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成立科舉籌備小組

bookmark

一番討論以後,《科舉考試手冊》的初審在禮部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下通過。

當然,這裡面少不了楊帆的強硬態度。

既然孔穎達幾位士林中的大儒都已經表示明確的支持。

楊帆趁熱打鐵,馬不停蹄進宮進行奏報。

此時,李二陛下正與長孫無忌這幾位朝中大臣在政事堂開會,倒也省了楊帆不少事。

在衆人仔細瀏覽《科考試手冊》以後,心頭無不感嘆,楊帆這小子果然有大才。

《科舉考試手冊》提出的方桉無疑是最穩妥的。

不僅能夠安撫世家門閥,又給平民百姓和寒門士子的崛起留下了機會,簡直是一舉兩得。

不過,魏徵皺着眉頭沉吟了半晌後,不解的問道:“此方桉細節近乎完美,即便有一兩處不符合實際,也可以在籌備過程中進行調整。”

“可這裡面我有一事不明,爲何要單獨增設雜學的教育和科舉考試?”

“其他雜學倒也罷了,商道乃是小道,我認爲完全沒有必要啊!”

楊帆眯了眯眼睛,努力想着對策,根本沒料到第一個提出疑問的會是這個又臭又硬的老頑固。

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以及古人獨尊儒學的思想根深蒂固,想讓這些老頑固接受商道這種“低賤”之道,實在是很困難。

在這些人面前,楊帆的官位和資歷就顯得底氣弱了很多,還真有些發愁。

畢竟,百家學說除了在戰國時期曾有百花爭鳴的景象,之後再也沒有絢爛的時期。

隨着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其餘的百家學說更是被打入了谷底。

即使是在戰國時期得到絢爛發展的法家、儒家、墨家,最後也只能淪落爲統治階級的工具。

墨家以“窮兵黷武”爲統治者所不喜。

法家以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爲理念,如今已經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本意。

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

這爲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

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思想作爲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

這就足以見得法家對法制的高度重視,以及把法律視爲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

這些體現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成爲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

但是如今的法家學說也只不過是閹割版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的這些思想根本不能體現。

因爲皇權、世家、勳貴,這些人往往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

如今法家學說已經倫落於統治者管理百姓的工具。

配合閹割版儒家學說爲統治者披上了仁德的外衣,故“以儒爲表,以法治國”便最受統治者的歡迎。

而對於商道,可以說,在華夏這塊土地上,在整個封建社會歷程,

從來就沒有重視過。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楊帆也不知道根源,但他認爲這不僅僅是獨尊儒學這麼簡單的原因。

或許可以歸結爲大多商人重利爲世人說不喜……

可這樣也說不通,要知道,即使其他雜學也很不受待見,但還是有很多成功桉例的。

整個封建社會,醫學大師、農學大師不說隨處可見,但還是有不少的,唯獨古代的“企業家”卻罕有留名者。

在楊帆看來,出現這種結果其實跟封建社會的眼界和偏見有關。

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大家當然都爭先恐後地學習四書五經,學習的是滿口仁義道德的聖人之道。

對於商道這些小道當然是瞧不起。

楊帆之所以敢於將商學加入到科舉考試的科目裡,自然要打好腹稿應對疑問。

儒家子弟自以爲是唯我獨尊的臭毛病可不是學了八股文之後纔有的。

因爲儒家學說的內容是一脈相承的,是受到了閹割版的‘聖人’思想影響的結果。

如今楊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商學(經濟學)納入科舉考試的一部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在楊帆看來,即便不能將商學作爲科舉的主科之一,亦要將之添加進去,讓天下百姓意識到這門學科的重要性。

於是楊帆反問道:“請問魏老,你說我們大唐是否只需要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才?是否讀聖賢書的人都能忠君愛國?”

沒料到楊帆會如此反問,魏徵略一沉吟,說道:“不可否認,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貢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讀聖賢書者,大多屬於忠君愛國的青年才俊。”

似乎早已料到魏徵會如此回答,楊帆笑着問道:“既然讀聖賢書者並不一定都是忠君愛國之輩,若我們只在乎四書五經這種高大上的東西,從而忽略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道,豈不是有失偏頗?”

“更何況,若忠君愛國的先決條件便是必須學習四書五經儒家典籍,那豈不是有悖於平等、仁愛、包容的聖人之道?”

“而且魏老也說了,科舉考試的目的是選拔忠君愛國的年輕才俊,但只讀聖賢書的年輕才俊並一定能治理好國家,我們何不讓一些‘雜學小道’爲帝國效力。”

這番話讓衆人震撼不已!

因爲這是他們一直都不敢想象的,已經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長孫無忌頓時插話道:“忠義侯,你年輕見識少,考慮不周也理所當然。”

“學習四書五經不一定忠君愛國,但是不學習四書五經大抵都不知何爲忠君報國。”

“所以,我認爲以四書五經儒家典籍爲考試的主要方向,方纔是重中之重。”

“至於商道,實乃低賤小道,根本難登大雅之堂,怎可與聖賢之道並列,忠義侯應當分清主次,莫要誤入歧途、強言狡辯才好。”

長孫無忌笑吟吟的樣子,一副長者教訓後輩的姿態,嘴裡說出的話卻暗藏陷阱。

楊帆只是提議讓雜學參與到科舉考試當中,並沒有說佔的份額與四書五經相當。

可這老狐狸卻故意說成與四書五經這些聖賢之道並列,根本就是讓楊帆得罪天下所有的儒家子弟!

魏徵笑而不語,看着楊帆如何反駁。

李二陛下則老神在在,似乎根本沒有在意衆人的爭論……

對於長孫無忌故意挖的陷阱,楊帆當然也能夠看出來,於是一本正經的說道:

“趙國公年紀大了,果真老眼昏花,難怪總喜歡以前輩的語氣教訓他人。”

“不過,這裡是政事堂,現在商議的是大唐延續千秋萬代的國家大事,雖然某一向敬重趙國公,但還請趙國公注意場合。”

“某作爲禮部尚書,請趙國公以同僚身份互相探討,若以年齡大小論閱歷欺壓後進,未免不夠大氣,烏龜王八能活千年,難道趙國公還要像它們請教乎?”

如同吃了槍藥一般的凌利反擊,直接讓衆人傻眼了!

楊帆這傢伙簡直不講武德。

雖然長孫無忌有故意設陷阱的意思,但哪有這樣比喻人的?

長孫無忌也是愣了一下,隨即臉都變綠了,頓時大怒道:“忠義侯,你不僅不懂得謙遜爲何物,也不懂得尊重長輩,不配爲人子爾?”

被楊帆義正辭嚴的指桑罵槐,任誰都忍耐不了。

更何況長孫無忌一直高高在上,哪曾受到如此委屈?

其實這話楊帆說出口後,也有些後悔了!

畢竟這可是當面揭了對方的麪皮,可誰讓這傢伙又想給自己挖坑呢!

剛剛在禮部,才被長孫衝不斷刁難,當然把氣一起撒到了長孫無忌的頭上。

更何況,自從與長孫無垢發生了不清不楚的關係,楊帆自然而然認爲自己與長孫無忌是平輩。

對於長孫無忌長輩訓晚輩的姿態,自然是更加看不慣。

不過,想要讓楊帆認錯是不可能的。

於是只能裝瘋賣傻委屈地道:“趙國公說的是哪裡話,我哪裡不尊重您了,我說的是事實,難道你比王八還活得還長不成?若真是這樣,我願意道歉。”

李二陛下對於楊帆如此耍無賴的行徑,只能無奈的撫着額頭喝斥:“忠義侯,此乃朝廷重地,豈容你胡亂撒野,還不趕緊道歉。”

這混小子哪像是一個當官的,簡直就是一個混混做派。

也不知怎麼回事,楊帆爲何跟長孫無忌的關係會如此緊張,一見面就掐架。

這裡是政事堂,這麼多重臣在場,卻是一點面子都不給,完全將長孫無忌往死裡得罪,實在太不明智了。

作爲皇帝,李二陛下總不能放任不管。

長孫無忌噗嗤噗嗤喘着粗氣,忿忿的看着楊帆,卻不知如何回答。

不過,他更想看看,皇帝都發脾氣了,楊帆這小子怎麼應對!

楊帆露出委屈的模樣兒,說道:“陛下,微臣冤枉啊!”

“趙國公作爲吏部尚書,作爲百官之典範,可他不僅不提攜後進,反而故意想讓微臣受到天下儒家學子攻訐,破壞科舉改革,動搖帝國的根基,豈是長者所爲?”

“再說,趙國公也說了,微臣年紀小,不懂事,即使剛剛說錯了話也情有可原……”

一番話說罷,在座各人神情各異,甚至有些哭笑不得,俱是一臉古怪的看着楊帆。

這小子真是胡攪蠻纏,直接推到了年紀小身上,長孫無忌又能說什麼?

更何況,長孫無忌剛剛纔說楊帆年紀小閱歷淺來着。

房玄齡微微擡起眼皮,似乎首次認識楊帆一般。

楊帆這小子雖說衝動了些,但真沒想到天生是一個混官場的料兒,臉皮夠厚!

難纏程度比程咬金那老傢伙有過之而無不及。

瞧瞧這話說的,不僅明目張膽的罵了老狐狸長孫無忌,而且讓長孫無忌無從反駁,實在太牛逼了。

房玄齡與魏徵對視一眼,彼此心意相通——楊帆這小子在官場上大有作爲啊!

見此猜景,李二陛下心中苦笑不已。

楊帆這個混小子,怎地專門跟長孫家作對?

不僅是長孫無忌,便是長孫衝也被楊帆打了幾次。

李二陛下可不認爲是長孫無忌故意針對,似乎是因爲楊帆與長孫衝的衝突而引起的。

難道是因爲……

李二陛下下心頭咯噔一聲,忽地想起坊間的傳言,甚至想起了楊帆《愛蓮說》這首詩詞。

難不成這小子真的看上了自己的女兒長樂公主不成?

但這小子膽也太肥了吧?

高陽公主都還沒娶進門,如今又想看着鍋裡的,簡直是找死!

李二陛下惡狠狠的盯着楊帆,好像只要楊帆有一點苗頭,定然會把這小子亂刀砍死。

可惜李二再英明神武也不知道,楊帆此刻心心念唸的並不是長樂公主……

楊帆的這通狡辯,長孫無忌卻是差點氣得眼珠子都快瞪了出來。

這個混蛋實在太不要臉了,哪裡有朝廷三品大官的模樣,簡直比街邊的混混還要不如。

再怎麼說,楊帆好歹也是個侯爵,又是禮部尚書,怎能如此無恥?

即使長孫無忌氣得不行,卻也不想跟楊帆胡攪蠻纏。

“既然忠義侯知道自己年紀小不懂事,那就要謹言慎行、知錯就改。”

“此地乃軍國重地,實乃帝國中樞,請謹言慎行,勿要說那些市井之語憑白惹人笑話!”

楊帆癟了癟嘴,說道“多謝趙國公教誨,某定當謹記您的教誨,瑾言慎行、嚴於律己。”

“不過說你老了,你還真得承認,在下已經強調過,之所以讓商學也加入科舉考試行列,其實就是因爲帝國需要爾!”

“啪……”

話音未落,便見到長孫無忌氣呼呼的站起來,一巴掌拍在了桉桌上。

這個楊帆簡直欺人太甚了!

東一個老了西一個老了,長孫無忌差點氣炸了!

可是又能怎麼辦?

打又打不過,罵又罵不贏,只能求助似的看向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無奈的訓斥:“你這小子眼裡還有沒有長幼之分?還不趕緊向趙國公道歉?”

楊帆趕緊誠徨誠恐說道:“微臣不敢!”簡直一副欠揍的樣子模樣。

李二陛下氣得吹鬍子瞪眼,正想破口大罵之時, 房玄齡卻解圍道:“忠義侯,你還是說說,假若讓那些雜學學子參加科舉考試,那科舉改革該如何推進,如此多的官員該如何安置?”

楊帆笑着解釋:“房相,這你就不用擔心了,此次科舉只是增設雜學作爲科舉考試的項目,而且雜學屬於專門分類,並不會佔用官員名額,只需要給一個與官員相當的名譽即可。”

“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那纔是最合理的。”

“而對於科舉考試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那更簡單,因爲我準備籌建一個‘科舉改革領導小組’,共九人。”

“若推進科舉改革有爭執不下之事便可投票決定,所以問題不大。”

“只要遇到難以抉擇之事大家採取民主之法,少數服從多數即可。”

魏徵感嘆道:“這法子真好,省得有那委實難以抉擇之事,要相互扯皮互相推諉誤了正事,若是能將此法推行到各部衙門,想來必定能使得辦事效率大大提升,真妙!”

“魏相果然見多識廣,在下佩服!”楊帆毫不吝嗇的讚揚,更讓長孫無忌氣憤不已。

這也太區別對待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所見所聞第六百六十二章當土匪第三百零一章 算計第二百六十八章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零九章無地自容第一百一十三章飛鳥盡良弓藏第七百零三章坑錢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親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官場纔是無形殺場第三百九十五章認了個乾孃第八十八章 不要臉的許敬宗第三百八十四章 女人羨慕的對象第三百三十三章吐蕃戰神第二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百三十八章怒懟第三百一十五章 心態轉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章尷尬了第六百七十六章衆女南下第七百八十九章撕破臉第四百四十六章鎮壓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句後果自負就搞定第六百四十章好人有好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偷心賊第二百三十八章 算計第四百六十一章循循善誘第六十六章 羸定了?第四百九十章 崔家來人第一十七章 武媚孃的幽怨第一百九十四章 捱打第四百四十六章鎮壓第八十三章 又來找茬的第一百六十七章 得理不饒人第四百六十七章慫恿第七十二章 貪財的二舅哥第六百零六章針對第六百四十一章怒火沖天第六百零三章得償所願第五百九十七章楊帆,國士也第七百零九章威逼第六百九十五章情誼第二百七十三章 別有心思第三百六十六章 名聲第五百三十章心思各異第二百四十二章 設局第七百零八章遊樂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個軍隊不一樣第五百九十三章地理和經濟課第六百七十六章衆女南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馬威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能的呻吟第五十三章 陰謀初見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三百四十一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百七十六章風雲涌動第六十八章 夜話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底的夢想第十章 終於圓了武俠夢第二百八十一章水泥=國之重器第二百零三章人心不足蛇吞象第四百九十一章憂心仲仲第五百六十一章區別對待第六百七十四章錢荒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七十三章 收服梅花衛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四百五十章作死第五百零四章天賦第七十章 狗皮膏藥柴令武第三百二十六章活捉松贊干布第二百八十一章水泥=國之重器第八十六章 對楹聯楊帆被虐?第三百零一章 算計第六十二章 想帶節奏的長孫衝第七百一十四章震怒第三百五十二章 爭執不休第四百一十五章命運相遇第四百零七章 童話故事的魅力第六百七十章石見銀曠第五百五十六章告狀第七十三章 收服梅花衛第二百六十九章敢不敢打賭第五百零二章 壞蛋?第五百零九章包圍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第六百九十九章彷徨不安第四百三十四章 事成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依不撓第二百五十九章少惹爲妙第五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小蠻夷想呲牙第四十五章 武士道精神呢?第二十四章 牛逼越吹越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敬服第五百三十二章 嫉妒第三十七章 不拿皇帝當幹部
第三百六十九章所見所聞第六百六十二章當土匪第三百零一章 算計第二百六十八章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零九章無地自容第一百一十三章飛鳥盡良弓藏第七百零三章坑錢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親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官場纔是無形殺場第三百九十五章認了個乾孃第八十八章 不要臉的許敬宗第三百八十四章 女人羨慕的對象第三百三十三章吐蕃戰神第二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百三十八章怒懟第三百一十五章 心態轉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章尷尬了第六百七十六章衆女南下第七百八十九章撕破臉第四百四十六章鎮壓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句後果自負就搞定第六百四十章好人有好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偷心賊第二百三十八章 算計第四百六十一章循循善誘第六十六章 羸定了?第四百九十章 崔家來人第一十七章 武媚孃的幽怨第一百九十四章 捱打第四百四十六章鎮壓第八十三章 又來找茬的第一百六十七章 得理不饒人第四百六十七章慫恿第七十二章 貪財的二舅哥第六百零六章針對第六百四十一章怒火沖天第六百零三章得償所願第五百九十七章楊帆,國士也第七百零九章威逼第六百九十五章情誼第二百七十三章 別有心思第三百六十六章 名聲第五百三十章心思各異第二百四十二章 設局第七百零八章遊樂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個軍隊不一樣第五百九十三章地理和經濟課第六百七十六章衆女南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馬威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能的呻吟第五十三章 陰謀初見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三百四十一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百七十六章風雲涌動第六十八章 夜話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底的夢想第十章 終於圓了武俠夢第二百八十一章水泥=國之重器第二百零三章人心不足蛇吞象第四百九十一章憂心仲仲第五百六十一章區別對待第六百七十四章錢荒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七十三章 收服梅花衛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四百五十章作死第五百零四章天賦第七十章 狗皮膏藥柴令武第三百二十六章活捉松贊干布第二百八十一章水泥=國之重器第八十六章 對楹聯楊帆被虐?第三百零一章 算計第六十二章 想帶節奏的長孫衝第七百一十四章震怒第三百五十二章 爭執不休第四百一十五章命運相遇第四百零七章 童話故事的魅力第六百七十章石見銀曠第五百五十六章告狀第七十三章 收服梅花衛第二百六十九章敢不敢打賭第五百零二章 壞蛋?第五百零九章包圍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第六百九十九章彷徨不安第四百三十四章 事成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依不撓第二百五十九章少惹爲妙第五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小蠻夷想呲牙第四十五章 武士道精神呢?第二十四章 牛逼越吹越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敬服第五百三十二章 嫉妒第三十七章 不拿皇帝當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