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

六月二十三日午夜時分,沉寂良久的奧地利邊境,如火山般沸騰,南斯拉夫祖國軍的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屬,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幕下,奔向了自由之路。

前途未卜心中未免惴惴,在男人們的吆喝聲當中,女人和孩子坐上了板車,或者直接步行向北進發,這麼大的動靜英國人不知道,但是臨近塞爾維亞人營地的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不可能不知曉。

很快消息就傳播開來,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聞風而動,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但是本能驅使他們,跟着塞爾維亞人的行動。

這就不得不提南斯拉夫的歷史了,南斯拉夫的近代史可以概括爲,塞爾維亞建立大南斯拉夫想要吞併融合其他民族但是失敗了的歷史。

在南斯拉夫,塞爾維亞族的人口只是在各個單獨民族當中佔據多數而已,但遠沒有達到半數。第一南斯拉夫建立時的名字“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尼亞族王國”就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屬性,它是由不同的南斯拉夫民族聯合組建起來的國家,塞族只是人口占多數的民族,但是塞爾維亞人之外,其他區各民族人數要遠遠多於塞爾維亞人口。

塞爾維亞人雖然不是主體民族,但是在南斯拉夫王國的短暫歷史當中,塞爾維亞人確實佔據了統治地位,擁有影響其他民族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潛移默化的。

不管是克羅地亞人還是斯洛文尼亞人,雖然對塞爾維亞人有敵視,卻下意識的以塞爾維亞人爲標準行動,這一天的午夜,這種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塞爾維亞人的營地有這麼大的動靜,就被相鄰的克羅地亞人知曉,雖然他們不知道塞爾維亞人到底有什麼目的,但處在鐵托的高壓下,克羅地亞人和以塞爾維亞人爲主的祖國軍是處在一種環境當中報團取暖。

至於這種心理,見到塞爾維亞人向北進發,克羅地亞人本能的就跟隨,然後是斯洛文尼亞人,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現。

午夜時分的奧地利邊境熙熙攘攘,如同鬧市一般嘈雜,火把和人流交織,向着北方移動。

如果有人能夠開上帝視角,注意到這一次移動的細節,會非常驚訝的發現,涉及到了二十萬人的移動,竟然完美的避開了佔領軍所在的營地。

當然這也是說得過去的,畢竟現在奧地利的情況特殊,英軍在奧地利英佔區只有兩個營,美國和法國的佔區也差不多,奧地利實際上是處在蘇聯軍隊的控制之下,只是出於大局,蘇聯紅軍都在蘇佔區,給了美英法三國禮遇。

這一個連當事者都不會注意到的漏洞,此時卻成了一個致命的疏忽,成了這一場震驚世界逃亡的註腳。

向北移動的逃亡者,身體充滿了力量,生路就在前方,所有的疲憊和焦慮都消失不見。向北向北再向北,就是他們現在的唯一目的。

這個時候,沒有塞爾維亞人、沒有克羅地亞人、也沒有斯洛文尼亞人,他們都是一種人,避免被遣返回國,等待鐵托清算的人。

夜幕下,火把組成的長長人流行軍,將奧地利從平靜下喚醒,但是對於已經經過多年戰爭的歐洲來說,這一點雜音其實並不算什麼。

數百公里之外的柏林,卻正在舉行一場勝利慶典,和歷史不同,這一次的勝利閱兵早了三個月,剛剛聯合戰勝德國的戰友情還在,而且預期當中的波茨坦會議過幾天也將召開,美蘇英法都在竭力的營造着團結的氣氛。

誰都知道現在戰爭還談不上結束,日本還在垂死掙扎,太平洋一線英美軍隊仍然在和日本軍隊鏖戰,此時勸說蘇聯投入到對日本的戰爭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會議還沒有開始之前,其實一切事情只能算是未知,就艾倫威爾遜的瞭解,日本戰敗前夕已經有些病急亂投醫的徵兆,甚至把希望放在了蘇聯身上。

指望蘇聯調停畢竟步步緊逼的美國,有條件的退出戰爭。這並非不可理解,其實就和德國人希望向西線投降一樣,德國人心裡非常明白,他們在東線做了什麼缺德事,所以避免落在蘇聯人的手裡。

日本人的心理恰恰相反,在蘇聯和美國人之間選擇,日本人會出現把希望寄託在蘇聯身上,避免被美國人收拾的心理,也非常正常。

上午八點,柏林閱兵場地,參加閱兵的美蘇英法四國士兵已經準備完畢,同時間的莫斯科紅場,蘇聯勝利大閱兵遵循着同樣的步驟。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擔任紅場閱兵總指揮,而柏林聯合大閱兵的總指揮則由朱可夫元帥擔任。

羅科索夫斯基隨着克里姆林宮鐘樓的鐘聲出現在紅場上,在“立正、閱兵式開始”口令發出後,自鳴鐘敲響十下,軍樂隊演奏格林卡的名曲《光榮啊—俄羅斯人民》,羅科索夫斯基元帥騎白色戰馬通過斯帕斯基門進入紅場,閱兵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向斯大林報告:“斯大林同志,現役部隊、海軍部隊和莫斯科衛戍部隊參加閱兵式的隊伍已組建完畢,請檢閱!”

“烏拉……”艾倫威爾遜自然是聽不見莫斯科氣衝雲霄歡呼,但在柏林的聯合大閱兵上,蘇聯士兵對着朱可夫元帥高呼烏拉,同樣令其他國家的參與者側目。

就算是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元帥,也蘇聯受閱士兵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十分認可。

“我看到的是戰士們經過戰火磨練的英毅臉龐和流露出歡樂心情的眼睛;是戰士們穿着的新制的軍服,勳章和獎章在軍服上閃閃發光。”朱可夫元帥對着受閱士兵發表了講話,“全世界珍惜和平的人們,都在心底感激勇敢的士兵做出的貢獻,這種感激包括蘇聯,以及偉大的盟友美國、英國、法國等等其他盟國。今天,在這盛大的歡慶日子裡,我們謹向他們表示偉大而崇高的敬意,光榮屬於全體爲了這一次戰爭犧牲的英雄們。”

“烏拉!”朱可夫的演講完畢,聯合閱兵式的蘇聯士兵再次高呼。

艾森豪威爾將軍用意味莫名的目光看了蒙哥馬利元帥一眼,他覺得自己應該和英國人談談了。

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1562章 下半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一百七十八章 魂牽夢繞之地第六百零三章 全部釋放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的勝利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1611章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
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1562章 下半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一百七十八章 魂牽夢繞之地第六百零三章 全部釋放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的勝利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1611章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