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

“作爲一個新部門,不要聽風就是雨。部門初建應該多關心一些實際的事情。”

艾倫威爾遜皺着眉頭道,“我和倫敦對安全情報委員會的工作給予厚望,並且保持着足夠的耐心,畢竟未來還有其他的目的。”

這種未經證實的消息,被艾倫威爾遜嚴正批駁,直接表示,目前英屬馬來亞沒有接到美國任何的遣返要求,可以確定爲假新聞。

其他人很難想象,一個高級專員的忙碌,用這種消息報告給艾倫威爾遜,本身就是對他工作的不尊重,他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按照外交大臣的指示,謀劃穩定南亞和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扶持計劃,當然這是要在英聯邦框架之下進行的,在之前五國聯防條約成功的基礎上,這件事艾倫威爾遜覺得並不難。

當然最爲重要的,還是要取得澳大利亞的支持,又是澳大利亞。

艾倫威爾遜也感嘆,澳大利亞確實是英國在處理亞洲事務天然的支持者。

因爲剛剛返回吉隆坡,艾倫威爾遜對當前的細節問題也不是特別瞭解,便和簽署五國聯防條約的比爾頓中將見了一面,表示自己有外交部的任務,制定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傳統影響力的加護並且推行。

比爾頓中將聽完苦笑道,“我還以爲你要詢問,太平洋艦隊和美國第七艦隊的合作呢。”

“那不管我事!”艾倫威爾遜一臉的不感興趣,“美國人維護自己的影響力,一定要拉着英國一起去,這些混蛋比我們當初還過分。”

“確實是,美國人想要太平洋艦隊加入海峽巡航。”比爾頓中將認可的點頭道。

艾倫威爾遜一臉震驚,破口大罵道,“他們也真敢想,這對大英帝國有什麼好處?二點五億英鎊的損失誰賠?香江的問題呢?”

真把一九五零年的大英帝國,當成二十一世紀離開美國就玩不轉的英倫三島了?

“不出意外,內閣和艦隊司令都會拒絕的。”比爾頓中將示意稍安勿躁道,“關於你詢問澳大利亞的情況,當前來說,因爲南極領土主權的問題,澳大利亞國內反蘇氣氛高漲。”

“原因是這樣?”艾倫威爾遜雙手插兜沉默片刻道,“這件事不好辦,並不僅僅是蘇聯的問題,美國應該會提出一個看起來照顧各方情緒,但沒有結果的意見,又要標榜中立性,又讓我們達不成目的。畢竟涉及的國家不少,在蘇聯表態的前提下,美國可以渾水摸魚。”

南極主權這件事,那說來可就話長了,十八世紀英國庫克船長歷時三年八個月,環南極一週,幾回進入極圈,但他最終未發現陸地。

幾十年后帝俄派出科考隊率東方號與平和號兩船,歷時兩年發現了兩個島。算是確定了南極是一個大陸,而不是一大塊冰。

進入二十世紀,轟轟烈烈對南極跑馬圈地的序幕拉開,連希特勒的德國都摻和了一手。當然隨着德國的戰敗,南極和德國又沒關係了。

變成了靠近南極的國家在進行爭奪,英國因爲福克斯羣島,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支持,對南極遊主權要求的國家還有美國。

但是一共有八個國家對南極有主權要求的討論,引起了蘇聯的注意,蘇聯照會八國政府,表明不供認任何國家以任何方法對南極提出的疆域要求,不供認在沒有蘇聯參加的情況下做出有關南極的任何決議。

因爲南極的第一塊土地實際上是帝俄發現的,蘇聯在南極的發現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這就導致了美國態度的轉變,和蘇聯一起不供認任何國家對南極的疆域要求,一起保存他們自己對南極提出疆域要求的權力。

“我就說過,美國人不吭聲不吭氣的,很多問題上是和蘇聯站在一起的,現在就差直接和蘇聯紅軍交戰了,還在南極這種幾乎是象徵性的問題上,暗中聲援蘇聯。”

艾倫威爾遜知道,在南極主權問題上,澳大利亞認爲自己優勢最大,因爲澳大利亞幾乎是獨自面對整個南極洲,旁邊又是血濃於水的新西蘭,又有英國的聲援。幾乎是有一種勢在必得的心理,現在被蘇聯這麼一番警告,自然是氣不過。

不過艾倫威爾遜一個凡夫俗子,截止到二十一世紀都沒發覺,有什麼辦法能把南極利用上,自然是對南極不關心,而是準備相關資料,準備去堪培拉,爭取澳大利亞對維護英國傳統影響力的支持。

這些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英屬馬來亞的貨幣改革和相關產業扶持。

在關於英屬馬來亞亞洲英鎊的發行權銀行設置當中,預計中的三家銀行,一家銀行完全是英國的國有銀行,另外一家銀行爲英國的私人銀行和澳大利亞政府進行分配股權的銀行。

第三家銀行就是帕梅拉蒙巴頓新成立的沙撈越開發銀行,這家銀行也不是單獨歸帕梅拉蒙巴頓所有,同樣也存在大量的私人股東,只是恰好和白廳的一些公務雲首腦同名而已。

英國雖然有這個影響力,讓澳大利亞在礦產資源上對英屬馬來亞支持,而且並不難達到目的,但是什麼都沒喲利益捆綁來的直接。

而且讓澳大利亞對英屬馬來亞提供礦產上的扶持,付出一些代價是合情合理的。英屬馬來亞的貨幣改革匯率早已經定下,名義匯率是一比八,實際匯率一比六。留出來的兩塊利潤,雖然不能竭澤而漁,但是留下浮動的餘地還是很大的。

用這一塊爭取甚至綁定澳大利亞的利益,同時也符合大英帝國在亞洲影響力的維繫。

一架從倫敦飛抵吉隆坡的彗星專機,在經過了必要的檢修和加油之後,便帶着準備充足的艾倫威爾遜飛向了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隨着彗星客機的不斷出廠,漸漸出現在了各國的航空公司當中,澳大利亞對這一款客機已經不再陌生,並且也有意更新澳大利亞航空公司的客機。

抵達堪培拉的艾倫威爾遜,首先見到了澳大利亞總督,取得了支持之後,便去尋求澳大利亞總理羅伯特·戈登·孟席斯的支持。

羅伯特·戈登·孟席斯是澳大利亞自由黨的黨魁,對當前的英國來說一樣和前任是一個號的選擇,因爲孟席斯是狂熱的親英派總理。

用孟席斯的話來說,澳大利亞人本質上就是有英國背景的白人。不過當前澳大利亞工黨仍然控制着參議院,

“這個世界上可能不存在比他更加愛戴王儲的政治家了。甚至我們英國國內的政治家都比不上。”

見到孟席斯之前,艾倫威爾遜從總督口中知道,原來這位孟席斯總理是待機王的忠實擁躉,那麼這件事可能就會容易一些。

艾倫威爾遜可記得,孟席斯可是做了十八年的澳大利亞總理,這表明英國在澳大利亞政壇的影響力很長時間不會消散。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如果他沒有辦法在十八年內,把英屬馬來亞打造成一個堡壘,簡直對不起孟席斯的十八年任期。

知道孟席斯對王儲有崇敬之情之後,艾倫威爾遜便話裡話外的提及,他的未婚妻是帕梅拉蒙巴頓,雖然有吃軟飯的嫌疑,但能夠儘快達成目的就行,區區小節在國家利益面前一分不值。

印尼問題當然是艾倫威爾遜談及的主要問題,對此他表示,針對印尼的佈置幾乎已經完成,英屬馬來亞、荷屬加裡曼丹從北面進行壓制、荷屬新幾內亞將成爲澳大利亞的屏障。

至於面對爪哇島,有葡萄牙控制的帝汶島和英屬馬來亞的一部分聖誕島密切關注。

但是不能不考慮印尼本身的人口優勢,隨後就是一番老生常談的人口溢出,澳大利亞本身只有不到九百萬人口,印尼的人口是澳大利亞的十倍。

“種種跡象表明,印尼的蘇加諾和蘇聯越走越近。”艾倫威爾遜在澳大利亞總理面前侃侃而談蘇聯威脅論,“而英國的當前的應對之策,就是建立對印尼的產業優勢,防止印尼國力強大支撐咄咄逼人的外向政策。扶持的地方是現成的,就是英屬馬來亞。這一點必須要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支持。”

“對於澳大利亞所處的地理環境,英國憂心忡忡,如果澳大利亞本身人口足夠,倫敦還不會如此擔心,可澳大利亞的宜居條件決定了人口上限,不得不令人擔憂。”

當前澳大利亞的想法,其實和艾倫威爾遜之前的兩翼齊飛差不多。澳大利亞版的兩翼齊飛,就是在認可美國實力更勝一籌的同時,幫助英國維護住英國在亞洲的傳統影響力。

爲此支持任何歐洲力量留在自己身邊,不管是荷蘭還是葡萄牙都行。在這個追求上,澳大利亞甚至不願意聽美國的話。

在關於英屬馬來亞貨幣改革,希望澳大利亞能夠幫忙的時候,孟席斯給予了熱烈的迴應。表示澳大利亞沒有理由不幫助英國。

果然是帝國忠犬,艾倫威爾遜帶着會心的笑容,心裡默唸道。

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文化沙皇的訪問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價格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七百八十九章 愛國者惺惺相惜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合部計劃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我兒夏洛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臺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七百六十一章 東京灣演習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二百零三章 安達曼分離計劃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
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文化沙皇的訪問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價格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七百八十九章 愛國者惺惺相惜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合部計劃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我兒夏洛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臺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七百六十一章 東京灣演習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二百零三章 安達曼分離計劃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