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南亞人民共和國

李大爲聽了鄧峰對外交家的高見後,向鄧峰豎起大拇指說:“你說的太對了!不過290多萬平方公里印度版圖,被你一下撕成了3塊,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整個恆河流域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分給了即將成了的南亞人民共和國,東印度的這40多平方公里領土萬屬於了我們,就這樣把一個大國家給拆扒了,不論如何你總的對世界有個說法吧。”

“呵,呵,嗯......說法嗎......”鄧峰笑着撓了撓頭說:“關於南亞人民共和國那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那是印度人民革命的成果,是理所當然的,沒什麼好說的。至於印度東北部這7個邦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嗎......本來就是1952-1953年其間,印度通過武力和武力相威脅的手段強行合併到印度的。印度東北部就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也不屬於印度。”鄧峰思忖了片刻接着說:“下一步我準備在這一地區7個省搞一次全民公決。來決定東印度的歸屬問題,這樣給世界看看不就行了嗎。”

“那當然是最好的了,不過你有把握嗎?”李大爲看着鄧峰有些擔心的問道。

鄧峰十分自信的笑了笑說:“放心吧,大爲。我在這四年,吃了這麼多的苦,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這塊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能歸屬於中國嗎,永遠的解除中國西部的邊界最大的隱患,把印度這個一直以中國爲敵的國家徹底的割碎嗎。我曾和建立革命政權的四個省的主要領導人談過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同志都說,中國的發展非常驚人。如果印度東北部地區能歸屬中國那是整個東北部人民最大的幸福。”鄧峰呵,呵笑着說“他們曾反問我:誰是印度人?鄧主任,你是不是搞錯了,我們可不是印度人,你看我們象嗎?我們的面貌特徵和中國人一樣,看看我們的皮膚那向印度人那麼黑,我們的文化也和中國十分相似。所謂印度人這個概念,完全這是尼赫魯當局強加給我們的。”

“經你這麼一說我才注意到,”李大爲象發現新大陸一樣說道:“印度東北各邦的民族的相貌還真和中國人很相似,他們的膚色較淺,是和其他地區的印度人非常不一樣。”

鄧峰說:“所以東北部的人,上上下下都一直想加入中國。說白了這到不是長的相貌和文化十分相似。一樣的血統,一樣的文化在中國不是還有很多漢jian後悔自己是中國人嗎。他們想加入中國起決定作用的是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人往高處走嘛,他們相信加入中國會使他們的生活更好,地區能得到繁榮發展。你要這樣想,就好理解我爲什麼有絕對的把握了。”

李大爲拍着手說“正確!完全正確。”然後又接着問:“印度(毛主義)是什麼意見?”

“納帕蒂同志和其他政治局的成員也曾和我多次的說過,中國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應該接管這個地區,用一種更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來改造這個地區,這是一種以更爲文明的方式對待人類社會發展,印度(毛主義)對此認識是一致的。”鄧峰向李大爲說明了印度(毛主義)對此問題的態度。接着又說:“所以說現在這個40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已經是中國的了。只是在什麼時候成立山南特區,中央投多少錢,移多少民來建設的這個地區的問題了。”

李大爲點了點頭,“在過兩天我就要回去了。你自己也有多注意身體,別太累了”他看着鄧峰又黑又瘦的臉充滿很關切的說:“我回去和主席和總理說一下,儘快的派些得力的幹部過來,這些年你付出的也太多了,你也該好好的休息一下了,順便把你和劉盈的婚事辦了。人家等你這麼多年,可都30多歲了。”

“下一步還不知道中央怎麼安排的我工作”鄧峰所問非所答的說道。

“哎,你別打岔,說正事呢!你的婚事到到底什麼時候辦,我這次來時主席和總理可都問這件事呢,還說我這政委當不合格”李大爲不依不饒的追問道。

“等南亞人民共和國和山南特區成立後再說吧。”鄧峰有些無奈的說:“要辦的事太多了就是結婚也沒時間陪她,還不是和現在一樣。”

李大爲很不以爲然拖口而出:“我就不明白這些和你結不結婚有什麼關係。做人不能這樣,你也不能太委屈人家劉盈了吧。”

“好了,好了,等忙完這一段時間一定辦,回基地辦。”鄧峰知道大爲是好心,只好先應下來。

楊光帶領的印度人民解放軍中央警衛團乘1輛“玩具火車”率先到達西里古裡郡火車站與空降第一師的空降部隊會師了。在希爾卡爾公路大橋東側杜爾加村的村口,楊光見空降第一師副師長耿直,這兩個都出至基地警衛連的戰友在遙遠的印度戰場相遇,感到格外的親切。楊光看着顴骨高凸,眼窩深陷,兩眼通紅,被硝煙薰得黑黑的臉上亂七八糟的長着長長的胡茬子,脖子上纏着髒兮兮滲出鮮血的紗布,破衣爛衫的耿直副師長,開玩笑的說:“哎呀!嘖,嘖,嘖,我說老連長你這麼整成這個小樣?”

“操!別說了,都他媽的10天沒洗澡,身上都臭了,有煙沒?先慰勞老子一盒。”

楊光從自己的背囊中拿出了半條“中華”煙,拿出了一盒揣進了自己的上衣口袋裡,其餘的都塞給了耿直,耿直急不可待撕開,拿出一支點燃,“嘶.....”的一聲,貪婪的吸了一口,然後再肺裡憋了一會才吐了出來,說:“走,我帶你看看戰場,請你這老兵,指點一下,這仗打的怎麼樣?。”

耿直帶着楊光來到了希爾卡爾公路大橋,這裡沒有了槍炮聲,只有橋下提斯塔河奔騰不息的轟鳴聲。這裡到處是被燒焦了的樹木,倒塌的工事和殘牆斷壁,在殘存的牆壁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彈孔,大片大片黑色的血跡,招引了無數的蒼蠅。在杜爾加村的村口邊上,3輛被燒的焦黑上面佈滿了一個個40火箭彈彈孔的英制百人隊長坦克,東倒西歪的趴在那裡,向人們無聲的述說着自己的勇猛和不幸。希爾卡爾公路大橋上的護欄被炸的缺東少西,殘缺不全,橋面更是彈痕累累,橋上也有兩輛被炸燬的坦克,其中一輛有1/3懸在橋外。橋下一輛坦克翻扣在提斯塔河谷裡巨大而又光滑的石頭上,河谷裡堆摞着厚厚的一層印軍的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和殘骸。另一輛坦克頭前部紮在提斯塔河裡後半部翹出河面接受勝利者的檢閱.......戰場上的一切都在向後來的人揭示着這裡曾經所發生的戰鬥慘烈的程度。

耿直向楊光講述了這幾天發生在西里古裡的戰鬥,23日上午,印軍發起了幾天以來,最爲猛烈,最爲瘋狂持續時間最長的宜次進攻,印軍曾一度突破了薩克蒂加鐵路大橋和希爾卡爾公路大橋,通過大橋向橋東發起了連續不斷的進攻,空降一師打光了所有的紅箭54反坦克導彈,107毫米步協式單管火箭炮和40火箭筒的火箭彈也所剩無幾。空降一師的空降部隊,僅憑着自動步槍,手榴彈以及爲數不多的定向地雷在兩座大橋上與自己數十倍的印軍展開殊死的決戰。戰鬥整整持續了6個多小時。空降一師守橋的3連,4連,5連,6連,在守衛西里古裡縣城的1連2連的增援下,頑強的阻擊着印軍的一潮水般持續高強度的進攻。擊毀印軍坦克第9步兵師6000多人,成功的守住了這兩座大橋。空降一師的空降部隊爲此也付出了傷亡673人的巨大代價,守在希爾卡爾公路大橋橋西面陣地的空降兵5連僅剩55人。空降1團李富恩團長頭部受重傷。6個連的連長和指導員,傷亡了8個,整個戰役人員損失高達68,3。

這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部隊,世界上任何一隻軍隊在如此高的戰損情況下都無法再形成有效的戰鬥力。都會主動的拖離與敵方的接觸,撤出戰鬥。西里古裡的“兩橋”阻擊戰,這一戰例,後來被世界上所有有空降部隊的國家做爲經典戰例,例爲空降兵必修的教材。

耿直指着希爾卡爾公路大橋下,滾滾的提斯塔河水說:“在這座大橋上,僅我們扔到河裡的印軍屍體就多達583具。”他指了指在河谷中那些發臭的屍體說“那些不算。”

久經沙場的楊光在腦海中不斷的閃現出一幕幕在炮火連天的背景下,血與火,生與死雙方進行慘烈撕殺的戰鬥畫面。

他拍了怕自己老連長的左臂說:“先去洗個澡去吧,把脖子上的傷口重新包紮一下,把我的衣服換上,我和鄧峰司令員說一下,你們就在這兒整休幾天吧,就別跟着西進了。”

西進的隊伍,日夜兼程,一路風塵僕僕的趕到預定的地區,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並沒有發生什麼激烈的戰鬥。一部分印軍已經南逃,沒有跑的看到中隊和印度人民解放軍主動的投降聽後處理。西進的部隊整天的全部工作就是受降,行軍,行軍,受降。我軍東西兩線作戰部隊很快就會師在坎普爾市,完成了鄧峰最初的整個戰役設想。

這種局面有些出乎意外。鑑於這種情況,爲了保持新德里的戰略縱深,鄧峰親自飛到新德里,建議納帕蒂馬上派駐守在新德里的印度人民解放軍第7師,前去佔領距新德里西南200公里的齋普爾和西面210公里的拉姆格爾市。納帕蒂有些爲難的說:“鄧主任,此時整個新德里地區僅有印度解放軍第第2機步師的一個輪步營,實在是無兵可派了。”

鄧峰很嚴肅的對納帕蒂主席說:“我知道新德里現在就這點兵,但現在是大好機會,一但印軍緩過勁來,再想拿下這兩個城市就困難了。現在那怕一個城市派一個營也得派去接守這兩個城市。這事關以後南亞共和國首都新德里的戰略縱深,日後新德里的安全。派!必須派兵去接受!新德里現在有第2機步師的一個輪步營就足可以保證不會出大的問題。”鄧峰急得團團轉,“哎,兵太少了。”

他命令駐孟加拉省的印度人民解放軍第8師緊急北上新德里。

納帕蒂知道自己的10多萬部隊,要想維持100萬平方公里這麼大的地盤根本就不夠用,在佔多了恐怕就散花了。他知道鄧峰的良苦用心,也知道這兩座城市對新德里的重要。可是一個二千多萬人口剛剛解放的大城市就10,000多人來維持實在是太少了。但他堅信鄧峰的決定是正確的,他咬了咬牙,命令向這兩個城市各派一個營前去接受。

當後來在與印度不斷的衝突中,他才真正的感受到鄧峰當時所做的這個決定是何等的英明正確。

鄧峰此時手中的兵力已是在是捉襟見肘了,如果再給他兩個中國機械化步兵師他能把整個印度都拿下來。可是他思來想去,還是算了吧,都拿下來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一個大國在身邊永遠都是一種威脅,那怕是一個友好的大國也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國家沒有什麼世世代代永遠的友好國家,有的只要有利益合作,如果有了利益的衝突,再友好的國家一夜間都可能成爲不共戴天的敵國,都會成爲彼此相互要進行顛覆的對象。

佔領了整個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後,爲了下一步建立南亞人民共和國,鄧峰建議印度(毛主義)正是更名爲南亞,印度人民解放軍正式更名爲南亞人民解放軍。

5月1日,南亞中央委員會在原印度新德里總統府,舉行了第一次全體會議,鄧峰以南亞同盟主席名義應邀參加了這次會議。在會上南亞主席納帕蒂作了重要的帶有綱領性的報告。

納帕蒂在報告中指出:在中國人解放軍西藏兵團完成了對印度當局的侵略行爲的反擊中,實現了東西兩線會師以後,在恆河流域的印度軍隊已基本上被消滅。南亞和解放軍已基本上控制了該地區1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整個印度現在的作戰部隊僅僅剩下20萬人了,分佈在印度的南部地區。儘管整個印度現在處於無政府的狀態,印軍各部也惶惶不可終日。但我們現在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解決這20萬印軍。因此我們要充分的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和機會,來鞏固我們已經取得的成果,印度人民解放軍的全體指揮員、戰鬥員,絕對不可以稍微鬆懈自己的戰鬥意志,任何鬆懈戰鬥,意志的思想和輕敵的思想,都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當務之急是要迅速發展我們的實力,對投降的印軍徹底地按照印度人民解放軍的制度改編爲人民解放軍。用這種方法解決一部分我軍兵力不足的問題,但是對這些印軍中反動的政治影響,要進行堅決的肅清。決不可以認爲這些反動力量順從我們了,他們就成了人,就成了真正的人民解放軍了。他們的反動思想和反動的企圖就不存在了。對他們中的許多人要進行改造,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將被淘汰,一些死硬的反動分子將受到鎮壓。

在建立南亞人民共和國以後,要想保住我們已經取得的勝利成果,隨時準備粉碎印軍可能對南亞人民共和國的進攻,我們必須要建立起一隻最少30-40萬的常規部隊。我們的軍隊永遠是一個戰鬥隊。同時人民解放軍又是一個工作隊,隨着戰鬥的逐步地減少,工作隊的作用就增加了。隨着各級政權的建設我們原來準備8000多名幹部和正在中國培訓的2000名尙未到期的幹部,對於被我們佔領的極其廣大的地區來說,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準備把50000名解放軍官兵全部地化爲工作隊,充實到各級政權中去。在我們已經佔領的廣大地區把政權建立起來,工作展開起來。我們以前的工作重點是在鄉村,用鄉村包圍城市,然後取得城市。採取這樣一種工作方式現在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移到城市,要城鄉兼顧,必須使城市工作和鄉村工作,使工人和農民,使工業和農業,緊密地聯繫起來。我們的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必須學會在城市中向資產階級,大地主階級作政治鬥爭、經濟鬥爭和會同他們作公開的鬥爭,又要學會同他們作廕庇的鬥爭。如果我們不去學會同這些人作這些鬥爭,我們就不能維持我們已經取得的政權,我們就會失敗。在新中國成立前期,我們的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毛ZD同志就曾這樣的告誡中國人: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後,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拚死的鬥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如果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地提出問題和認識問題,我們就要犯極大的錯誤。毛ZD同志的這一英明的論斷同樣對我們南亞人具有偉大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南亞中央委員會主席納帕蒂目光炯炯,以極其興奮的心情,激昂的語調說:“同志們,二百多年以來,南亞人民飽受英國殖民者的統治和壓迫,爲了推翻英國殖民者主義和印度反動政府的壓迫,南亞人民不斷的進行了各種形式不斷的鬥爭,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南亞在黑暗中找到了偉大的毛ZD旗幟,他象一座光芒萬丈的燈塔照亮了我們前進的方向。南亞和南亞人民解放軍在毛ZD思想的指引下,把南亞革命運動引上了正確的道路,用毛ZD思想統一全黨全軍的意志,以MZD思想作爲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堅定不移的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經過四年的努力,南亞既所領導的南亞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了更大的勝利。今天在中國人民的無私的支持下,終於推翻了壓在我們頭上的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戰勝了我們的敵人,即將建立起我們自己的國家--南亞人民共和國。我們1億1千3百萬南亞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成了這塊土地的真正主人。我們將按照新民主主義的原則,制定了南亞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制定了南亞人民政治協商業協會議共同綱領,決定南亞人民共和國定都於新德里,制定了南亞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爲金色的鐮刀鐵錘鋼槍紅旗,選舉了南亞人民政治協商業協會議全國委員會,選舉了南亞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最後納帕蒂主席激動的站了起來,加重了語氣說道:“同志們,即將成立的南亞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將在全南亞境內實施人民民主專政。它將領導南亞人民克服一切困難,在我們偉大的中國同志的幫助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徹底的掃除英國殖民者和印度反動政府所留下來的貧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南亞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它將保衛南亞人民的利益,它將加強人民軍隊,鞏固國防,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堅決回擊印度可能挑起戰爭的陰謀...

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93章 雛鷹展翅二第169章 高原雄鷹第93章 雛鷹展翅二第278章 仁義之師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168章 揚眉劍出鞘第352章 中國的“純爺們”第一百一十章第353章 亞洲版的門羅主義第287章 震撼世界的天安門大閱兵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7章 第一次會晤第151章 策劃於密室第361章 誰殺了總統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361章 誰殺了總統第229章 東部戰區第358章 核壟斷第一百一十五章第214章 蘇共中央主席團特別會議第22章 安東會晤第131章 葉落歸根 寬大爲懷第52章 飄落的星條旗(三)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202章 血染草原第45章 震驚世界(一)第167章 領土問題第300章 新加坡的未來第一百二十章第59章 百年血恥二第306章 空前浩劫第281章 蘇聯民族解放陣線第334章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白宮會議第260章 停火第329章 先聲奪人第1章 衛國軍演一第300章 新加坡的未來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351章 前倨後恭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75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三第369章 大結局勝利後的思考第365章 狗咬狗第104章 空中擒敵二第3章 回到62年前第364章 軍事政變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27章 戰前會二第159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零九章第355章 這頓飯吃的有點累第349章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第235章 消滅蘇軍45軍軍部第362章 撲朔迷離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43章 全面反擊第325章 杜漸防萌第31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296章 南海,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67章 中國的建議第124章 兵臨城下2第79章 如此外交官第118章 臺灣問題兩手都要硬二第252章 挽救大兵第89章 大國政治三第159章 劍拔弩張第264章 溝通管道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191章 遠東工委第283章 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第71章 中美關係備忘錄一第127章 臺北動亂2第130章 全國解放第143章 崛起的中國第339章 陷阱第185章 我們一定要建立起強大的人民海軍第229章 東部戰區第130章 全國解放第218章 正本清源第221章 陷阱第312章 二駿回家第205章 白宮的反應第6章 重要情報第348章 腰斬“惡漢”第174章 薩克蒂加大橋第176章 印軍 印度第4師就這樣的完了第92章 雛鷹展翅一第81章 遭襲第366章 大亂——大治第212章 跋前疐後第55章 總理視察三第280章 特殊的教育改造第147章 “南亞工程”計劃一第207章 這裡的歷史一定要重寫第一百零八章第78章 關鍵是船一第310章 主權歸我,保管歸你第156章 痛打落水狗
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93章 雛鷹展翅二第169章 高原雄鷹第93章 雛鷹展翅二第278章 仁義之師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168章 揚眉劍出鞘第352章 中國的“純爺們”第一百一十章第353章 亞洲版的門羅主義第287章 震撼世界的天安門大閱兵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7章 第一次會晤第151章 策劃於密室第361章 誰殺了總統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361章 誰殺了總統第229章 東部戰區第358章 核壟斷第一百一十五章第214章 蘇共中央主席團特別會議第22章 安東會晤第131章 葉落歸根 寬大爲懷第52章 飄落的星條旗(三)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202章 血染草原第45章 震驚世界(一)第167章 領土問題第300章 新加坡的未來第一百二十章第59章 百年血恥二第306章 空前浩劫第281章 蘇聯民族解放陣線第334章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白宮會議第260章 停火第329章 先聲奪人第1章 衛國軍演一第300章 新加坡的未來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351章 前倨後恭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75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三第369章 大結局勝利後的思考第365章 狗咬狗第104章 空中擒敵二第3章 回到62年前第364章 軍事政變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27章 戰前會二第159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零九章第355章 這頓飯吃的有點累第349章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第235章 消滅蘇軍45軍軍部第362章 撲朔迷離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43章 全面反擊第325章 杜漸防萌第31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296章 南海,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67章 中國的建議第124章 兵臨城下2第79章 如此外交官第118章 臺灣問題兩手都要硬二第252章 挽救大兵第89章 大國政治三第159章 劍拔弩張第264章 溝通管道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191章 遠東工委第283章 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第71章 中美關係備忘錄一第127章 臺北動亂2第130章 全國解放第143章 崛起的中國第339章 陷阱第185章 我們一定要建立起強大的人民海軍第229章 東部戰區第130章 全國解放第218章 正本清源第221章 陷阱第312章 二駿回家第205章 白宮的反應第6章 重要情報第348章 腰斬“惡漢”第174章 薩克蒂加大橋第176章 印軍 印度第4師就這樣的完了第92章 雛鷹展翅一第81章 遭襲第366章 大亂——大治第212章 跋前疐後第55章 總理視察三第280章 特殊的教育改造第147章 “南亞工程”計劃一第207章 這裡的歷史一定要重寫第一百零八章第78章 關鍵是船一第310章 主權歸我,保管歸你第156章 痛打落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