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五方會談

荷蘭阿姆斯特丹,這座位於荷蘭,面向北海的海邊城市,四年來第三次成爲世界的焦點。

會議所以總是選擇在荷蘭召開,原因很多。

一是荷蘭被夾在英國和德國之間,離蘇聯也不遠,地理位置很“適合”。如今的歐洲,大部分國家不是抱蘇聯大腿就是抱德國大腿,或者抱英國大腿。只有荷蘭、瑞士等少數國家還保持着超然的中立國地位,

二是荷蘭靠海,英德兩國的神使要過來裝(蟹)逼跳大神時很方便,相比之下另一箇中立國瑞士就不太適合。

三則是英國人給荷蘭人的“補償”。1942年時英國人聯合日本加上一個不請自來的中國,三家一起瓜分了荷屬印尼。失去了最後的殖民地後,荷蘭人的日子就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英國人把會議舉辦地定在荷蘭,也懷有給荷蘭人“賺點外快”作爲補償的心思。每次國際大會在荷蘭召開時,各國記者外賓蜂擁而入,這些擠得滿滿一堂的外人也能給荷蘭帶來一些經濟收入。

林漢一家人亂改歷史,讓歐洲的一些如荷蘭、西班牙這般的“老牌”流氓國家,提前淪落到了只能靠當別人的“會場”討生活的悲慘地步了。

不過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五大巨頭”,沒人有在意荷蘭這個沒落的海上馬車伕心裡的想法。他們聚集在這裡,討論的是關於世界島,尤其是北太平洋“和平”有關的話題。

話題的內容有三。

一、如何幹涉即將進入“高潮期”的美日戰爭,這是五家誰都無法逃避的話題。即使是五家中海上能力最弱的中國,由於日本控制下的朝鮮和中國有領土的直接接壤,而日本又佔着中國的臺彎。如果不談臺彎問題,中方很有可能因爲這個問題而站到美國那邊去——爲了拉攏中國,美方就臺彎問題可是爲對新中國開出了一堆極動人的條件。

二、戰後如何把美國的勢力逐回美洲的話題。

三、戰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話題。

由於每個話題都很重要,所以參加會議的,皆是四國的最高首腦。由於擔心外人的破壞。四國領導下榻的阿姆斯特丹,事前四國也各派出專門的安全人員進駐安排。由此產生的費用,也讓東道主荷蘭人小發了一筆財。

三個話題中,第一第二問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要把美國海軍打敗,美國自然就只能縮回美洲。第三個歐亞新秩序的問題倒是不急,可以慢慢談。

五國討論的重點是太平洋戰爭的話題,但這場戰爭的兩個主角,美國人和日本人中。只有日本人派出首相應邀參加了。至於美國人,美方也想派人蔘予,可是卻被召開會議的四國婉拒了,而理由居然是:此次會議,名稱叫歐亞會談,美國是美洲國家。

而歐洲的官方報紙,在報道這一事件時,頭版頭條已經按官方的要求,打出了此次會談的口號:歐亞是歐亞人的歐亞。

沒安好心的五家,從一開始就把美國人拒之門外。而杜威總統在看到這一則報道後。心裡頓時有一千頭草泥馬跑過。

五家在阿姆斯特丹密判,大部分的內容都故意沒有保密,對外公開,五家也是想借此聯手向美國施壓,將美國的觸手逼出歐亞。

德國人熱心此事的原因,一是他想徹底地賴賬,同時一勞永逸地清除美國這個大威脅。

在漢娜看來,歷史上的一戰和二戰,德國兩次都幾乎觸到了勝利女神的裙角,卻兩次都因爲美國的插手而功敗垂成。歐亞是歐亞人的歐亞。這個口號就是爲了徹底地絕了美國人插手歐亞政局的可能。

英國人熱心此事是英國明白美國對英國殖民地的垂涎與野心,他們比德國人更喜歡“歐亞是歐亞人的歐亞”這個口號,如果可能,英國人甚至想把歐亞這個詞改成“舊大陸”。變成“舊大陸是舊大陸人的舊大陸”。

中國熱心此事,一是爲因爲日本即將變成中國手中的玩物,另外也從林漢身上知道美國人的手伸進歐亞後,未來將會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威脅。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日本落入美國之手,無論如何都不能再讓美國人有機會把手伸到西太平洋來,這是中國方的底線。

唯有蘇聯。在這事上態度曖昧。

漢娜、阿爾託利婭還有林漢,最怕看的事情,就是“美蘇”聯合。也正因爲擔這一點,林漢才說服喀秋莎讓她回國。否則神聖衝擊開始後,得不到屬於本國“神使”的斯大林,難兔在美國的唆使下做出不可預料的事情來。

1945年的最後兩個月,國際戰略形勢一片大好的蘇聯,也有讓他們的頭痛的地方。

蘇聯在一年戰爭中,“吃撐”了。

他們擊敗土爾其,奪取了達達尼亞海峽東岸五十公範圍內的土地,保證了進入地中海的通道順暢。此外還獲得了阿富汗,巴基斯坦。

但是蘇聯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處境並不順利。

這兩個國家都是經濟一般的地方,尤其阿富汗,更是近乎不毛之地,該地多山地,雖然有些礦產資源,但交通極差,對蘇聯來說,在這裡的投入與產出之比,完全是負數的。要命的是,這裡的民風彪悍。蘇聯想在這裡實行他們認爲“很正確”的土改,卻遭受了當地人強力的反抗。神聖衝擊開始後,這種反抗更被添加了一份宗教的意味。在巴基斯坦的情況比阿富汗稍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各式各樣零零散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英國人在放棄阿富汗前,故意地開放當地的軍火庫,讓當地的部落首領隨便拿取軍火。戰後也過各種手段往當地走私軍火。

蘇聯紅軍名義上打開了進入印度洋的通道,但實際爲維持這條通道的絕對安全,付出的代價卻十分地巨大。1941年戰爭結束後,蘇聯人被在這裡不斷加大的治安、交通、行政方面的各種投入也越來越大,着實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吃下一塊發臭牛肉”的感覺。

蘇聯用“斯大式”的粗暴,靠着契卡的血腥手段,強力地鎮壓着當地的反抗勢力,效果目前看上去還算不錯。但頭痛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交通上,從印度洋海邊到蘇聯本土,足有數千公里長,巴基斯坦境內還有英國人留下的部分鐵路。但阿富汗完全就是一片山地,光是重新修路的問題就足夠讓蘇聯吐血。

此外另一個問題就是,就算打開通往印度洋的窗口,蘇聯人如何將造好的軍艦送進印度洋。

阿姆斯特丹會議時,英國人向斯大林承諾。若是斯大林加入對美國的戰爭,英國可以同意開放蘇伊士運河,以供蘇聯紅海軍通過進入。

這一點上英國人其實是沒安好心的。蘇聯海軍的問題和歷史上的沙俄海軍一樣,其海軍被分隔的大洋分割成相距上萬公里難以互相支援的部分——想想看吧,北冰洋、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再加上一個新的印度洋,彼此間相隔萬里,每個地方都要放置海軍,蘇聯紅海軍得被拆成什麼樣?

蘇聯海軍真的進入印度洋,是會給英國造成一定的威脅。但同時也會更加分散了他們的力量。一旦蘇聯有不軌之舉,這些分散的艦隊的下場就象歷史上日俄戰爭時,第一第二太平洋艦隊覆滅時一般,只會被人各個擊破。

但斯大林不傻,他很輕易地就看出了英國人條件中的陷阱。在參加阿姆斯特丹會議時,蘇聯也在和美國進行秘密談判。蘇聯的要求是戰後參予對日本的處置,除了北方四島外,還要求大半個日本的佔領權。而蘇聯在這場戰爭中的付出,和其得到的卻不成比例——僅僅只是同意讓出幾個北方島嶼租借給美國,用於對日戰爭。至於出動蘇聯紅軍對日本進行登陸作戰。斯大林表示沒有興趣。

對於斯大林趁人之危的投機心理,杜威總統哪裡可能答應。目前美國海軍雖然對日本海軍在數量上已佔了絕對的優勢,但日本主力幾乎完好無損。接下來的戰爭,美國人自己估計。最終打敗日本最少也要死傷兩百萬人。

死傷兩百萬人勉強打敗日本,卻要將這個戰利品大半送給幾乎不出力蘇聯,杜威總統不可能答應這樣的要求。

蘇聯人在美國人那兒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兩邊下注的斯大林,在看到中德英日四國漸有聯手的跡像,權衡利弊之後。覺得這事上站在中德英日這邊勝算更大,這才結束了心猿意馬,到最後連租借島嶼給美國都搖頭說NO了。

斯大林最後決定選擇歐亞這邊而不是和美國聯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發現蘇聯在地圖上的位置,恰恰處於這四國的包圍之中。如果和美國聯手,處於四國包夾之下的蘇聯勢必在第一時間遭受四國的聯手圍攻。美國海軍雖強,但他們不可能開到岸上。西邊的德國是個讓斯大林極其忌憚的對手。面東南方向的中國小弟,正在進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新中國,已經有能力生產坦克和汽車了。這幾年來德國爲了取得中國支持,以及在遠東給蘇聯增加壓力,在幫助中國工業化問題上完全是不遺餘力,什麼都賣。

斯大林得到的最新的情報是,德國人甚至將剛裝備軍隊沒多久的豹式坦克,以及最新式的噴氣式戰鬥機的技術,全套向中國轉移了。而後者是蘇聯自己至今都沒有搞定的高新技術。一想到中國的“英靈”和德國“英靈”間“親密的友誼”,以及林漢對中國政局巨大的影響力,斯大林不能不顧忌到自己“站錯隊”後,蘇聯面臨中德圍攻的場面。

如今的蘇德關係,其實是麻桿打狼兩頭怕。德國害怕歷史上出現過的“T34海”瘋狂西進,淹沒德國。而斯大林何嘗不是在害怕中德聯手,會師莫斯科的場面。今天的中國,是個人口超過五億的大國,擁有無盡的兵源,又被中共捏成了一根繩,和這樣的國家開戰,斯大林想想都頭痛異常。

從1937年建國至今,新中國已成立接近九年。這九年的時間,除了一年戰爭影響外。餘下的時間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的步伐從來沒有停下來過。在今年,中方公佈的鋼鐵產量,就已經超越日本,意大利。而到了今年,中國鋼鐵產量,更超過了分裂後的南法和北法,成爲繼美、蘇、德、英之後的世界第五大鋼鐵大國。

蘇聯和新中國聯繫也很緊密,爲了拉攏中國。蘇聯也曾派出一些蘇聯專家在中國幫助工業化——當然,在這事上斯大林的更多的是出自無奈以及收集中方情報的需要。從這些情報線上,斯大林非常瞭解中國現在的工業情況發展現狀。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長到讓斯大林很忌諱的地步了。

1945年十一月二十日開始的談判,大部分時間都成了英德兩家在爭取蘇聯。在這過程中,中國的意見也是在站英德兩家的這邊。中方表示,西太平洋是屬於西太平洋國家的西太平洋,讓美國這支擁有超過五百萬噸海軍的巨獸將爪子放到日本,實在太危險了。

中國雖然沒有象樣的海軍,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一年戰爭中,中國的“神靈”林漢也暗中加入德國海軍,直接參予了那場將英國海軍打落神壇的大戰。有“神靈”加成的海軍和沒神靈加持的海軍相比,完全是兩支不同的艦隊。要在北太平洋對美開戰,同樣繞不開中國。

此次會議,談的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則是關於臺彎問題。

1942年日本決定對美開戰前,崇仁天皇訪華以求得中方的支持,當時他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1945年後歸還臺彎極其周邊小島。

現在這個時間點已經到了。在阿姆斯特丹。關於臺彎的問題,也被擺到了桌子上。

這個問題,這兩年來中日兩國一直在進行秘密談判,起初日本是左推右託。但是美國海軍的復甦,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給日本的壓力越來越大,看着象下餃子般以一月一艘甚至是兩艘速度下水的埃塞克斯級航母,日本高層的心中也是愈來愈慌亂。

急需在外部尋求盟軍的日本,這時纔想到了中國。

“三神聚會”時,阿爾託利婭代表英國。漢娜代表德國,已經向日本表明了態度:要對付美國人,必須集結整個歐亞大陸所有國家的力量,中國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因爲臺彎問題,而將中國逼到美國那邊去,則是極其愚蠢的。

在臺彎問題上,英國人這根攪屎棍當然是巴不得臺彎被日本佔領,藉此攪得中日永遠敵對。但阿爾託利婭在這個問題上卻是站在中國這邊——這是和她和林漢及中方的私下交易的結果。

以臺彎問題,換取中方不在南亞“輸出革命”。阿爾託利婭很清楚目前中國的情況,更明白她的“父親”林漢只是個民族主義者而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她很清楚林漢對新中國政治的影響力,只要說動了他,後面的事情就很好辦了。

時代是在前進的,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體系一定會崩潰,這一點阿爾託利婭很清楚。崩潰是無法避免的,但重要的是他如何個崩潰法。對英國來說,這個體系自然是崩潰得越遲越好。

要達到這個目的,英國需要外部的支持。在這問題上德國很多時候是站在英國這邊,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雖然是反對英國的全球殖民體系,但阿爾託利婭卻很清楚,自己的父親在這事上的態度。

林漢是個大變數。她只需要林漢在這問題上向中方“建議”暫緩十年或二十年不在南亞“攪事”就行。

阿爾託利婭的搬家計劃,是個漫長而巨大的方案,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來完成。爲了完成這個計劃,英國人在臺彎問題上站到中方這邊,正是爲了進行政治交易換取中方的保證。

這份幕後交易,在阿姆斯特丹會議召開前,就已經完成。

而日本方面,日本政府在四國的壓力下,終於在阿爾姆斯特丹作出讓步。承諾在1945年六月前,將臺彎諸島歸還中國。

關於臺彎問題,四國加上日本,最後在阿姆斯特丹簽訂了一份協議。以四國背書的方式決定了臺彎回歸的日期。

協議簽定後,四巨頭加上日本首相米內光政站在起攝影留念。五人面對着記者的相機,一起虛僞地笑着。

當時米內光政的想法是:打贏了和美國的戰爭之後,大不了再耍賴就是了。

英國首相艾德禮的想法也差不多:打贏了和美國人的戰爭之後,英國在這問題上再轉變立場,偏幫日本。信用這東西?反正邊上的希特勒元首在1939年時在捷克問題上已經耍賴刷了一次下限了......

而在這問題上表面站在中國這邊的蘇聯,斯大林的想法則是:嘴巴上支持中國,行動上不作爲,繼續讓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惡化。

這三個國家在這事上,其實都不是真心的想要臺彎回歸中國的。

而當時首次來到西歐的中國首腦李潤石主席的想法卻是:打贏了和美國的戰爭後,日本馬上就會爆發革命了,屆時,日本國內國外,將風起雲涌。到時候,中國得到的不僅僅只是臺彎了。

對着鏡頭的每個人都在笑。

這五大巨頭站在一起對着相機鏡頭虛僞微笑的畫面,被相機拍了下來,成爲這個時代的縮影。(。)

第399章 沒有家的海盜第438章 拖着歷史走的人第368章 噩夢開始第160章 宣戰第165章 逼近的第三艦隊第82章 採訪第234章 情報和偵察第366章 日德聯手第141章 料亭裡的殺戮第15章 融合與分離(上)第342章 看似牢不可破的聯盟第233章 挪威海上的捉迷藏(下)第395章 夏威夷之夢第401章 夏威夷淪陷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9章 非男非女,是男是女第491章 美國VS世界第519章 鄭伯克段第473章 雙簧第265章 逆襲的皇家海軍第197章 王牌飛行員李華梅第73章 奧運狂人第380章 開掛的日本人第354章 “根”在行動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167章 各方的反應第51章 扶他第294章 決定世界命運的十字路口第220章 悲慘的日本和神秘的女人第111章 長刀前夜第31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54章 櫻花樹下(下)第507章 第二次核擊第524章 印度攻略第361章 箭已上弦第90章 《倫敦條約》第241章 災難(上)第43章 粉碎歷史(1)第58章 談判第22章 我和魔鬼有個約會(三)第79章 艦男艦孃的奧運(1)第523章 中日友好靠棒子第170章 敗走的第三艦隊第38章 迅速結束的中國劇情第119章 紅色軸心第256章 火上加油(1)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470章 阿爾託利亞在亞洲第40章 投命狀第223章 一切都是心態問題第328章 斷絃(上)第230章 不一樣的二戰格局第460章 一個宗教的終結第481章 大地震中的日本第347章 坤甸諜影第366章 日德聯手第283章 丘吉爾的絕望第359章 滅儒第340章 鬧劇第326牛咬雞1第一更第525章 中東格局第18章 天使離人最遠,魔鬼離人最近第150章 金陵春第75章 奧運賽場上的中國風(一)第49章 海上大劫案3第219章 石油、戰爭還有可愛的意大利人第294章 決定世界命運的十字路口第77章 名聲(1)第402章 美國在行動第266章 長弓行動(上)免費孔乙己周伯鶸版第323章 十字路口中的美國第453章 虎頭蛇尾的戰役第80章 艦男艦孃的奧運(2)第162章 我們早就在戰爭中了!第255章 決戰卑爾根第257章 爆菊和雷擊第79章 艦男艦孃的奧運(1)第486章 轉向第399章 沒有家的海盜第255章 決戰卑爾根第218章 即將吹響的戰爭號角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493章 另一場閱艦式第512章 核爆在美國獨立日第106章 胡天胡地第72章 奧運第227章 未戰先敗第138章 目標:日本天皇第4章 鑽石王朝第188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96章 瓦胡島上空的泥轟雞第465章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48章 海上大劫案2第519章 鄭伯克段第223章 一切都是心態問題第239章 間諜第51章 扶他第514章 資本的“愛國”
第399章 沒有家的海盜第438章 拖着歷史走的人第368章 噩夢開始第160章 宣戰第165章 逼近的第三艦隊第82章 採訪第234章 情報和偵察第366章 日德聯手第141章 料亭裡的殺戮第15章 融合與分離(上)第342章 看似牢不可破的聯盟第233章 挪威海上的捉迷藏(下)第395章 夏威夷之夢第401章 夏威夷淪陷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9章 非男非女,是男是女第491章 美國VS世界第519章 鄭伯克段第473章 雙簧第265章 逆襲的皇家海軍第197章 王牌飛行員李華梅第73章 奧運狂人第380章 開掛的日本人第354章 “根”在行動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167章 各方的反應第51章 扶他第294章 決定世界命運的十字路口第220章 悲慘的日本和神秘的女人第111章 長刀前夜第31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54章 櫻花樹下(下)第507章 第二次核擊第524章 印度攻略第361章 箭已上弦第90章 《倫敦條約》第241章 災難(上)第43章 粉碎歷史(1)第58章 談判第22章 我和魔鬼有個約會(三)第79章 艦男艦孃的奧運(1)第523章 中日友好靠棒子第170章 敗走的第三艦隊第38章 迅速結束的中國劇情第119章 紅色軸心第256章 火上加油(1)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470章 阿爾託利亞在亞洲第40章 投命狀第223章 一切都是心態問題第328章 斷絃(上)第230章 不一樣的二戰格局第460章 一個宗教的終結第481章 大地震中的日本第347章 坤甸諜影第366章 日德聯手第283章 丘吉爾的絕望第359章 滅儒第340章 鬧劇第326牛咬雞1第一更第525章 中東格局第18章 天使離人最遠,魔鬼離人最近第150章 金陵春第75章 奧運賽場上的中國風(一)第49章 海上大劫案3第219章 石油、戰爭還有可愛的意大利人第294章 決定世界命運的十字路口第77章 名聲(1)第402章 美國在行動第266章 長弓行動(上)免費孔乙己周伯鶸版第323章 十字路口中的美國第453章 虎頭蛇尾的戰役第80章 艦男艦孃的奧運(2)第162章 我們早就在戰爭中了!第255章 決戰卑爾根第257章 爆菊和雷擊第79章 艦男艦孃的奧運(1)第486章 轉向第399章 沒有家的海盜第255章 決戰卑爾根第218章 即將吹響的戰爭號角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493章 另一場閱艦式第512章 核爆在美國獨立日第106章 胡天胡地第72章 奧運第227章 未戰先敗第138章 目標:日本天皇第4章 鑽石王朝第188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96章 瓦胡島上空的泥轟雞第465章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48章 海上大劫案2第519章 鄭伯克段第223章 一切都是心態問題第239章 間諜第51章 扶他第514章 資本的“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