推行農耕,壓制新羅百濟二國,可謂是蕭規曹隨,不過效果還算不錯。

在李世民病重的消息傳開之後,新羅百濟二國盡皆磨拳擦站,興奮不已。要知道,當初李世民親征高麗,那是如何的威風,其聲望是如何之隆,新羅百濟二國,盡是不敢忤逆半句。如今,李世民逝去,眼下可有一個大好的機會,只要能爭取到新任皇帝的支持,那麼自己這邊就一定能夠打敗對方,從而一統朝鮮半島南部。如今,這兩國正緊密籌劃着戰備和討好李治。

除了這些消息之外,還有一條信息引起了張允文的注意。

據西突厥內部的探子報告,如今,大食人已經向波斯發動了數次大的進攻,將攻佔了波斯大部分領土,很多波斯人逃亡西突厥甚至西域。波斯已經派出了使臣,正往大唐而來,準備向大唐借兵,以抵抗大食人的入侵。

這條消息被梅仁幸扔在最下面,看樣子不太受重視。想來也是,波斯雖然和大唐有所往來,但非屬國,且相距萬里,不重視波斯也倒是理所當然。不過張允文深知這大食入侵對西域地區的影響,所以,他決定促成此事。

除卻這這邊疆的信息之外,如今朝堂之內,也是暗流洶涌。長孫無忌挾頭號託孤大臣的身份,在朝中開始提拔自己的人,打壓那些和他不對眼的大臣,這讓朝堂之上,開始不安寧了。

看完這些,張允文長長噓了一口氣,李世民活着的時候,以其自身崇高的威望,壓住了國內外的大部分矛盾。如今一死,這矛盾就開始激化了,看來以後還有得忙啊!

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394章 凌煙閣第49章 劉黑闥之死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27章 林然第211章 兵鋒第415章 遼水橫路第24章 洛陽城降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433章 張網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510章 十年第148章 軍備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295章 遷居第228章 廷論第377章 于志寧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188章 妍姐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319章 賜婚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463章 洛口倉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323章 百騎第144章 歲末第26章 洛陽宅邸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145章 太學生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16章 襲擾糧道第20章 說客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112章 新兵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61章 楊文幹反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292章 會面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36章 手雷第314章 高陽第357章 修撰書籍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15章 步兵操典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8章 死亡角逐第4章 李世民與張允文第8章 死亡角逐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186章 世家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185章 炮兵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501章 清剿第273章 釣魚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43章 一年第90章 餘聲第373章 蘇烈來信第277章 赤水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305章 軍訓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303章 擴編第294章 分裂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463章 洛口倉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242章 狩獵第144章 歲末第188章 妍姐第52章 上門說親第23章 進身之資第194章 烽火起第283章 追擊第210章 破城第209章 入城第68章 離間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274章 收杆第433章 張網第181章 剿匪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05章 說情
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394章 凌煙閣第49章 劉黑闥之死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27章 林然第211章 兵鋒第415章 遼水橫路第24章 洛陽城降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433章 張網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510章 十年第148章 軍備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295章 遷居第228章 廷論第377章 于志寧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188章 妍姐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319章 賜婚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463章 洛口倉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323章 百騎第144章 歲末第26章 洛陽宅邸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145章 太學生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16章 襲擾糧道第20章 說客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112章 新兵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61章 楊文幹反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292章 會面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36章 手雷第314章 高陽第357章 修撰書籍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15章 步兵操典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8章 死亡角逐第4章 李世民與張允文第8章 死亡角逐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186章 世家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185章 炮兵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501章 清剿第273章 釣魚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43章 一年第90章 餘聲第373章 蘇烈來信第277章 赤水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305章 軍訓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303章 擴編第294章 分裂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463章 洛口倉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242章 狩獵第144章 歲末第188章 妍姐第52章 上門說親第23章 進身之資第194章 烽火起第283章 追擊第210章 破城第209章 入城第68章 離間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274章 收杆第433章 張網第181章 剿匪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05章 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