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錢財去處、點驗江北兵馬!

有錢好辦事。

手裡邊握着從南中官銀號開出的一個戶頭,上面赫然用硃砂寫着“瑤記名下匯劃足色銀元四千萬元整。”等字樣。馬士英覺得,萬事皆可爲!

原本說好了的,有三千萬銀元歸內閣名下,由他這位內閣首輔直接掌握,就連這個戶頭,都是用他的字號,“瑤草”,取了一個瑤字來的。另外有江北四鎮欠發的軍餉八百萬元,合計應該是三千八百萬元,但是,李守漢很大方的大手一揮,“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亦不可無錢!多些銀錢在手,首輔相公大人做起事來,也可以放出手段來!”

有這麼一筆銀子在手,馬士英的膽氣頓時壯了不少!

在朝會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以內閣的名義,向朱由崧提出了自己下一步的施政計劃。

“陛下,日前各處催繳歷年積欠錢糧,已初見成效。內閣現在手中掌握着三千萬銀元在手。較之當年二祖列宗之時,府庫亦可以號稱富足。臣蒙陛下不棄,忝爲內閣首輔,自當殫心竭慮,以圖恢復之計。”

他雖然站在朝臣們的隊列前面,手中捧着笏板,對着高居寶座之上的朱由崧侃侃而談,但是,從朱由崧的臉部微妙表情和他的第六感傳來的信息,馬士英都能感覺到,他身後的這些朝臣同僚們,那一道道恨不得殺了他生吃的仇恨目光。

對於那數百道地獄烈火一樣的眼神,弘光皇帝朱由崧倒是很愜意。如今,他手裡的私房錢也有數百萬銀元之多,已經命人在宮內擇地測繪,描畫圖樣,籌備工料,準備天氣轉暖之後便開始營建新的宮室。“朕不會像武宗皇帝那樣,修建個豹房還被人各種詬病!朝政有老馬,軍務盡數交給國公去辦。朕就只管在宮中飲酒歌舞,穩坐釣魚臺的便是!讓他們去放手施爲,朕便現成的做箇中興之主的便是!”

比起他那位堂兄弟,朱由崧有得意的理由和資本。

“你看看你,在海內到處加三餉,搞得海內沸騰,流賊遍地。可是你才弄了多少銀子?不過千餘萬銀子吧?如果不是朕的大將軍、樑國公每年給你上供錢糧,只怕你過得日子連朕當年身邊的長隨伴當都不如!可是你看看朕,只管下了一道旨意,讓大將軍去收取歷年積欠錢糧,壞人他們做,罵名他們背。可是,朕的手裡卻有了數千萬的銀子供應內宮。你我二人,到底誰是昏君?”

且不說朱由崧在心中同九泉之下的崇禎皇帝對話,嘲諷、擠兌他幾句。單說馬士英。

馬士英他自己自然也清楚得很,如今他手中的這四千萬銀元,還有已經撥付宮中,由朱由崧親自掌握的五千萬銀元,這筆可怕的銀錢,大多是來自他身後的那羣同僚們的。

這些走學而優則仕道路,所謂的“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臣們,標榜自己所謂的耕讀傳家,在以讀書爲尊的農業社會裡,士農工商當中高居前兩位。可是,扒開畫皮,大多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少爺羔子。往往家族之中都是以商業爲主要財富來源,靠着優免則例的政策體制優勢,在鄉間又佔據了大片良田。此次的清理積欠錢糧,他們這個集團的損失最爲慘重。

正所謂斷人財路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原本朝中各個派系,各種山頭之間矛盾衝突錯綜複雜,但是,在咱們大家都蒙受了巨大財產損失的前提下,少不得要捐棄前嫌,一起來對付眼前這昏君、權奸!也好還大明、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清平世界!

比較起文官們個個眼睛裡要冒火,在一旁的勳貴隊伍當中,便平和許多了,甚至有些幸災樂禍的味道。

以守備府徐家、新建伯王家、誠意伯劉家爲代表的南京勳貴集團,自從當初通過江海聯防協定這個紐帶,同南粵軍建立了牢固的經濟聯繫後,便在上海、南京等地大肆出售糧米油鹽等合同契約。各家府邸都是賺得金銀如山如海。此次江南各地催繳積欠錢糧,也有一二成的糧米契約是從他們的手中流出,銷售給了各處的官紳大戶們。

能夠看到多年的仇人吃癟,並且在這個讓他們吃癟的過程中大發一筆橫財,這種事情,毫無疑問是勳貴們喜聞樂見,並且賞心悅目的。爲了感謝樑國公多年來的關照,也爲了保證自己的財產安全,南京的勳貴們將自己手中的銀錢,集體存入了南中官銀號。

“如今江北那麼亂,還有什麼地方比樑國公這兒更加的穩妥保險?”這是幾家勳貴子弟在一起喝酒時,對於家中長輩的做法做出的一個評價。就算是南京城也被李自成張獻忠拿下了,大家上船,往上海縣、往廣州城,甚至是往順化等地去,手裡握着自家的存款摺子,不怕樑國公不給錢。

“他老人家丟不起這個人!”這是南京城中文武大員勳貴太監們私下裡一致看法。所以,南中官銀號裡,每日存款的人絡繹不絕。更有人走通了朱由崧身邊太監的門路,用朱由崧的名義存款,爲的就是利息高。

“陛下,首輔大人,如今府庫充盈,流賊與遼賊又在淮北等處肆虐,不知首輔大人與大將軍又有何打算?”文官隊伍中,有人不陰不陽的問了一句。咱們的錢都被你們弄到手裡了,你們打算怎麼用呢?

“軍餉充足了,自然是要渡河北上,收復失地,克復京師,還於舊都,然後,犁庭掃穴,收復遼東。也好讓大明天下重現太平盛世!”站在武將勳貴隊列前的李守漢,低沉着聲音向自己的這羣同僚們宣示自己的想法。

“爵帥所說,也正是內閣的意思。整軍經武,準備渡河討伐各路賊寇,以圖收復失地,還於舊都。”馬士英也是一臉正氣凜然的回答着同僚們的疑問,從另外一個方向上爲自己的盟友助陣。

如今,這一文一武兩位,在大明朝廷的諸位正人君子眼中,可謂是狼狽爲奸沆瀣一氣的典範。聯手在江南各地搜刮的天高三尺不說,更是在朝堂上朋比爲奸,把持朝政。

不過,這些事都不在李守漢的心上。你們看不慣又能怎麼樣?來咬老子?老子的炮艦在長江裡往來遊弋,大隊人馬在南京城內外駐紮着,城內各處要點都在老子的炮火之下,就連你們晚上和哪個小老婆、小相公一起做些不可描述之事,都有人向我的有關部門稟告。我怕你們在心裡罵我做甚?!

也就是基於這種心理,李守漢最近大手筆頻頻出現。

“從出售糧米契約所得錢款之中撥出兩千萬元,用於加快修建江南四省的道路、橋樑、港口、碼頭的建設速度,日後咱們的大隊人馬便要通過這些設施北上,務必要加快修建速度!”

“撥出兩千萬元,用於籌劃四省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爭取日後各個鎮上都有一所小學,各處六歲以上孩童不分男女,提供筆墨課本,提供一頓午飯。家中不送來就學者,依照我南粵軍法條辦理。”

“另外,我南粵軍所轄之地實行的官吏一體制度,也可以在南直隸、浙江等處擇地試點辦理。日後向各處推廣。此項活動,由吏司、禮司、戶司等處合議,你們要拿出一個章程來,所需的費用、人手,務必要詳盡。”

“二丫、施琅、華寶,你們三個務必要小心謹慎,將咱們在江南弄到的這一萬萬銀元好生保管好,分批運回南中,用來動員兵馬,編練部隊,訓練士兵,準備恢復中原之用。”

在把守嚴密的庫房內,李守漢很是嚴肅的對着一子一女一婿這三個在南京城中最爲親近的得力幹部佈置任務。他們三個人的任務分工也很明確。李華寶,因爲負責着南京城的衛戍任務,所以,看守這一萬萬銀元,不讓這筆錢款有着一絲一毫的閃失差錯,這是他的職責。

而李華梅施琅夫婦二人,則是要負責將這些銀元,分期分批的在水師炮船的護送監督之下,運送出南京,至少要運到上海縣的商貿區、寧波、廣州等地。這些銀子,正如李守漢所說,要用來充作北伐戰事的軍費。

自古無糧不聚兵。春秋時期的兵聖孫武子都有這樣的認識:“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春秋時期的孫武子都能意識到後勤保障供應能力對一支軍隊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更何況是南粵軍這支水陸軍種齊全,又以火器爲主要武器配備的帶有強烈近代化色彩的軍隊,對於後勤保障能力的依賴就更加強烈。

所以,李守漢一邊要在江南各地瘋狂修路架橋,一邊要大量的籌集資金,用於採購籌備各類軍事物資。

雖然,糧食、肉食、武器盔甲裝備、藥物繃帶、船隻馬匹車輛等等,都來自於南中體系,可是,誰家的東西都是汗珠子落地摔八瓣換來的,不是像大人先生們想的那樣,大風颳來的一樣。

“孤的器械物資,那也是老百姓一手一腳的生產出來的,也是要花錢買的!”

但是,朝堂上的先生們卻不這麼看。

聽得李守漢、馬士英二人提到了整軍經武這個詞,頓時便有人感覺抓到了話柄,立刻便跳了出來。

“既然是要整軍經武,以圖剪除流賊,報君父大仇,收復失地,還於舊都。那麼,爲何江北四鎮的數十萬兵馬,如何欠了數月軍餉?飢疲士卒,羸弱戰馬,如何能夠應對那如狼似虎的流賊、韃虜?”

“正是!興平伯高傑當日曾經說過,臣讓軍隊挨凍受餓,現在哪還有什麼戰鬥力,我發誓一定要收拾人心,然後再重整河山。”

這是藉着江北的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以及剛剛被暗殺不久的高傑的口,來指責馬士英、李守漢二人的不作爲,任憑着江北的兵馬在那裡啼飢號寒。

“此事,與整軍經武並不衝突!”李守漢鼻孔裡重重的哼了一聲,表示這個黑鍋本爵帥與馬首輔不背。

“自從陛下監國以來,江北四鎮兵馬,按照兵部編制兵馬數,每鎮應該給餉銀六十萬,然而自陛下監國以來僅僅四個月的時間,江北就已經給餉三百六十萬,這相當於四個月發了一年半的銀餉。但是,駐守揚州的史閣部史可法都有訴苦,士兵糧食還被拖欠着,士兵們苦於飢寒;在年末的時候,他們爲了求一錢銀子過節都不可得。臣的標兵如此,各鎮兵可想而知。本爵愚鈍,不知道這大筆的軍餉到何處去了?若不是本公見了史閣部的書信,命人連夜趕運糧米到淮揚等處,只怕年關歲末,將士們便有凍餓而死之虞!”(上述的數字、史可法的說法,都來自於史實。)

“爵帥所言極是!別人不說,單說東平伯劉澤清此人,一面向朝廷哭窮,說兵馬甚多,飢兵缺糧缺餉,一面卻又大興土木,將自己的園林修建的堪比宮室。然,閣部史可法出巡淮安檢閱劉澤清的兵馬後也向朝廷爲劉澤清請餉。此人部下兵馬到底是缺餉耶?不缺餉耶?”

馬士英再次從側翼發起了對李守漢的策應,順帶着放了史可法一支冷箭。

“哼!史可法此人,未免有些太過迂腐!不諳世事的死讀書之人,如何能夠應對的來江北的複雜情勢?唉!只可惜了朕的臨清侯,若是他還在,這江北之事,朕交付與他,定當高枕無憂。”

龍椅上的朱由崧,想起了當初史可法代表他身後的東林對自己所下的“七不可”罪名,氣就不打一處來。如今見馬士英和李守漢都對江北的事發起了攻擊,如何能夠不趁勢踩上一腳?

順帶着,用已經戰死的李華宇,來拉近同李守漢的同盟關係。

看着高居龍椅之上的朱由崧,提到自己業已戰死的長子李華宇時,聲音微微有些哽咽,更用手擦了擦眼角那似有若無的淚花,做足了戲份。對此,李守漢也是桴鼓相應,“陛下心存微臣犬子一點微末功勞,感傷如此,臣全家無不感激涕零。”

“大將軍全家忠心爲國,也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的。”

這話,卻不是馬士英等人說的,而是一向同馬士英李守漢尿不到一個壺裡的左都御史劉宗周的發言。

“方纔首輔馬大人所言,臣亦以爲然。劉澤清開府淮安,磊治藩府,府第的規格類似王府。甲第寬敞,門館壯觀,金碧輝煌,富麗堂皇,花園曲渠,高屋深牆,劍衛林立。不僅如此,他還一貫嗜好聲伎,曾經蓄養美妓寵侍四十餘人。在淮安他醉生夢死,花天酒地。此間花費從何而來?皆爲民脂民膏,軍餉是也!”

劉宗周開始炮轟劉澤清了。

雖然都姓劉,但是,明顯的,劉宗周與劉澤清天生的便是相剋,二人互相死不對眼。劉澤清更是向朝廷進言,要求殺了劉宗周。

“日擁四方搶奪的良家婦女,無節制地喧樂。有人問他:‘守禦之策何來?’他說:‘我爲擁護福王而來,他應該讓我享受,萬一有事,吾選擇江南一郡,佔山爲王罷了。’聽聽!這哪裡還有半點爲人臣子所該說的話?!”

“不僅如此!此人爲人陰狠慘毒,睚眥必報,他曾經呼先帝時的大學士劉鴻訓爲叔,恭敬異常。劉鴻訓屍骨未寒,就將他的兒子孔中、孔和當作子侄看待。他不甚知書而且又自命風流,日前在淮安宴客,把自己的詩作拿出來讓衆人傳觀。客人紛紛阿諛奉承,交口稱讚。劉孔和默不作聲,他點名問劉孔和,孔和開玩笑地說:“不作尤好”。他隨即勃然大怒,後藉機遣劉孔和率二千人渡和州,忽然又藉口將他斬首,所部二千人兇兇不服,他竟然將這二千人全部殺之,沒有漏掉一個人。”

斜刺裡有劉宗周這門火力猛烈的大炮對着劉澤清一通猛轟,頓時將朝堂上的方向從指向李守漢、馬士英二人,轉向了劉澤清這個江北四鎮之中行事最爲突出,偏偏兵馬實力又最爲孱弱的傢伙。

“民間諺語有云‘萬歲爺不差餓兵。’若是想要收復失地,便要整軍經武,發放積欠糧餉。這也就是首輔大人苦心孤詣的催收積欠錢糧的目的所在。然,一分一毫皆是民脂民膏,如何能夠被此輩拿去揮霍?所以,臣意奏請陛下,派員往江北各地進行兵馬校閱點驗,按照各部實有兵馬數目足額發給糧餉。”

李守漢的奏請,讓人沒有反對的藉口。他說的是江北各地,而不是江北四鎮。這就包括了南粵軍在山東各部兵馬。而且,只要點驗之後,便可以足額發給糧餉,這一點,就連劉澤清、劉良佐這些人都不得不承認,當初在山東作戰時,伯爺可沒少了咱們一個通寶的軍餉。當然,是你們編制之內的兵馬數目。

而且,這些錢糧,朝廷也插不上手,戶部也好,兵部也罷,頂多都只能摸摸米袋子,想要剋扣、飄沒那是想也不要想。軍糧、軍餉都是從李守漢的大將軍行轅發出,朝廷的戶部兵部也只能是跟着走一個流程罷了。

“橫豎校閱、點驗兵馬也都是他樑國公的人,咱們樂得落個清閒,在這金陵城中喝酒聽曲子就是了。”兵部、戶部的幾位郎中私下裡這般寬慰自己。其實,他們也不想想,若是他們前去江北四鎮點驗,只怕是人到了江北之後,腦袋被人帶回江南。

於是,朝廷一致通過這個敲打江北各部兵馬的措施,但是,跟着便有人建議:“朝廷是否也安撫一下平賊鎮左良玉?讓他全心防守上游呢?”

第四百九十四章 小兒輩(二)第七百零六章 君臣同欲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起江淮間第六十六章 火力全開第七百零七章 孫傳庭出關!第四百一十章 震驚第五百八十六章 如此名臣,焉得不亡?!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風波(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一日三折(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幹部和數字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八十九章 素林府之戰(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新戰術第七百七十七章 蠻子、鬼子、毛子(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廣州街頭的車禍第七百七十六章 蠻子、鬼子、毛子(四)第六百章 鄂奎吼着殺韃子,漢軍高喊殺南蠻!第六百八十章 重開商貿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城第五百三十章 朝陽門、八里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亡天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刺槍術第六百零五章 軍心渙散的廣寧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中陰霾(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南北糟心事不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煽風點火與火上澆油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崩地裂 (六)第五百零九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懲戒方式第二百六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三章 大風起兮第五十六章 日麗的準備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五十四章 禍起蕭牆 逆子弒父第八十四章 江南來了新主顧第七百六十七章 江南,通貨膨脹!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守漢不下船第六百三十五章 幣窮匕現(上)第七百四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深山黃虎(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軍制改革第六百四十三章 齊魯風雲(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個沒卵子的領着一羣沒卵子的第六天大魔王登場!第五百三十五章 破城(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伏虎開山對排隊槍斃(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家光和信綱第四百七十九章 狡兔三窟(下)第三十四章 收穫第六百三十四章 平清策、正朔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讓崇禎跑了!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戒急用忍,苦撐待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第五百一十七章 咬牙堅持第七百四十六章 不就是缺人嗎?我們有的是!第五百零六章 張家長李家短。第五百六十一章 借兵平賊,可裂土封王第六百一十六章 閉門密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石河之戰第六百零四章 爭奪(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衆正羣賢真面目第七百零六章 咱們該怎麼辦?(上)第六百四十章 “我們是漢人!”第七百九十章 坑人標題黨!第七十章 會安見聞第五百二十五章 被妖術控制的京營?第九十九章 回程見聞(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三十二章 隨地吐痰引起的罵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天崩地裂(九)第三十三章 儒家的原教旨主義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夫人的威脅。第六百六十九章 潼關(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想走?沒門!第二百七十七章 自古以來耽羅島第五百零一章 小兒輩(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程第四百六十一章 福祿宴?(續)第五百二十九章 想跑的人惹不起!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流寇不再流(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金水道(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九)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九)第七第百一十一章 華而不實第二百八十章 疫病、移民第六百六十一章 五餅二魚,你吃給我看!第四十四章 地獄三頭虎第七百七十章 淞滬之戰(三)第八十四章 江南來了新主顧第六百七十六章 驚天鉅變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肉鑄就慈悲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潼關之戰(七)第四百八十一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七百三十八章 千年老狐狸對萬里奸狽第五百六十章 爲崇禎皇帝復仇而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葛子瑜的後人?!
第四百九十四章 小兒輩(二)第七百零六章 君臣同欲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起江淮間第六十六章 火力全開第七百零七章 孫傳庭出關!第四百一十章 震驚第五百八十六章 如此名臣,焉得不亡?!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風波(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一日三折(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幹部和數字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八十九章 素林府之戰(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新戰術第七百七十七章 蠻子、鬼子、毛子(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廣州街頭的車禍第七百七十六章 蠻子、鬼子、毛子(四)第六百章 鄂奎吼着殺韃子,漢軍高喊殺南蠻!第六百八十章 重開商貿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城第五百三十章 朝陽門、八里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亡天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刺槍術第六百零五章 軍心渙散的廣寧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中陰霾(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南北糟心事不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煽風點火與火上澆油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崩地裂 (六)第五百零九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懲戒方式第二百六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三章 大風起兮第五十六章 日麗的準備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五十四章 禍起蕭牆 逆子弒父第八十四章 江南來了新主顧第七百六十七章 江南,通貨膨脹!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守漢不下船第六百三十五章 幣窮匕現(上)第七百四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深山黃虎(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軍制改革第六百四十三章 齊魯風雲(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個沒卵子的領着一羣沒卵子的第六天大魔王登場!第五百三十五章 破城(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伏虎開山對排隊槍斃(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家光和信綱第四百七十九章 狡兔三窟(下)第三十四章 收穫第六百三十四章 平清策、正朔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讓崇禎跑了!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戒急用忍,苦撐待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第五百一十七章 咬牙堅持第七百四十六章 不就是缺人嗎?我們有的是!第五百零六章 張家長李家短。第五百六十一章 借兵平賊,可裂土封王第六百一十六章 閉門密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石河之戰第六百零四章 爭奪(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衆正羣賢真面目第七百零六章 咱們該怎麼辦?(上)第六百四十章 “我們是漢人!”第七百九十章 坑人標題黨!第七十章 會安見聞第五百二十五章 被妖術控制的京營?第九十九章 回程見聞(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三十二章 隨地吐痰引起的罵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天崩地裂(九)第三十三章 儒家的原教旨主義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夫人的威脅。第六百六十九章 潼關(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想走?沒門!第二百七十七章 自古以來耽羅島第五百零一章 小兒輩(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程第四百六十一章 福祿宴?(續)第五百二十九章 想跑的人惹不起!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流寇不再流(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金水道(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九)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九)第七第百一十一章 華而不實第二百八十章 疫病、移民第六百六十一章 五餅二魚,你吃給我看!第四十四章 地獄三頭虎第七百七十章 淞滬之戰(三)第八十四章 江南來了新主顧第六百七十六章 驚天鉅變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肉鑄就慈悲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潼關之戰(七)第四百八十一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七百三十八章 千年老狐狸對萬里奸狽第五百六十章 爲崇禎皇帝復仇而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葛子瑜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