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雷被古如甲寺無名的元嬰期大修士指點之後,所到的須彌山,又被邊藏之人稱爲岡仁波齊。此山的高度,也不過是六千六百五十六米而已,僅以高度論,在華夏邊藏高原諸多海拔突破八千米高的山峰之中,其實並不算高。
就算是旁邊的納木那尼峰,海拔也有七千六百九十四米!比這岡仁波齊峰高了一千多米。
但是,這座岡仁波齊峰,卻完全不同於周圍的高山。此山主峰終年積雪不化,而形狀對稱,山壁結構出的形狀,如同一朵蓮花一般。如同八瓣蓮花環繞。從山頂之上,有巨大的冰槽垂下,與橫向的岩層構成了一個巧妙的萬字。
而這個巧妙的萬字,卻正是佛門的標誌之一。
一般來說,華夏邊藏高原的氣候,都是寒冷而乾燥的。水汽極少,可是,這岡仁波齊峰的峰頂處,卻不時有大片的雲朵繚繞。不知道從何處來的水汽,將此山掩埋於雲霧之中!
當然,這種不知,只是世間人的無知,而不是雲雷和饒雅的無知。
雲雷和饒雅在地下世界溜達了一圈之後,就對這華夏的邊藏高原,有了完全不同於常人的理解。別人不知道這水汽哪裡來的,可是雲雷和饒雅卻非常清楚,這岡仁波齊峰的所在,正好對應那片岩漿奔涌入海的地下海洋。
那裡水汽蒸騰。其中有一部分水汽從大地的縫隙之中散逸而出,蒸騰直上,化成雲朵,漂浮在岡仁波齊峰的旁邊,是最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不過,也正因爲這岡仁波齊峰上,有這層疊的雲朵,和終年不化的雪峰。而且造型奇特,所以,一旦日光照落,就會顯得特別好看!光芒閃耀之間,與其他的山峰截然不同。因此,所有的人都將這山峰視爲一種神異的所在。
這岡仁波齊峰,被華夏邊藏高原上,或者華夏邊藏高原輻射區域的雍仲苯教、震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視爲世界的中心。這岡仁波齊峰,於是成爲與歐羅巴奧林匹斯山齊名的神山。
在這幾個教派中,都流傳着與岡仁波齊峰相關的神話傳說。
在雍仲本教中,岡仁波齊被稱爲“九重字山”。雍仲苯教自認爲發源於此山,有三百六十個雍仲苯教中信奉的神靈,居住於此。雍仲本教祖師敦巴辛繞從天而降,而此山則是其降落之處。
震旦教稱這座山爲Mt.Kailash,認爲該山爲震旦教中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溼婆的居所,因此,此山也成爲世界的中心。震旦人的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之中,便有記載。
在古耆那教中,岡仁波齊被稱作“阿什塔婆達”,即最高之山,古耆那教的信徒們,認爲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
藏傳佛教認爲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着無量幸福。
即便是華夏的佛門弟子,也認爲此處是須彌山的所在。
而此山也確實是四條大河的發源地!
流向東方的河,是當卻藏布馬泉河,下游爲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向西方的河,是朗欽藏布象泉河,下游爲蘇特累季河。
流向南方的河是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爲恆河。流向北方的河,是森格藏布獅泉河,下游爲震旦河!而這兩條大河,是震旦的命脈所在!
正因爲這些貌似神蹟的存在,顯而可見,所以,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朝聖者和遊客,到達岡仁波齊峰下。而圍繞着岡仁波齊峰行走的轉山活動,就成爲所有的遊客和朝聖者的主要活動。
圍繞着岡仁波齊峰轉一圈,大約需要五十七公里。許多人都需要轉個兩三天,才能轉完。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好的人,只需要用一天。但是,也有一些虔誠的修行者,在轉山的時候不是用走的,而是用跪行,或者爬行。
一步一叩首,一步一磕頭,全身毫無保留的趴伏在地。據那麼虔誠至極的往前挪動。如此轉山的速度,可想而知。有的時候,一轉好幾十天,實在是正常。當然,如此虔誠的信徒,有的時候,還不只轉一圈。而是要轉許多圈。
雖然在雲雷看起來,這種行爲並沒有意義。但是,有時候也會被這種堅定的執着所觸動。
這座奇特的山峰,且不論世間人如何看,卻有神奇之處。而關鍵之解,就在於華夏佛門典籍之中,對須彌山二字的解釋上——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
根據雲雷所知的典籍,此山奇特的形狀,也不是完全天然形成的。而是被仙佛改造之後,形成的。那如同蓮花綻放一般的山體,正是一個碩大無比的陣法。其間,有肉眼不可見的天地靈氣洶涌流轉,聚集而來。
因爲此山被許多人認爲是聖地,所以,雖然如今的岡仁波齊山吸引了許多遊客到來。但是,至今卻還沒有人膽敢攀登這座神山,觸犯到傳說中的世界中心。當然,即便是攀登上這岡仁波齊峰,這峰頂之上也只有白雪皚皚。
凡人根本就發現不了那崑崙派山門真正的所在。
而“世界中心”這個稱呼,或許是有意,或許是無意,恰巧點明瞭此山在地下世界中對應的位置。而這岡仁波齊峰所對應的地下世界的位置,正是那南明離火孕育處的火山岩漿。
那裡,歷經數億年而不變。那彷彿克拉通一般穩定噴發的火山口,在雲雷的感應,和南明離火的描述之中,似乎確實可以深入到地下極深之處!且不說能不能觸碰到地核,但是,其深入地下的距離,要遠比人類用機器在大地上鑽出來的深度要深許多!
或許,那裡真是這片天地,這個星球的中心所在?
雖然說,深入地火岩漿探秘,對於化神期的存在來說,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金仙或者天仙境界的存在來說,應該並不是那麼困難。
所以,或許在上古之時,這天地之間的仙佛,便曾進入過這地下世界,進入過那地火岩漿的中心和那地核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