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震盪

送走王在晉後,賈詡對呂岩說道:“如果真的平定了整個江南,你真的要揮師北上,和大明決戰嗎?”

“這個誰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吧。[頂][點]?2O”

呂岩苦笑着說道。

說實話他對大明還是非常喜歡的,雖然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它的優點也是顯而異見的。

比如很多臣子認爲皇帝做得不對,可以直斥皇帝之非。

有的臣子認爲皇帝下的中旨不對,甚至可以封還皇帝的中旨。

這在後世也是難以想象的,皇帝那不是一個國家權力最大的人嗎?

而且膽敢不遵守聖旨,那不是要斬首的嗎?

大明就是如此的開明,落後愚昧的滿清和大明根本不可同日之語。

滿清歷代皇帝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完全是將全天下的臣子和百姓當作包衣奴才來看待的,哪裡有一絲人性可言。

像電視中和皇帝談笑風聲的紀曉嵐,那絕對是扯蛋。

真實的紀曉嵐不過是個腐儒而已,帶着點口吃的毛病而已,乾隆完全是將他當作詞臣來養,一句重話就能將他嚇得不清。

和推行奴化教育的大明相比,大明纔是真正的開放。

到晚明已經產生了各種思想的萌芽,比如集儒、釋、道三家大成的心學,幾乎脫離了儒家學說的泰州學派,甚至黃宗羲還提出了限制君權的思想。

雖然儒家學說仍然佔據着主流,但是也算是少有的一個思想開放的年代。

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是少有的一個勤政節儉的皇帝。

爲了振興大明,崇禎日夜不停地批閱各種奏摺,每天要工作十四到十六個小時,每天只睡五到六個小時,其勤政程度讓人詐舌。

這樣的辛苦程度不要說皇帝了,就連一般的老百姓恐怕都受不了,。

而且爲了能夠早日給大明湊足軍費,他和皇后都是厲行節約,連他的衣服和襪子上都有補丁,這些補丁都是皇后給免費的,一分錢不花,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講是個多麼難得的品質。

僅僅從這些方面來講,他絕對是個明君。

和那些亡國之君比,甚至和熙、乾隆相比,他要比那些皇帝強上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他終究是能力不足,無法解決明朝積累下來的頑疾。

偏偏大明內部災荒連連,使得起義軍屢剿不滅,再加上外有強悍的女真人,內外交困之下,才導致了大明滅亡。

對於崇禎,呂岩一直是覺得非常可惜的。

要說大明滅亡完全是因爲他的原因,那真是冤枉他了。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大明爲什麼滅亡,那隻能說是氣數的原因了。

後世的人對於大明的皇帝多有惡感,那完全是因爲滿清抹黑的原因。

滿清爲了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控制人們的思想,不停地大興中國史上絕無僅有的殘酷的**。

僅僅是某此滿遺吹捧的乾隆年間,發生的**就高達3多起。

別說讚美大明的好話了,只要稍微流露出一點對大明的懷念,就會是滿門抄斬,甚至充軍發配。

而且對於明朝流傳下來的讚美大明的書籍文章,滿清的政策是一貫的,那就是焚燬。

比如李清的《南渡錄》,楊嗣昌的《楊文弱集》的著作,錢益謙的一些著作都在焚燬之列。

乾隆提到李清時甚至恨恨地說道:“設其人如在,必當立正刑誅,用章憲典。”

相反那些指責大明的書籍文章反而都被滿清收集起來,刊登後流傳後世。

《四庫全書答部》中談到乾隆修史的私意就直言不諱地說,修史的目的就是蒐集大明皇帝種種失德之記栽,使之流傳後世。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滿清修《明史》,修《四庫全書》。

在修這些史書的過程中,不惜大肆篡改史實。

《明史》做爲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關於明朝的史書,其影響力當然非常廣泛。

其中《明史》對於明朝歷代皇帝的缺點無一例外地進行了放大甚至是抹黑處理。

他們說天啓皇帝不識字,不愛理朝政,只愛幹木匠活。

木匠皇帝的稱號,就是清人給封的。

當然,他們成功了,木匠皇帝這個稱號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一個皇帝真的愛幹木匠活嗎?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這件事非常具有炒作的嚎頭,就像是明星的緋聞一樣,讓人一聽想忘記就難,其他書友正在看:。

於是天啓帝一直背了這個黑鍋背了幾百年一直到現在。

事實上身爲一名皇帝怎麼可能不識字,不理政。

熹宗實錄裡有着很多天啓皇帝御文華殿講讀的記載比比皆是,對於處理政務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天啓元年十二月,內閣首輔葉向高甚至向天啓皇帝上疏:“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

要知道葉向高是內閣首輔,甚至可以說他是東林黨的一員。

要知道東林黨可是從來不喜歡拍馬屁的,要是總是拍皇上馬屁,你想進東林黨都進不了。

也就是說天啓皇帝絕對不是滿清誣衊的那麼不識字,甚至是不理政事。

而關於天啓皇帝愛做木匠活的明人記載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入大牢的太監劉若愚時所寫的《酌中志》。

當時正值崇禎二年,東林黨人再次上位,正是後世所謂衆正臨朝之機。

對於天啓皇帝任由魏忠賢清洗他們東林黨,這些東林黨人當然是暗恨不已。

劉若愚爲了脫罪,難免順着這些人正人君子的意思,黑了一把天啓皇帝。

事實果然不出他的意思,黑了天啓皇帝之後,他果然被這些正人君子無罪開釋。

自此之後,天啓皇帝是木匠皇帝的就流傳了開來。

然後再經過滿清的放大,成爲天啓皇帝的標誌。

所以滿清了爲了抹黑大明,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

將大明的皇帝從朱元璋一直到天啓帝一直黑了個遍。

溫州之戰的結果很快就傳了出去。

呂岩率領十萬大軍(號稱)先後擊敗明朝二十五萬大軍(號稱),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向北,向杭州攻去。

一路向南,試圖攻佔整個福建。

由於四省的兵力幾乎被消滅一空,因此叛軍的進展非常迅速。

一路之上叛軍攻城拔寨,如入無人之境。

沒過多久,各州府失陷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這些消息就像是超極大地震一樣震動了整個大明。

知道這個消息後,不知道多少人號啕大哭,不知道多少人惶恐不安,日夜難眠。

然後收拾東西,帶上一家老小,準備北上躲避兵災。

朝廷諸臣也很快得到了這個消息,他們先是不信,好看的:。

確認之後纔是個個如中雷擊,一些朝臣哭天喊地地抹起淚來。

現在的大明絕對是最虛弱,最迷惘的時期,經過和女真人的數場大戰,大明幾乎是連戰連敗,丟掉了關外幾乎所有的土地。

這讓大明的自信心極度的受挫,很多官員甚至視出關如入鬼途。

再加上大明最強大的關寧鐵騎尚未建成,現在它的武力絕對是最虛弱的。

偏偏在這個時候呂岩又狠狠地捅了大明一刀,這一刀絕對讓大明痛徹心扉,疼得死去活來。

很多朝臣都是一臉的難以置信。

這到底是怎麼了?

朝廷怎麼又敗了?

不過女真人也就算了,怎麼連股叛軍都不過!

雖然他們心中有着種種的不甘,但是事實總是要面對的。

爲了如何應對這支讓朝廷頭疼的叛軍,朝廷裡再度激烈地爭吵起來了。

不過就招撫,這是朝廷一貫的政策。

但是呂岩的條件實在是太過苛刻,沒有任何一個文臣敢慫恿天啓皇帝答應這個苛刻的要求。

萬一將來哪一天皇帝反悔了,這個朝臣鐵定是要倒黴的,殺頭抄家是小事,搞不好還要遺臭萬年。

對於名聲這種東西,這些朝臣還是非常在意的。

但是的話,萬一再敗了怎麼辦。

大明瞭這麼多的敗仗,可是真的敗不起了。

再敗的話人心就要散光了。

而且到底要調多少兵馬才能消滅呂岩這支叛軍。

呂岩前前後後已經消滅了朝廷將近8萬兵馬。

想要抽調8萬兵馬,這估計至少也要四個省的兵力。

現在大明內外交困,真的調兵的話只能從江西、湖廣、貴州和北邊調兵,想將這些兵調到浙江和福建去,光是沿途的費用就是一件大事。

而且那些死掉的人馬也需要補充,不然的話不如何安靖地方。

一想到需要的器械和錢糧,很多朝臣都是一陣陣頭皮發麻。

這中間的缺口實在是太大了。

於是部分朝臣就提出和呂岩接觸談判,他的條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可以想方設法讓他降低自己的條件。

這其中以浙黨爲止,呂岩的大軍正一路向北攻城拔寨,這最焦急當然就是浙黨了。

現在朝廷沒有答應呂岩條件的意思,如果調兵圍剿的話,等大軍趕到,黃花菜都涼了。

身爲浙黨,他們的根基就在浙江,其他書友正在看:。

如果浙江被叛軍佔領,別說他們的根基沒有了,就連一家老小都會落到叛軍的手裡。

楚黨和齊黨身爲浙黨的盟友,至少不會反對。

東林黨對於招撫也是沉默不語,既不反對,又不支持。

他們位於無錫的大本營東林書院距離浙江很近。

看叛軍這種攻無不克的勢頭,到無錫那是遲早的事情,他們也不想無錫遭受刀兵之災。

那些丘八可不會和你講什麼道理,你就是再身負衆望也沒有。

秀才碰到兵,有理講不清可不是一件空話。

一刀咔嚓下去,就算是東林黨也得人頭落地。

對於這點,東林黨可是非常清楚的。

這其中反對的最激烈的就屬閹黨了。

呂岩起兵的理由就是清君側,這其中就要求砍掉魏忠賢的腦袋。

對於這種想要致自己於死地的人,魏忠賢當然是必欲置其死地才能甘休了。

而且招撫的話,萬一呂岩提出砍掉他的腦袋這種條件,那些朝臣順水推舟答應了可怎麼辦。

那些朝臣,特別是東林黨可是老早看他不順眼了。

大戰期間東林黨可是沒少讓那些御史落井下石,找他的晦氣。

要不是他魏忠賢還算深得聖眷,再加上找了客氏這個強力盟友,說不定早就被這些東林黨給收拾掉了。

因此魏忠賢對這些東林黨非常不滿,他可是一直非常希望和東林黨做朋友的,爲此沒少給東林黨送禮物。

在他看來,東林黨能和泰昌帝朱常洛的貼身太監王安做朋友,應該也能和他做朋友。

但是那些東林黨的反應卻徹底地讓他失望了,特別是東林黨三巨頭之一**星,一點都不給他面子。

三番五次將他送上去的禮物給扔到門外,還讓他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如果不是有呂岩這個大敵當前,說不定他早就和這些東林黨開戰了。

雖然朝堂中吵得非常厲害,但是爭吵的只是些小卒子,還沒算到刺刀見袖的時候。

那些朝堂大佬們或神色漠然,或臉含憂色,或憤恨得雙目通袖,等待着合適的時機加入戰場。

看到那些官員實在是吵得不像樣子,戶部尚書汪應蛟不由皺起了眉頭,然後走了出來。

“啓稟聖上,現在已經快到收秋糧之際。如果再下去,即使南方收了秋糧也無法按時押解上京。到時候邊軍發不下糧餉,恐怕會發生譁變,還請聖上早做算。”

聽到這裡,那些正在爭吵的朝臣一時之間都停了下來,其他書友正在看:。

九邊屯駐了大量的軍隊,僅靠北方根本就滿足這麼巨大的糧餉需求。

另外不說那些邊軍,就連京師的糧食需求也離不開南方,需要通過京杭大運河將南方的糧食運到京城。

但是看南面叛軍這種進攻的勢頭,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到杭州了,再加上南方戰亂。

到時候還怎麼將糧食押解進京。

這些糧餉無法押解進京,別說那些邊軍,恐怕他們這些朝臣都得喝西北風去。

到時候天啓帝肯定會將大筆的俸祿折換成寶鈔,然後讓他們拿寶鈔喝西北風去。

一想到這裡,很多朝臣臉色都非常難看。

京城米貴,居之不易啊。

“啓稟聖上,得知溫州兵敗後,現在京城的糧價已經一日三漲。糧價至少也漲到了平時的四倍以上,很多糧店開始捂糧惜售。百姓幾乎買不到糧食,還望聖上早日解決此事,不然京師因此而發生騷亂,到時候恐怕悔之晚矣。”

這時候浙黨的一個御史走出來說道。

“不就是一些奸商嗎?找出來將他們全部砍頭,我就不信還有人敢不賣糧。”

魏忠賢的一個爪牙立刻站出來張牙舞爪地說道。

有些朝臣用古怪的眼光看着這個魏忠賢的手下。

你真的以爲那些糧商的背景很簡單嗎?

這些糧商背後哪個不是站着京師的勳貴,不然你以爲京城的糧店是哪麼好開的。

你要將那些糧店的老闆拉出來殺頭,不是那些勳貴的臉嗎?

果然,很快就有幾個朝廷的勳貴站了出來,對着那個人破口大罵,然後慷慨激昂地力主招撫。

看到這裡,魏忠賢的臉色愈發難看,真是豬隊友啊。

他的雙眼裡佈滿了血絲,得知溫州兵敗後,他已經連着好幾天都睡不好覺。

生怕皇帝砍了他的腦袋然送給呂岩。

現在在這種緊要關頭,這麼多朝臣竟然還敢和他做對,這讓他感到極爲難堪。

他悄悄地量着那些和他做對的朝臣,同時將他們的樣子記了下來,同時發誓遲早要他們好看。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小太監拿着兩份奏摺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走了進來。

“啓稟皇上,山東和杭州的八百里急報。山東聞香教蠱惑教民,發動叛亂。另外呂岩強徵大量的商船,沿海一路北上,然後在杭州灣一帶登陸,然後調集大量的火炮進攻杭州,杭州城危在旦夕。浙江巡撫蘇茂派人八百里加急送來求救文書。”

非常感謝63433、輝月之靈和bs盜號滴的賞。

第128章 呂布出馬第153章 羣豹橫奔箭第34章 復仇號第126章 合兵一處第1章 帝國征服者第93章 俘虜的待遇第197章 援軍第90章 示敵以弱第88章 四省督師第39章 霸王之勇第34章 復仇號第164章 封鎖臺海第170章 德川忠長第198章 本能寺第142章 歷史的岔道第185章 炮灰第75章 火龍出水第15章 那一箭的風情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159章 攻破馬尼拉(二)第50章 刺殺孫得功第3章 武安君白起第178章 風雨欲來第168章 蘇小蘭第151章 男人的浪漫第110章 血的代價第155章第88章 四省督師第170章 德川忠長第187章 最後的衝鋒第131章 生擒代善第200章 藤堂高虎第10章 未來的打算第170章 德川忠長第21章 飛衛與紀昌第19章 接戰第182章 騎兵揚威(一)第151章 男人的浪漫第156章 膛線槍與擡槍第156章 膛線槍與擡槍第20章 彌串堡第61章 戰爭第27章 臉色精彩的陳家兄弟第57章 海盜村第10章 未來的打算第28章 背崽軍第12章 小村大戰第97章 投降(二)第40章 薛仁貴登場第3章 武安君白起第56章 全部閹掉第169章 柳川十兵衛第157章 鄉試第114章 決戰鳳陽(四)第182章 騎兵揚威(一)第109章 女真來使第180章 影帝鳥居土佐第70章 寶船第157章 鄉試第73章 收買人心第82章 惠民政策第50章 刺殺孫得功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161章 呂宋道第34章 復仇號第51章 強大的刺客陣容第134章 朱徽妍第154章 火槍手之間的戰爭第112章 決戰鳳陽(二)第140章 撤退第99章 潰敗第163章 意外的相逢(二)第164章 封鎖臺海第125章 登陸天津第75章 火龍出水第165章 一人得道第22章 薛仁貴第86章 魏武卒第45章 計劃第176章 伏擊第193章 追殺第146章 西進與南下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105章 議攻鳳陽第35章 下馬威第107章 白袍軍第154章 火槍手之間的戰爭第46章 軍功爲王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7章 妹妹?第32章 霸王項羽第112章 決戰鳳陽(二)第152章 曼古歹戰術VS牆式衝鋒第167章 親征遼東第18章 進軍石城島第113章 決戰鳳陽(三)第173章 比試第175章 宮本武藏
第128章 呂布出馬第153章 羣豹橫奔箭第34章 復仇號第126章 合兵一處第1章 帝國征服者第93章 俘虜的待遇第197章 援軍第90章 示敵以弱第88章 四省督師第39章 霸王之勇第34章 復仇號第164章 封鎖臺海第170章 德川忠長第198章 本能寺第142章 歷史的岔道第185章 炮灰第75章 火龍出水第15章 那一箭的風情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159章 攻破馬尼拉(二)第50章 刺殺孫得功第3章 武安君白起第178章 風雨欲來第168章 蘇小蘭第151章 男人的浪漫第110章 血的代價第155章第88章 四省督師第170章 德川忠長第187章 最後的衝鋒第131章 生擒代善第200章 藤堂高虎第10章 未來的打算第170章 德川忠長第21章 飛衛與紀昌第19章 接戰第182章 騎兵揚威(一)第151章 男人的浪漫第156章 膛線槍與擡槍第156章 膛線槍與擡槍第20章 彌串堡第61章 戰爭第27章 臉色精彩的陳家兄弟第57章 海盜村第10章 未來的打算第28章 背崽軍第12章 小村大戰第97章 投降(二)第40章 薛仁貴登場第3章 武安君白起第56章 全部閹掉第169章 柳川十兵衛第157章 鄉試第114章 決戰鳳陽(四)第182章 騎兵揚威(一)第109章 女真來使第180章 影帝鳥居土佐第70章 寶船第157章 鄉試第73章 收買人心第82章 惠民政策第50章 刺殺孫得功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161章 呂宋道第34章 復仇號第51章 強大的刺客陣容第134章 朱徽妍第154章 火槍手之間的戰爭第112章 決戰鳳陽(二)第140章 撤退第99章 潰敗第163章 意外的相逢(二)第164章 封鎖臺海第125章 登陸天津第75章 火龍出水第165章 一人得道第22章 薛仁貴第86章 魏武卒第45章 計劃第176章 伏擊第193章 追殺第146章 西進與南下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105章 議攻鳳陽第35章 下馬威第107章 白袍軍第154章 火槍手之間的戰爭第46章 軍功爲王第63章 奴才的重要性第7章 妹妹?第32章 霸王項羽第112章 決戰鳳陽(二)第152章 曼古歹戰術VS牆式衝鋒第167章 親征遼東第18章 進軍石城島第113章 決戰鳳陽(三)第173章 比試第175章 宮本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