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襲擾糧道

一羣人往山坡上狂奔。張允文的訓練頓時顯現出來。

跑在最前面的,全是當初經過他訓練的那些士卒,跑在後面的則是今日來的新兵。

那些騎士見**往山坡上跑去,卻未跟隨其後,而是打馬繞行,想要從村子前面繞行至山坡背後,將**完全包圍。

然而,跑出幾步,忽然覺得腳下一空,數十名當先的騎士連人帶馬摔在壕溝中,被鋒利的竹片插穿身軀。爾後,又有不慎失蹄者掉入其中。

騎士們頓時止住步子,往後退了一點,又打馬奮力向前,一下子越過壕溝。

然而,到達壕溝對面的騎兵並卻仍是寸步難行,不斷的有馬匹在嘶鳴聲中倒下。跌下馬的騎士運氣好的滾落一邊,沒有受傷,運氣差的直接被馬匹壓着腿,或是飛在半空中在重重落下。

騎士們俯下身一看,原來這路上密密麻麻的佈滿剛好能放下馬蹄的竹筒,馬蹄踩在其中,頓時失足,不少馬匹甚至因奔馳而腿骨折斷。

騎士們不敢再放馬奔馳,牽着馬匹,小心的走過這一截“竹筒路”,然後上馬追出去時,卻再也沒有看見一個人影。

悻悻回到村中,竟然也沒有看到一具**的屍體。

一排七具屍體躺在冰冷的土地上。旁邊,有一個大坑。

除了潛入村子放火時死了三人外,另有四人死在夏軍的弓箭之下。

張允文手捧頭盔,對着地上的屍體一揖:“各位兄弟,對不住了!讓你們曝屍荒野。可是我等乃是輕騎出擊,難以帶上你們重返家園。現在先將你們安排留在此處,待他日破了竇建德,再帶你們一起回鄉!”

“兄弟們的東西都收好了嘛?”張允文淡淡的問道。

身旁的李揚道:“請頭兒放心,戰死的兄弟們的遺物全都收好了,返回長安時,可以查到他們的家鄉住處,把這些帶回給他們的親人!”

張允文點點頭:“好,現在送兄弟們入土!”

於是,每兩人擡一具屍首,輕輕地,慢慢地放入坑中,然後,看着他們被冰冷的泥土掩埋,最終什麼也看不到,只留下一片泥。

幾個同死者生前關係要好的士卒雙眼通紅,默默無語的盯着這塊翻開的新土。

張允文長嘆一聲。雖說戰死乃是身爲軍人的平常之事,但是,若果是蓄意安排則不同了。

七名戰死的士卒中,薛萬徹送來的八名士卒就佔了兩人。

這是張允文安排的。一開始,他便將這八名士卒分散到各隊,用人時,又讓各個隊正選取精銳,這些士卒理所當然的被選中了。於是,他們的死亡只是時間問題。

雖說是拔出東宮的釘子,既是秦王所願,又是自己樂意看到的,可是,相處了近半個月,難免產生同袍之誼。

“走吧!”張允文翻身上馬,“不用悲傷,爲我們的兄弟們報仇吧!”

“哇啊——”一羣士卒頓時嗷嗷亂叫,荒原如同狼羣。

仁裡村通往劉莊的道路上,一支車隊正慢慢前行。

這支車隊由十七輛馬車和近百名士卒組成。馬車上,搭載着一包包脹鼓鼓的麻袋和一堆堆成捆的草料。百名士卒在一位騎着大馬,身穿黑甲的校尉帶領下,緩步前進。

這條通往劉莊的道路並沒有官道那樣平坦,坑坑窪窪的,這兒一個凹陷,那裡又凸起一塊石頭。人馬行進倒是勉強能通過,但馬車前行便是磕磕絆絆了。一會兒這裡陷進坑裡,一會兒那邊有遭遇石頭。一衆士卒不得不時常推車前行。

行到半途,車隊停下休息。

他們休息的這段路,一邊有一條小溪在潺潺流淌,另一邊則是一片竹林。

頂着四月開始有些炎熱的日頭,這羣夏軍士卒三三兩兩的聚在竹林之下,迎面吹來的微微涼風讓他們倍感舒爽。

十餘名士卒在校尉的示意下,擡提起馬車上當大甕,搖搖晃晃的往小溪取水。

這些士卒慢慢下到小溪邊,一人道:“唉,當官的就是命好!你看看我們,還要過來取水!”

與他同擡一口大甕的士卒道:“吳三,你就別抱怨了!咱們現在跟了夏王,比起以前大隋還在的時候,可要好得多了!”

那吳三道:“是啊!是要好得多。可是那只是夏王啊,你看看夏王手下的那些將軍,哪個不是和大隋的官差不多啊!”

正說着,一行十餘人已到小溪邊,將大甕慢慢沉入溪中。

忽然間,水中十餘個身影猛然起身,一手捂住夏軍士卒的嘴,另一手上的匕首“唰”的滑過這些士卒的脖子。接着快速的拖往一邊,免得鮮血流到小溪裡引起岸上夏軍的注意。

“怎麼回事?”聽到水聲,校尉不放心的問道。

“哦,沒什麼,剛纔大甕掉水裡了!現在撈起來了!”一名黑影張嘴說道。那聲音,正和地上躺着的吳三的聲音幾乎一模一樣。

“沒事那就快點!媽的,做事總是拖拖沓沓的!”校尉的聲音又傳來。

“來了來了!”吳三的聲音再次響起。

不多時,十餘名身着夏軍衣甲的士卒低着頭,慢慢的擡着大甕回來。

那校尉看了他們一眼,頓覺有些奇怪。這些傢伙幹嘛低着頭走路。

正在這時,竹林之中百餘根亂箭飛來。休息的夏軍士卒頓時倒了一大片。不過多爲箭傷,而不是直接死亡。

接着,數百名身穿黑色衣甲的士卒從竹林深處衝殺過來。

校尉趕緊組織人手進行抵抗,全然忽視了身後擡着大甕的十餘名士卒。

只見這十餘名士卒放下大甕,卻是各自拿出一把匕首,迅速摸近那些背對他們的夏軍士卒。

幾乎是悄無聲息的一刀一個,瞬間,便有十餘人被抹了脖子。那校尉反應過來正要分出人手抵擋後面喬裝的**,一支弩箭射進了他的喉嚨,沙啞的嘶叫兩聲,帶出點點血沫,萎靡倒地。

扔掉左手的弩機,一名喬裝爲夏軍的**士卒將右手的匕首射出,頓時,一名離他丈餘遠的持弩夏軍士卒額頭中刀,倒地不起。

失去的指揮的夏軍士卒很快便被兩面夾擊的**擊敗,所有俘虜,一個不留,所有糧草,除卻自己用的,其餘全部焚燬。

於是,這條路上,只留下一輛輛燃燒的輜重車和一羣倒地的屍體。

(各位兄弟姐妹,看官看客,敬請你們將本書放入書架收藏!拜託了!!)

第245章 送禮第26章 洛陽宅邸第500章 滑雪板第222章 罷兵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53章 長林軍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72章 中毒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243章 威懾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256章 請客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183章 朝堂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294章 分裂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488章 楚綜第264章 出征第93章 入見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59章 豳州事發第144章 歲末第63章 圍獵第182章 攔路搶劫第165章 構陷第204章 定襄城第134章 朝見和求婚第112章 新兵第144章 歲末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97章 貞觀第155章 突利第63章 圍獵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509章 亂局第277章 赤水第48章 刺殺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25章 重逢第104章 戡亂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313章 定局第289章 突破口第25章 重逢第258章 賜名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109章 押注第48章 刺殺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51章 封爵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168章 張允文的工作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284章 伏誅第278章 西進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109章 押注第501章 清剿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80章 勢力第338章 誓師出征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3章 張文濟第21章 情報網絡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409章 李治婚事第46章 出發第406章 高麗生亂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87章 復仇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192章 功成第91章 臨國第377章 于志寧第116章 安排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284章 伏誅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206章 說客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47章 潛入定州第300章 偷牛第90章 餘聲第104章 戡亂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75章 留在長安第77章 尉遲恭第18章 生擒張青特
第245章 送禮第26章 洛陽宅邸第500章 滑雪板第222章 罷兵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53章 長林軍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72章 中毒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243章 威懾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256章 請客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183章 朝堂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294章 分裂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488章 楚綜第264章 出征第93章 入見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59章 豳州事發第144章 歲末第63章 圍獵第182章 攔路搶劫第165章 構陷第204章 定襄城第134章 朝見和求婚第112章 新兵第144章 歲末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97章 貞觀第155章 突利第63章 圍獵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509章 亂局第277章 赤水第48章 刺殺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25章 重逢第104章 戡亂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313章 定局第289章 突破口第25章 重逢第258章 賜名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109章 押注第48章 刺殺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51章 封爵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168章 張允文的工作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284章 伏誅第278章 西進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109章 押注第501章 清剿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80章 勢力第338章 誓師出征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3章 張文濟第21章 情報網絡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409章 李治婚事第46章 出發第406章 高麗生亂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87章 復仇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192章 功成第91章 臨國第377章 于志寧第116章 安排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284章 伏誅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206章 說客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47章 潛入定州第300章 偷牛第90章 餘聲第104章 戡亂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75章 留在長安第77章 尉遲恭第18章 生擒張青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