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苦戰

約三十餘回合後,呂蒙逐漸佔據了上風,在沒有曹軍搔擾的情況下,于禁是處處被呂蒙壓着打,可是,卻偏偏有些不知死活的曹軍上來幫助於禁。可惜的是,曹軍連呂蒙的一記重手的趁受不了。幾個曹軍被呂蒙砍翻在地後,一時間無人敢上前出手。

于禁也開始漸感吃力,無論是在力量和技術上都差了呂蒙一些,唯一不輸的是,他有堅強的後盾,而呂蒙此時亦是抱着決一死戰之心,亦不輸上半點。

于禁心知不是呂蒙對手,便想且戰且退將呂蒙引入大軍的包圍之中,可呂蒙怎麼也不上當,只在山腳周圍與于禁作戰,于禁上前,呂蒙便將其擊退,于禁後退,呂蒙又轉而將目標對準身周的曹軍。

如此循環,兩人都有些開始受不了了,尤其是于禁,已經開始喘着氣。若不是有身周的曹軍不時上前搔擾呂蒙,恐怕後果難料。

呂蒙全身上下已經血跡班駁,手上的方天畫戟上已經不知染上了多少曹軍的鮮血,饒是超呼常人的體力也抗不住這無盡的車輪戰術的消磨。

呂蒙此時,右手抓着方天畫戟,左手在胸前剛被一名曹軍士兵砍上的傷口處摸了一下,那流出來的鮮血,染在呂蒙的手指上,呂蒙此時大概已經忘了疼痛了,全身上下已經分不清是敵人的血還是自己的血了,身上的刀上、槍傷,不計其數。

擡起左手,看了看手上的鮮血,他敢肯定這是自己身上流出來的鮮血,伴隨着疼痛所流出來的鮮血,呂蒙此刻的形象如魔神般站在衆人面前,若不是一直在戰鬥,恐怕已經沒人認得出那是個大活人了。

滿是鮮血的臉上,張開自己的嘴巴,伸出舌頭舔了一下手上的鮮血,那是自己他自己流出來的血液,呂蒙取下自己的頭盔,扔在一旁,不是爲了帥氣,其實他的想法很簡單,因爲頭盔遮住了他的眼睛。

呂蒙拔出插在地裡的方天畫戟沒,掙扎着向前走去,一些稍微退的慢了些的曹軍士兵便又用自己的鮮血餵了呂蒙逐個個魔神手中的武器。

江東殘餘士兵見呂蒙將頭盔扔掉之後,紛紛效法,此時,他們已經以呂蒙爲中心,以有這樣的將軍爲傲!見呂蒙奮勇殺敵,本來已經筋疲力盡的士兵,如干枯的草原遭遇星星之火般,重新燃起了一股鬥志。

江東將士雖然英勇,但數量上的確相差甚巨,面對銳減的江東士兵,呂蒙心中有了主意,這麼下去不是辦法,遲早要被曹軍這麼消磨光。被其耗死。可是此時還能有什麼辦法呢?事到如今也只好拼一拼了。

虎目直視正用欣賞的目光觀望着自己的司馬懿,確定了方向和計劃之後,呂蒙奮力揮舞着手中的方天畫戟,倒有些迴光返照之意。在曹軍的眼中,明明看其已經累不行了,此刻卻有如此勇猛。

司馬懿看出了呂蒙的想法,他這是最後一擊,目的是想殺了自己,讓曹軍慌了手腳,草是他唯一生存的希望。司馬懿也不僅感慨,到了這個地步,居然還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但對於呂蒙此人來說,說他傻!是不對的,能在這樣的逆境下迅速的策劃出一套自救的方案,已經着實不易了。但這是包括呂蒙在內的,所有江東軍的唯一希望。

此時,司馬懿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是更看得起這個異常英勇的少年,不僅武功很好,而且還懂得運用戰術,實爲不可多得的將才。

司馬懿求才之心,更是不忍傷他了,對正在與其搏鬥的曹軍大喝道:“小心,切勿傷及此人其姓命!”

衆曹軍聞聲回頭望去,只見司馬懿的手指着正在殊死搏鬥中的呂蒙。

司馬懿的軍令一出後,呂蒙身周的曹軍,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之境,打又怕上了呂蒙,不打,人家又追着打了過來。逼得曹軍只得防禦。

司馬懿的話呂蒙當然也聽到了,既然司馬懿有意留他,那就是說不會殺自己。想到此,呂蒙立即改變了自己的計劃,朝殘餘的江東士兵所在的方向衝殺過去。呂蒙這樣做,一是爲了聚集力量,反擊恐怕是不行了,目的是想在適當的時候脫身。換個角度講,呂蒙現在便成了江東將士的一把保護傘。

與所剩無幾的將士們回合後,所幸的是副將林將軍尚在人羣之中,呂蒙小聲交代了幾聲之後,便帶領士兵由山腳處向山上退去。此時,他不用擔心退上山後曹軍會放火燒山。

整個山腳處,本來就不多的樹枝,此時已經被兩軍交戰時戰士們灑出的熱血所淋溼了。此處之景,謂之血流成河絕不爲過。屍骨更是堆積如山,哪裡還點到着火?

呂蒙與林將軍帶着所剩幾千人馬,且戰且退,進度異常緩慢的向山上退去。司馬懿怎麼能讓他逃了呢?

立即下令道:“大軍聽令,由此山左右兩側包抄,絕對不能讓江東軍逃走。”

司馬懿的軍令一出後,曹軍部隊,立即分左右兩翼將呂蒙等人包圍起來,就算是呂蒙也不能再令曹軍退步分毫。不過,畢竟司馬懿的軍令在那,曹軍遇上呂蒙時便退下來,將其與江東軍分割再包圍。

呂蒙當然不會丟下自己的兄弟,殺出了曹軍的包圍圈,再次與江東士兵戰鬥在一起,曹軍也是鐵了心,不讓呂蒙等人逃走。將所剩無幾的江東軍圍個水泄不通,裡三層,外三層,如鐵桶般堅固。

除呂蒙尚能進出外,其餘人等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突圍。手中方天畫戟再此插在自己所站的這片土地裡。嘴裡喘着粗氣兒!

“忽……忽……忽……難道上天真的要滅我呂蒙於此?”呂蒙仰天長嘯。不僅是曹軍,就連和呂蒙同一戰線的江東將士都嚇了一跳。

這是絕望的呼聲,悲憤的吶喊。此時的呂蒙已經顧不了別人的看法了,身邊的將士道:“兄弟們,今曰呂蒙有幸和衆家兄弟在此一起戰鬥。如今我們的敵人實在太強大了。但我們絕不能認輸。”說着,呂蒙撕下身上的一塊破布,纏繞在自己的右手上,將兵器緊緊的與手纏在一起。

;

第十六章 曹劉聯盟第一章 流星風暴第二章 淮河戰役第二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十七章 內政第七章 形勢大變第二十二章 宴會(四)第三十七章第十六章 會決烏聊山(二)第二章 致命的邂逅(二)第八章 鐵甲連環馬第十八章 混亂中原第二十三章 三國大戰第二十一章 變革第二十三章 蜀中行第十六章 會決烏聊山(二)第二十七章 另一個戰場(一)第三十一章 夜襲德陽第五章 安城之戰第二十二章 揮師西進第二十七章 進退難擇第十章 二進長安第三章 五龍現鬼魂 (一)第十一章 大漢黃忠第三十八章 金礦?第二十一章 糧草之戰(2)第一章 官渡之戰第四十章 血詔(一)第三十八章 難渡洛水(二)第三十二章 故人韓山第二十一章 宴會(三)第二十三章 蜀中行第一章 官渡之戰第二十七章 另一個戰場(一)第二十三章 遁甲天書第十四章 攻防戰第二十四章 悲狀的英雄第十章 意外之事第二十六章 計擒夏侯淵(二)第四十四章 緣來是你(五)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 窮途末路第三十五章 左慈再現第八章 坐下和談(二)第三十八章 金礦?第十章 天生郭奉孝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二章 計誘第七章 形勢大變第三十九章 九命蟑螂第十九章 跨江佯攻第一章 突圍第十七章 攻克襄陽第二十五章 計擒夏侯淵第三十八章 鬱悶的大喬第八章 急進中伏第八章 昌盧之戰(三)第十六章 讓徐州第二十五章 反攻的序幕第六章 盱眙第二十六章 計擒夏侯淵(二)第六章 全面開戰第十五章 生擒呂英第十二章 以身做餌第四五章 第二步的開始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一)第十三章 虎口拔牙(下)第二十二章 江津小城第八章 歸來第八章 計奪歷下城第七章 張郃VS太史慈(上)第二十四章 無題第三十六章 劉曄的遊說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三)第三十二章第四十二章 緣來是你(三)第十四章 兵行南海第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四)第三十五章 左慈再現第六章 細陽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難題第三章 五龍現鬼魂 (一)第七章 南陽失陷第十八章 混亂中原第十九章 夜襲張飛營(二)第五章第七章 南陽失陷第十一章 惡戰連連第五章 安城之戰第三十八章 金礦?第六章 兵分七路第三十六章 落魄劉備(二)第三十八章 鬱悶的大喬第四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十五章 連環設套第四十三章 美女軍師(二)第三十二章 洛陽失陷第二十二章 宴會(四)第一章 劉備奪蜀第十九章 夏口與隨州
第十六章 曹劉聯盟第一章 流星風暴第二章 淮河戰役第二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十七章 內政第七章 形勢大變第二十二章 宴會(四)第三十七章第十六章 會決烏聊山(二)第二章 致命的邂逅(二)第八章 鐵甲連環馬第十八章 混亂中原第二十三章 三國大戰第二十一章 變革第二十三章 蜀中行第十六章 會決烏聊山(二)第二十七章 另一個戰場(一)第三十一章 夜襲德陽第五章 安城之戰第二十二章 揮師西進第二十七章 進退難擇第十章 二進長安第三章 五龍現鬼魂 (一)第十一章 大漢黃忠第三十八章 金礦?第二十一章 糧草之戰(2)第一章 官渡之戰第四十章 血詔(一)第三十八章 難渡洛水(二)第三十二章 故人韓山第二十一章 宴會(三)第二十三章 蜀中行第一章 官渡之戰第二十七章 另一個戰場(一)第二十三章 遁甲天書第十四章 攻防戰第二十四章 悲狀的英雄第十章 意外之事第二十六章 計擒夏侯淵(二)第四十四章 緣來是你(五)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 窮途末路第三十五章 左慈再現第八章 坐下和談(二)第三十八章 金礦?第十章 天生郭奉孝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二章 計誘第七章 形勢大變第三十九章 九命蟑螂第十九章 跨江佯攻第一章 突圍第十七章 攻克襄陽第二十五章 計擒夏侯淵第三十八章 鬱悶的大喬第八章 急進中伏第八章 昌盧之戰(三)第十六章 讓徐州第二十五章 反攻的序幕第六章 盱眙第二十六章 計擒夏侯淵(二)第六章 全面開戰第十五章 生擒呂英第十二章 以身做餌第四五章 第二步的開始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一)第十三章 虎口拔牙(下)第二十二章 江津小城第八章 歸來第八章 計奪歷下城第七章 張郃VS太史慈(上)第二十四章 無題第三十六章 劉曄的遊說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三)第三十二章第四十二章 緣來是你(三)第十四章 兵行南海第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四)第三十五章 左慈再現第六章 細陽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難題第三章 五龍現鬼魂 (一)第七章 南陽失陷第十八章 混亂中原第十九章 夜襲張飛營(二)第五章第七章 南陽失陷第十一章 惡戰連連第五章 安城之戰第三十八章 金礦?第六章 兵分七路第三十六章 落魄劉備(二)第三十八章 鬱悶的大喬第四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十五章 連環設套第四十三章 美女軍師(二)第三十二章 洛陽失陷第二十二章 宴會(四)第一章 劉備奪蜀第十九章 夏口與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