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登船的時候,駱和尚一直手持鐵棍,站在原處觀看,神威凜然如金剛菩薩一般。
趙瑄和駱和尚並肩落草好幾年了,看他臉色,放低聲音:“坐一坐可好?”
駱和尚搖了搖頭:“不急,等百姓們都上船。”
當日郭寧分派鐵浮圖騎士連衝三陣,駱和尚帶領的是最後一陣,也是壓力最沉重的一陣。一場廝殺下來,他左腳兩個腳趾遭重箭削去,受了不輕的傷。
腳上的傷勢不同於手上、身上,只要行動,就要受力,而且是整個身體的沉重力道加諸其上,傷處極易惡化。
偏偏駱和尚是個要強的。船隊行到半途,他帶人突襲鄒平,全程縱躍奔跑與敵廝殺,方纔又邁大步在蒙古人面前威嚇。蒙古人在時,他還能撐起威勢,這會兒靴子裡有些滲血,腳趾傷處痛不可遏……他幾乎站都站不穩了。
聽駱和尚這般說話,趙瑄點了點頭,轉身便叫了兩名士卒回去,把駱和尚擱在船頭的交杌擡來。
這會兒蒙古人已經遠離,除了少量被遣到遠處哨探的騎兵以外,將士們大都精神放鬆。兩名士卒匆匆上船,各提着交杌扶手待要折返,卻見船上同伴大長着嘴,看着南面不遠處的溝壑方向。
回頭望去,一縷狼煙升起。
黑色的濃煙滾滾,彷彿不祥之兆。
尚未登船的百姓頓時亂了,他們爭先恐後地涌上狹窄棧橋,試圖儘快登船,然後自家衝撞在一起,不斷有人被擠落到淺水和淤泥裡。有些人驚恐異常,乾脆跳進河裡,游泳追趕已經啓航的船隻。
負責維持秩序的劉樾連聲喝罵,全然無用,於是帶着親信部下們揮鞭亂打。可百姓們全如驚弓之鳥,劉樾又不好殺人立威,一時間哪裡治的住?
停泊在棧橋旁的兩艘通州船裡,有一艘是駱和尚和精銳士卒們的坐舟。士卒連連呼喝,不許百姓衝上船來,但駱和尚喜愛的交杌卻也送不下去。
另一艘連着涌上了許多人,登船的百姓又不聽指揮亂動,整艘船隻肉眼可見地向一旁傾斜。船長眼看情況不對,連聲喝令起錨升帆。這一來,更多百姓驚恐地往棧橋上去。
太多人的重量,終於壓得棧橋整個倒塌,木料轟然落入水裡,棧橋上數十人也隨之而下,個個摔得七葷八素,呻吟不止。
“怎麼回事?”駱和尚大怒,持鐵棍一指狼煙方向:“去一隊人,查個清楚,若有敵軍或心懷叵測之輩,不要留手!”
一隊全副武裝的甲士頓時直奔過去。
而劉樾已經放棄管束百姓們,連聲呼喝船上將士:“戒備!戒備!弓手就位!水手們就位!”
正在所有人緊張的時候,蒙古人留下的圍欄對面,一個滿頭裹着麻布的漢子快步奔來,連連揮手:“誤會!軍爺們,誤會啊!”
“這是什麼妖怪?”駱和尚吃了一驚。
有精細的士卒想了想道:“方纔蒙古人威脅要殺盡老弱,此人從後頭林地衝出來,與蒙古騎兵對峙,後來就一直愣愣地站在那裡……”
“將他帶來,灑家問一問!”
鬧騰了好一陣,張榮總算把事情說了個明白。
聽得他就在蒙古人眼皮底下聚集數千人衆自保的事蹟,又聽說他當時喝令點起狼煙,是準備率部與蒙古人拼個你死我活,給百姓們製造逃亡的機會,駱和尚不禁動容。
“好漢!真是好漢!”
再看張榮,臉上分明被箭矢戳了個窟窿,對着駱和尚卻侃侃而談,全不怕疼一般。駱和尚連連點頭,滿意地道:“還是條硬漢!”
“愧不敢當!”張榮十分誠懇的道:“我等此前只是私鹽販子,收攏百姓與蒙古對抗,只是激於義憤罷了。這位大師慈悲,還請給我們些糧秣,給我們一個名義,由我們出面爲郭節度招攬人手,會比放縱蒙古人四處劫掠,要好得多。”
張榮相貌粗豪,這會兒更是狼狽,但實際上心思很細。
區區幾句話裡,他給自家下了定義,恭維了駱和尚,又委婉地要求物資的支持,職務的認可,最後還隱約提了句,暗指定海軍的操作恐有推動蒙古人大事劫掠之虞。
這倒有點出乎駱和尚的預料,駱和尚稍稍思忖,決定還是裝傻爲好。
“你這主意甚好,不過,灑家做不得主。”
這會兒百姓們終於又安定下來,那兩名士卒擡着交杌來了。駱和尚一屁股坐進寬大交杌裡,把腳擱在交杌前頭新打的架子上:“你和我回萊州去一趟,見了郭節度,一切自有說法。”
張榮躬身行禮:“遵命!”
夕陽未落,船隊重新編組完畢,踏上歸程。
雖是順水行舟,但因爲正颳着東北風,秋冬時的水道也畢竟淺些,船隊的行駛速度不快,某些河段需要有人拉縴通行,張榮便幫着一起組織百姓,編成臨時的縴夫隊伍。
他這個私鹽販子,在百姓們中頗有些名望,船隊裡六千多的百姓,至少有百多人認得他,還有不少人聽說過他。有他協助,許多事都辦的順利。
百姓中另外還有一對書生父子,父親喚作李世弼,兒子喚作李昶,兩人頗能幫着上傳下達諸多事務。
沿途安穩無事,船隊數日內便轉出河道,然後沿着海岸形勢,直往萊州。
航行途中,百姓們紛紛打探,如今的萊州是什麼情形,可能安身立命麼?士卒們便得意洋洋地講述郭寧授軍卒以蔭戶,再分田分地的舉措。大家揣度着說,自家這趟有功,估計得到的田地會更多,而百姓們此番得到的待遇,大體和前次一樣。
爲人蔭戶倒沒什麼。早年女真人大肆括地,很多百姓們爲女真人作佃,地位還不如蔭戶呢。要真能拿到一百畝地,頭上多個軍爺罩着,說不定反而是好事。
百姓們大都對此很是期待,也有人擔心郭寧只是口頭說說,騙這些將士們廝殺,現在既然贏了,恐怕又有另一種說法。
每當有人提出懷疑,士卒們都很不高興,立即反駁。
士卒們考慮問題的角度與普通百姓們不同,他們根本不用盤算那些有的沒的,只說一句。
那就是與蒙古軍廝殺的時候,定海軍的將爺們,包括郭節度在內,個個身先士卒,以至於都將以上的高級軍官戰死多人。
整場大戰中,軍將們冒的風險,與普通將士們並無二致,甚至只有更多。郭寧本人擒拿拖雷的時候,只消稍慢一點,被千軍萬馬踩成肉泥都是輕的。
誰會懷疑與士卒們共同出生入死的將帥?從戰場上殺出來的交情和信任,便是鮮血凝就,鋼鐵打造,勝過千言萬語!
“海倉鎮到了!”負責瞭望的水手叫嚷起來。
於是原本坐在艙底攀談的百姓們紛紛涌上船頭。
船隊繞過一處扎入海面的嶙峋礁石,他們便看到了港口。
海倉鎮港口的自然條件很一般,遠不如北面西由鎮的三山港。所以港口算不上壯觀,但衆人所見,又覺生氣勃勃。他們看到了內外密密麻麻的人羣;聽到這裡那裡,偶爾傳出短促而有力的銅號聲。
他們看到人們跟隨着號聲指示,奔走往來,搬運石料、木料;看到港口內明顯被劃分了不同的功能區;看到港口以外,正在擴建的道路、營房、塹壕、望樓,還有高處雄偉的軍堡。
張榮身爲私鹽販子,見識過海濱不少私港,早年他自家也來過海倉鎮的港口,幹過幾票跨國走私買賣。但這會兒,所見港口的規模比他記憶中大了許多,還有好幾座深入海面的棧橋正在增建。
當船隊慢慢靠攏岸邊的時候,他更注意到,港口內外,有不少將士巡邏放哨。這些將士們大都懶洋洋的,好像全都提不起精神,但那種姿態和一般雜兵的懈怠感絕然不同。
張榮以前不知道,這些日子他自家帶人廝殺過好幾場,便能分辨出了,那分明是浴血勇士在戰後滿意的休憩,他們這時候有多麼放鬆,此前廝殺時就有多麼勇猛無畏!
正待細看,船隻靠上棧橋。
張榮所在的船隻,排在船隊第二位,僅次於駱和尚的坐舟。這會兒駱和尚大大咧咧地坐在四人擡起的交杌上,把腳翹的很高,一行人已經沿着棧橋登岸了。
岸上有幾名軍官模樣的人前來迎接,嘻嘻哈哈地攀談幾句。沒有人威儀十足,高高在上,他們就只是同袍罷了。
少年人李昶咚咚地跑來喊道:“張大叔!下船啦!”
“來了來了!”張榮整了整身上衣物,快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