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64章癸巳和議

bookmark

幾年前,朱聿鍵還是有些雄心壯志,要驅除建奴,收復河山。

可是如今已經是隆武九年,而他也有了五十一歲,年過半百。

在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的年代,五十歲已經算是高壽。

如果再年輕十歲,朱聿鍵不會如此急切議和,他現在已是高齡,也不知還能活多少年,眼見着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擊敗滿清,便只有急於求和,然後趁着自己還能做事,爲皇子掃清障礙。

老朱家大體是有這個傳統,當年太祖朱元璋,爲了子孫能夠順利坐穩江山,便將從龍的功臣,幾乎殺了個乾淨。

朱聿鍵感受到自己時日不多,便也開始動手,準備爲皇長子朱琳源打下個安穩的江山。

在隆武朝廷還都南京幾個月內,朱聿鍵連續動作,堵胤錫等一干主戰派,迅速被趕出中央,下放到地方,而堵胤錫雖名義上督師湖廣,但其實被朱聿鍵架空。

原本歸堵胤錫調遣的順系,被留在南京和江北,整編爲禁軍和江防軍,保護南京的安全,使得堵胤錫有督師之名,屬下卻沒有什麼兵馬。

留在湖廣的明軍,則由湖北巡撫傅上瑞來節制,而傅上瑞有何騰蛟在朝廷背書,自然是不懼堵胤錫,不會聽從堵胤錫的調遣。

因此堵胤錫雖封了國公,但其實已經被隆武朝廷邊緣化,失去了影響大明國策的能力。

堵胤錫見皇帝有意疏遠他,心中多少有些失望,而且也覺得沒有意思,於是服氣稱疾請辭,而隆武居然沒有象徵性的挽留,便恩准了堵胤錫的辭呈。

這讓堵胤錫失望至極,搬到了嶽州洞庭湖君山島上隱居,何騰蛟對此自然不放心,安排一員心腹爲巴陵知縣,專門監視堵胤錫。

在將主戰派趕出朝廷後,朱以海雖反對議和,但是浙系勢力主要在地方,在朝廷上的聲音卻很小,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主和派淹沒。

六月間,何騰蛟與馮銓終於協商完畢,寫下正式的明清議和條約。

條約表示,清軍不再南侵,而明朝則承認清爲北朝,雙方東段邊界以淮河爲界,中段邊界以伏牛山、方域山爲界,西段以大巴山爲界限。

在東線明清交戰激烈之時,西線孫可望攻打成都的戰役已經進行了好幾年。

雖然吳三桂多次挫敗孫可望的進攻,但是西軍每次戰敗之後,用不了多久,便再次捲土重來,使得吳三桂得不到喘息,成都周圍人口流失,田地拋荒,無法支撐關寧軍繼續防守成都。

此前,滿清朝廷還不時給成都輸送物資,可是隨着其它戰線告急,分給吳三桂的物資便越來越少,最後乾脆沒有,再加上入川道路崎嶇,運送物資消耗太大,吳三桂只能放棄成都,撤到了漢中盆地。

而這一切,正好就發生在,江北大戰期間,所以西段以大巴山爲界。

條約確定了疆界,並規定,明清南北並立,明朝不稱臣,清也不給明朝稱臣,顧忌了隆武皇帝和大明朝廷的顏面。

作爲回報,明朝則在邊境開放榷場,給與滿清便宜,以較低價格與滿清進行貿易。

何騰蛟與滿清談判,達成的這個條約,相比於南宋的《紹興議和》,一不稱臣,二不納貢,反而拿下南陽、汝寧兩個府,並不算丟臉,被隆武朝廷宣傳爲一場外交勝利。

當然,除了上面書面條約之外,明清之間,還有一份見不得光的口頭密約,便是滿清將唐藩封地南陽,外加一個汝寧府送給南明,並承諾不再南侵,而明朝則承諾,處理主戰派,殺掉趙雜毛,以獲取滿清的信任。

同時,明朝必須放棄遼東和朝鮮,將東海鎮明軍撤回。

對於滿清的要求,何騰蛟沒有猶豫便答應下來,在趙銘和東海鎮不知情的情況下,便將趙銘的利益和東海鎮的利益出賣。

不過,何騰蛟也明確的告訴滿清,隆武朝廷雖然答應,但是東海鎮未必會聽命,隆武朝廷只能保證,若滿清收取遼東和朝鮮,隆武朝廷不插手,不保證東海鎮會從遼東和朝鮮撤軍。

雙方商議既定,立時互派使團,送交國書和條約,在朱聿鍵與福臨先後蓋上大印後《癸巳和議》立時生效,滿清與明朝正是進入相持階段。

蘇州城,東海總督府邸。

趙銘回到蘇州已經小半年,逐漸從江北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了。

江北之敗,是趙銘的恥辱,但並非他的滑鐵盧,只要用心經營,趙銘有信心,將失去的榮耀,全部都奪會來。

明清之間議和,趙銘知道此事,朱以海還寫信,希望他能夠反對議和。

趙銘並不憎恨朱以海,只是看清了,朱以海其實也並不是什麼明主,同樣私心作祟,明白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寄託在一個人身上,是不智的行爲。

趙銘接到書信後,上了奏疏,表示不贊成議和後,便也沒有了下文,而是專心處理江北戰敗的後續事宜。

首先,是傷員需要救治,趙銘召集各軍醫兵,高價找來郎中,購買藥材,確保傷員能夠得到救治,然後就是調撥錢糧,撫卹陣亡將士,並令幕府制定出一套,優待眷屬和其後代的政策。

在照顧傷員,還有撫卹士卒家眷的同時,華興公司加大生產,製造火槍、火炮、盔甲,以彌補戰爭中的損失,同時從屯丁和民間,招募士卒,恢復東海鎮的實力。

撫卹士卒,製造火器、衣甲、招募士卒,都是耗費鉅萬的事情,幾乎將東海鎮近些年海上貿易,還有關外一戰的繳獲,消耗一空,令不爲錢發愁的趙銘,不得不重新關心起了海上貿易。

在關心貿易的同時,還有一件事情,也令趙銘比較頭疼。

隆武朝廷與滿清議和,對東海鎮很快造成了影響,使得不少百姓都認爲不用打仗,東海鎮招募新卒便有些困難起來。

江東之地富裕,做什麼事情都能養活自己,還不用冒着掉腦袋的風險,何必去當兵呢?

現在朝廷都說不打了,那百姓還急個屁,得了,都安心過自己的日子吧!

第453章組建幕府第1085章三步一回頭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340章兵臨寧波第312章實業運動第624章城中內應第641章重振雄風第172章兵不厭詐第147章聯順抗清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168章荷蘭艦隊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1099章德里之變第237章游擊戰第336章三省會攻第629章驚聞噩耗第439章黃宗羲第386章豐臺大營第503章激戰第309章重用宗藩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524章滿清危機第671章禍水東引第871章分配利益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989章請喝茶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一章煉獄模式第315章悶聲發大財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794章金陵春之陣十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157章借刀殺人第293章追擊多鐸第539章孤軍深入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八十九章困敵金牛嶺第597章遼東風起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738章朱以海的盤算第550章讓出南京第150章發現敵情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514章科爾沁出兵第618章臼炮轟擊第735章提前佈局第130章路遇阻擊第614章安撫華僑第七十八章殲滅清軍小隊第894章滿清絕境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133章激烈搏殺第479章倒睿聯盟第999章逃跑計劃第621章圖謀浙江第683章半渡而擊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848章停牌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626章發兵杭州第314章介紹世界第252章打上門來第229章孤軍深入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474章前鋒覆滅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六十八章魯王攻餘杭第647章禁軍危機第554章援軍出現第370章攔截清軍第603章出兵呂宋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1015章進入戰場第208章小六部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379章裡應外合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850章股價爆炸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866章巨炮轟城第576章柳宿金礦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914章暗度陳倉第821章堵胤錫入京第699章兵變前兆第635章吳越王第470碧蹄館伏擊
第453章組建幕府第1085章三步一回頭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340章兵臨寧波第312章實業運動第624章城中內應第641章重振雄風第172章兵不厭詐第147章聯順抗清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168章荷蘭艦隊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1099章德里之變第237章游擊戰第336章三省會攻第629章驚聞噩耗第439章黃宗羲第386章豐臺大營第503章激戰第309章重用宗藩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524章滿清危機第671章禍水東引第871章分配利益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989章請喝茶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一章煉獄模式第315章悶聲發大財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794章金陵春之陣十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157章借刀殺人第293章追擊多鐸第539章孤軍深入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八十九章困敵金牛嶺第597章遼東風起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738章朱以海的盤算第550章讓出南京第150章發現敵情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514章科爾沁出兵第618章臼炮轟擊第735章提前佈局第130章路遇阻擊第614章安撫華僑第七十八章殲滅清軍小隊第894章滿清絕境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133章激烈搏殺第479章倒睿聯盟第999章逃跑計劃第621章圖謀浙江第683章半渡而擊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848章停牌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626章發兵杭州第314章介紹世界第252章打上門來第229章孤軍深入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474章前鋒覆滅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六十八章魯王攻餘杭第647章禁軍危機第554章援軍出現第370章攔截清軍第603章出兵呂宋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1015章進入戰場第208章小六部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379章裡應外合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850章股價爆炸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866章巨炮轟城第576章柳宿金礦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914章暗度陳倉第821章堵胤錫入京第699章兵變前兆第635章吳越王第470碧蹄館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