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

“聽說美國的平權運動鬧的越來越厲害了。”艾倫威爾遜微微搖頭,衝着理查德·懷特道,“美國黑人的存在,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現在英屬非洲還沒有獨立完畢,我們外交部也要小心把殖民地後遺症帶回本土。”

“常務次長,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理查德·懷特也深有同感,一些平權運動的主張,確實聽起來非常令人難以接受。

殖民地後遺症存在於所有殖民國家,至少艾倫威爾遜的腦海中是沒例外的。

而他就是要把這個口子堵住,雖然這有些上了嫌人醜、過河拆橋的感覺。

可一看現在美國的平權運動,他還是覺得過河拆橋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拿現在美國平權運動當中的受教育權來說,平權者的主張是,“誰成績好誰有權優先升學”對少數民族其實特指黑人、拉丁裔不公平,因此該“適當照顧”這些弱勢羣體。糾正自美國建國以來種族,羣體之間的歧視。

要改變以成績說話的標準,同等成績優先錄取黑人,這對絕大多數人自然是不公平的。後世美國在這點上自然是成功了,讓本就不怎麼樣的公立教育,徹底變成了幼兒園。

戰績會說謊戰線不會說謊,二十一世紀美國人的無知程度,其他國家都看得見。

理查德·懷特更想知道,艾倫威爾遜覺得,哪個族羣會侵入英國本土,但只能旁敲側擊的詢問,不好意思過於表達對此的擔憂。

“以地理和人口增長來說,自然是黑非洲。”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開口道,“中東方面英國的保護國通常人口不多,而東南亞那邊,馬來亞的土地承載還大得很。而且馬來亞和周邊的經濟已經拉開差距,當地人還不一定想移民呢?”

要是艾倫威爾遜想要遏制馬來亞的人口增長,就直接從房地產下手了。

新加坡的第二代就曾經說過,新加坡如果一味追求賬面上好看的統計數據,完全可以學香江炒房,最少能夠再把新加坡的數據提高一倍。

只不過新加坡完全沒這個必要這麼做罷了,新加坡本身就比周邊收入高得多。沒必要追求更高,卻沒有意義的數字。

隨着馬來亞的經濟繼續前行,城市化也即將完成,當地的人口增長會降下來的。到兩三千萬規模之後,就會步入緩慢增長的節奏中。

那個時候馬來亞就要多多從爪哇島上面找優越感了,時間還早,馬來亞不用過多擔心。

關鍵還的是黑人,英屬肯尼亞四十萬印度裔是一個定時炸彈,麥克米倫這個外交大臣在這件事上遲遲沒有動作,現在更沒那個心了。

到了必要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爲了避免歷史重現,說不定要再次複製北羅德西亞舊事。死了也比涌入英國要好得多。

平權這種東西,艾倫威爾遜公平的說,它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傾向於少數族裔主體族羣不滿意,不平權的話,美國確實又真的實行過奴隸制,種族隔離現在還存在,怎麼做都有人不滿意。

這種裡外不是人的過程必須要經歷,還不如把口子封住,別讓英國面對同樣的問題。

此時此刻,有需要艾倫威爾遜進行一番非常具有含金量,關於美國平權最終深遠影響的報告,送到內閣,算是爲英國提前提一個醒。

這一份報告的中心思想是,一旦有少數族裔這種困境就是避免不了的,想要不像是今天的美國這麼兩難,只有保證本土不存在來自殖民地的移民。

這一份報告還把平權將殖民地問題掛鉤,一旦殖民地全部丟失,爲了保持對傳統殖民地的影響力,可能會有人想開放一部分移民,收買殖民地的上層人士。這個尺度把握不住,就會造成移民涌入本土。

所以殖民地一定不能全部丟失,保留重要殖民地的存在,本身就是爲本土做緩衝。離岸平衡還要持續,重要節點絕對不能撤軍。

如果非要優化英軍的全球佈置,非洲一定是最沒有價值的地方,可以首先進行優化。

藉着美國平權運動順便帶出來了殖民地問題,這一份報告上交,艾倫威爾遜纔算是鬆了一口氣。他爲什麼不斷對文化沙皇示好,就是希望避免美蘇心照不宣的同時對英國下刀。

非要撕吧一番的話,最好是一次來一個,來兩個英國肯定是扛不住。而蘇聯現在是夠不到太遠的地方,不代表以後也夠不到。

再過十年,沒準非洲遍地都是現在的剛果。勃列日涅夫百億補貼可不是鬧着玩的,全球進攻時期,蘇聯真是上百億上百億的往外拿。

以蘇聯自己的集團來說,蘇聯在任何同樣體制的國家,都比某大國更有影響力。不管是越南、坦桑尼亞還是朝鮮,在蘇聯活着的時候,都是堅定跟着蘇聯走的。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對外援助,光越南就分了百億美元,這讓某大國怎麼搶奪影響力?一條坦贊鐵路固然是真心實意,可和蘇聯二十五億美元的貸款相比,還是過於淺薄了。

也就是尼雷爾不是一個極端的領導人,對各國的關係都維持的可以。

不然只要蘇聯一個眼神,第一天坦贊鐵路完工,第二天坦桑尼亞就會變成越南。

光是七十年代,蘇聯就在全球進攻中燒了兩千億美元,英國絕對不可能頂得住這樣的攻勢。

英屬非洲屆時是一定要放棄的,把英軍集中在中東和遠東,保住關鍵節點等待天下有變,是艾倫威爾遜的目的。

這一份內容詳實的報告,很快就送達至首相艾登的手中,關於殖民地丟失,和保持對傳統殖民地影響力的猜想,艾登也覺得很有道理,然後擺脫了藥物依賴事件的艾登,拿起來電話,準備和麥克米倫好好談談。

之前處在風頭浪尖之中,艾登爲了避免被工黨乘虛而入,可以當做默不作聲,現在應該調理一下麥克米倫這個反骨仔了。

“英屬肯尼亞的四十萬印度裔,到底是怎麼處理?身爲外交大臣,連這種事都無法和印度溝通嘛?這都多長時間了,外交部一個方案都沒有,現在的非洲的局勢這麼微妙,你不覺得羞愧嘛?”艾登面色冷峻,對麥克米倫非常的不客氣。

他是在秋後算賬,而且是光明正大的秋後算賬,讓麥克米倫知道誰纔是首相,不要在暗中對首相的位置有非分之想,他也是好不容易把丘吉爾趕走才當上首相的,現在屁股還沒坐熱乎,沒準備讓給任何人。

英屬肯尼亞的印度裔,現在就是艾登進行發難的藉口,逼着麥克米倫趕緊拿出一個處理結果,這些移民漏洞必須馬上堵住。

“可以在下議院提案,修正移民法。”麥克米倫被劈頭蓋臉的一頓指責,有些摸不到頭腦,用不着這麼多此一舉。

可艾登現在就是要多此一舉,不客氣的道,“從外交手段上想辦法,這樣我們纔有修改移民法的藉口。這樣可以體現英國已經努力過了。”

麥克米倫帶着一肚子氣回到了外交部,他深感艾登現在是在對他打擊報復。

這種感覺一點錯都沒有,艾倫威爾遜也沒想到自己表達了一番拳拳愛國之心,被艾登藉機對麥克米倫進行打壓,不過艾登也沒想錯,英屬肯尼亞的印度裔都多長時間了,還沒有被解決。

麥克米倫決定出國散散心,前往新德里和尼赫魯談談這件事。艾倫威爾遜自從離開了次大陸再也沒想要回去過,只能對麥克米倫表達祝福,“希望大臣可以如同亞歷山大東征一樣,大放異彩。”

“嗯!”麥克米倫鄭重的點頭,卻沒聽出來歧義,亞歷山大東征正好到印度河失敗了。

此時外交大臣心情不順,艾倫威爾遜也不好在這裡觸黴頭,直接離開麥克米倫的辦公室。

“大臣似乎心情很差。”首席秘書威克,也看到了麥克米倫的臭臉,心中惴惴。

“黨派二號人物,確實也不這麼好做。”艾倫威爾遜搖頭感嘆,這就像是中國王朝的太子一樣,處境是相當的難受。

過於表現出來有能力呢,會被皇帝忌憚。表現的碌碌無爲,又會被皇帝認爲是平庸。

在太子位置時間長了也同樣危險,做二把手時間長了,朝臣往往會團結在太子周圍,進而引起皇帝對太子窺視神器的擔憂。

幸虧公務員有退休制度,諾曼·布魯克恰好也不要願意在延長五年,現在就已經考慮退休的事情了,不然白廳可能也不會這麼平靜。

公務員有退休制度,政客可沒有,競選是沒有年齡上限的,丘吉爾七十多歲還要重返唐寧街呢,所以麥克米倫的處境幾乎是無解。

政壇頭號人物的針對,他能怎麼辦?雖然是保守黨名義上的二號人物,但其實保守黨有幾個大臣和他資歷是差不多的,麥克米倫的二號人物,還真是名義上的。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英澳安全協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1577章 阿諾德的建議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檳城閱兵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鐵礦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世界中心日本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九百三十五章 編外首相威爾遜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八百六十四章 馬丁路德金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1729章 投降輸一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蘇份子卓別林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連爸爸都騙第五百九十九章 蒙巴頓的催婚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八百零五章 蒙巴頓的成功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馬來亞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英澳安全協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1577章 阿諾德的建議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檳城閱兵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鐵礦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世界中心日本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九百三十五章 編外首相威爾遜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八百六十四章 馬丁路德金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1729章 投降輸一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蘇份子卓別林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連爸爸都騙第五百九十九章 蒙巴頓的催婚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八百零五章 蒙巴頓的成功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馬來亞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