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

華語電影賞析

5.1 港產類型的沿革

武俠片的大招

文/雲中

武俠片的大招怎麼拍才爽,本文以周星馳的電影爲例。在《功夫》裡,當然就是最後那記如來神掌。

我們看到這一段,是星爺使出“萬佛朝宗”的蓄勢階段,這一段的拍攝手法挺有意思,有點像“火箭發射”的感覺。火雲邪神的蛤蟆功就像是推動機,把周星馳推向了太空,兩個人身後還有發射殘留的煙霧。然後周星馳像星星一樣消失了,不知道的還以爲在看《星際穿越》。

接下來在空中的神來之筆,當然是在這只不知是雕還是鷹的玩意兒上借力使力。更上一層樓,武學的修爲提升了,一種“仙氣”就出來了有沒有。然後我們注意聽環境聲,相對安靜,就好像真的進入了太虛的境界。那鳥的叫聲也處理得非常的悠遠回揚,彰顯意境,這種又是非常東方式的意境,跟剛纔的火箭發射有個對比。

再接下來這萬佛朝宗的意象用雲勾勒出來。可以說是讓這種開始快,後來慢的敘事節奏感,達到了一個張力的頂點。大招蓄勢階段完成。人間大炮三級準備,由這一段的慢動作,

勢必會在後面加快節奏。

爲了更好地挑逗觀衆,導演專門安排了兩個反打鏡頭進行鋪墊。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時候的配樂,是如何慢慢升級的,重音奏響的時候,就是反擊開始之時。除了配樂、鏡頭運動變快,環境聲變得複雜了,大招即發。這時候爲了渲染此招的強大,仍然是用了火雲邪神的反應鏡頭,幾個表情和身體大特寫景別突出效果。

這個時候的意境不是東方式了,又變成科幻片式的小行星撞地球了,各種想象力交叉爆棚。我們注意看出掌的時候,景別從大特寫過渡到大遠景,完整地表現出此掌牛逼。然後到大招的收勢,聲音、動作、景別的收勢,這剪輯的節奏感着實好啊。

也許是周星馳太滿意自己這招如來神掌,所以在《西遊降魔》裡,他又用類似的方式來了一下大招。當然這回是一個全方位的升級版,雖然這一段在分鏡頭上和人設上有些抄襲某遊戲動畫的爭議,不過純粹就效果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之所以說是全方面升級,就好比在大招的蓄勢階段,就已經搞得山崩地裂,上次的佛在雲端出現,這次就在山上出現。然後雙方馬上就進行肉搏式的對決,看上去如來方面落了下風,但這也是一種常規的反襯,就像功夫裡的星爺先被火雲邪神海扁一通一樣。

接下來聲音變得安靜,看慣公嗨課的你,應該就能猜到導演在這裡會玩一個轉折了,也就是說,大招真正的蓄勢開始了。這次如來的出現真正升級到太陽系,比《功夫》裡的雲層又高出一個量級,我們接下來要注意的就是,隨着大招的使出,音樂和音效部分是如何加強的。

然後還是跟《功夫》裡的手段相似,爲了渲染大招之強,先要渲染對手之強,《功夫》裡是用幾個特寫表現火雲邪神,《西遊降魔》裡就是用特寫和變身來強調孫悟空的迎戰狀態。一個意思。

那麼這一個如來神掌的大招,在電腦特效上是比較用心的,我比較喜歡的一點是這一掌它由遠到近,一步步強調出了掌紋裡面的層次,並不斷向掌心內部推進,進一步強調出這一掌的廣闊與深遠。有一種力道與震撼,這就比一般的特效更有想象力。

猩猩腳下大地因爲壓力而崩裂的情況,是不是也跟《功夫》裡有點相似?

那麼這一掌的落幅,也跟《功夫》一樣,場面變得安靜,同時也充滿着一種禪的意味,所以說周星馳的電影,還是有不少類似的地方值得把玩的,我們可以稱之爲作者風格。

武俠片裡的神功

文/雲中

如何把電影裡的“武功”拍得好看,很多導演都有各自的絕活兒。今天我們就來看幾部代表影片,首先就是《臥虎藏龍》。

這一段是講述玉嬌龍盜劍,特別要仔細留意一下李安導演,是如何展現街道的上下左右各種不同空間,並把它與輕功展現相結合的。

開始鏡頭是平移,但演員視線是看向上方。攝影機搖過來,衝突發生在鏡頭的最深處。然後很快,隨着玉嬌龍一個騰空,機位來到了房頂,變成了俯拍,空間感變了。高手神出鬼沒的身形,以及傻站在原地的三人組,也說明玉嬌龍的武功能輕鬆秒掉這幾位爺。

接着是屋頂的機位,一個橫搖,突然俞秀蓮在畫右出現。這回神出鬼沒地換成了俞秀蓮,暗示俞秀蓮的武功也更高強點。這一段交手,是非常近的景別。不會讓觀衆看得清具體動作,更多是讓觀衆體會到交手的氣氛。因爲這段只是個引子,看得清的重頭戲在後面。比如一會兒導演會着重拍的,就是屋頂追逐的戲碼。

接下來這一段,也許是有史以來輕功拍得最好的段落。其中傳統的鼓點配器自然是一大亮點,但攝影機的角度與運動,還有剪輯的功力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個重音過後,這段追逐開始了。爲了表現速度感,用的是中近景橫向搖移,這是動。然後一個大遠景,穩定地展現二人的身影,這叫動中有靜。接下來又是動態跟拍,尤其圖中這個屋頂的搖臂跟拍,從背後跟到側面,讓觀衆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還能展示建築屋頂的層次,不過拍這種鏡頭難度太大,所以時間也不會太長。很快攝影機又來到了地面,這種就是輕功調度的水平了。忽上忽下,忽前忽後,攝影機照顧到了觀衆的各種欣賞角度。這一點就比陳可辛在《武俠》裡的輕功段落要強,我們可以看到攝影機的運動方向,還有人物在畫面裡的縱深和各種方位的穿插,非常的自由。

我們可以專門看看這個鏡頭,這是一個小小的長鏡頭。看看兩個人物的調度和走位,還有攝影機的位置,簡潔又到位地展示輕功的神秘性。

長鏡過後,接下來四個小切換,很舒服的節奏和運動感。到了空地後,就開始第一輪的肉搏了,這一輪肉搏基本上就是正反打的方式,這回就讓觀衆看得很清楚。

袁和平作爲本片的動作指導,他的風格是非常有觀賞性,但又很有技術含量。動作折解設計得既清晰又好看。這一個段落的動作重點是,玉嬌龍幾次起飛,幾次都被拽下來。次次都不一樣,挺有趣的。俞秀蓮的武功和輕功設計,都是比較紮實穩重的,玉嬌龍的設計是飄逸型的。兩人在武功上有明顯對比,也就是她們的性格對比。

《臥虎藏龍》先告一段落,我們來看看另一部影片。是完全不同的功夫拍攝手法,就是成龍的《醉拳2》。

《醉拳2》的武術指導是劉家良,他是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傳人,最講究硬橋硬馬。他與成龍式的諧趣動作風格相結合,形成了影片讓人過目難忘的“醉拳”。爲了最大限度地展現這種功夫本身的精彩,導演在電影語言上也是力求以觀衆看得清看得爽爲原則。基本都是全景與中近景結合,角度基本都是平視機位,鏡頭切換也不快。只在一些關鍵的致敵動作上,或者是特意強調的搞笑細節上,導演會用一些特寫。

這裡也是成龍電影裡最常用到的道具結合武打,把這張長凳結合到動作中去。在打鬥場面中時不時插入圍觀羣衆的評論音軌,除了搞搞笑外,也是一種節奏快慢切換的處理。同時讓觀衆有一種自己也在旁邊的參與感。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打架的場景,都是大平光,幾乎沒有日光造成的陰影。這就跟剛纔李安的視覺處理手法完全不同。這種在攝影棚內把場景打得通亮的方式,也是讓觀衆能看清楚每一個動作。像個舞臺似的,並不追求攝影語言的光影造型效果。《醉拳2》這片子也是比較傳統的喜劇功夫片拍法,包括一些插科打諢的喜劇段落。

看完《醉拳2》後,我們再往前回顧,說到電影裡的武功,當然少不了著名導演徐克。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系列武俠片中,將功夫詮釋得天馬行空。我們就來說說徐克和程小東式的獨特武功——《東方不敗》。他們的整體風格是傾斜的攝影角度,多機位動作的快速剪輯,很帥氣。

電影第一場戲就直接進入動作場面,衝突的雙方變成了東瀛武士和東廠特工,這種怪怪的混搭感覺,一向就是監製徐克老怪和程小東導演的愛好。

我們來看開場後不久的這組打鬥鏡頭,七秒鐘一共用了九個分鏡,節奏很快,視覺上很誇張。其中揮劍對應後面牆上一排爆炸點,表達出了一種隔空的劍氣,這個跟上一集《笑傲江湖》的結局對決也相似。在《東方不敗》中,這個劍氣過後,人體會被誇張地一分爲二,讓人印象很深。但我們可以注意到地上是一滴血都沒有的,這就讓殘酷的場面變得更容易讓大家接受,其實也是爲後面的血腥做一個鋪墊。想到現在流行的什麼手撕鬼子,我看也是抄的這些香港電影。

下面來看看東方不敗的武功,也不知道是不是從這部電影開始,香港武俠片老是喜歡炸山炸水來彰顯內功高超,搞得一個個跟小型核彈似的。林青霞一舉手一投足,就是排山倒海,這種視覺效果一直延續到了她拍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也是這幾招。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很挑剔很雞賊的觀衆,也能看出不懂武功的女演員,要想演絕世高手的確很困難。比如這個鏡頭,你仔細看看她這跑步的樣子,像是個有輕功的人嗎?全靠那些沙和霧以及粉塵渲染了。

相比之下男主角的武功就高多了,《東方不敗》的令狐沖,由許冠傑變成了李連杰,形象更加青春英俊。而且李連杰的武功底子

,也讓他在耍獨孤九劍的時候更加自如。這個離劍勢簡直像雜耍一樣,讓觀衆過目不忘。我們可以看看剪輯什麼時候用慢鏡頭和大特寫,來強調劍法之高,有些鏡頭還用了倒放的技巧來突出這個離劍勢的特點,我們可以仔細琢磨琢磨。

武俠片裡的大反派出場

文/雲中

電影中的大BOSS,也就是大反派。本文主要從電影手法上看一看這些BOSS是如何亮相的,首先就是徐克導演的《七劍》。

這一段是講述土匪頭子風火連城的出場,我們可以仔細看看導演是如何渲染這個大反派的。一開始就是戰旗飄飄、黃沙漫漫,很有氣勢,野氣和匪氣十足。

接下來,先是師爺的聲音進入。報上土匪們這個月的搶劫業績,然後就是俯拍一羣奴隸在臺階上爬行,緊跟着就看到了師爺。這三個鏡頭的敘事空間,是離大BOSS越來越近,鋪墊的作用。然後我們先聽到了風火連城的聲音,這叫先聲奪人。

緊接着拋下一隻肉腿,鏡頭並沒有拍風火連城,而是拍上了他的頭號打手爪哥洛。這也是一種側面交代。接下來還是沒給風火連城鏡頭,而是聲音又出來了,叫二號打手毛狼。那麼又給了毛狼一個鏡頭,通過渲染兩個手下都這麼變態,那麼BOSS的變態程度,可想而知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含量,這就是鋪墊的力量。

接下來,導演仍然沒讓BOSS出場,而是把鏡頭從女人搖到了一盤油膩肥膩的大肉肉上面。這時候導演又出了一個歪招,他給了大BOSS的手一個油乎乎的特寫。通過女人——肉——油手,這三種特寫交替,你也可以說這是某種蒙太奇,它傳達了什麼信息,風火連城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甚至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是什麼,觀衆都可以直觀感受得到。

我們看到,導演還是沒有拍大BOSS,反而開始津津樂道地拍起爪哥洛刀口上舔血來。爲這場集合了犯罪分子、女人、大肉肉的戲,增加一點血腥味。我們還要注意風火連城用他那油乎乎的手指捅女人的嘴巴,就像對付他餐桌上的食物一樣,仍然在側面交代這個人物。接下來給了高麗女人一個大特寫,慘白美麗的面孔,是爲了反襯一會兒風火連城的臉部大特寫,那麼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鋪墊,我們的大BOSS風火連城終於要亮相了。

這個亮相其實用了很快的三次剪輯點,是整個段落最快最集中的一次剪輯,接下來就是風火連城的臉部大特寫,可以說是要把之前積累的劇力,通過這個特寫和演員的表演,一次性放射噴射出來。出完臉部之後導演又利用了這把沉重的刀,我們注意聽一下這把刀在出現時候的音效和使用時候的音效。包括這刀的造型,都參與了人物性格的塑造。讓大BOSS的出場顯得張力十足。那時候孫紅雷還沒現在這麼紅,所以那種一驚一乍的表演方式,看着好像還挺有勁兒的。

看完《七劍》的大BOSS出場,讀者有興趣可以看看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着重注意一下導演是如何塑造土匪頭子座山雕的出場,也是非常講究,出場方式跟《七劍》有相似之處。

接下來我們看看大家很熟悉的周星馳《功夫》中火雲邪神的出場。這個段落開始的配樂用的是馬刀舞曲,這是描寫庫爾特族出征前的一種戰鬥舞曲,有一種緊張和熱情的感覺,放到這個精神病院段落裡,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氛圍。而這整個渲染火雲邪神出場的段落,能讓人過目不忘,也是因爲前後的一種反差感,前面的氣氛造得越緊張和越煞有介事,後面的反差就會越強烈。

爲了強調開始的神秘與緊張感,周星馳還用了不少鋪墊的招數。比如腳步剛踏入時的風聲與樹葉,還有像外星人出現一般的天體異象。到了室內,阿星穿過了幾個空間,但卻一個工作人員也沒有,整個病院的通道像迷宮一樣,在光線上是藍色與黃色光區交互出現,然後在狹窄的通道里,使用了廣角鏡頭的前後移動跟拍,造成一種輕微的視覺變形感,表達恐怖的氛圍。

這個段落的**點,就是如何強調並營造反差感。仍然是恐怖的配樂,還有鐵門打開時沉重、冰冷的音效,這一切都是按着恐怖片的路數來走的。我們要注意到風格轉換和反差出現時,導演特別用了幾個快速的切換,來強調這種反差的形成。

門打開後,突然安靜的音效,報紙的聲音更加突出安靜的元素,再加上出人意料的人物造型,奇怪的燈光反射,以及熱帶風情的配樂,驚悚片突然變成了喜劇片的效果。然後這種突然感一直延續到了下一場戲,從阿星的愕然過渡到大家的愕然,這是非常流暢自然的轉場,這一段落的導演功力和剪輯節奏感可以說非常到位。把火雲邪神的出場搞得神采飛揚,出人意料,起到欲擒故縱欲蓋彌彰欲罷不能慾火焚身的效果。

看完了周星馳導演技巧的最高作《功夫》,我們再來看看武俠片中最牛的反派大BOSS之一——東方不敗是如何出場的,還可以對比一下這片跟《七劍》的相同點。

先是一個遠景的側逆光大仰拍,緊接一個日月神救的扇子大特寫。兩種極端的景別營造出衝擊感,接下來東方不敗一直沒有正式亮相。而是讓手下一些跑龍套的吸引眼球,接着東方不敗自己要亮相了,全是間接表現。大遠景,男人聲音,飄過的紅衣服,迅速的大特寫切換。開場最血腥的一個撕頭鏡頭,這時候我們仍然看不到東方不敗的樣子。

接下來的仰拍大遠景,把東方不敗形象搞得非常的高高在上。觀衆的好奇心被吊到了最高點,心想您倒是給我亮個相啊。這時候片名出來了,我們還是沒看着,得,那隻好接着往下看了,這就是編導們的狡猾之處。

正片開始了,我們接着看東方不敗是怎麼亮相的。令狐沖和小師妹準備歸隱牛背山,路上偶遇東方兄。這時候影片終於給出了東方不敗的第一個近景,不過是戴着面具的,鏡頭時長很短,故意產生“驚鴻一瞥”的效果。這段鏡頭頗有點小兩口一見鍾情的意味。

現在這段是東方不敗真的第一次亮相了。還是一個大遠景,他站在樹的頂端。東方不敗總喜歡站在一個場景的最高處,彰顯自己高處不勝寒。

下面這一幕東方不敗連亮兩次相,牢牢抓住了觀衆,其美形也跟他的男人嗓音形成外差。

好了,說完這麼多武林大BOSS的亮相,你最喜歡的是哪位?

愛奴

文/謀殺電視機

楚原導演的《愛奴》,雖然是一部帶有奇情色彩的武俠片,雖然在如今的眼光看來,影片總體上給人粗劣的製作印象,但導演在這部影片中,卻用了很多高超的寬銀幕構圖攝影技巧,將當時狹長的“邵氏綜藝弧形闊銀幕”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AN1-1

AN1-2

AN1-3

AN1-4

爲了讓畫面中的元素看着豐富,導演甚至在一些不怎麼要緊的畫面裡,都會拿一些羣衆演員來充當構圖元素,來增加畫面感。比如AN1-2裡右下角的那位婢女,AN1-4裡站在最右邊門角落裡的三個家奴。

AN2-1

AN2-2

AN2-3

AN2-4

AN2-5

AN2-6

AN2-7

AN2-8

AN2-9

我們再來看這段對話戲,一般來說,對話戲其實拍起來最簡單,一個正反打機位就可以隨便展開了,但是這種戲要拍出變化,其實非常難。楚原就做得非常出色,這齣戲裡開始有一堆人來平衡構圖(AN2-1),後來情節設計讓隨從們走了出去,愛奴起身後,通過走位和鏡頭運動,還是找到了新的構圖平衡點坐下(AN2-2)。之後的對話正反打切換,幾乎沒有一個鏡頭用的是重複機位。不僅如此,隨着兩人對話的深入,景別也在慢慢增大,而且每個鏡頭,都能通過人物走位調整到新的平衡構圖(AN2-3,AN2-4,AN2-5)。在這個特寫鏡頭裡(AN2-6,AN2-7),兩人都側對着鏡頭,人物說話和反應表情都是通過變焦實現的主體轉換;同時,利用前景遮擋的原理,把畫面中心焦點集中在露出的那部分(AN2-8,AN2-9),讓你在看一場簡單的對話戲時,都感覺得到形式上的豐富和變化。

除了雙人對話,多人對話場景,楚原也處理得不在話下,比如這場四人競價買春的戲裡,無論機位怎麼變,人物關係一直都不會亂,開頭是每個鏡頭都有那四個買家(AN3-1),一人出價後,會接一個剩下的人的反應鏡頭(AN3-2,AN3-3),再接他本人的中景(AN3-4),人數從四個人最後變成兩個人,賣家也會在雙雄對決的時候,適時插入幾個鏡頭,對話內容交代了幾個人物的背景(AN3-5),對話形式又暗示了他們的實力關係。能把一部電影做出這樣的劇情張力,我想其他的缺憾都變得無可厚非了。

楚原的風格直接影響了香港新浪潮時期的導演譚家明,而譚家明日後手下的一名副導演也成了當今華語電影界的標杆人物,他的名字叫王家衛。或許,發掘這些香港電影派系的源流,從中梳理出更多的美學脈絡,才能提煉出我們去學習和保護的文化遺產。

天下無雙

文/雲中

在十幾年前,導演劉鎮偉還不像這幾年這樣拍片那麼濫。他的喜劇一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現在不少網絡搞笑視頻,其實很多招都來自劉鎮

偉和周星馳。這部《天下無雙》取材於民間傳說,正德皇帝微服私訪梅龍鎮的故事,音樂改編自黃梅戲。但電影自然是運用了各種喜劇手段,我們下面試說一二。

這一段正德皇帝出走用了兩種視聽方式。一個是對比法,用的是鏡頭動態與靜態的對比,就是用靜場來突出喜劇效果。另一個是內心獨白加比喻法。這個也是現在很常用的手法,我們一看就知道。皇上被擡走,是一種動態。跟剛纔一直保持的靜態有個對應,喜劇效果就從節奏間產生了。接着講述長公主出走的段落,導演用的是新聞調查紀錄片的風格,話外音旁白加些定格,以及案件多次回溯,造成羅生門式的扯淡效果。

劉鎮偉的片子還有一種傾向,就是在開玩笑中,時不時還有些浪漫的視覺元素,讓喜劇的層次更豐富。比如《天下無雙》中“啦啦啦”的配樂和外景。由於導演劉鎮偉和王家衛是鐵哥們兒,當年拍《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的時候就狼狽爲奸,所以劉鎮偉的片子經常拿王家衛電影開涮,這部《天下無雙》從表現手法甚至連音樂都跟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某些段落一樣。

搜出一堆兵器這種誇張的手法,以及彈琵琶打發時間這種現在語言造成的錯位,還有穿越式的掃描機創意,正是港式無厘頭的代表,也是被現在的網絡視頻抄到爆的橋段。

這一段梁朝偉被打着手心教訓,突然又轉到了一種浪子心聲式的人生體悟。從不正經一下子變回了正經,劉鎮偉好的喜劇經常有各種情緒交雜,你也分不清角色說的是真心還是玩笑,永遠像個大小孩。追求一種笑着流淚的境界,就像他的《大話西遊》一樣。

這一段戲也是仿《黑客帝國》,但加入了導演自己的節奏感和喜劇感進去。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動與靜的轉換,音樂的搭配。

劉鎮偉的電影,有一個不變的主題就是“想愛而不能愛”。影片再爆笑都好,總是有一個比較悲情的過程或結局。觀衆愛看個愛情片,不是愛看男女主人公怎麼滾牀單,而是愛看男女主人公怎麼都很難搞在一起,但是要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纔搞到一起這個過程。而劉鎮偉就比較擅長把這個過程拉長,除了搞笑的味道,還要加入苦澀的味道。

看這一段兩人分手後傷心欲絕的戲,慢鏡加音樂加梁朝偉的眉眼表情,倒影、構圖、低調打光,恍惚間還有點王家衛的範兒啊。不知道的還以爲在看一代宗師呢。看來劉鎮偉和王家衛是好基友這件事情,毫無疑問了。

無間道2

文/謀殺電視機

《無間道》系列在港片當中的確屬於上乘作品,原先大多數的港片都是重小場面輕大結構,

但《無間道》系列的劇本經過了不少打磨。可能是第一部的大獲成功,讓主創們在第二部裡有了更大的野心和發揮空間。這部時長120分鐘的影片,劇情結構的安排十分縝密。故事一開始,就用一起兇殺案來拉起敘事節奏,隨後分別在25分鐘左右、50分鐘左右和100分鐘左右拋出三個**,每次**持續時間大約從7分鐘到15分鐘再到20分鐘,每次**結束後就完成一個年代的轉換,拼湊出了一個異常工整的遞進三幕劇式。

WJD1-1

WJD1-2

WJD1-3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結尾處的**處理,這場中港交接的戲,用新聞畫面的解說音,配上警局內各個身份職級的警員更換警徽的場景,把一種歷史的交替感和片中的人物命運轉換疊加到了一起。

WJD1-4

WJD1-5

WJD1-6

在這個搖臂長鏡頭裡,從西九龍警局更換警徽,之後拉後上搖到樓頂更換掉的紫荊花香港區旗,配上舒緩的音樂,帶出一種時光流逝的滄桑感。

WJD2-1

WJD2-2

WJD2-3

WJD2-4

WJD2-5

WJD2-6

WJD2-7

WJD2-8

WJD2-9

最後是房間內的新任大佬韓琛,穿着白衣背對着鏡頭望向窗外的煙花(WJD2-1),看着他自己和死去愛人的相片(WJD2-2),煙花映射在他忽明忽暗的臉上,帶出了這個人物從哀傷到堅定情緒的複雜轉換(WJD2-3到WJD2-9)。

WJD3-1

WJD3-2

最後,電視解說中香港的政治交接,與韓琛開門慶祝自己的榮登寶座組接到了一起,又多了一層似乎不能言說的意味。

影片也藉着香港的和平過渡,帶出了這些人物身份和道德的轉換。因此不得不說,《無間道2》是一部極其注重故事架構的香港影片,值得一看再看。

中國合夥人

文/雲中

《中國合夥人》是一部向大衆兜售成功學的電影,自然少不了土鱉變身高富帥的過程。影片用了不少經典的招數來衆星拱月般烘托幾位男主人公的地位。用各種或明目張膽,或潛移默化的手法,爲片中的觀衆,也爲影院的觀衆“洗腦”。

大學時期的孟曉駿,各方面高人一等。這個鏡頭首先就從人物身高上拉開了他與衆人的距離。眼鏡代表學識,手裡的書象徵權威,他的穿着也是最洋氣的,整個造型帥氣度不但不像20世紀80年代初期,簡直快跨入了新世紀。紅色的窗簾與白色的窗戶也暗暗突出了處於畫面正中央、穿着一身黃色系的主人公。

這個場景是成東青奮鬥的起步之處,也是影片在光影處理上最講究的一幕。首先窗外的鎂光勾勒出了窗外的白雪和窗臺上的雪,造成遠景的層次感。中景處,衆人的手電筒光照亮了處於畫面正中央的成東青。注意看他身邊那個圓形的光環,這顯然不可能是區區的手電筒能形成的亮處或光圈,這是由一個預謀已久的聚光燈打出的光圈,它渲染着一種堅持理想的光環,不但是銀幕上的人,銀幕下的人也會形成一種“造神般”的心理暗示。

肯德基的這個場景明顯也是爲了烘托成東青的人氣與威望,不但每一個人都對着他表示傾倒不已,更爲過分的是——就連背景上的肯德基大叔都對着成東青微笑,他征服了一切!這種過於自我感覺良好的鏡頭其實說服力不強,我們都知道在肯德基這樣聚衆喧鬧是肯定會被請出去的……

這個鏡頭,是成東青在南使館事件中,被衆人圍攻的場景。導演的意圖,大概是想說他有被人追捧的時候,也有被人叫罵的時候。但鏡頭其實還是在捧他啊,成東青仍然在身高上高人一等——甚至是兩等。而且他處在鏡頭的黃金分割處,西裝革履,四十五度低頭沉思,構圖更帥了!這種明貶實褒的態度,再次證明了導演對這個人物的立場。

而這種萬人圍觀歡呼的場景,自然是把對這三個人的權勢與地位捧到最高點。十分對襯的構圖,舞臺正中央的藍色區域,集中着觀衆的全部注意力和崇拜。其實這個區域如果變成黃色會更顯眼,但也會過於誇張,畢竟圍觀羣衆已經相當狂熱。前景的暗場也是讓整個畫面光線平衡的關鍵點。

其實除去那些“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場景,倒是這個小禮堂中的場景讓人印象更深刻些。背景的紅與綠,再次襯托出孟曉駿米色系的身影,他又是處於畫面的正中央,而前景的成東青與王陽正好與他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代表着三個人合作的開始。激昂的話語與空蕩的禮堂對比,又預示着未來無窮的可能性。

風暴

文/雲中

《風暴》片如其名,雖然劇情稍欠缺,但一波又一波狂風暴雨般的槍戰、追車、爆破戲,讓100多分鐘的觀影沒有冷場。導演與攝影採用了大量俯拍角度——包括航拍、高空拍攝,容易讓鏡頭顯得大氣,富於衝擊力。可以說片中每場大戲都充斥着俯拍鏡頭,形成了一定的整體感。

影片有非常多從空中鳥瞰香港高樓大廈的鏡頭,一方面強調出香港的地域特色:高樓林立、空間狹窄,另一方面也是渲染動作戲的“奇觀”,讓片子更有“大片感”。比如這一場住宅樓的爆破,雖然明顯是後期製作的煙火,但在大屏幕上看仍然氣勢十足。

《風暴》有大量的追車戲,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一頭一尾的兩次撞車。一次是故意,一次是“意外”。撞車從俯視角度拍,一來位置關係更清晰,另一方面視角的落差會更有衝擊力。

影片在肉搏戰上也設計得頗爲精心,最奪人眼球的就是這場樓宇之間的柔道大戰。鏡頭跟隨着俯拍兩人墜樓的場景,讓觀衆提心吊膽。

在一些相對靜態的場景裡,導演也採用了不少俯拍的角度。這個場景是表現悍匪們在賊窩開會,廣角鏡頭造成的線條誇張感、窗外的強光以及畫面頂部的黃色吊燈,都爲這一場戲增加了陰森壓抑的氣氛。

與悍匪們形成對應的是,警察這邊的部署顯得人多勢衆,訓練有素(戰鬥力就相對菜鳥)。這個俯拍的鏡頭,縱深感體現了警察車隊的氣勢,又突出了兩條路交叉處身着黑裝的飛虎隊員。如果這個鏡頭高度降低一些,鏡頭內部V字形線條交會造成的衝擊感就沒這麼強。

最後的中環街頭槍戰,應該是香港電影裡絕少有過的大爆破了。導演用了不少角度與鏡頭盡情渲染,當然少不了最應該出現的高處大俯拍,雖然特效做得並不盡如人意,但這種展現大場面的野心還是值得肯定的。

(本章完)

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
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