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三投

果然不出李世勳所料,清軍整隊完畢不久,就有不少明軍從側面的丘陵後和樹林間衝出來。這些明軍一直潛到清軍附近,才突然吶喊着一起殺出。當他們發現敵軍並非像他們想象的那般用側面和後背衝着自己,而是舉着長槍、立着盾牌已經擺好了防禦的陣勢,這些明軍紛紛在清軍陣前停住腳步,他們的吶喊聲也沉寂了下去,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放箭!”李世勳有力地大喝了一聲,手中的寶劍嚮明軍的方向一揮。

清軍弓箭手紛紛彎弓拉箭,嚮明軍那邊射去,不少明軍中箭倒地。在清軍弓箭手取箭準備再射一輪的間隙,前排明軍的背後突然也有無數飛蝗升空,發出嗖嗖的破空之聲,向清軍的陣地撲過來。

“舉盾!”

猛然看到敵箭來襲,前排的清軍軍官幾乎同時大叫起來。

聽到這個命令後,盾牌手們下意識地舉起盾牌,傾瀉而下的箭矢接二連三地釘在他們的盾牌上,把這些舉盾的士兵撞得紛紛向後退上一、兩步。大部分羽箭都被擋住,只有很少一些射入人羣,殺傷了一些沒有身披重甲的清軍弓箭手。

這有限的反擊並沒有影響清軍下一輪射擊的速度,很快清軍弓箭手就整齊地把彎弓向天,隨着軍官的喝令,又一次嚮明軍那邊發起攻擊。緊接着又是明軍的反擊……兩軍的肉搏兵並沒有立刻發生接觸,就這樣你來我往地用弓箭互相攻擊了四、五輪。

清軍這邊還沒有發生任何動搖,明軍的肉搏兵因爲不停地傷亡就開始忍受不住了,前排的明軍不等旗號就有人自行向後退卻。又對射了兩輪,清軍聽到明軍陣後傳來清脆的金聲,前排的明軍聽到這聲音後如蒙大赦,退潮一般地從清軍陣前離去,只有明軍的弓箭手還在繼續一輪輪攻擊清陣。

見到明軍退去,清軍不少將官就躍躍欲試,打算髮起衝擊。所謂兵敗如山倒,勇猛的追擊能夠讓敵軍收不住腳,從後退變成敗退,到時候再加一把氣力,就能讓對方發生潰敗,從而一舉奠定今天的勝局。

此時在明軍的陣後,下令鳴金的賀珍,已經走到比較靠前的位置,瞪大眼睛觀察着對面清軍陣營的舉動。不能不承認李世勳比以前有長進,不過賀珍同樣沒有原地踏步,而是對誘敵戰術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加強,現在他正在尋找施展連環誘敵計的最好時機。

賀珍滿懷期待的時候,對面的李世勳已經發覺清軍要展開追擊了,他急忙命令手下瘋狂鳴金,不許任何人主動出擊。

爲了保證萬無一失,李世勳還命令家丁立刻去各將佐那裡傳口令,讓全軍嚴守陣腳,任何人妄自前進一步皆斬。

眼睜睜地看着明軍逃遠,清軍的各路將佐都急得不行。還有那些明軍的弓箭手,明明距離不遠也沒有肉搏兵保護,但統帥沒有擂鼓就鳴金,還派心腹來重申命令,不許任何人出擊。一個脾氣不好的夷陵將佐距離李世勳的將旗不遠,聽到這荒唐的命令後,三步並作兩步跑到李世勳面前,質問對方到底會不會打仗?爲何要白白放過能夠將明軍一舉擊潰的良機?

面對這個部下的無禮,李世勳並沒有動怒,只是微微搖頭嘆息,道:“你不知賊人的狡詐啊。”

第一次遇到明軍的誘敵計時,李世勳對此計一無所知,看見賀珍人少就沒有多想,迅速地衝了上去,然後就稀裡糊塗地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仗着自己的馬快,總算逃出昇天;後來又遇到賀珍時,李世勳覺得對方不會對自己再用一次同樣的計謀——如果那樣對方也太蔑視自己的智商了——於是李世勳又一次發起全軍衝鋒,然後再一次兵敗奪路而逃;再後來李世勳與郝搖旗對陣,因爲對手不是賀珍,李世勳就麻痹大意了,戰鼓一擂就催動大軍全線出擊,結果竟然看到郝搖旗的兵也邊跑邊扔銅錢、布料和那種特別難找的碎銀子,李世勳啥也不說了,趁着明軍還沒有從側翼殺出來圍攻自己,帶着親衛就跑路了。

這第三仗就是賀珍所知的那一仗。郝搖旗事後曾經向賀珍表示過謝意,並連連稱讚用這招對付李世勳果然不錯。以往李世勳背後有胡全才的支持,兵力、裝備都佔優勢,因此多次擊敗過賀珍和郝搖旗,這次他們二人總算報了一箭之仇。

去年郝搖旗兵發襄陽,冤家路窄,李世勳又和他撞上。有道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見到郝搖旗兵馬不多,李世勳就準備撲上去報仇,但轉念一想,又擔心對方企圖用誘敵之計。郝搖旗和賀珍已經三次用過這招了,李世勳琢磨着,如果一個人的智力不輸給猴子的話,就不應該對他使用已經用過三次的計謀;其實不要說猴子,根據李世勳的經驗,可能也就是捉蛤蟆用的簍子能一用再用,不過,對同一只蛤蟆也不能無限地用下去。

不過小心駛得萬年船,最後李世勳還是沒有發動總攻,而是讓少量披甲兵帶着輔兵發起進攻。如果郝搖旗認真打仗的話,清軍的第一輪攻勢肯定會被打退,而且會蒙受不小的人力和士氣損失。不過事實證明,李世勳的謹慎挫敗了郝搖旗的奸計,對方果然又扔下銅錢、布料和碎銀子跑了。

那次當郝搖旗的主力從側面殺出來時,一頭撞在了李世勳的主力披甲部隊上。已經吃過三次虧了,李世勳恨得雙眼冒火。郝搖旗顯然沒料到,很快就被清軍擊退。李世勳親自領軍衝殺,緊緊追在明軍身後,誓把郝搖旗剁成肉醬喂狗。

沒想到郝搖旗用來側擊的主力部隊居然也在身上帶着銅錢、布料和那種該死的碎銀子,被清軍輕易擊退其實也是二次誘敵的詭計。“郝賊算你狠!”在全軍失去控制後,李世勳大罵着再次落荒而逃,這是他第四次敗在這種鬼蜮伎倆之下,李世勳發誓這將是最後一次。

上次郝搖旗最終還是被從襄陽擊退,他沒有心情把誘敵計的加強版向賀珍炫耀。所以今天賀珍並不知道他和郝搖旗英雄所見略同,把這個計謀進行了同樣的改進。

“李賊怎麼變精了?”賀珍等了半天,依舊沒能等來清軍的全線猛攻,心裡越來越焦急。他佈置在前面的弓箭手,身上都帶着銅錢和碎銀子,就是爲了眼前這種情況準備的,只要清軍出擊就能再度製造混亂。

在賀珍的對面,其他清軍將佐也是一樣的焦急,紛紛對李世勳嚷嚷,說如果再不出擊就會讓敵人跑了。

但李世勳表現得極爲沉着,冷靜地分析道:“對面不是郝搖旗就是賀珍,本將估計賀珍的面大。”

上次郝搖旗側面主力進攻被擋住後,詐敗引誘自己追擊時,那場面可比今天逼真多了。李世勳覺得不像是郝搖旗,肯定是賀珍;如果是郝搖旗的話,多半會有些新鮮花樣;只不過李世勳也知道郝搖旗很蔑視自己,說不定原封不動地再來一遍,指望自己再上當,這也是他不敢百分之百確定敵將身分的原因。

“賀珍這個賊我很清楚,就是一條野狗,看到搶功、佔便宜的機會就和聞到血腥味一樣,絕對第一個撲上來,但讓他吃虧那就萬萬不能了。”李世勳一邊說,一邊認真地觀察着明軍的動靜。對面詐敗的意圖實在是太明顯了,李世勳沒有把話繼續說下去,因爲他實在太憤怒了,嘴脣和手臂都在哆嗦。李世勳緊緊咬着嘴脣,竭力控制着心中的情緒,他知道現在若是開口說話,估計連聲調都會控制不住了。好吧,就算你們認爲我是蛤蟆,今天也要讓你知道蛤蟆的厲害!讓你知道蛤蟆也不是好惹的!”

憤怒地在心中賭咒發誓,過了良久,總算能用正常的語氣開口說話了,李世勳繼續給部下們講解着自己的思路:“賀珍已經扔了那麼多銅錢、布料還有碎銀子了,換作別人,若是看我們沒中計說不定就走了,但賀珍不會,他不把東西搶回來是不會捨得走的。我們只要不動如山就好,賀賊肯定會再次發起進攻。”

李世勳的注意力現在主要集中在側翼。根據他的經驗,在地上有大量財物時,清軍固然會發生嚴重混亂,但是對明軍也會出現問題。負責扔銀子的大都是誘敵的輔兵,爲了保命不讓清兵追上就會拼命地跑、拼命地扔。但若是明軍主力反身又沿着這條路殺回來,明軍的士兵也會忍不住去撿。

“若是敵人不進攻的話,等那邊我們的人撿完了,就把他們調回來進攻。”李世勳現在背靠漢水,面衝東方,對於北面的戰場看都懶得看一眼,只是隨隨便便地伸臂一指那個方向:“若是賀賊接着扔,我們就接着撿,我倒是要看看他到底扔不扔銀子!”

又等待了差不多一柱香那麼久,突然東面響起了明軍的戰鼓聲,大批甲兵重新走上前來。這一次他們的隊形變得十分嚴整,刀盾、長槍、錘斧,兵種齊全,隊列井然有序,一層層地排開。很快鼓聲變得更急,整條戰線上的明軍齊頭並進,向清軍逼來。

看到明軍真正的實力後,其他的將佐都有些駭然,對方現在的氣勢和剛纔完全不同,簡直就是兩支軍隊。剛纔要是知道明軍是這樣的齊整,那些叫囂着追擊的將佐也絕不會貿然行動。現在清軍將佐們都收起了對明軍的輕視之心,凝神準備迎戰,他們對李世勳佩服得五體投地。

清軍再次投過去的箭雨再不能絲毫拖慢明軍的腳步,對方的弓箭手也在不停地還擊,以干擾清軍的遠程投射武器。很快明軍就走到清軍面前,看到前排大批的清軍士兵已經放平長槍準備拒敵時,明軍的前排槍兵突然側身讓開,從他們背後衝出大量的刀盾兵,這時他們都把盾牌背在身後,手中拿着標槍,閃到前排後。

這些刀盾兵藉着衝出來的氣勢,就把手中的標槍用力投向不遠處的清陣,投擲的同時紛紛發出大吼聲:“中!”

無數的標槍劃空而過,清軍掩護的盾牌兵還來不及舉盾,這批標槍就紛紛貫入清軍陣地中,前排的清兵頓時就被砍倒了一排,頭、胸中槍的人一聲不吭地倒地斷氣,腹部和腿部受創的士兵一刻不得死,就在血泊中發出悽慘的呼叫。

“中!”

“中!”

衝出來的每個明軍刀盾兵除了右手的那支標槍外,另外一隻手中還握着另外兩根,投出第一根後他們馬上取過第二根投出,接着就是第三根。

明、清兩軍的戰術和裝備非常近似,精銳的刀盾兵在向對方長槍林發起衝鋒前,總會以標槍三投開路。而在投槍的時候,也是這些精兵最危險的時候,他們把盾牌背在身後,刀也還在鞘中,無論是弓箭手還是衝上來的長槍兵都會對他們構成很大的威脅。而且還有其它的反制戰術,比如對方會在刀盾兵投槍的時候也讓後排士兵反投標槍,壓制、殺傷這些精銳的投手。

無論是弓箭、反衝鋒還是投槍,解決所有的威脅都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儘快地完成這個戰術動作,讓自己能夠重新得到盾牌的掩護。賀珍選來發起衝陣的投槍刀盾兵都是他手下的精銳士兵,他們都很清楚,越快地完成三投,就能給敵人造成越大的傷害,同時自己也更安全。

在第二投的時候,清兵已經豎起了盾牌,所以第二投給敵兵的殺傷大大少於前次。聽到投手們這次投擲時發出的喝聲時,明軍所有的士兵都齊聲跟着吶喊,同時向前發起衝鋒。在同伴從身邊衝過去的時候,投手們發出了最後的一擊。

賀珍捨不得消耗手中最精銳的士兵,所以他的慣用戰術不是三投後以這些精銳刀盾兵爲先導攻擊敵陣,而是在第二投的同時發動全軍突擊,而第三投正好可以進行最後的壓制,在敵人豎盾抵抗最後一投時,明軍已經殺到了眼前。

第三投出手,刀盾精兵也隨即拔出武器,跟在同伴身後向前衝去。一旦撕開敵方陣線,他們就要切入敵陣收割性命。

在其它幾個方向上,有的清軍將佐進行了反投,也有人在投擲時發動了反衝鋒,只有中間這一段的清兵除了豎盾以外,始終沒有任何還擊動作。

這一段陣地上的清軍是李世勳的親兵營。

前排的刀盾兵半跪在盾後,撐住了明軍的三投。此時明軍的前排槍兵已經衝到跟前,差不多在標槍砸到盾面然後無奈地滑落下地面的同時,最前面的明軍槍尖看上去也已經觸到了盾面。

這些盾兵並沒有起身迎戰,依舊保持着半蹲的姿態,在明軍的前排士兵就要舉起槍從他們頭頂向下扎去時……

“蹲下!”清軍親兵營的軍官們紛紛發出厲聲大喝。

前排的士兵不但沒有站起,位於他們身後的同伴也又蹲下了兩排,將更後方的親兵暴露出來。

這些親兵是李世勳的刀盾投手,在軍官喝令的同時,他們就一起甩臂,把手中標槍和斧頭水平向前投出,擦着前排士兵的頭頂和盾牌的邊緣從清軍陣地上激射而出。

剛纔明軍投槍的時候已經距離很近,而清軍投擲斧頭和標槍的距離更是隻有幾人間距而已,這次投擲造成了驚人的殺傷效果,幾乎把明軍最前排的士兵一掃而空。

感到武器帶着風聲從頭皮上擦過後,李世勳親兵營的士兵立刻拔身而起。對面的明軍現在剛剛受到一記猛擊,會出現片刻的猶豫和遲疑,若是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就能從氣勢上壓倒對方。

和明軍那邊一樣,李世勳的刀盾精兵也都帶着三根標槍或是三把飛斧。現在身前的士兵都已經站起來,他們當然不會繼續水平射擊,而是快速進行兩次仰射。越過前排同伴把標槍和斧頭扔出去後,這些清軍投手也抽出刀斧,取下盾牌在手,向前衝過去。

此時兩軍的鋒線剛剛相撞,密密麻麻的長槍林不是糾纏在一起,就是剛剛插入人體還沒有來得及拔出來,對刀盾兵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安全進攻時機。趁着這個機會,清軍刀盾兵怒吼着飛身而上,要從無數的槍桿上躍過,向着敵人身上斬去。

當這些清兵企圖撲過鋒線的時候,他們的眼前也閃出了片片刀光,這是賀珍的刀盾先鋒。他們和清軍的同行一樣,沒能趁着首次鋒線相撞的機會衝過去屠殺對方的長槍兵,但他們的及時出現保護了己方的鋒線。雙方的刀盾兵短兵相接,兩軍的鋒線互相推搡,很快就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場面。

李世勳全神貫注地看着面前的激戰,長長的戰線上到處都是人聲鼎沸,有的地方明軍正在把清軍逼退,而有些地段則是清兵把明軍打得連連後退。鋒線像是一條蛇般地急速扭動着身體,滿天都是斧頭和標槍,它們一刻不停地從半空中飛過,越過鋒線落入對方陣中……

第8節 信用第13節 困獸第46節 掃蕩第27節 憧憬第56節 推測第13節 提督第58節 接觸(下)第13節 攻守第17節 虛招(上)第39節 哨探第14節 彈盡(上)第8節 升級(上)第55節 壓力(上)第29節 解圍(上)第32節 突圍第5節 潤滑第42節 剃髮第7節 北上第46節 計劃第1節 代售第26節 觀感第56節 待遇(下)第2節 VIP第32節 扶持第2節 賞罰第52節 決心第8節 震怒(上)第24節 整訓(上)第44節 夾擊(上)第25節 棄軍第20節 廷議第8節 震怒(下)第36節 方向(下)第5節 潤滑第39節 嚮導(上)第11節 兩全(下)第57節 夜戰(上)第29節 計謀第43節 續戰(下)第16節 甕中第8節 紛亂第36節 否決第37節 干涉(上)第37節 報告(下)第10節 麻將第2節 目標(下)第37節 軍火第28節 算計(下)第50節 動向(上)第44節 先行第8節 升級(上)第37節 報告(上)第10節 默契第15節 攻防第30節 三投第39節 都府第36節 分攤(上)第7節 窮途第36節 宿命(下)第24節 怒潮(下)第21節 追兵第41節 失控(下)第26節 判斷(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0節 廷議第40節 困境第50節 挫折第30節 成長(下)第53節 衝鋒第22節 突破(下)第24節 怒潮(上)第18節 激戰第50節 挫折第30節 威壓(下)第15節 雙贏第45節 突破(下)第11節 事變第54節 官銜第15節 戰象(下)第44節 條約(下)第34節 晉王(上)第8節 進軍第41節 難民第11節 實驗第31節 佯攻(下)第26節 兄弟(上)第16節 攀談(下)第38節 整頓(上)第18節 登陸(下)第36節 修路第6節 親征(下)第21節 闖關第4節 一致(上)第39節 嚮導(上)第35節 進軍第40節 印象(上)第6節 勇士第14節 強攻(下)第24節 宣傳第51節 求戰(上)
第8節 信用第13節 困獸第46節 掃蕩第27節 憧憬第56節 推測第13節 提督第58節 接觸(下)第13節 攻守第17節 虛招(上)第39節 哨探第14節 彈盡(上)第8節 升級(上)第55節 壓力(上)第29節 解圍(上)第32節 突圍第5節 潤滑第42節 剃髮第7節 北上第46節 計劃第1節 代售第26節 觀感第56節 待遇(下)第2節 VIP第32節 扶持第2節 賞罰第52節 決心第8節 震怒(上)第24節 整訓(上)第44節 夾擊(上)第25節 棄軍第20節 廷議第8節 震怒(下)第36節 方向(下)第5節 潤滑第39節 嚮導(上)第11節 兩全(下)第57節 夜戰(上)第29節 計謀第43節 續戰(下)第16節 甕中第8節 紛亂第36節 否決第37節 干涉(上)第37節 報告(下)第10節 麻將第2節 目標(下)第37節 軍火第28節 算計(下)第50節 動向(上)第44節 先行第8節 升級(上)第37節 報告(上)第10節 默契第15節 攻防第30節 三投第39節 都府第36節 分攤(上)第7節 窮途第36節 宿命(下)第24節 怒潮(下)第21節 追兵第41節 失控(下)第26節 判斷(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0節 廷議第40節 困境第50節 挫折第30節 成長(下)第53節 衝鋒第22節 突破(下)第24節 怒潮(上)第18節 激戰第50節 挫折第30節 威壓(下)第15節 雙贏第45節 突破(下)第11節 事變第54節 官銜第15節 戰象(下)第44節 條約(下)第34節 晉王(上)第8節 進軍第41節 難民第11節 實驗第31節 佯攻(下)第26節 兄弟(上)第16節 攀談(下)第38節 整頓(上)第18節 登陸(下)第36節 修路第6節 親征(下)第21節 闖關第4節 一致(上)第39節 嚮導(上)第35節 進軍第40節 印象(上)第6節 勇士第14節 強攻(下)第24節 宣傳第51節 求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