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海上調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佐伊並沒有因爲紐約時報沒有繼續讓他連載她的專欄而停止自己的調查,因爲他自己也清楚,如果不能真正的搞清楚這裡面的事情,他的文章是絕對沒有說服力的。超快穩定更新小說,本文由首發

好在紐約時報對於佐伊的新聞線索也比較重視,他們專門安排了人手在美國追查出口糧食的事情。幾名新入報社的實習記者被安排進了這一次的調查行動之中。佐伊倒要看一看,這個糧食到底是如何不翼而飛的。

現在紐約時報在美國的記者已經知道了友愛非洲背後的主要捐助者是美國農場主協會,而糧食的來源則大部分是美國的儲備陳糧。整個業務流程是這樣的,美國農場主協會和美國農業部之間有一個保護糧食收購價格的協議,當糧食價格低於保護價格的時候,美國農業部會對糧食進行收儲。

由於糧價持續的走低,美國農業部這幾年一直都在收儲,儲備糧食已經耗盡了美國農業部所有的儲備能力,只有將前幾年收儲的陳糧低價的拋售出去纔可以騰出地方來儲備當年的新糧食。而這些陳糧就是友愛非洲慈善基金會出口糧食的主要來源。

陳糧的價格自然不能和當年的新糧相提並論,收儲三年的糧食價格只有市場上糧食價格的十二分之一左右。而超過三年的糧食價格更是低的可憐。可是就是這樣的糧食依舊被某些人打着慈善的名義給挪用了。

可喜是在美國國內的調查已經涉及到了美國農業部,美國農場主協會等頗具影響力的組織和機構。這裡面的事情越是調查,就越是覺得耐人尋味。

由於友愛非洲不接受主動申請的志願者,所以紐約時報的調查只能夠從貨運公司開始。紐約時報的實習記者現在的身份就是大學生,對於美國的大學生來說畢業旅行選擇搭乘遠洋貨輪出海是一件再普通不過得事情了。

從美國紐約港的遠洋貨輪帶着紐約時報的實習記者開始一路向東,船艙裡滿載着帶着飽含美國人民愛心的糧食。這艘貨船迎着大西洋的風浪了離開了美洲大陸,現代化的遠洋貨輪上並不需要過多的水手,所以船上除了記者之外,只有大概三十名左右的海員。

貨輪上的伙食不錯,船上的大廚燒的一手好牛排,當然作爲遠洋貨輪,船上還有海員們私藏的各國美酒。兩名記者在船上有單獨的船艙,雖然比不上郵輪的船艙來的奢華,但是總的來說跟美國國內的汽車旅館相差不遠。

ωwш⊙ttκǎ n⊙c○

搭乘貨輪旅行的體驗於郵輪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貨輪上的生活相對簡單,沒有郵輪上那些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不過,這倒是爲兩位記者的調查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貨船在剛剛行駛到大西洋的中部,兩位實習記者已經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線索。

兩位記者在跟船上的海員們混熟了之後,開始旁敲側擊的打聽着海上航行的事情。

“水手大哥,你們這艘船上都拉了些什麼啊?”一位面容姣好的女記者在晚餐時故意坐在了船上你給的一位年輕的水手面前嬌滴滴的問道。

“有糧食,農產片,建築材料。汽車零配件什麼的!還有你們女人喜歡的衣服之類的東西?”船上的水手熱情的介紹到。

“我們都會在什麼地方靠港呢?我聽說搭乘貨船旅行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多去幾個國家?”女記者一臉期待的說道。

“那就要看情況了,我們主要會停靠在法國,意大利,以及希臘的港口,當然了,如果地中海航運有了新的航線安排的話,我們也可能會臨時停靠一些港口!”水手知無不言的回答道,他的目光不是的在女記者的胸部和大腿上游走着,要知道在海上可很少有機會認識女孩子。他當然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了,如果能在船上發展順利的話,沒準等船靠岸了之後,就可以找個酒店好好的發泄一下了。

“我們會去非洲嗎?聽說那裡的人正在捱餓,他們真可憐?”女記者裝出了一副單純的樣子,儘量的從水手口中套取着情報,要想留在紐約時報當記者,光靠着一張名校的畢業證書是不行的,你還得證明你確實能搞到被人搞不到的東西。

“你是說東非嗎?這艘船恐怕不會去哪裡?我們這艘船太大了,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對了你們到底要去哪裡?”水手有些遺憾的追問道。

“我們是醫學院的學生,想去那邊當志願者!當然了,順便也想出來好好的放鬆一下!”女記者其實早就知道這艘船不會去索馬里,他只是想跟着船上的糧食,看看到底會被卸在什麼地方。

“你們可真善良,我想我們可能在意大利或者希臘的某個港口分別吧,能把你的聯繫方式告訴我嗎,我會給你寫信的!”水手依舊有些不死心的說道。

“當然!”女記者說完,隨手就編了一個地址告訴了對方,他可不想和水手約會,誰知道這種人到底和多少個國家的女人上過牀!

雅典娜女神號貨輪一天天的朝着直布羅陀海峽的方向前進着,而幾名記者也輪番的從船上的水手口中套取着線索。經過這些天來的調查,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航運公司的訊息,知道從美國出發的貨輪會在地中海靠岸之後,將船上的大部分貨物卸下來,分流到一些小噸位的船舶上進行下一步的運輸,所以兩個人估計糧食消失的問題就因該出現在物流轉口的這一環節上。

但是地中海具有轉口服務能力的大型港口可不在少數,按照船上的海員所提供的消息,這艘貨輪至少會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以及希臘等國靠港卸貨,糧食到底會在哪個港口消失呢?

就在貨輪穿越了英國控制的直布羅託海峽之後,謎底也快到了揭曉的時刻,船上兩名紐約時報的實習記者此時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等待着最終的答案。

第五十七章 吐漏心聲第八十二章 請總書記放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保時捷家族的恩怨情仇第五十三章 越獄準備第二十二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二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二章 公開化討論第九十七章 池塘睡蓮第十六章 天然氣談判第七十五章 尤里的決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水兵寂靜第二百八十五章 南斯拉夫內戰第四十三章 歪打正着的鮑里斯第二百一十六章 農業全產業鏈第二百四十三章 馬耳他會議第六十一章 涉險過關第一百七十三章 打起來了第六十八章 街頭槍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不一樣的見解第四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顯神通第一百零四章 安主席的青睞第五十二章 泛歐移動通訊網絡第一百六十一章 耶利欽訪美第一百六十六章 露出馬腳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二百三十八章 農業現狀第七十六章 產房相遇第四十二章 友愛非洲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里遇襲第四十二章 廣場協議來了第二章 密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霍多爾科夫斯基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中生第一百九十八章 謝瓦爾德納澤問政第四十五章 DOS第二百三十九章 深夜交易第一百一十八章 強硬的利加喬夫第四十六章 訪英人選確定第四十九章 芝加哥學派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DOS第七十三章 葛羅米柯的反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東歐和蘇聯的合作第一百三十一章 安置列別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約加入銥星計劃第四十六章 浮出水面的律賊第十二章 首相的丈夫第六章 四色猜想第八章 決勝21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四十一章 信任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八章 尤里的復仇第七十章 關塔那摩事件聽證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二十四章 茹科夫斯基夫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電力雙雄第二十五章 買家第五十九章 法治與人治第八十九章 摩加迪沙暴亂 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六章 跳傘第六十三章 關塔那摩之戰 六第二十二章 防彈轎車訂單第三十七章 毀屍滅跡第七十一章 案情分析第三十六章 日本客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歐洲最受歡迎的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的交易模式第十四章 冬妮婭的交易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國大會第十章 禮物和晚餐第一百三十章 緊鑼密鼓第十八章 秘密潛入第一百六十章 一步閒棋第二百五十八章 東歐中央銀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羅馬會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安置列別德第十一章 突出重圍第二百二十八章 股債雙殺第八章 英國國家煤炭局第六十一章 回國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十七章 反突襲第三十一章 內部阻礙第二十二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二第一百零一章 比爾·格羅斯的建議第七十九章 年底活動第二章 列寧格勒大學第五十九章 法治與人治第26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八十二章 死刑第二百五十章 安德羅波夫去世第一百一十六章 囂張的哥倫比亞總統第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九章 達科他州候選人第八十章 戈爾巴喬夫當選第二百六十五章 訪問伊拉克
第五十七章 吐漏心聲第八十二章 請總書記放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保時捷家族的恩怨情仇第五十三章 越獄準備第二十二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二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二章 公開化討論第九十七章 池塘睡蓮第十六章 天然氣談判第七十五章 尤里的決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水兵寂靜第二百八十五章 南斯拉夫內戰第四十三章 歪打正着的鮑里斯第二百一十六章 農業全產業鏈第二百四十三章 馬耳他會議第六十一章 涉險過關第一百七十三章 打起來了第六十八章 街頭槍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不一樣的見解第四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顯神通第一百零四章 安主席的青睞第五十二章 泛歐移動通訊網絡第一百六十一章 耶利欽訪美第一百六十六章 露出馬腳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二百三十八章 農業現狀第七十六章 產房相遇第四十二章 友愛非洲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里遇襲第四十二章 廣場協議來了第二章 密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霍多爾科夫斯基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中生第一百九十八章 謝瓦爾德納澤問政第四十五章 DOS第二百三十九章 深夜交易第一百一十八章 強硬的利加喬夫第四十六章 訪英人選確定第四十九章 芝加哥學派第二百八十八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DOS第七十三章 葛羅米柯的反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東歐和蘇聯的合作第一百三十一章 安置列別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約加入銥星計劃第四十六章 浮出水面的律賊第十二章 首相的丈夫第六章 四色猜想第八章 決勝21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四十一章 信任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八章 尤里的復仇第七十章 關塔那摩事件聽證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二十四章 茹科夫斯基夫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電力雙雄第二十五章 買家第五十九章 法治與人治第八十九章 摩加迪沙暴亂 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六章 跳傘第六十三章 關塔那摩之戰 六第二十二章 防彈轎車訂單第三十七章 毀屍滅跡第七十一章 案情分析第三十六章 日本客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歐洲最受歡迎的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的交易模式第十四章 冬妮婭的交易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國大會第十章 禮物和晚餐第一百三十章 緊鑼密鼓第十八章 秘密潛入第一百六十章 一步閒棋第二百五十八章 東歐中央銀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羅馬會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安置列別德第十一章 突出重圍第二百二十八章 股債雙殺第八章 英國國家煤炭局第六十一章 回國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十七章 反突襲第三十一章 內部阻礙第二十二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二第一百零一章 比爾·格羅斯的建議第七十九章 年底活動第二章 列寧格勒大學第五十九章 法治與人治第26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八十二章 死刑第二百五十章 安德羅波夫去世第一百一十六章 囂張的哥倫比亞總統第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九章 達科他州候選人第八十章 戈爾巴喬夫當選第二百六十五章 訪問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