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

見到艾倫威爾遜,現在被黎吉生視爲仕途上的轉折點,他出生於一九零五年,足足比艾倫威爾遜大了二十多歲,其實到了現在在級別上也就艾倫威爾遜一樣罷了。

做過駐錫金和不丹的官員,一直爲了大英帝國奮鬥,卻談不上位高權重,至少和艾倫威爾遜相比,也就相當於艾倫威爾遜在海得拉巴做專員時候的級別。

這一點艾倫威爾遜無法幫助對方,畢竟他花錢了,而且還花的不少。才讓巴倫爵士,最終用他的錢辦他的事,成了海德巴拉專員。

和他相比,黎吉生顯然就是太摳,肯定是把錢看的太重,才導致仕途停滯不前。

當然現在不同了,按照歷史,在英國退出次大陸之後,黎吉生會被印度僱傭,在印度政府任職,因爲有在高原的工作經驗,成爲印度滲透的先導。

巧合的是艾倫威爾遜也看重黎吉生的工作經驗,直接把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的事務合併,任命黎吉生一個人,做北方三國的專員。

這是因爲目前,英屬印度殖民政府已經出現了離職潮,不少人都在都想要快些回國,防止在印度獨立之後,陷入失業的尷尬境地。

現在英屬印度留下的公務員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早就撈夠了,並不在乎英屬印度結束之後去哪,反正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第二種人,是初出茅廬的年輕公務員,像是安迪、愛麗莎和艾倫威爾遜這種人。

因爲年輕對未來不患得患失,認爲就算是英屬印度結束,也能夠找到下家。並且並不排斥去其他殖民地工作。

恰恰像是黎吉生這種年齡在四十左右,不老又不年輕,有一定地位卻談不上位高權重的公務員中堅力量,是離職返回本土的主力軍。

爲了站好最後一班崗,最近殖民政府也在進行機構精簡工作,不丹錫金尼泊爾的機構合併,專員調回英屬印度,讓黎吉生成了英國對三國的共同專員。

在和北方三國代表依依惜別之後,艾倫威爾遜也和新任北方專員進行了一次深談。

雖然他沒去過三國,但作爲一個鍵政專業的專員助理,這難不倒艾倫威爾遜,就好像真去過一樣,大言不慚的給指導意見。

其實只是說一些簡單的道理,防止黎吉生被印度收買。讓黎吉生做三國專員,有點蘇秦掛六國相印的意思,也是這個因素。

“你終究是大英帝國的公民,要明白爲誰服務。”艾倫威爾遜以二十多歲的年齡,像是老師一樣教導着四十多歲的黎吉生,“一旦英屬印度獨立了,說不定印度人會拉攏你。希望到時候你能夠明確,到底是英國的利益優先,還是印度的利益優先。其實對於不丹錫金尼泊爾三國,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這三個國家一定會給你最好的待遇。方便和大英帝國聯繫,避免被滲透或者吞併。”

“在處理三國的事務上,也要秉承着,把其他鄰國當成敵人的心態來考慮。這三個國家不是沒有被各個擊破的可能,只要持之以恆沒什麼是做不到的。”

艾倫威爾遜記得,錫金被吞併的時候,錫金境內的尼泊爾人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和尼泊爾達成一致,對錫金滲透,然後煽動尼泊爾人傾向印度,最終公投吞併了錫金。

所以本次的身份識別工作,黎吉生是在所在的國家,排除其他國家的干擾,可不僅僅是對印度,有些利益還是先分明白比較好。這樣以後纔不會給印度見縫插針的機會。

趁着現在大英帝國還在,把隱患都清除掉,順便在三國之間明確的進行劃界,分清楚了,才能更好的面對印度。

劃界也包括和印度的邊界,阿里真納已經同意在這件事上配合,派出穆盟的代表加入劃界的工作,現在壓力全在國大黨那邊了。

不用說,靠近不丹、錫金和尼泊爾的地方,沒有一個是和平教徒佔據人口優勢的行省,這一次殖民政府、穆盟和國大黨三方派出的代表進行劃界工作,國大黨處在一對二的處境當中,是絕對搞不出來幺蛾子的。

艾倫威爾遜已經授意,如果三國境內的民族問題有隱患,可以互相謙讓一下,比如錫金境內如果有尼泊爾的居住區,就直接劃給尼泊爾,然後從英屬印度的一些地方找補。

黎吉生表示明白,一定會把北方三小國的隱患盡力擺平,形成共同面對印度的局面。

“這樣也是好事,三個國家養活你一個專員,我相信就算是印度也開不出來更高的價了。”艾倫威爾遜給了黎吉生一個眼神,讓對方自己體會。

北方三國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後續就全交給新上任的北方專員黎吉生去做。

昂山將軍也已經回到了緬甸,這一次的友好條約,涉及到的緬甸部分無非就是劃界。同時昂山將軍本人在新德里呆了這麼長時間。

深入敵穴卻不卑不亢,在羅興亞人的問題上,面對國大黨的壓力不低頭。已經在緬甸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簡直就是民族英雄。

這其中也有艾倫威爾遜微不足道的貢獻,所以他也從昂山這裡得到了諒解,既英屬印度不正式獨立之前,緬甸的事務先等待,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要同時讓倫敦處理兩個殖民地的獨立工作。

如果昂山能夠給大英帝國一點時間,不用別人,艾倫威爾遜願意親自撰稿,歷數昂山將軍比甘地更能做民族英雄的十個方面。

在昂山將軍和三國代表離開之後,現在還熱熱鬧鬧的事情,就只剩下尼赫魯和帕特爾誰更加適合,也被倫敦認可爲英屬印度副總理的人選了。

對於印度人是這樣的,總督府裡面的英國公務員並不這麼認爲,蒙巴頓將軍已經和阿里真納談了幾次,心裡已經默認,阿里真納讓巴基斯坦獨立的意志是絕對不會改變的,知道印巴分治是定局。

在和蒙巴頓的會談中,阿里真納反覆聲明他的觀點,現在英屬印度已超越討價還價的階段,惟一的辦法是成立巴基斯坦。

“以巴基斯坦的東西兩端領土被印度隔開的處境,這個國家遲早會分裂的。”蒙巴頓總督在巴倫爵士和艾倫威爾遜都在的時候,表達自己未來次大陸形勢的看法。

“這件事,我曾經和阿里真納也談過,幾乎是無可改變的。不過穆盟領袖自己都不在乎,我們爲什麼要操心呢?”艾倫威爾遜開口,告訴蒙巴頓總督,他和阿里真納談過這種問題。

談是談了,解決辦法是沒有,艾倫威爾遜也不能無視客觀事實,這個客觀事實就是,東巴基斯坦也就是孟加拉國,其實具有南亞最好的民族國家基礎。

要是印度萬一出現一點什麼事,比如說內戰什麼的,東西孟加拉成了一個國家,孟加拉國妥妥一個南亞霸主,如果民族問題能壓過宗教問題,孟加拉國的成就不可限量。

不過這個可能性太小了,孟加拉國還沒有實力把西孟加拉邦從印度手中奪回來,完成民族統一成爲一個民族國家。

“東巴基斯坦只是其中一個問題,西北邊疆省的問題,也會引起未來分治後的兩國出現戰爭。”蒙巴頓總督想了一下補充道,“還有克什米爾,最可能出現事端。聽說尼赫魯的家鄉是克什米爾?”

“是的,尊敬的總督。”巴倫爵士意味深長的笑了笑,疑問道,“總督要處理這個問題麼?”

“不,我沒有這個想法。那是國大黨和穆盟的問題。”蒙巴頓笑的像是一隻老狐狸,起混亂的新問題是建議西北邊境省也應有選擇獨立的自由,但又認爲必須如此。

顯然,給前殖民地留下點隱患,是符合前宗主國的利益的。同時還會滿足某些不甘退出殖民地的英國人以某種幸災樂禍的快感。

“十分具有遠見的想法,尊敬的總督。”巴倫爵士開懷大笑,如果不是英屬印度已經進入獨立軌道,他相信蒙巴頓總督會成爲一任非常出色的總督的,真是可惜了。

就在次大陸的鍵政者狂歡時刻,爭論到底是尼赫魯還是帕特爾,誰會成爲英屬印度副總理的時候,英屬印度未來分成兩個國家的基礎,已經在總督府定下來了。

作爲巴基斯坦的老朋友,艾倫威爾遜還在思考是否透漏給阿里真納,讓巴基斯坦國父高興一下,專員秘書埃德爾敲了敲門,進來報告道,“一些美國醫藥公司的代表到了加爾各答,說是考察英屬印度的衛生狀況,希望英印政府能夠提供幫助。”

“嗯?美國人來做什麼?”已經成了我們的人的蒙巴頓總督,面帶疑惑的問道。

“這件事就交給我來處理吧,接待工作嘛?我比較擅長!”艾倫威爾遜主動開口,反正巴倫爵士肯定會安排他去辦的。美國醫藥公司的人是來做什麼,還沒人比他更清楚。

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敵人內部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八百六十四章 馬丁路德金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幹勁十足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1640章 制裁套餐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八百二十六章 我們是專業的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1658章 見好就收
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敵人內部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八百六十四章 馬丁路德金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幹勁十足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1640章 制裁套餐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八百二十六章 我們是專業的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1658章 見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