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0344一邊倒的戰鬥

0344

鼓聲止,雙方的戰船相距已不足五丈。

剛纔還在狂歡着的投石車手和弓箭手皆已停了下來,他們或是跑向拍杆的方位,或是開始做拼甲板的準備。

下一刻,雙方的拍板不約而同地落了下去,長約五丈的的杆子在將近千斤的鐵椎的牽引下,狠狠地砸向敵船。

值得一提的是,黎民軍船上的拍杆皆爲鋼筋和混泥土所制,其形狀和大小就如同電線杆一般。

水泥杆本身的重量就已將近五千斤,光是以它的重力勢能轉化成的速度,就能造成非同一般的傷害,所以根本就無需大鐵椎做牽引,這也意味着將士們可以更輕鬆地將其提起來,進行第二次攻擊。

將鋼筋和水泥做成拍杆,無疑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此時此刻,新勢武器和舊勢武器,終於在這江面上發生了激烈了碰撞。

殷仲堪的座船在戰船的中後部位,他的船雖未受到拍杆攻擊,可黎民軍的戰船除了小型的艨艟之外,其餘戰船都發出了攻擊。

這也意味着,荊州軍一方被擊中的戰船一共有四十餘艘。

僅僅只是四十餘艘被擊中的戰船,就有二十餘艘被打得東倒西歪,更有幾艘直接被砸碎了船頭,荊州將士紛紛從船艙中跑到甲板上跳水自救......

黎民軍的戰船,戰鬥力可以用“犀利無比”來形容,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一是因爲雙方的戰船不在一個噸位上,其次則是拍杆的材質上。

噸位越大的戰船就可以架設越多的拍杆,噸位越大的戰船就越不容易被擊翻擊沉。

看了第一次真正遭遇戰的結果,殷仲堪不得不下令,“傳我的命令,接下來使用衝撞攻擊,將士們則全力登上敵船!”

殷仲堪選擇的,無疑是自殺式的攻擊。

黎民軍一方也在調整着陣型,以確保縮小與敵人的接觸部位,因爲範二發現,接下來的戰鬥只需要在敵船的船頭上,多拍幾桿就能輕鬆解決了。

至於荊州軍想要攀爬到黎民軍的船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黎民軍的船隻比荊州的船隻高大,從低矮的地方往上爬並不是容易的事,而因爲戰船噸位的原因,每艘船上的船員數目也是不一樣的。

黎民軍的戰船上的人數,普遍要比荊州軍的戰船容納的將士要多。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荊州軍在與黎民軍交戰一個回合之後,便多半已聞風喪膽;黎民軍的戰船上落下的拍杆,給荊州將士們的震撼,自是無以復加的。

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荊州將士已經放棄了求勝之心,心中多的只有保命的慾望。

僅僅過了數息的時間,黎民軍將士已將拍杆拉了起來,並在齊聲的口號中將其再次砸向敵船......

荊州軍的戰船在半炷香的內就被砸沉了數艘,成百上千的將士紛紛落入水中,但殷仲堪已下定決心打算死拼的計劃卻沒能實現......

荊州的將士想要爬到黎民軍的戰船上,並站穩腳跟,實在太難了;殷仲堪彷彿有種踢到鐵板的錯覺,隨之做出了邊戰邊撤的決定。

荊州軍撤退的方向,顯然是沔水的西岸,這也意味着殷仲堪放棄了繼續追殺範二,而是選擇了回軍江陵。

範二此時倒沒有非要逼得荊州軍狗急跳牆的打算,遂以“窮寇莫追”爲藉口,只在江面上解救那些落水的荊州士卒。

若是此時甘純的大軍由下游到來,黎民軍或許可以,在這一戰中全殲殷仲堪的這支水軍。

但現在......

抓捕兩三千俘虜,似乎也同樣令人振奮。

在打掃戰場時,範二又給正在江陵駐守的王鎮惡送去了急信,命令他迅速撤離江陵並返回天門駐防。

殷仲堪率領六千敗軍放棄戰船而趕回江陵,重新收復江陵城是必然的事,王鎮惡此時顯然沒必要一輪擊石,而且陌刀營將士也不容有失。

殷仲堪重新奪回江陵城後,遲早是要對天門再次用兵的,但在此之前他最大的可能還是擴軍;可惜蔡芝已經率軍殺向了荊州最南邊的湘東、零陵等郡,殷仲堪的兵源之地最終將在十日之內全部喪盡。

當他聽到長沙等地皆已落入黎民軍之手時,他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呢?

那時候的殷仲堪大概也只有在江陵城做縮頭烏龜一途了。

但範二爲了萬無一失,還是會預先派遣甘純率領大軍鎮守巴陵,這樣做既可以阻擋殷仲堪再次南下,又可以在殷仲堪殺向天門時給予增援。

此時範二本可以遙控指揮甘純,讓他第一時間調轉船頭重新奪回巴陵的,可範二現在手上還有兩千多荊州俘虜不是?

讓甘純將他們帶回去,並分出幾百士卒將他們送到尋陽,也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範二的目標,則是襄陽。

他原本就是雍州刺史,此番前往襄陽倒也算是名正言順,但在二十天前他真的沒想過自己會這麼快趕往襄陽。

可現在......

範二並不認爲現在是強攻江陵的最佳時機,至少“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指導思想並不支持這一點,所以他選擇了順道前往襄陽。

在此之前,他當然得和甘純順利會師,並將在剛纔的一戰中得到的俘虜,與後者交接清楚。

水戰結束之後,連續幾日的陰雨天氣,終於難得變成了大好晴天。

範二命令重新掛起了風帆,船隊也繼續逆流而上,最終在十餘里外的竟陵碼頭上停了下來。

登陸之後,範二得到了殷遹率領的兩千荊州潰兵,會在今晚通過竟陵的消息。

這對如今的黎民軍而言,顯然是一個好消息。

範二將立功的大好機會再一次送給了冉小賤,並將一千將士交到他手中,命他在殷遹的必經之路上給予迎頭一擊。

就在範二算計着到底該如何去陰殷遹一把時,江州與健康朝廷的局勢,終於再次升級了。

自從桓玄在兩年前入主江州之後,朝廷就開始失去了對江州的控制,具體的表現就是失去了江州的大部分稅收。

江州的人口相當於荊州人口的一半,也相當於徐州人口的三分之一,具體數目大概在五十萬人左右,這當然是指入了黃籍的人數,入白籍的人數大概是黃籍的兩成左右。

這也意味着,江州每年需要納稅的成年人在二十五萬人到三十萬人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江左近年來的納稅方式變成了繳納人頭稅,具體爲每個成年人五石。

按照這個稅率,江州每年應該交到朝廷中的稅收,何止百萬石?

可實際上,自從桓玄大力擴軍之後,便以天災爲藉口削減了交付朝廷的稅收數目。——這還只是表現在表章中的數目,實際上桓玄當荊州刺史的最後一年,並沒有給朝廷交付一粒米。

在此之前,荊州的殷仲堪在王恭與之串聯之後,便不再給朝廷交稅了,但那兩年荊州的確是發了百年一遇的大水.......

對於荊州、江州和雍州連年不上稅的行爲,朝廷自然是忍無可忍的,可自從意識到他們可以隨時率兵攻入健康之後,朝廷的大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朝廷是講究顏面的,外藩交不交稅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要承認被朝廷統治的地位,這也是寧州和益州的現狀。

遙遠的寧州何嘗交過稅?

寧州早已獨立的現實,大概也只有某些自欺欺人的官人故作視而不見了!

可寧州和益州畢竟是太遠,朝廷中的那些大佬們即便是有心,也是無力啊。

至於江州、荊州和雍州的不聽話之舉,司馬元顯是一直憋着小心思的。

當桓玄肆無忌憚地增兵時,司馬元顯又何嘗不想擴大朝廷的兵力,這也是他實行土斷的根本原因。

當桓玄和殷仲堪、楊銓期打得難解難分之時,司馬元顯是有着強烈地對長江上游用兵的打算的。

可惜土斷引起的民亂,很快就在朝廷實際統治的區域爆發了,而他們之間的戰鬥也結束得太快。司馬元顯甚至都沒反應過來,江州和荊州便城頭變幻大王旗,短短的三月之間數易旗幟。

當朝廷正式確定用兵計劃時,土斷政策引來了三吳地區各個階層的百姓們的不滿,隨後便是孫恩趁勢作亂。

這場災難,不但直接導致數十萬百姓的死亡,還差點讓孫恩帶着米賊殺到了京城,至於米賊引起的後遺症,則是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解決的糧荒。

糧荒問題再次導致三吳地區的百姓流離失所,因此而被餓死的百姓,更是數以萬計。

徐州的人口數量,也由兩百多萬人,直接下降到了一百五十多萬人,損失掉的人口多半是被殺死或餓死了,也有一些人跑到山中變成了野人,這場災難對朝廷造成的損失是難以用數字來估量的。

在去年六月到今年的六月,朝廷不但失去了對上游作戰的最佳時機,而且喪失了對上游作戰的可能,其原因當然是無兵無糧。

但進入六月下旬以來,朝廷的兵糧問題終於算是得到了緩解,最重要的是上游的荊州和江州,再次陷入瞭如火如荼的內戰中。

得到了這樣的消息,司馬元顯再次振奮起來。

此時此刻,難道不是朝廷收復失地的最佳時機嗎?

正文_0346炸彈的初次亮相正文_0053坑爹的打油詩正文_0235十國並立正文_0112背道而馳的逆行者正文_0283劫倭國濟貧正文_0402五路大軍正文_0081報賬正文_0084第一次生死戰鬥正文_0233柏肆之戰正文_0340心中有愧正文_0120第二樓正文_0290劉牢之的密令正文_0387重騎發威正文_0243三頭同盟的瓦解正文_0368寧州爨氏正文_0282北冥有魚,其名爲鯤正文_0398後秦國的儲位之爭正文_0401目標:洛陽!正文_0132點石成冰正文_0084第一次生死戰鬥正文_0370新思路正文_0074北固山下正文_0165《廬山圖》正文_0059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正文_0236十年磨一劍正文_0298向自己人舉起了刀正文_0125中原的月亮比羅馬圓正文_0295入城正文_0209豈曰無衣?正文_0296沈氏兄弟的表現正文_0440疑兵之計正文_0076雷恩加爾的滑鐵盧正文_020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正文_0245華麗麗的武裝正文_0448進軍高句麗正文_0339贏得最輕鬆的偷襲戰正文_0139我來教你做菜正文_0017舍粥少女正文_0021天師道令符正文_0094屁股決定腦袋正文_0240《父母於子女無恩論》正文_0301北府軍的家園正文_0258桓玄必須死!正文_0090吾不如老農正文_0129達者爲先正文_0306出海正文_0351南陽會師正文_0326調兵遣將正文_0314疊被鋪牀正文_0053坑爹的打油詩正文_0160你吟詩來我做賦正文_0324陷入膠着正文_0412晉魏的一場硬仗正文_0123水泥的進一步試驗正文_0202三江源的收穫正文_0372升旗正文_0078老丈人看女婿正文_0444入主契吳城正文_0333赫連勃勃正文_0033公主去哪兒了?正文_0166一炮而紅正文_0368寧州爨氏正文_0303猜疑鏈正文_0054總有刁民想害朕正文_0199接收戰利品正文_0156北京烤鴨正文_0051新四大家族(第三更)正文_0317棋局正文_0261土斷正文_0368寧州爨氏正文_0140阿仁的冰淇淋正文_0399水深火熱的北魏朝堂正文_0339贏得最輕鬆的偷襲戰正文_0443尾隨而至正文_0072雷恩加爾的家底正文_0284求婚正文_0328羅企生的尷尬正文_0144晴天正文_0390兵圍廣固正文_0424鄔堡正文_0056《詠雪憶範寧》正文_0402五路大軍正文_0256小人的巔峰造極之境正文_0152天師道金符正文_0216厚此薄彼的尷尬正文_0095範寧的田產正文_0215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文_0354大軍集結正文_0189衛隊長正文_0180再擺鴻門宴正文_0412晉魏的一場硬仗正文_0020一劍殺馬正文_0199接收戰利品正文_0325黎民軍的回擊正文_0309放逐正文_0261土斷正文_0378謝靈運的請柬正文_0182兵制正文_0038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正文_0346炸彈的初次亮相正文_0053坑爹的打油詩正文_0235十國並立正文_0112背道而馳的逆行者正文_0283劫倭國濟貧正文_0402五路大軍正文_0081報賬正文_0084第一次生死戰鬥正文_0233柏肆之戰正文_0340心中有愧正文_0120第二樓正文_0290劉牢之的密令正文_0387重騎發威正文_0243三頭同盟的瓦解正文_0368寧州爨氏正文_0282北冥有魚,其名爲鯤正文_0398後秦國的儲位之爭正文_0401目標:洛陽!正文_0132點石成冰正文_0084第一次生死戰鬥正文_0370新思路正文_0074北固山下正文_0165《廬山圖》正文_0059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正文_0236十年磨一劍正文_0298向自己人舉起了刀正文_0125中原的月亮比羅馬圓正文_0295入城正文_0209豈曰無衣?正文_0296沈氏兄弟的表現正文_0440疑兵之計正文_0076雷恩加爾的滑鐵盧正文_020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正文_0245華麗麗的武裝正文_0448進軍高句麗正文_0339贏得最輕鬆的偷襲戰正文_0139我來教你做菜正文_0017舍粥少女正文_0021天師道令符正文_0094屁股決定腦袋正文_0240《父母於子女無恩論》正文_0301北府軍的家園正文_0258桓玄必須死!正文_0090吾不如老農正文_0129達者爲先正文_0306出海正文_0351南陽會師正文_0326調兵遣將正文_0314疊被鋪牀正文_0053坑爹的打油詩正文_0160你吟詩來我做賦正文_0324陷入膠着正文_0412晉魏的一場硬仗正文_0123水泥的進一步試驗正文_0202三江源的收穫正文_0372升旗正文_0078老丈人看女婿正文_0444入主契吳城正文_0333赫連勃勃正文_0033公主去哪兒了?正文_0166一炮而紅正文_0368寧州爨氏正文_0303猜疑鏈正文_0054總有刁民想害朕正文_0199接收戰利品正文_0156北京烤鴨正文_0051新四大家族(第三更)正文_0317棋局正文_0261土斷正文_0368寧州爨氏正文_0140阿仁的冰淇淋正文_0399水深火熱的北魏朝堂正文_0339贏得最輕鬆的偷襲戰正文_0443尾隨而至正文_0072雷恩加爾的家底正文_0284求婚正文_0328羅企生的尷尬正文_0144晴天正文_0390兵圍廣固正文_0424鄔堡正文_0056《詠雪憶範寧》正文_0402五路大軍正文_0256小人的巔峰造極之境正文_0152天師道金符正文_0216厚此薄彼的尷尬正文_0095範寧的田產正文_0215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文_0354大軍集結正文_0189衛隊長正文_0180再擺鴻門宴正文_0412晉魏的一場硬仗正文_0020一劍殺馬正文_0199接收戰利品正文_0325黎民軍的回擊正文_0309放逐正文_0261土斷正文_0378謝靈運的請柬正文_0182兵制正文_0038畫面太美我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