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高陽

大唐貞觀十年八月二十一。這一天驕陽如火,熱風四溢,流雲聚散。長安城的居民擡頭望天,只見雲氣奔涌,浩浩蕩蕩,彷彿有什麼大事將要發生。

在朝會之上,的確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李世民再次拿出軍改方案之後,又有不少大臣出言反對。不過此次李世民好像是鐵了心腸,非改不可。無論那些大臣如何規勸,如何陳述弊害,李世民始終不爲所動。

每當一名官員說起弊病之時,便有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一衆大臣出來,或是辯駁其辭,或是提出解決方法,一時反倒是讓這些大臣說不出話來。

到最後,這改革兵制之事,終於在門下省通過了。當然這詔令中書省還得重新起草。加蓋上門下省與皇帝的印章,交由尚書省執行。

眼見一方大印落了下來,張允文心頭終於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這軍改方案一下,從長安到個州縣,從關中到四境,從十二衛到地方上每個軍府,盡皆出現大的振動。邊軍、募兵、長征健兒,南衙、北衙還要加上一個憲兵,如此種種,盡數壓了下來,倒是讓那些精銳府兵們摸不着頭腦,這軍改到底要怎樣改?

所以,在開始的時候,這報名加入募兵的府兵並不多。各處軍府皆是不太積極,那些拖家帶口的府兵盡皆在觀望着。

東邊不亮西邊亮。這府兵這邊報名加入募兵的不多,但是一批批年紀約莫十七八歲的青年卻是踊躍的加入到了募兵隊伍之中。

對於這種情況,李世民和衆臣也無可奈何。說句實話,他們更想要的是那些身經百戰的精銳老兵,而不是這些還要花大把時間來訓練的新兵。

但是,這些少年的加入,卻是讓整個大**隊充滿了活力,並且爲招募募兵做出了榜樣。當那些府兵見到官府如實的將田地分出,或是在州縣城中爲他們安排好了一處處住房,這些府兵終於開始行動起來,加入到已經排得長長的隊伍之中了。

十月份偵察營擴編,加上軍制改革,諸事混雜在一起,着實讓張允文忙不過來。當他微微疲憊的回到家裡的時候,卻發現家中已經亂做一團,卻是兩個小傢伙發生了矛盾,從開始的爭吵到後來動手動腳,竟然打起架來。

李宇讓人將他們拉開,正要訓斥的時候,張允文便回來了。

“怎麼回事?”張允文心頭不由微微火起。自己在外面忙得腳不沾地,回到家裡,本想好好歇歇,卻有兩個傢伙來添堵,頓時讓張允文有些氣憤。

李宇一見張允文回來,頓時心頭一喜,指着那高陽公主和李慎便道:“妾身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來的時候看見十七妹和十弟兩人打成一團!”

張允文一望那二人,只見李慎身體瑟縮了一下,下意識的往一棵樹後躲藏,而那高陽公主則是一臉倔強的望着張允文,一雙漆黑的大眼睛裡滿是不平之意。

一看這二人的表現,張允文心頭頓時有了個數。雖說李慎飽覽詩書,可是一副書呆子氣倒也十足,接人待物卻是差了不少。雖說如今的高陽公主不過六七歲,但是卻是倔強好勝,愛轉牛角尖,也不知這性格是如何養成的。二人發生矛盾,定是李慎在什麼地方得罪了高陽公主,惹了這個倔強又好勝的公主。

當下梨狀隱窩便嚴肅的問道:“你們二人究竟是怎麼回事,過來跟我詳細說上一遍!”

那李慎看了高陽公主一眼,只見後者垂下腦袋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看了一眼四面圍觀的侍女和僕役,張允文面色猙獰的厲聲道:“誰要是今日將這事說出去,別怪老爺無情,定將其杖斃!”

這些丫鬟僕役哪裡見過張允文如此表情,頓時點頭如搗蒜,然後飛快的四散開來。

霎時間,整個庭院之中就只剩下張允文夫婦和一種半大的皇子公主了。

張允文收起表情,嚴肅的對李慎道:“李慎,你先說說這是怎麼一回事!“

李慎猶猶豫豫的看了張允文一眼,再看看高陽公主,頓時哀聲道:“二,二姐夫,是,是十七妹先動手的!”

張允文一看李慎身上,沾滿灰塵,眼眶之處也是微微發紅,顯然是捱了高陽公主一記粉拳。而高陽公主同樣也是滿身塵土。

“那她爲什麼先動手?”

“因爲,因爲……”李慎垂下腦袋,口中吶吶道。

“哼,男子漢大丈夫,說個話都要婆婆媽媽的,既然說了什麼,就要勇於承認!瞧瞧你現在這個樣子,像什麼話!”看着李慎忸怩的樣子,張允文不由微微怒道。

“因爲我說十七妹是個沒孃的丫頭!”李慎聽了張允文的話,終於說了出來。

張允文一聽,頓時心頭一軟。

這時候,那高陽公主驀地分開人羣,往外跑去。

張允文見狀,狠狠的看了李慎一眼:“看你小子乾的好事!他可是你妹妹,怎麼能這麼說!還不跟我一道去追!”

高陽公主李淑,其母不詳,估計在她很小的時候變離開了人世。所以李世民對其也是分外寵愛,僅僅比起長孫皇后生的晉陽公主、長樂公主等人差一些。母親這個詞,恐怕是她心頭的傷痛吧!

沿着高陽公主跑出去的方向追了沒多遠,便看見穿着一些深綠色宮裝的高陽公主正蹲在一個大槐樹之下,腦袋埋在臂彎之中,雙臂微微抽動,像是在輕輕抽泣一般。

張允文示意李慎在此處等候,自己緩緩的走到高陽公主身邊,輕輕的喚道:“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擡起腦袋,只見一雙眼睛之中還閃爍着淚花。見是張允文,她輕輕擦了擦眼睛,低聲道:“二姐夫!”

張允文笑道:“高陽啊,你怎的跑出來了?大家可是很擔心你呢!”

高陽四下望了一眼,見到不遠處的李慎,頓時氣鼓鼓的哼了一聲。

見到她這副模樣,張允文輕笑了一下,卻是開解道:“高陽啊,你知不知道,二姐夫連母親長什麼樣都忘了,就連父親,也是印象極淡了!”

聽到張允文這般說,高陽公主頓時望向他,期待着張允文的下文。

張允文接着道:“在我很小的時候,估計就一兩歲的時候吧,母親便離了人世。父親將我撫養到十二歲的時候也因爲戰爭離了人世。我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便跟着一戶姓劉的人家過,認了劉家的兩個孩子做哥哥。一直到十五歲的時候,那時候你父皇帶兵進攻洛陽,我晚上出城降了陛下……”

“好了,二姐夫,後面的你都講過了!”此時的高陽公主面色已經平靜下來,一雙眼睛注視着張允文,“我明白二姐夫的意思了!二姐夫是要我珍惜父皇,珍惜弟弟妹妹,對不對啊?”

張允文不由暗贊這高陽公主的冰雪聰明,口中說道:“嗯,卻是如此!恐怕就算你母妃在天上望着你,見你這般的傷心,也會難過的!所以啊,高陽,你可以回憶,但不要陷在過去裡面了!”

高陽公主先是一愣,接着展顏微微一笑:“好的,我聽二姐夫的就是!”

張允文點點頭:“好吧,既是如此,那我們先回去!”

高陽用力的點了點頭。

走到李慎身邊的時候,那李慎看着面色平靜的高陽公主,輕聲吶吶道:“十七妹,剛纔是我不對!”

還沒說完,高陽公主便揮揮手道:“不要說了,十哥,過去的就過去吧!”

李慎頓時一愣,張允文卻是微微一笑,輕輕的拍了李慎肩膀一下:“小慎,這纔對嘛,拿出男子漢的氣魄做了事情就要承擔!”

李慎聞言,愣了一愣,接着一笑,跟在張允文後面走去。

然而這件事並未就此結束,當張允文當夜陪同這些孩子回到皇宮,將這些事跟李世民一說,李世民先是勃然大怒,後有聽得張允文的解決方法之後,這才微微頷首。

“這件事姑且不論誰對誰錯,兄妹之間動手便是不對!還多虧了允文你的相勸啊!”經歷過玄武門事變的張允文對李世民的這種態度,自是有些瞭解。李世民雖然對自己的兄弟刀兵相向,可是,他絕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女也想自己這輩一樣,骨肉相殘,煮豆燃萁。

這時候,坐在一旁的長孫氏忽然道:“陛下,我觀這些日子以來,無論是兕子稚奴還是高陽等孩兒,身體皆是壯實了不少,性子也開朗了許多,這還多虧了允文你的訓練啊!最近這些日子,朝中公務繁重,不若就讓孩兒們先且停住訓練,等日子清閒下來,這才繼續訓練,陛下你看如何啊?”

李世民聞言,看了張允文一眼,沉吟片刻,對張允文道:“允文啊,這段時間的確忙得很,偵察營要擴編,軍制要改,還有一大堆公務要去做,不如就先停下來吧!”

張允文頓時道:“全憑陛下吩咐!如今皇子公主們已經掌握了鍛鍊的基本動作,只要他們每日能堅持做下去,定能身體壯實如牛!”

聽到張允文這般說,李世民倒是不好意思的一笑:“呵呵,若不是公務繁忙,就連朕都像去允文那裡好好看看,你究竟做了些什麼,讓我的孩兒壯實了這麼多!”

張允文淡淡一笑不再言語,心頭卻是微微一鬆,這下子終於將這些包袱給扔掉了!可是念及不能再和李治繼續交流感情,又不免有些遺憾了!

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205章 姑嫂第228章 廷論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327章 揍人第146章 正月第39章 斷腿第245章 送禮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210章 破城第114章 跑步第220章 會兵第229章 遷移第317章 憲兵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83章 定襄大戰第383章 定襄大戰第23章 進身之資第191章 偶遇第234章 彈劾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196章 僵持第69章 退兵第487章 往事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227章 爭議第130章 歸附第121章 噪聲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突厥入寇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127章 奚族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3章 張文濟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289章 突破口第72章 中毒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112章 新兵第144章 歲末第332章 西域動盪第27章 林然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311章 庭爭第312章 態度第53章 長林軍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20章 說客第433章 張網第167章 判決第207章 投誠第482章 妖僧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90章 餘聲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203章 攻佔第227章 爭議第55章 敗露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66章 風波第455章 春雪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208章 康蘇密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495章 前程第323章 百騎第145章 太學生第487章 往事第66章 五隴阪第143章 趙德言第177章 薛延陀第306章 夏令營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297章 風疾第286章 來信第493章 兩村鬥毆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117章 南陽韓氏第302章 憤怒第357章 修撰書籍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127章 奚族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401章 刑訊逼供第227章 爭議第476章 族長來訪第195章 出征第179章 角力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41章 孫思邈到來
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205章 姑嫂第228章 廷論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327章 揍人第146章 正月第39章 斷腿第245章 送禮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210章 破城第114章 跑步第220章 會兵第229章 遷移第317章 憲兵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83章 定襄大戰第383章 定襄大戰第23章 進身之資第191章 偶遇第234章 彈劾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196章 僵持第69章 退兵第487章 往事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227章 爭議第130章 歸附第121章 噪聲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突厥入寇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127章 奚族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3章 張文濟第337章 秦王破陣舞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289章 突破口第72章 中毒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112章 新兵第144章 歲末第332章 西域動盪第27章 林然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311章 庭爭第312章 態度第53章 長林軍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20章 說客第433章 張網第167章 判決第207章 投誠第482章 妖僧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90章 餘聲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203章 攻佔第227章 爭議第55章 敗露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66章 風波第455章 春雪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208章 康蘇密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495章 前程第323章 百騎第145章 太學生第487章 往事第66章 五隴阪第143章 趙德言第177章 薛延陀第306章 夏令營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297章 風疾第286章 來信第493章 兩村鬥毆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117章 南陽韓氏第302章 憤怒第357章 修撰書籍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127章 奚族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401章 刑訊逼供第227章 爭議第476章 族長來訪第195章 出征第179章 角力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41章 孫思邈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