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攻心

京城皇宮,勤政殿。

正統帝坐在御座上,一臉的怒氣仍舊不止。

“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絲毫不顧他人,如此心性,真是……唉~”

看着正統帝的臉色,大太監劉喜心裡一稟,眼珠轉了轉,上前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離京前曾上書一封,只是當時正逢九卿進諫,您沒來得及看,便擱置一旁。”

正統帝一愣,想了片刻,纔想起確實有這麼一回子事來,當即翻了翻眼前壘的高高的奏本,翻到最底下的一本,上面正寫着“兒臣啓奏”的字樣。

正統帝瞥了眼劉喜:“混賬,爲何不與朕早說。”

劉喜慌忙跪倒在地:“奴才疏忽大意,請陛下降罪。”

正統帝不理他,翻開摺子靜靜看起來,越看臉色越鄭重,裡面還有一些赧然。

摺子上,太子將康谷縣籌糧的計劃詳盡闡述。

在如今,伴隨着各地災害頻發,許多地方都有幾年免稅的政策,當然,只免農稅。如此一來,商稅的重要程度更加凸顯,但是,這裡面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些商稅的部分,並不包含達官顯貴產業。

這些達官顯貴包括朝堂乃至各地官員,以及各級貴族。

當然,這些人於天下商賈中,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每年他們的交易額卻佔了大周全部貿易的大半,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爲他們會鑽漏洞。

那些達官顯貴會從普通商賈手裡,以高出稅後利潤一成左右的價格買下貨物,再由自家的店鋪賣出,因爲涉及他們的交易不用向國庫交稅,所以這裡面,普通商賈和達官顯貴都有利可圖,而吃虧的,便是朝廷。

這也是商稅一漲再漲的原因,然而越漲,就越有商賈靠向後臺鑽這種漏洞,此消彼長之下,國庫就只會越來越虧空。

這個問題,正統帝其實早已看在眼裡,但此事是無法拿出來與臣子們商議的,因爲朝堂上那羣,正是鑽漏洞鑽的最歡的一批領頭羊。

正統帝治國有道,但商賈之事上嘛就不行了,不說一竅不通,那也就是隻痛一竅不通,所以靠他自己,一直沒想出來解決的法子。

然而,太子卻想到了。

太子的計劃是三步走。第一步,也就是他在康谷縣的所作所爲,那樣做的後果他一清二楚,但也正是他想要的。

隨着康谷縣始,三十稅一的風波會蔓延到整個關中,繼而蔓延到全大周境內。

因爲是堂堂儲君,太子殿下開的這個頭,朝廷便不能簡單處理,最後,只能“不得不”更改稅文,將商稅徹底降定爲三十稅一。

如此一來,國庫必然虧空,正統帝將“勉爲其難”的“被迫”下令,達官顯貴的免稅政策將一去不返,無論誰,都要繳稅。這便是第二步。

此令一下,那些達官顯貴會被打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們不會坐以待斃,勢必出手阻撓,此時,再拋出一個重磅炸彈,也就是計劃的第三步,開海禁!

大週三百年前開海禁,當時,離大周海域不遠的一個島國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在戰爭中打了敗仗的封建主便組織武士在大周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

爲了保護沿海百姓不再受到這些侵害,朝廷施行海禁政策。

事實上,在之後十餘年內,朝廷軍隊已經將那個島國打得服服帖帖,但是海禁一直未解,其原因也在大周內部。

海上貿易利益極高,大周的絲綢、陶瓷等物品極受其他國家歡迎,自海禁後,大周各方大佬通過走私往外交易這些東西,售價是國內的十倍不止,一旦海禁解除,如此鉅額利潤的生意必然被朝廷掌控,他們就沒得賺了,所以,在朝臣擎肘之下,三百年了,海禁一直未解。

因而,只要正統帝提開海禁,朝臣便不得不捏着鼻子認慫。

然而,開海禁只是嚇唬嚇唬他們,讓他們不得不乖乖繳稅麼?當然不是。

海禁必須要開,不僅是爲了充盈國庫,也是爲了打開國門。

但是,正統帝若直言讓朝廷若直接接手海上貿易,那肯定行不通,信不信滿朝文武能當場全撞柱子?

所以,正統帝要提的是,開市舶司。

朝廷在沿海港口建立市舶司,所有海上貿易必須在市舶司繳稅,與境內商稅同等。

不僅讓他們依舊賺錢,還三十稅一,正統帝已經退讓到了這個地步,滿朝文武還有臉不同意麼?

只是這樣一來,雖然原本的走私貿易成了正當貿易,但內外全都要繳商稅,還是會薅了所有人的羊毛。

而且所謂的三十稅一,以後又不是不能再往上調調……

正統帝看着這封摺子,神色一點一點激動起來:“妙!妙!妙啊!一環扣一環,此事若成,何愁國庫不再盈餘。”

片刻後,他又沉靜了下來,喃喃道:“只是……”

只是,到最後,得利的是朝廷,是大周,是他正統帝,而唯一吃虧的,會被滿朝文武記恨的,則是造成此事的“罪魁禍首”,太子姬乾。

正統帝面色複雜,臉上,極爲難得的露出了一絲愧疚。

旁邊的劉喜看在眼裡,不由在心裡感嘆起來:“晉王殿下,果然是高手啊。”

他不由想起太子出經前夕,晉王姬文飛來找他,讓他把這摺子遞於陛下,但最好讓陛下不要及時看到。

與摺子一起給他的,是一個金光閃閃的元寶。

不論是晉王殿下的身份,還是看這個元寶的面子,這等小事,劉喜自然滿口答應。

所以他特意抽正統帝要議事的前一刻將摺子呈上,正統帝自然沒時間看,之後,劉喜再刻意將摺子放在最底下,以正統帝對太子的態度,自然不會多放在心上,之後看不到,也便忘了。

那麼,現在看到摺子和當初便看到摺子效果一樣麼?

當然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同。

今日早朝之上,正統帝有多憤怒,有多對太子失望,心裡對太子有多埋怨,此時看到摺子後,心裡就會有多愧疚。

而若是早先便看到這摺子,則完全不會有這種效果。

“攻心之術啊,高,真高。”劉喜心裡大嘆,同時想着,這樣一來,在陛下心中,對太子殿下的印象必然會有所改觀吧。

第七章 夫子有怪癖第三十五章 芭蕉扇第九十八章 摳門的長樂第八章 論兵法第八十五章 太子不對勁第三十九章 姬文飛來訪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八十章 師父乃高人第四十一章 面聖第七十五章 藍皮書第九十章 要不要春闈?第七十一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五十一章 卑職和我第九十八章 摳門的長樂第八十九章 立碑第四十六章 洞若觀火沈參謀第二十章 測試第八十二章 沈浪出計第三十二章 偷雞不成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一百章 教坊司第五十章 打不死啊第七十八章 朝堂風波第五十四章 只是好奇第二十章 測試第七十五章 藍皮書第一章 沈家少爺第九十五章 來的不是時候啊第九章 目不識丁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五章 丫鬟靈兒第二十四章 故事第八十六章 玻璃第九十一章 太子不留後路第八十四章 越王第一百零三章 原主魂魄?第七十五章 藍皮書第二十四章 故事第七十章 什麼是對?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十三章 仙留學院第八十八章 訛錢啊第一百一十一章 君子報仇,十天都晚第二十八章 私生子第四十三章 蛋糕店第一百零八章 懷疑第七十七章 任性的皇帝第七十七章 任性的皇帝第二十五章 上達天聽第八十六章 玻璃第四十二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三十二章 偷雞不成第四十四章 出發第五十一章 卑職和我第八十五章 太子不對勁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九十六章 勞苦的徐客仙第十二章 收徒第七章 夫子有怪癖第二十九章 文宮第九十一章 太子不留後路第二十三章 對聯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六十三章 穆峰也感染了?第七十二章 兩女相爭第五十四章 只是好奇第六十一章 卑微的花魁第十九章 離家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二十五章 上達天聽第八十八章 訛錢啊第八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六章 開竅境第五十二章 證據第四十八章 羣屍歸籠第二十四章 故事第二十一章 寢舍第一章 沈家少爺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八章 論兵法第四十章 白糖第六十六章 回青州城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八十一章 武德拉攏第六十二章 傳信第九章 目不識丁第九十三章 攻心第七十二章 兩女相爭第六十五章 方千柔第二十章 測試第四十七章 喪屍第五章 丫鬟靈兒第九十四章 越王進宮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一百章 教坊司第十七章 實驗
第七章 夫子有怪癖第三十五章 芭蕉扇第九十八章 摳門的長樂第八章 論兵法第八十五章 太子不對勁第三十九章 姬文飛來訪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八十章 師父乃高人第四十一章 面聖第七十五章 藍皮書第九十章 要不要春闈?第七十一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五十一章 卑職和我第九十八章 摳門的長樂第八十九章 立碑第四十六章 洞若觀火沈參謀第二十章 測試第八十二章 沈浪出計第三十二章 偷雞不成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一百章 教坊司第五十章 打不死啊第七十八章 朝堂風波第五十四章 只是好奇第二十章 測試第七十五章 藍皮書第一章 沈家少爺第九十五章 來的不是時候啊第九章 目不識丁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五章 丫鬟靈兒第二十四章 故事第八十六章 玻璃第九十一章 太子不留後路第八十四章 越王第一百零三章 原主魂魄?第七十五章 藍皮書第二十四章 故事第七十章 什麼是對?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十三章 仙留學院第八十八章 訛錢啊第一百一十一章 君子報仇,十天都晚第二十八章 私生子第四十三章 蛋糕店第一百零八章 懷疑第七十七章 任性的皇帝第七十七章 任性的皇帝第二十五章 上達天聽第八十六章 玻璃第四十二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三十二章 偷雞不成第四十四章 出發第五十一章 卑職和我第八十五章 太子不對勁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九十六章 勞苦的徐客仙第十二章 收徒第七章 夫子有怪癖第二十九章 文宮第九十一章 太子不留後路第二十三章 對聯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六十三章 穆峰也感染了?第七十二章 兩女相爭第五十四章 只是好奇第六十一章 卑微的花魁第十九章 離家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二十五章 上達天聽第八十八章 訛錢啊第八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六章 開竅境第五十二章 證據第四十八章 羣屍歸籠第二十四章 故事第二十一章 寢舍第一章 沈家少爺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八章 論兵法第四十章 白糖第六十六章 回青州城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八十一章 武德拉攏第六十二章 傳信第九章 目不識丁第九十三章 攻心第七十二章 兩女相爭第六十五章 方千柔第二十章 測試第四十七章 喪屍第五章 丫鬟靈兒第九十四章 越王進宮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一百章 教坊司第十七章 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