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重建書院(下)

拾級而上。

賈環走在臺階上,一步一步。

他想起當日他往返書院、賈府之間的時刻。每一次回賈府他的處境就會改善。

想起他和大師兄、山長一起去參加龍江先生的文會。

想起那日在水災時,他拉着韓秀才跑上書院。想起小舅子林心遠撲出來大哭,想起大師兄擔憂的趕出來。

想起滔天的水災退去,他和同學,師友們一起走下來,迎接着運糧回來的喬如鬆、張四水他們。

走在這熟悉的臺階上,再回首,已是十三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山長,我回來了。

四月中旬,匯聚在聞道書院這裡的學生有八十多人。大部分人都跟着羅向陽去東莊鎮中迎接賈環。這時,都聞訊出來,由駱宏領着,在書院廢墟般的正門前,迎着賈環。

賈環躬身行禮,“駱先生好。”

駱宏兩眼微紅,忍着心中的情緒,快步上前兩步,扶着賈環的手臂,感慨的道:“子玉,辛苦了。”

駱宏當年在賈環求學時,以毒舌而著稱,時常諷刺學生。再他跟着韓秀才鬧事被禁止科舉後,收斂了脾氣,在賈府教授蒙童。

三月十四日,獄中文會後山長、葉先生、大師兄他們上刑場時他失聲痛哭,不敢去西市觀看。

此時,再見賈環,千言萬語,匯聚在此,是三個字!他知道賈環爲山長、葉文臺,公孫文約他們,爲書院所做的事情。走的是非常艱險的道路,如同華山險道。一個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賈環心中感慨難言,抿抿嘴,道:“駱先生亦是。我已拿到聖旨,山長諡:文忠。書院解封!葉先生蔭一子入國子監。江、吳兩位先生,亦是如此。追封大師兄的遺孀爲六品誥命夫人。聖旨不日就到!”

人羣中響起一陣陣釋然、低沉的歡呼聲。衆人紛紛出聲、議論着,表達欣喜之情:“好!”“謝院首。”“理當如此!”這是官方對山長,對書院的結論。這意味着書院的名譽恢復,可以繼續創辦。

衆人的聲音迴盪在略顯空曠、寂靜的山坡上,迴盪在夷爲平地、魄羅的書院中。迴盪在這寂寥、衰敗的小鎮中。但,於此時,在這山門前,彷彿有某種東西在甦醒!

這精氣神,是賈環雍治九年水災後,與書院的師友、衆同學,走下臺階,所吟誦的那半闕: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駱宏欣慰的點頭,“好。”

諡號,是一個人的蓋棺定論。大明會典曾對諡號做了明確的規定。以“文”字爲第一字的諡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分別爲:文貞、文成、文忠、文獻等。

周隨明制。這是一個美諡。山長是國之諫臣。對國家、百姓的忠誠,可昭日月。死於勸諫。若非賈環起兵成功,多半是要諡一個帶着同情色彩的:愍。

這時,其餘衆人亦是過來見禮。羅向陽介紹着山長的幼子張承前等直系家屬。

賈環肅穆的,一一回應,在衆同學、書院子弟的陪同下,走進靈堂中,爲爲師友們上這遲到的三炷香。

初夏的深夜裡,明倫堂側後方的一排臨時修建的紅磚瓦屋中,燈火點點。蛙鳴蟲吟。隨着賈環掌握京中大權。其標誌性的事件便是:燕王登基!書院這裡的條件迅速的被改善。

想要討好賈環的權貴們,不夠資格拜訪賈環的,往書院捐贈大量的銀元、物資。因時間還短,兼之書院規劃未確定。並未大規模興建土木。

距離明倫堂最近的瓦屋中,羅向陽、駱宏、姚維、都弘並四五個書院晚輩弟子在這裡。

今日賈環帶來確切的消息,那山長他們的安葬、重建書院的事宜就將着手準備。

安葬事宜,至此時,基本有定論。山長的棺木將回到家鄉安葬,受子孫香火祭祀。山長是北直隸真定府靈壽縣人。書院這裡要建衣冠冢。大師兄亦是如是!

大師兄是北直隸順天府密雲縣人。他父母俱在。而遺孀魏芸將帶着大師兄的一子一女在書院這裡讀書。

張承劍的棺木跟着山長回鄉安葬。葉先生故土在福建。路途遙遠,將安葬在書院裡。江、吳兩位先生亦是如此。供書院的弟子們祭拜。

羅向陽正在主持議定書院的設計,規模,以及觀禮的名單。議論間隙,問道:“子玉還在靈堂裡?”

姚維點點頭,略擔心的道:“晚飯都沒吃。”他和都弘兩人出獄後,忙着重新收拾咸亨商行,和人打官司。

早前東莊鎮的行政權被宛平縣派人收走。現在,稅收、行政權力自是重新回到咸亨商行手中。

駱宏穿着青色的瀾衫,頭帶皁條軟巾,聲音略啞,道:“長文去請子玉出來?山長、文臺兄他們在天有靈,不會怪子玉的。”他知道賈環在自責,沒有保住山長他們。

幾道目光都落在羅向陽身上。羅君子輕輕的搖頭,道:“子玉從未說出口,但他心中視山長如父。讓他一個人靜靜吧!”

廳中幾人輕輕的嘆口氣。

書院涅槃重生,百廢俱興。正是奮進向前時。但,這涅槃的代價是殘酷的,不是說翻篇就翻篇啊!心中的情緒,陰影要慢慢的走出來。

靈堂裡,賈環跪拜祭祀後,坐在矮凳上,看着大案上豎着的靈牌,還有後頭的棺木。神情木訥,淚痕兩行。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種種記憶,從腦海中翻騰,飄掠而過。

夜色中,長明燈在跳躍着,燈光映照着白色的花圈。靈堂中寂靜無聲。

賈環信奉的是唯物主義,但在此刻,他真的是希望世界上能有鬼神。讓他能和山長、葉先生、大師兄他們說幾句話。問一聲:師友平安否?告訴山長、大師兄:我已將這方天地換了日月,再無傷害。

然而,並沒有。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但願得,河清人壽。

一夜孤燈至天明。賈環清晨時,自靈堂裡出來。那複雜的感觸,無法述說。

羅向陽陪着大師兄的遺孀,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左侍郎魏源質的女兒魏芸,身穿孝服,帶着兒子等在靈堂外。

魏芸二十九歲,哭泣着行禮,道:“謝賈學士。”她一直留在密雲縣侍奉公婆。但知道丈夫和賈環的交情。她一謝賈環幫助拿下的六品誥命夫人。二謝賈環來祭拜丈夫。賈環此時權傾天下。

賈環點點頭,彷彿又看到當日大師兄在死前愧疚的流淚,回禮,道:“嫂子不必多禮!”魏娘子等人住在書院的一切用度,自是不用他再吩咐。

魏芸讓兒子公孫杰給賈環行禮,五歲的小男孩脆生生的道:“見過賈叔叔。”

賈環將身上的玉佩解下來,蹲下來,掛在公孫杰的腰間,摸着他的頭,看着他肖似大師兄的臉,那怯怯的眼神,又彷彿看到當日他第一次見到寧淅時,溫聲道:“好孩子!不要讓你父親失望。不要讓我失望!”

羅向陽笑一笑,扭頭看着天際邊的朝陽,揉揉眼睛。

自賈環抵達聞道書院後,隨後數天內,諸多事件一一落定:葬禮,書院規劃,書院落成典禮。

由於京中士林,對賈環弒君頗有意見。賈環擺平朝堂,不代表可以擺平民間。所以,羅向陽、駱宏幾名書院的負責人都認爲書院按照原址復建即可。

聞道書院在巔峰時期,擁有超過800名學子,教師隊伍超過五十人。學生們從蒙童、童生、生員到舉人。教師隊伍中有兩榜進士。壟斷整個京西的教育市場,並影響着北直隸地區。

但,此時的形勢下,雖然走的老師,學生都在聽到消息陸續的回來。但書院最終能擁有多大的規模呢?再者,聞道書院的待遇是出了名的好,規模太大,恐入不敷出。

賈環否定這一想法,確定聞道書院不僅僅要恢復舊址,還應該再擴大數倍。屆時,其地理位置,不僅僅要挨着東莊鎮,還要和數裡外的劉家灣相鄰。

整個書院,不僅僅要繼承山長、大師兄的學術成就,還要推陳出新,兼收幷蓄!不僅僅要成爲朝堂上文官的搖籃,還要成爲一所綜合性的大學。

目標是:在校生2萬人。

隨後,一封封的信件、邀請函自聞道書院發出。邀請和書院相關的士人前來參加書院新坐成的典禮。

雍治二十一年,三月十四日山長葉先生、大師兄上刑場。至四月中旬初夏,過去約三十多天。四十九天的法事將盡尾聲。隨後,便是葬禮。書院的落成典禮,定在五月二十一日,夏至。

江南。蘇州。大周的時尚之都。

四月,小雨多是江南時。蘇州城中的巡撫衙門中,南京右副都御史、蘇鬆巡撫沙勝,接到京中賈環寫來的信:賈環敘說了政變、書院、葬禮之事。

正是上午,沙勝在衙門的廊檐下,看着江南連綿的小雨,思緒起伏!十幾年前的往事,就此浮上心頭。那是,他是北直隸的提學。他和張伯玉是至交好友。

當今天下,於此時並不平靜。遼東、楚王叛亂。同時,剛剛平定的河中、吐火羅地區正在和十萬波斯軍隊交戰。他自是上表承認永興天子。

沙勝看着賈環的信,久久不能語。他恐怕無法見證聞道書院的又一次重建。但,想必比雍治九年的水災後,更加的輝煌!

南昌。

曾經在京中交遊廣闊的龍江先生寧儒,此時任職江西布政司右參議。雍治皇帝曾經親口許諾龍江先生在江南任職,方便他回鄉。

江南小雨,江西則是陽光高照。南昌城外,寧儒帶着一幫文士、好友、名妓約三十多人,在滕王閣中置酒暢飲。歌聲、樂器飄揚在這千古名樓中!

一名親信老僕進來,手裡拿着賈環的書信,遞給寧儒,低聲道:“老爺,京中賈學士的書信。”賈環權傾天下,他的書信,他哪裡敢耽擱,直接送過來。

“賈學士”三個字讓樓中的酒宴,暫時停止。士子、名妓們目光,都落在寧儒身上。

江西的士林,和順天府不同。順天府就是京師地界。對賈環起兵,有直觀的認識、影響。而這裡則不同。報紙上的輿論、觀點,佔據着主導。

賈學士弒君,要看個人如何理解。但這在江南,江西並非一個禁忌話題。並不是一邊倒的批判。

寧儒接過書信,微微有些愣神。他無可避免的想起和賈環的舊事。第一次見面是香山腳下他的莊子裡,宛平縣新春文會。

那年賈環作爲欽差陪着他回鄉。他們在九江遇到西南錢王胡熾。而賈環在寧府居住的數月時間裡,亦在士林中留下許多佳話。士林求見,名妓原爲丫鬟侍奉。

有詩云:不相菲薄不相師,公道持論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青松詩。

他父親亦是於那年去世。

寧儒拆開書信,聚精會神的讀起來。而後,輕輕的長嘆一開口氣,吩咐老僕道:“你回去說一聲,我不日啓程上京。叫太太幫我準備準備。”

他的仕途,在雍治朝被壓了很多年。後來與雍治皇帝和解。但此刻賈環來信,他願意去京城參加書院的落成典禮。這無關政治,只關乎交情。

金陵的方宗師、江南做官的紀鳴,閒居黃州府的蕭夢禎等人都接到邀請。

方宗師年事已高,派兒子給書院送禮。他雖爲文壇宗師,但性情並不執拗。就像雍治皇帝要修書遮掩政變,他還是主編了《皇周英華》。現在,賈環弒君。但,賈環是他的學生!於此時,爲帝師!

時間,就在信使們的奔走中流走。五月上旬,賈環的書信走朝廷的渠道,抵達西域中心碎葉。在此的柳逸塵收到賈環的書信。而後轉至吐火羅。

西域此時,正在全力和波斯十萬大軍交戰。新任的河中總督曾季高,初戰不利。

吐火羅,阿緩城。

深夜裡,權吐火羅總督事的龐澤在書房裡收到賈環的書信,再一次的淚灑青衫!

京中的危局,山長他們的死,賈環悍然起兵復仇,遺體下葬,書院重建。這一件件的事,他都掛念在心上。只是消息落後二十多天。他若是在京中,必定跟着賈環起事!

算算日子,山長等人於近日下葬。他無法回去。書院重建的典禮,他掛念着。不知道何時,他可以返回故里!

五月十六日,瀋陽。

盛夏時節,這座遼東布政司的省城中,幾乎看不到戰火殘餘的痕跡。街面上的店鋪、行人如常。販賣貨物的商旅牽着馬隊在城中走過。

主街的德裕酒樓二層中,張四水和遼東布政司左布政使許澄、其子許英朗共飲。

三月下旬,大周車騎將軍、九門提督(正二品)張四水率五萬大軍出關,迅速的平定遼東割據。陣斬前遼東總兵祈夏。擊潰果勇營。於前日,光復瀋陽。勢如破竹!

張四水麾下的兵力主要出自上十二衛。按照道理,遼東有四萬精兵,反而難打。楚王只是個被貶謫的親王,沒什麼軍事實力。但,結果恰恰相反。

在遼東已經平定的情況下,嶺南卻是打的不順。祈夏割據,不得人心。而楚王卻是雍治皇帝的嫡子!嶺南可非唐宋的蠻荒之地。如今海貿繁盛。

許澄時年四十九歲,當年謝旋所器重的翰林,何系的三大幹將,現任的遼東最高文官,左布政使。爲人性情沉穩,沉默寡言。說話一語中的。

他和賈環算起來,有快五六年沒見了。賈環在京中起事,他卻被迫投靠祈夏。好在朝廷大軍迅速平叛。祈夏失敗,少不了他在後勤上做的文章。

張四水擊潰祈夏的主力後,率軍抵達瀋陽,他立即率全城軍民,重回大周。

許澄拿着酒杯,和張四水示意,嘆道:“國事艱難啊!”

張四水道:“會好起來的。”沈遷和他制定的計劃是以精兵平嶺南。他在遼東是練兵。沒想到,遼東迅速平定,嶺南還在打。楚王到底是嫡子。

許英朗性情開朗,笑道:“嗨,父親,伯仁,我聽你們聊天都要憋死。喝完這杯酒,我就去京城,否則趕不上書院的落成典禮。有書信或者口信帶回去,現在都交給我吧!”

叛亂雖平,還要善後。至於,他父親曾經投敵的事,有賈環在,問題不大。頂多父親的仕途再被壓幾年。

許澄笑着點點兒子,拿出一封書信給兒子,“這是給子玉的書信。”

張四水想了想,道:“許兄幫我帶句祝福的話給書院。”

“哈哈!好!”許英朗仰頭將酒喝完,快步下樓。樓外的柳樹下,四個親隨們早備好俊馬,行禮。許英朗翻身上馬,對酒樓上拱手一禮,抽着馬,“駕!”

他父親和家都在遼東。但是,書院,那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那裡有他的先生,他的朋友,他的青春!他一定會及時趕到,見證書院的第三次重建。

夏至日。五月二十一日。京城地區有習俗:冬至餃子夏至面。這一日的正午,是全年太陽最高的時候!賈環將書院的落成典禮定在這一日。

書院的未來,當如日當空!

天將將亮,東莊鎮上,便熱鬧起來。一隊隊的馬車自京中趕來。這都是參加今日典禮的報紙記者。護衛工作,則是早兩日,就開始調了京營進來。

而早期抵達縉紳、官員,如蕭夢禎、龍江先生寧儒、方宗師的次子方二公子等是都住在京城中。聞道書院修建一個多月,還只是初具規模而已。

朝霞萬丈,映照着京西羣山。遠山含黛,峰巒疊嶂。妙峰山金雲峰的潭拓寺中,智塵大師做完早課,帶着約十人的隊伍出發,前往山腳下的書院。

隨着時間的推移,京中的官員、權貴們開始陸續的抵達。代表永興天子前來道賀的是他舅舅周伍閔。寧澄、寧瀟一起前來。胡熾代表着齊大帥。

而如許英朗、紀鳴等書院子弟早在昨晚就抵達。

聞道書院落成典禮的地方,並不在原書院的明倫堂舊址。新的明倫堂建在書院北門內。明倫堂前建有一個廣場。四周的建築物氣勢恢宏。堪比國子監。今日典禮便是在此舉行。

明倫堂左側院落羣中,數千名疏勒軍分佈在四周,護衛嚴密。崗哨雲集。今日觀禮的人物,便是在這落座喝茶。賈環在正廳中,招待着賓客。

計有:周伍閔。寧澄、寧瀟、胡熾、沈遷,北靜王、石光珠、成國公,趙鶴齡、胡璁、楊尚書。賈政、魏源質、蔡宜、李斯、占城候,寧儒、方二公子、蕭夢禎等人。

和賈府相交的勳貴,貴公子自是不必一一記述。高朋滿座。

書院方面:駱宏、羅向陽、喬如鬆、衛陽、許英朗、姚緯、紀鳴、紀澄、易俊傑、秦弘圖,劉國山等人帶着書院的弟子在組織這場典禮、盛會。

正廳中,少府令寧瀟坐在靠前的位置。長公主的地位,還是非常貴重。一身白色的宮裝,儀態明麗端莊,喝着茶。來的賓客太多,她和賈環就說了幾句話。

正閒聊着時,易俊傑穿着青衫進來,一臉絡腮鬍子。見他進來,廳中說話的聲音小了幾分。易俊傑躬身向賈環行禮,道:“院首,時間到了。”

他現在在禮部任職。前些時日,書院重開,山長的諡號等聖旨,便是由他帶來書院。

賈環點點頭,做個手勢,站起來,環視廳中的達官貴人們,邀請道:“今日書院重開,舉辦落成典禮。吉時將至,請諸位隨我至明倫堂祭拜聖人。”

今日聞道書院的落成典禮,約有小半個朝堂的官員都在這裡,更別說永興天子都派了代表。皇族則是以越王寧澄,瀟公主爲代表。當他們離開院落,走至廣場上時,在廣場上等候多時的近百名記者,一片沸騰。

賈環走在隊伍的最前方。一路上,那些驚歎於聞道書院之盛的語言,不絕於耳。

於書院其他同學,弟子,或許有欣喜,驕傲之感。但於賈環而言,他心中平靜。

明倫堂五間開,聖人像前設有香案。偏殿裡還供奉着山長、葉先生、大師兄、江、吳兩位講郎。由羅向陽擔任司儀。

觀禮的嘉賓們按照地位,分別站立於明倫堂內、堂外。就如同上朝時那般。

賈環帶着二十多名書院弟子的代表,在明倫堂內,祭拜聖人。而書院弟子們的隊伍,長長的排到廣場上。

祭拜完聖人後,賈環神情沉靜,朗聲道:“今日書院重開,我們書院的宗旨是什麼?現在於聖人面前立誓,望諸生永記,勿忘!”

賈環對着孔子的雕像,躬身行禮,道:“爲天地立心!”

他身後的二十多名弟子跟着他躬身行禮,道:“爲天地立心!”

排到廣場上約兩百人的書院弟子,穿着一水的青衫,袖袍口繡着聞道書院四個字。這時,全部跟着彎腰,整齊的作揖,高聲道:“爲天地立心!”

廣場上,被軍士隔開在三十米外近百名記者們,全部都停止議論。沒有人知道明倫堂內賈環在說什麼。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種莊重的儀式感,油然而生!

明倫堂內,聖人像前,賈環再道:“爲生民立命!”

諸生跟着道:“爲生民立命!”聲音迴盪在明倫堂中,迴盪在廣場外。彷彿洗滌着人的心靈。這是大儒張載的明言。後世讀書人所敬仰的境界。

而今,聞道書院在賈環的帶領下,向世人喊出來橫渠先生的明言,於聖人面前立誓,作爲書院的目標!這是一種大氣魄、大勇氣!

“爲往聖繼絕學!”

“爲往聖繼絕學!”

“爲萬世開太平!”

“爲萬世開太平!”

聲音徐徐的迴盪着。嘉賓的隊伍中,寧儒、蕭夢禎等人點頭。

禮部尚書胡璁微微點頭。

他固然喜歡拍馬。被清流所不恥!但任何一個讀書人,登上權力的巔峰之後,該做什麼?當然是踐行千百年以來聖人的教誨:治國、平天下!

權術,永遠都只是上升的手段。

賈環身邊能匯聚起一批精英的讀書人,並非沒有原因!

寧瀟於人羣中,明麗、靜謐。她在側後方,看着賈環帶着書院諸生立誓時那堅毅、沉靜的面龐,她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於此時,天地間彷彿無聲。只有他一個人的聲音、意志!

他內心裡,想要的,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大章。

第六百五十六章 死鬥(五)-無恥、摩擦第九百四十一章 我今倚天抽寶劍!第五百五十章 東挪西湊第七百一十四章 華相、紅人黨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與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進擊的瀟郡主第三百章 誰主揚州(下)第六百二十章 武英殿三章第兩百五十六章 兩處情愁第三百七十四章 彈章如潮第八百零一章 自我起第三百零五章 條件(下)第五百三十章 政變之夜(下)第六章 實惠一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夜雨陣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抵達。第五百八十五章 出乎意料的結論第七百四十一章 江湖再無韓秀才第三百一十二章 我的憤怒第七百四十四章 驚弓之鳥(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破陣子第九十二章 賈府門前第七百四十五章 賈環的意圖第一百八十二章 幕僚生涯第九百七十九章 我輕輕的來(上)第二章 冬日小雪第九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讀書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捷報(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出發,出發第兩百二十九章 勝利果實第七百零四章 聖壽節(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爭奪花魁第五百五十章 東挪西湊第三百零三章 冬雪小病第六百三十一章 離京前的瑣事(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從頭越(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定風波(上)第七百零一章 大框架第一百三十章 春節前(六)-太年輕第兩百六十八章 定心丸第七十章 書院、小鎮第七百七十六章 敦煌!第六十章 紅樓第一美女?第三百一十八章 力所能及的幫助第六百四十七章 燕王、太監、祖師爺、你不行第一百三十章 春節前(六)-太年輕第八百八十六章 我的過錯第一百三十五章 表字第五百九十章 拉偏架的方案第七百零七章 春風十里不如你第兩百一十一章 王府(完)第三十七章 自由和選擇第七百七十一章 京中一二事(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氣勢如龍第六百一十六章 乞骸骨第一百八十八章 初窺門徑第四章 寫詩(上)第四百零二章 大招,又見大招我的一點看法、總結。第五百三十一章 賈府攻防第三百五十二章 來自江南的信第兩百四十六章 天下奇才第七百四十六章 驚弓之鳥(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疲態、辦報第四百四十四章 東風、西風第四百三十五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死鬥(八)-隱藏的晉王黨第六百零八章 再議第六百五十三章 死鬥(二)-套路,都是套路第三百二十三章 環三哥第六百八十二章 遊說第七章 晴雯第四十二章 釣魚執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雨夜話,我心去留(完)第一百一十六章 從頭越(一)第三十九章 師道三種第八百四十九章 弓如霹靂弦驚(下)第八百九十九章 問君何時歸(中)第八百四十六章 沙場秋點兵(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訪客第七百九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三百七十三章 談判第兩百一十章 王府(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京中一二事(完)第八百八十二章 殺胡(下)第一百零三章 人或爲魚鱉(六)-希望第九百一十八章 賈、沈結親第九百四十五章 楊皇后第六百一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九百四十六章 楊皇后(完)第四百二十二章 族學套餐第三百零六章 十一年冬第七百九十五章 以何種名義公審?第六百零七章 第一回合第八百五十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一堂課
第六百五十六章 死鬥(五)-無恥、摩擦第九百四十一章 我今倚天抽寶劍!第五百五十章 東挪西湊第七百一十四章 華相、紅人黨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與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進擊的瀟郡主第三百章 誰主揚州(下)第六百二十章 武英殿三章第兩百五十六章 兩處情愁第三百七十四章 彈章如潮第八百零一章 自我起第三百零五章 條件(下)第五百三十章 政變之夜(下)第六章 實惠一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夜雨陣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抵達。第五百八十五章 出乎意料的結論第七百四十一章 江湖再無韓秀才第三百一十二章 我的憤怒第七百四十四章 驚弓之鳥(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破陣子第九十二章 賈府門前第七百四十五章 賈環的意圖第一百八十二章 幕僚生涯第九百七十九章 我輕輕的來(上)第二章 冬日小雪第九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讀書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捷報(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出發,出發第兩百二十九章 勝利果實第七百零四章 聖壽節(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爭奪花魁第五百五十章 東挪西湊第三百零三章 冬雪小病第六百三十一章 離京前的瑣事(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從頭越(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定風波(上)第七百零一章 大框架第一百三十章 春節前(六)-太年輕第兩百六十八章 定心丸第七十章 書院、小鎮第七百七十六章 敦煌!第六十章 紅樓第一美女?第三百一十八章 力所能及的幫助第六百四十七章 燕王、太監、祖師爺、你不行第一百三十章 春節前(六)-太年輕第八百八十六章 我的過錯第一百三十五章 表字第五百九十章 拉偏架的方案第七百零七章 春風十里不如你第兩百一十一章 王府(完)第三十七章 自由和選擇第七百七十一章 京中一二事(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氣勢如龍第六百一十六章 乞骸骨第一百八十八章 初窺門徑第四章 寫詩(上)第四百零二章 大招,又見大招我的一點看法、總結。第五百三十一章 賈府攻防第三百五十二章 來自江南的信第兩百四十六章 天下奇才第七百四十六章 驚弓之鳥(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疲態、辦報第四百四十四章 東風、西風第四百三十五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死鬥(八)-隱藏的晉王黨第六百零八章 再議第六百五十三章 死鬥(二)-套路,都是套路第三百二十三章 環三哥第六百八十二章 遊說第七章 晴雯第四十二章 釣魚執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雨夜話,我心去留(完)第一百一十六章 從頭越(一)第三十九章 師道三種第八百四十九章 弓如霹靂弦驚(下)第八百九十九章 問君何時歸(中)第八百四十六章 沙場秋點兵(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訪客第七百九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三百七十三章 談判第兩百一十章 王府(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京中一二事(完)第八百八十二章 殺胡(下)第一百零三章 人或爲魚鱉(六)-希望第九百一十八章 賈、沈結親第九百四十五章 楊皇后第六百一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九百四十六章 楊皇后(完)第四百二十二章 族學套餐第三百零六章 十一年冬第七百九十五章 以何種名義公審?第六百零七章 第一回合第八百五十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