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

上天!!!

短短的兩個字,一向沉穩有佳,泰山崩於面前而面不改色的他,這一刻也不由被關平的語出驚人給徹底驚住了。

半響。

諸葛亮顧不上輕輕揮羽扇,高聲道:“平兒,這玩笑可不要亂說。”

“你在這裡說沒事,可要是出去到處傳的話,一旦傳到主公耳裡,又拿不出實物的話,恐怕此事在朝中影響不好!”

“嚴重者,甚至會讓朝中本就敵視君侯的朝臣抓住把柄,大肆攻擊汝關家。”

說罷,他面露擔憂之色,緩緩沉聲道。

“嗯。”

“多謝叔父提醒,平知曉輕重的!”

聽罷,關平拱手回禮着,隨後才道:“不過平此言是認真的,不是戲言。”

“還請叔父、嬸嬸務必盡全力鑽研打造一下。”

“這……”

眼見着關平依舊如此自信,諸葛亮一時間也是感到無言以對。

“平兒,說說你的想法。”

“嬸嬸與孔明聽聽。”

下一刻,黃月英卻是面帶笑容,輕輕說着。

話落,關平才緩緩走到一處案几旁,執筆在一張空白的圖紙上比劃着,好似在畫着什麼。

約莫一刻鐘功夫相過,他畫龍點睛似的停下了筆,將筆放在硯臺上方。

等待片刻,等紙上的筆墨逐漸幹了以後,他才雙手捧起走近遞給諸葛亮,並躬身拱手道:“叔父,請看!”

見狀,諸葛亮也不由面色疑慮,與妻黃月英一同攤開圖紙聚精會神的細細盯凝着。

二人看得極爲認真,只見他們時而出言商討,時而沉思。

看到一半,黃月英輕聲道:“平兒,這……這不就是孔明燈麼?”

“是啊。”

“平兒,你這是爲何?”

“孔明燈乃是我曾在隆中時所創,你想將其用在軍事上,用以拔城,可卻並不現實。”

“平兒你也看見了,孔明燈雖是可以上天,可所製造的材質卻都是輕薄之物,而且空間也極爲狹小,不說能不能容得下這麼多軍漢。”

“單單是重量,我不太看好這想法。”

微微沉吟片刻,諸葛亮搖搖羽扇,拒絕着。

見狀,關平也不氣餒,他也知曉自己這是超前的舉動,諸葛亮雖智謀高深,可畢竟也有時代的侷限性,不理解倒也正常無比!

微微停頓了下,他輕聲細語道:“叔父,想要上天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平所畫的圖紙其實只是以孔明燈爲依託,但實際上改良以後,內核便將大不相同。”

“只是不知叔父、嬸嬸以你們的技藝能不能設計出來!”

說罷,關平擡首以堅錚的目光緊緊凝視着他們,眼神裡亦是透露着決然之色!

聞言,諸葛亮再次看了看圖紙,隨後才說着:“平兒,你具體說說。”

“好!”

“平是這樣想的。”

“叔父既然可以利用空氣的原理設計出孔明燈,藉助風力上天,那同樣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至少要拓寬孔明燈的長寬能夠讓十餘名軍士容身的樣子。”

“拓寬孔明燈的大小?”

“如此的話,那勢必會讓孔明燈重量急劇暴漲,我擔憂恐怕孔明燈會如釋重負矣!”

聽聞,諸葛亮也不由頓時想到了關鍵問題,輕聲提醒着。

實際上,他當時設計出孔明燈以後,也並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增加重量以後又當如何支撐,這個他一直未想到解決方案。

自然而然,這道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只不過。

關平既然能夠提出來,那自然有應對的方案。

此時,他倒也並未繼續反駁,而是細細傾聽着,等待下文。

等待半響,關平略做調整,清了清嗓子說着:“叔父這樣說罷。”

“孔明燈之所以輕薄,是由於所用的材料材質極爲輕巧,這也就導致了極小。”

“可換個思路,將所制的材料換一換呢?”

說罷,他話語又說着:“只要材料換了,將孔明燈改造大一點,那就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至於重量承載問題,只要安裝一道升空動力系統便無礙了!”

話音落下。

他遂緩緩跨步上前,伸手指着圖紙上孔明燈下方的動力系統解釋着。

一通話以後,關平卻是當場愣住了。

“叔……叔父…,你這是做什麼?”

他這時是真的懵逼了,諸葛亮這是幹嘛,爲啥一直盯凝着他,而且眼神露着異樣的目光。

這就很尷尬了。

“平兒,你怎麼能夠懂這麼多?”

沉默了半響功夫,諸葛亮才長吐一口氣,異樣的相問着。

“呃?”

“這數年未見,平兒你的變化真的讓爲叔感到詫異也!”

這一刻,諸葛亮面色凝重,感嘆連連。

他說的的確是實情,如今的關平從先前見面開始便給了他“太多”的驚喜。

須知,以前的關平他可謂在瞭解不過了。

只是一位寄於其父身旁的乖巧孝順、勇武高強的戰將罷了!

自從當時荊州信使千里迢迢回返成都稟告江東背盟偷襲荊州時,他心底便捏了一把汗!

他是真的怕荊州會忽然在面臨曹吳夾擊的局面下陷落。

可最終趙雲迴歸所傳回的軍報卻是讓他半響回不過神來。

關平的能力他在清楚不過。

勇則勇矣!

的確是一員統兵之良才。

可他卻知曉,在那種江東趁機偷襲,而且又出現內奸倒戈,公安重鎮失守,己方士民士氣大受打擊的情況下,他都難以做到有效的防守住江陵城。

更別提以少勝多,大破來犯吳軍,逼迫孫權奪回荊南數郡,全據荊襄之地了。

這是諸葛亮得知以後,對關平感到難以置信的一點。

而今日關平的總總言行以及思維,也讓諸葛亮大受震撼。

這一刻,他已經覺得,關平很陌生了!

他甚至覺得,這人已經不是他記憶中的那人。

“是啊!”

“嬸嬸也覺得,平兒倒是與曾經大不相同也。”

“看來平兒真的長大了,這秉性也成熟了許多了。”

而此時,一旁的黃月英也是笑着道。

當然,她畢竟是女流之輩,雖是頭腦一向聰慧,可也並未像諸葛亮想的那麼複雜、深遠,只是將關平身間所發生的變化歸結於成熟了而已。

不過,眼見着諸葛夫婦如此說道,關平卻不由面色一緊,表面上面色不變,可內心卻是緊張地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諸葛亮已經看出來了我穿越的情況?”

“不對,應該沒有,他應該只是懷疑我爲何跟以前的性格秉性大不相同。”

“對,肯定是這樣!”

一時間,關平一邊暗自沉吟着,另一邊也是自我催眠着。

“呃,其實叔父,製造飛行器具,這不是平所想。”

“而是…而是平在入蜀的途中,曾於巫峽境內偶遇一位神秘高人,他不願我大漢明珠暗沉,就此被逆賊掌控朝綱而顛覆,便爲平所思了這些興漢良策。”

“叔父,有什麼問題麼?”

聞言,諸葛亮輕搖羽扇,輕笑着:“呵呵,原來如此!”

只是,別看他笑得那麼的從容,可內心裡卻是暗暗思忖着:“平兒這是怎麼了?”

“爲何此事他也要撒謊,他在隱瞞着什麼?”

關平以爲他這道謊言已經騙過諸葛亮,實際上諸葛亮輕而易舉的便看穿了。

只是並未戳穿而已!

畢竟,這謊言也只是他胡編亂造的,漏洞百出,騙騙一般的人也就罷了。

似諸葛亮,又豈能瞞過?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刨根問底的人,他知曉既然關平不願意說,遂也不在繼續相問。

“夫人,你看以平兒剛剛的表現,爲夫一開始的想法是不是很正確?”

下一秒,諸葛亮卻是忽然扭頭望着從旁的黃月英,笑着道。

話落,黃月英也是滿面笑容,回道:“夫君,的確如此!”

“就憑平兒剛剛所提出的改良連弩,以及改進孔明燈的提議,他當的墨家鉅子,也能成爲我墨家的下一代傳人。”

“什麼?”

“墨家鉅子?傳人?”

一席話落,諸葛夫婦交談得極爲情況。

另一旁關平卻是陡然驚住了。

這是啥情況?

看這架勢,是準備讓他接替諸葛亮,稱爲新一代的墨家鉅子?

旋即,關平連忙拱手迴應着:“叔父,嬸嬸,這可萬萬使不得!”

“平只是一介粗魯武夫,上陣殺敵,統兵作戰尚可,可要談到墨家鉅子,做這能工巧匠之活,卻是難倒我了。”

一席話落,關平朗聲道。

說實話,他這話倒也並不是自謙。

而是事實如此!

他的確是後世之人,剛剛也向諸葛亮、黃月英提供了更多的見解。

可那些也僅僅只是見解,建議罷了!

理論不等於實踐。

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懂理論卻不一定會實踐,會製造樣品啊!

這是關鍵所在。

如今的關平便處於這個層次。

讓他提供建議、方案還行,可要是想做墨家鉅子,他覺得自身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不可能勝任!

“平兒,你這一身想法,哪還有不適合的?”

“嬸嬸覺得,你很適合。”

話落,黃月英笑着道。

隨後,她又說着:“孔明如今已經年過四旬,墨家鉅子最遲五旬之年紀便要卸任,到時候如若我們並未培養、選定出下一屆鉅子的話,那墨家本就衰弱的影響力也將會近一步降低。”

“平兒,你如今年紀正輕,又有對技藝如此多的想法,最適合了!”

“還望平兒看在墨家衰微的份上,幫嬸嬸、孔明這份忙。”

說罷,她徑直合身請求着。

看的出來,目前黃月英臉色憂慮。

顯然也在爲此事憂慮。

“這……”

“嬸嬸您這是折煞侄兒了也!”

“平擔待不起如此重禮。”

一席話落,關平連忙擺擺手道。

他幾乎是未做過多的權衡,便直接拒絕了。

實際上,他也並不想摻和到這種百家之爭裡面去。

須知,曾經的百家可是百家爭鳴的!

可爲何短短的數百年時間,如今的百家除了儒家還依舊活躍於政壇上以外,其餘各家都逐漸煙消雲散了?

這其中要是沒有殘酷的爭鬥,關平都不信。

而且,看戰國時期的爭鬥程度,恐怕這不亞於朝堂鬥爭的兇險。

故此,關平倒是拒絕了。

“叔父,嬸嬸,侄兒所說的都是實話。”

“平如若是治軍統兵,上陣殺敵還行,鉅子當真是不行,還望您們別逼迫侄兒。”

“您們還是任擇賢才吧。”

話落,關平躬身行禮道。

“唉,我們又何談不想呢?”

聞言,卻見黃月英面上憂愁之色越發之近,遂緩緩解釋着:“可此事哪有這麼容易?”

“這世間極爲精通技藝的大才不少。”

“可要麼是庸才,當不起鉅子,或者便是才能、大局觀不足以勝任。”

“更甚者,便是品行不佳!”

說到這,她緊緊盯着關平,鄭重道:“可平兒你不一樣,嬸嬸與你從小便朝夕相處,你的秉性我亦很清楚,品行很端正。”

“並且,從你能夠以少勝多保住荊州,並且能夠顧全大局並未完全與孫吳撕破臉皮,便足以說明你有很強的大局意識。”

“關鍵是你也十分擅長技藝之事,有你作爲新一代墨家鉅子,嬸嬸放心!”

這席話音落定,諸葛夫婦二人都不由一致請求着。

說罷,諸葛亮輕搖着羽扇,高聲道:“平兒,如若你能接替墨家下一代鉅子的話,不僅能夠帶領墨家將技藝重新發揚光大。”

“並且,你涉足軍中,也能爲墨家發展一部分軍…軍……”

“軍權?”

“墨家竟然有這麼大的野心?”

“還想培養軍隊?”

聽聞這席話,諸葛亮還未說完,關平內心陡然便震驚了,驚愕不定!

不過細細一想,他倒也想通了其中關鍵,遂暗暗沉吟先:“不過這倒也不像叔父、嬸嬸的行事風格。”

“依據我對他們的瞭解,他們不像以權謀私的人物,料想讓百家涉足軍隊這應該不是他們意思。”

“那是誰呢?”

一時,他不由面露思索之色,想道。

半響。

關平腦海裡才忽然露出了一道身軀高大挺拔,面色也極爲紅潤而老而彌堅的老者。

“黃承彥!”

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八十七章 橫渡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偷襲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二百九十一章 鐵車兵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五章 龐德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三百零五章 功名馬上取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一章 夢議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
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八十七章 橫渡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偷襲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二百九十一章 鐵車兵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五章 龐德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三百零五章 功名馬上取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一章 夢議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