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

5.3 新浪潮的旗手們

吳宇森的男神本色

文/雲中

雖然屬於吳宇森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畢竟他之前拍過那麼多帶給我們深刻印象的電影,還有那麼多讓人過目難忘的男神。首先我們就來看一部經典黑幫槍戰片《英雄本色》,着重分析一下吳宇森的導演風格。

這一段是《英雄本色》比較有名的段落,楓林閣槍戰。我們要留意的是導演在敘事節奏上的變換,一開場就是閩南語歌曲《免失志》。這一整段歌曲可以看作是這場大戰的序幕,是小馬哥的佈局階段。所有關於小馬哥的鏡頭都是慢動作呈現,像是舞蹈一樣,大量的特寫鏡頭,表現他的優雅與自信,讓觀衆被小馬哥的氣場征服。這也與之後的槍戰造成一種反差感,所以當鏡頭切換到黑幫聚會時,就會是常速拍攝,跟小馬哥形成對比。

進入第二階段,鏡頭跳到室內的黑幫,還是慢動作,這也表明小馬哥在這個鏡頭內也會出現。隨着拉門的打開,我們可以明顯注意到音樂的結束,整個聲音環境變得安靜。用這招讓氣氛變得緊張,敘事節奏開始轉變,意味着槍戰的**即將開始了。

接下來一連串的快速剪輯,但這種快速剪輯裡,又加入了大量的慢動作鏡頭,這就讓整個槍戰的場面,既有緊張的一面,又放慢了時間的進程,能讓大家看得清血腥的細節。我們要特別留意,開槍的鏡頭一般是常速,中槍的鏡頭往往都是慢速。在剪輯節奏上快慢結合,演員的肢體動作又有一種類似舞蹈的效果,所以有人把這玩意兒稱之爲吳宇森式的暴力美學。現在看來好像有點誇張啊,不過二十多年前看的時候,說熱血沸騰也不爲過。

一通槍戰過後,有一個音樂上的重音,表示**的結束,那麼這段戲接下來就是尾聲的轉折。這一節都鋪了背景音樂,有點不安的暗示,而偷襲主人公這招,也是警匪片常用的橋段。我們可以發現,小馬哥中槍,還是用的慢鏡頭。這說明吳宇森導演對主角、配角和龍套都一視同仁,只要你中槍,我一概給你一個慢鏡頭好好表現。一會兒輪到偷襲的哥們兒被幹死時,自然也不會例外。

這一個橋段把小馬哥的英勇帥氣表現得淋漓盡致了,那麼我們接下來看本片的另一個段落,是如何表現小馬哥的落魄與無奈的。

這一段是講述大佬宋子豪釋放後,他重遇小馬哥的心酸片段。音樂一開始就是“英雄”主題的舒緩變奏,表現的是往日的傷感,整個攝影機位的視角都是站在宋子豪的角度,從遠處觀望往日死黨小馬。這兩鏡只有環境的噪音,反襯着宋子豪震驚的心態。我們要注意到一會兒現任大佬的出場,用的音樂是激昂版的“英雄”主題,這就與小馬的遭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時候宋子豪的震驚又變成了另外一種,是對世事變幻人情冷暖的震動。

鏡頭切換到地下停車場,我們注意到舒緩版的“英雄”主題又出現了,代表着小馬的境遇。他的身影在停車場環境裡,在大號字體的包圍下顯得更加孤獨。包括後面有個黃色的很顯眼的鐵框,框住了他整個人,這些都是美術設計上爲人物塑造做出的效果。

當兩個人相認的時候,我們可以着重看一下週潤髮的表演,他的盒飯吃到一半,然後遇到讓自己萬分激動的時刻。這個時候咽喉哽咽,根本沒辦法吞下米飯。導演這樣的設計很有意思,也讓演員的表演更加真實。吳宇森以前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也是因爲這些小細節後面反映出的真男人情感。

現在的觀衆看到這一段戲,肯定又要說這是什麼“賣腐啊”“基情四

射”之類的,我要堅決控訴這種傾向,這世界什麼時候變得不能欣賞純爺們兒間的熱血與友情了?還能不能讓男神們愉快地玩耍了?

看完《英雄本色》,我們再來看看吳宇森的巔峰之作《辣手神探》。一般人提到吳宇森的手法,總說他是三板斧:慢鏡頭、飛鴿子、用槍互指對方。我們接下來看《辣手神探》中的一個長鏡頭,就能發現吳白鴿的刷子絕對不止三把。

這個兩分半鐘的長鏡頭在製作上是比較複雜的,雖然看上去好像只是攝影機一直在跟拍,但是在場面調度和編劇上都有非常強的展開,我們在看的時候可以着重注意下面幾個點:

第一點,是演員的走位,也就是演員與攝影機的關係。攝影機並不是一直都把兩個演員框在鏡頭內,而是隨機應變,時遠時近。演員的走位也不是一直保持在攝影機的前方,而是前後左右的穿插,非常的豐富。攝影機後面還會跟隨演員進入電梯到另一層空間。

第二點,是爆破點的設置和特技演員的配合。這個一旦時機掌握不好就得重來。

第三點,是音效和音樂的設計。我們可以聽一下什麼時候出現音樂,包括一些很誇張的槍的聲效等等。

第四點,當然就是導演在什麼時候運用慢鏡頭,在這個長鏡頭裡,導演故意在幾個情節的關鍵點幾次放慢了節奏,用來渲染演員的情緒。

我們要關注的第五點,就是劇情的展開,這個長鏡頭還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錯殺自己人的情節,跟全片要討論的主題也息息相關。

另外,吳宇森自己曾經提到過,這個長鏡頭其實是由兩個鏡頭組接而成的,那麼接點在哪裡,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自己尋找。

喋血雙雄

文/謀殺電視機

作爲吳宇森的代表作品,《喋血雙雄》從許多層面上呼應着導演一以貫之的幾個主題:兄弟情誼、暴力美學以及罪惡救贖思想。吳宇森獨特的電影語言,又讓這些主題在不同的電影裡栩栩如生。

DXSX1-1

DXSX1-2

DXSX1-3

DXSX1-4

DXSX1-5

DXSX1-6

DXSX1-7

DXSX1-8

這段講述的是李修賢在受害者的臥室內回憶着周潤發的殺人突圍過程,隨着葉倩文的歌聲,李修賢模擬着周潤發的出招和身法,體現出了當時李修賢“英雄惜英雄”的快感。

DXSX2-1

DXSX2-2

DXSX2-3

在結尾的**段落,吳宇森將火併的場地安排在了一座正在裝修的教堂內,白色的蠟燭、白色的聖母像、白色的鴿子(DXSX2-2),以及正反兩派人物的白色着裝(DXSX2-1),配上槍戰開始後四處飛濺的血液(DXSX2-3),形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白裡透紅”抽象畫,而這種效果,也是讓純潔的白色和血液的紅色交相輝映的暴力美學手法,外加教堂聖地內的無情槍戰,讓吳宇森的電影永遠充滿了魅力。

黃金時代

文/謀殺電視機

《黃金時代》是一部講述民國女作家蕭紅的傳記片,也是許鞍華導演從影以來的最高規格製作。總的來說,《黃金時代》裡有許鞍華擅長的東西,也有她嘗試探索的新手法,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值得反覆玩味的電影。

HJSD1-1

HJSD1-2

許鞍華擅長用紀實手法拍攝平民

題材,香港促狹的生活空間,也讓她的影片有了獨特的視聽語言,比如她喜歡採用這種畫內景框構圖,利用空間內的牆壁、窗戶、門框,來形成一個新的構圖景框,將情節動作安排在這一部分,從而讓人物在侷促空間中發展情節(HJSD1-1,HJSD1-2)。

HJSD2-1

HJSD2-2

HJSD2-3

HJSD2-4

同時爲了抓住生活式的碎片細節,她的剪輯也是非常的跳躍,不像類型片那麼精緻和圓滑,但看似隨意的剪輯方式裡,卻安插着許鞍華近年來常放的一個大招——**情節的冷處理。比如蕭軍和蕭紅第一次見面的戲,在初逢的節點上,許鞍華便來了一個“冷處理”,切入了當時好友的訪談畫面(HJSD2-1,HJSD2-2),把觀衆從期待情緒中拉出來,接着切到晚年蕭軍寫回憶錄的段落(HJSD2-3),同時帶出蕭軍晚年的老伴兒(HJSD2-4),這種提前劇透兩人愛情結局的手法,讓兩人還沒見面,就已經被抹上了一層悲涼的色彩。

HJSD3-1

HJSD3-2

《黃金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多重視角的敘事結構,每個人物根據他們的敘述和記載帶出蕭紅在某個人生階段的經歷,有時人物會朝着觀衆說話和看,來消除觀影時的代入感,有些情節段落,還會採用劇情和說話交叉的表現方式。比如這段一羣人飲酒抽菸的戲,便是在正常的劇情敘事中,突然插入一個人對着鏡頭開始交代某人下落的段落(HJSD3-1,HJSD3-2)。

HJSD3-3

HJSD3-4

HJSD3-5

HJSD3-6

不過本片最能體現這種多重視角技巧的,是那場衆人表述蕭紅和蕭軍分手的戲。這齣戲的第一位敘述者聶紺弩,從一箇中立者的角度,對着畫面開始述說三個當事人的數個版本(HJSD3-3):先是表現老年蕭軍的說法(HJSD3-4),但這段並未表現吵架的段落,結尾處也並未出現老年蕭軍的畫外音;然後切入一個老年端木的鏡頭(HJSD3-5),隨後劇情開始表現他的說法(HJSD3-6),這段的結尾,老年端木的畫外音敘述了他當時的想法和心理;在經過一長段的後續交代後,聶紺弩交代了各人的去向和下落。這一長段戲裡,導演並未刻意要表現一個最具戲劇性或者最具事實性的版本,她只是將當事人的言語用情景再現的方式呈現出來,留給觀衆自己去判斷和解讀,而且從後續的劇情走向來看,兩個當事人的版本中,都做了不少粉飾自己的修改。這種故意讓事實變得曖昧的呈現方式,反而讓三個人的人物關係,變得十分清晰。

HJSD4-1

HJSD4-2

HJSD4-3

另外影片中還有不少小的細節,也很耐人尋味。比如這個掉在地上的鳥巢、漂在浮木上的金魚缸、從車上掉下來的臉盆,處處都能體現出“離亂歲月”中的顛沛流離生活,也能讓觀衆更加同情這位“不忘初心”的蕭紅的堅強品格。

HJSD5-1

HJSD5-2

影片雖然披着多重視角這件冷靜、客觀的外衣,但這並不代表影片缺乏詩意和溫情的時刻。比如這段蕭紅蕭軍同去飯館吃飯的戲,便通過字幕的方式,把兩人生活的幸福感傳達了出來。這個段落和許許多多蕭紅筆下充滿暖意的時刻一起,組成了屬於這位女性作家自己的黃金時代。

(本章完)

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
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