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底定

高強來此何其速也?實際上,這一步自從當日接到張順的蠟丸密告後,整個招安和殺宋江的大局便已經展開,燕青上山招安,這是第一步;而後吳用向楊戩報信,張順自然再次聽壁腳成功,將這動態隨即呈報高強,他這裡隨即派出朱武攜御酒牛羊上山犒軍。話說即便是招安,在朝廷詔書下來之前,官兵用酒食犒勞山賊,這算什麼說法?一般人是決計想不到還有這一手的,原本就是高強參照水滸傳中的描述,故意給吳用提供這麼一個機會,料想以吳用的現在的處境和心性,多半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而後的發展看似步步驚心,其實都在意料之中,高強佈置多年,在梁山上種下的這許多種子,現在一一到了發芽壯大的時候,當局者如宋江、吳用、公孫勝諸人,都只見其中一角,縱有梟雄之才,亦難脫出局外,何況宋江這點本事,連賦閒通判黃文炳都鬥不過,焉能識穿其中奧秘?最後右京這穿心一刀,實則也只是給這一套連環計劃上一個句號而已。

錯了,該是頓號……招安,這是最後的一步棋了,眼下樑山鬧起內訌,大頭領被殺,正是羣龍無首的時候,高強趁此時調動大兵壓境,就是不想給梁山以整頓的時間,所謂夜長夢多,這盜夥終究不是他能夠隨時掌握的,現時山寨中招安是既成的共識,他不乘虛而入,難道坐等楊戩那廝前來招安?

得悉宋江確實已經死了,高強輕輕舒了一口氣,忽然間又有些悵惘。要平靜地將一個爲自己效力多年的人送上不歸之路,劉邦、朱元璋這樣的雄主或許眼皮都不眨一下,但高強雖然歷經兩世,內心卻終究還是個凡人,能無所感?原本他收了宋江爲己用,本是看重宋江能聯結江湖豪傑。建起梁山這一片基業來,等到梁山招安之後,也不指望他這個鄆城小吏能帶兵立功了——實際上從水滸傳裡宋江的戰場表現來看,實在不怎樣——想着把他封一個閒官,也算對得起宋江了。

高強這樣的考慮,並非無視宋江自身的心願和野心。有宋一代崇文抑武,倘若宋江率領十萬大軍接受朝廷招安,這十萬大軍對於他雖說是一種政治資本。其實更是殺頭的禍根∥江又不是一個有雄心改朝換代的人,對於他來說,最好的道路就是憑藉招安之功放棄軍隊進入官場,在一個不錯地起點上,跟着高強再升幾級官,博一個封妻廕子,死後光耀門楣,如是而已。

只是,這條道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宋江在大宋官場上找不到比高強更大的靠山←便只有緊緊跟着高強這一條路可走。無奈天意弄人。偏偏不容他走這條光明的道路,陸謙暗通蔡京,將他和高強之間的關係給捅了出去。適逢政局變幻,宋江這個原本根本就不會放在蔡京眼裡的江湖草莽,一下子成了極重的一枚籌碼,重到可以改變他和高強之間的政治均衡。一個小人物到了這種地位,基本上也就只有死路一條可走了,若不是高強念着自己在梁山佈置多年,捨不得這一番心血的話,直接組織大兵把梁山掃得乾乾淨淨,大概是最爲簡明地辦法——當然,倘若真這麼作了。後面的情況又會詭異莫測,比如若是高強一時手軟,讓武松給逃了出去,大概會上演一出“刺高”案,給後世的張文祥刺馬案先作一個垂範。

無論如何,如今宋江總算死了,而高強隨即大兵壓境逼迫招安,也杜絕了梁山衆人仔細調查此案的案情,從而使得這一連環計露出破綻的可能。高強站在船頭。眼睛望着梁山,此時水上朝陽初升,霧靄升騰,這一座梁山大寨好似被雲霞籠罩,間或有一兩隻水鳥咕呱叫着飛過,遠遠更有旗幡隱隱,鼓角微聞,這一副光景若落在騷人墨客眼中,多管又是詩興大發,只可惜高衙內的詩詞傳世者雖多,卻都是拾人牙慧,憋了半天也只想出“西塞山前白鷺飛”這樣的唐人詩句來,只得作罷。

他這裡正等的無聊,一旁有人打起旗語,不一會李孝忠的座船靠了過來,李孝忠只披着掩心甲,從那條走舸上一躍六尺,跳到高強的旗艦上來。若是初到此境時,見到這種能在奧運會上拿名次地成績,高強定要睜大眼睛好好看看,不過這陣子練兵練下來,古人地勇武之道令他眼界大開,也不以爲怪了。

在我國古代軍中向來有投石超距之戲,類似於扔鉛球標槍和跳遠跳高,高強在練兵時見到之後,一時起意,引入了若干現代田徑項目,招討司將士們興致勃勃,將記錄一再打破,現在的軍中記錄已經接近了後世世界記錄的水平,比如史進手下一個傳令兵的跨欄成績便大可以和劉翔拼一拼,只是缺乏先進的測量工具,導致這類短程比賽經常分不出名次,通常前四五名都能混個金牌戴戴。

對於這種成績,高強初見時當然是大跌眼鏡,這時代人的普遍營養水平和後代比起來差的很遠,爲何運動成績上卻相差不多,甚至能有所超越?他拿這個問題問燕青時,換來的卻是很詫異的反問:“衙內,此雖爲戲,卻能活命,戰場上生死難知,多一份氣力,便多一分生望,豈可不盡力?”

高強於是大悟,憑你競技體育商業化多麼發達,現代運動和科學結合的多麼緊密,古人有生存的壓力在後面追着,未必就差到哪裡去了。不過在大宋軍中,由於承平日久,這種生存的壓力逐漸淡化,因此士卒之間的身體能力高低不等,由此編成的部隊,其戰鬥力也變得很難估量,算是另外一個問題。

不過現在高強顯然沒有時間爲這種問題撓頭,李孝忠到了甲板上,向高強叉手道:“相公,賊人數倍我官兵,今雖然奪得水寨,難期必勝,何不燒船遠走,以水軍困之?”

高強心說你倒聰明。要是沒有把握能把山上這羣人招安,我大概也會象你說的這般處置了。“孝忠稍安,小乙已經上山招安去了,我今已佔形勢,諒他不能反抗,只能俯首招安,是乃一舉蕩平此寇也!”

李孝忠不是燕青這樣的心腹,自然不知道這山寨和高強的淵源。也不曉得主帥這麼大的把握來自何處。在他的概念中,官兵少而賊人衆,主弱臣強,招安也未必是真招安,怎能如此泰然處之?無奈身在下僚,只有進言之權,卻不能令上司每言必聽,也只索罷了,復行禮,跳回自己的走舸上去。

像他這樣想法的將官顯然不少。在高強的所部六軍中。只有韓世忠和楊志二人明白其中地奧秘,不過這倆人都是騎將,上不得船,不曾隨徵。

時候不大,率領水軍搶了水寨的李俊派了李立回來稟報,說是燕青從山上傳回消息,說道梁山衆人已經允諾招安,這便下山來拜見招討相公,須臾便至。到了這個份上,大約只是走個過場的問題了,高強心中一片寧靜,便在曹正的護衛下換了小舟,搖進水寨。而後登岸。上岸之時,他用力在地上跳了兩腳,樣子頗爲引人發噱,不過大軍之中,身邊並無人敢和他開玩笑,故而也沒人來問他爲何要跳。

“梁山啊梁山,一部水滸讓你流傳民間數百年,我又爲你花費了如許心血,如今總算第一次踏上了這塊土地了!”

古來穿越多寂寞。這已是高強的覺悟了,不過初次踏上梁山,而且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讓他有些“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小小感慨。好在現實總是煞風景的,高衙內的寂寥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山上一番喧鬧,燕青當先引着一羣人下了山來,見高強已經列隊出迎,燕青引導,那一羣人呼啦拉盡數跪倒,嘴裡亂七八糟叫了一通。

看樣子應該是些敬語,不過高強一概沒有聽懂,只是一打眼看到武松跪在衆人之前,行動之間頗有不便,高強就是一陣心疼,暗罵時遷下手太狠。趕緊搶前兩步,先將武松攙起來,手下用力,緊緊地握了握武松地手,大聲道:“梁山衆位頭領知機投順,心懷忠義,真乃朝廷之福也!這位可是及時雨宋江頭領?”

武松被師兄把手一握,好似見了親人一般,再聽他問起宋江,想到這位呼保義哥哥辛勞幾年,臨了眼看就要享受富貴榮華,卻遭了自己兄弟的毒手,九泉之下豈能瞑目?英雄虎目一酸,含淚道:“草民武松,躬率山寨衆人出迎王師,宋江哥哥昨夜已是歿了!”

接下來的戲碼就很無聊了,高強作莫名驚詫狀,而後好言安撫梁山衆人,這當中不少人早已和他暗通款曲,不過面子上總是要顧的,皆作感激不已狀;而像阮小七這類天真造反派,眼見形勢比人強,也只得權且應付兩句,至於其餘懵然無知者如燕順朱仝等,則拜宋江前期關於招安的造勢工作所賜,對此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現在官兵既然仍舊願意履行之前定下的招安協議,各人得保首領以全富貴,何樂而不爲?一時間稱頌之聲大起,能爲宋江帶淚者,竟惟有武松一人而已。

高強一一安撫已畢,便提出要上山去拜祭“義士宋江”,唬得身旁諸將神經一陣緊張,生怕梁山上仍有若干心存不軌之徒,若是藉着這時候刺殺了招討使,大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幸好朱仝出來推辭,說宋江雖然不得已落草,平生多懷忠義之心,如今好容易招安得遂心願,我等不願他死而爲賊,想要將他靈樞運回鄆城老家安葬。

高強自然順水推舟,說道既然招安議定,自當履行前約,宋江可以官禮安葬,也就是說,宋江的墓碑上可以刻官名,享受官員死後的朝廷待遇,按照之前商議好要給宋江武功大夫的官銜,死後轉一官,大概可以給一個遙郡刺史官,武將中也算美職了。

當下宋清出來謝過了。接着便是招安的細則,按照事先的約定,梁山可揀四萬精兵,充禁兵,其餘留作廂兵,待梁山軍設立之後,負責漕輓。種種細務,自有軍中大小將吏和梁山上蔣敬等人去辦。至於梁山府庫暫且不動,高強吩咐仍依舊約,由梁山買市十日,分金了事,不過現在與談判時有些不同,梁山等於是簽訂了城下之盟,多少要吐一些出來,因此高強指示須將分金之後地“餘數”獻納朝廷〗下里囑咐武松派人謹守府庫,能埋就埋能藏就藏,日後這塊地方可是咱們的,那錢給了朝廷就不知道要被敗到哪裡去了!至於這個餘數,出個三四十萬貫意思一下也就是了,也夠十萬大軍一年的軍餉了。

武松一一遵從,又請扶宋江靈樞回鄉,高強卻不準,說眼下樑山招安,隱隱以你爲主。各種事務千頭萬緒。片刻也離不得,兄弟盡義不在這區區禮節上,料理了山寨大事。完成了宋江的招安心願,這纔是大義所在〉的武松無言,只得垂淚應了。

在梁山待了一日,晚間高強乘船回去,隨即露布飛捷,向朝廷報喜,說道賴天子威靈,朝廷計議得當,三軍將士用命,今已招安到梁山宋江全夥。計有兵十萬餘衆,甲仗器械無數,資財不及點檢,請朝廷速依前計,措置官吏,建制梁山軍爲是;並請示梁山兵衆編制和駐防安排,一應種種,皆祈朝廷速降指揮,俾可照辦※謂指揮。便是指示的意思,當時向朝廷請示,多用此語。

捷報到日,朝野歡騰,高強這一派的高俅、樑師成、樑士傑等人自然不用說了,如張商英這樣人卻也歡欣鼓舞,北宋一朝用兵乃是大事,大軍一動就是錢糧無數,而且勝敗難料,打了敗仗中書宰臣固然要擔責任,就算打了勝仗,若是算下來帳目不對,宰臣也得遭到彈劾。因此高強這一份捷報解君之憂,舒臣之眉,一時間朝野人人振奮,都說招討司所用得人,聖天子威加四海,當即便有人上書拍馬屁,要求趙佶上尊號。

趙佶也是樂的合不攏嘴,連續幾日在朝堂上誇獎高強所任得宜,不負君父所望,甚堪嘉賞。樑士傑與高強已經是一條繩上的螞蜍,又有聖意在前,這等好機會豈能不抓?便即奏請議高強之功,之才,待大名府留守任期滿後,可徑調西府,掌樞密之職。

他自以爲這一下已經算是揣摩聖意得當了,哪知趙佶意思仍有不滿,這才恍然大悟,看來皇帝比自己還要心急,竟欲不等高強現任期滿,直接就要超拜樞密使了!

於是尚書左丞樑子美啓奏,說道朝廷中樞乏人,可即調高強進京,拜爲樞密。高俅聽說自己兒子竟然有宣麻之份,喜得不能自已,好在頭腦還算清醒,連忙出班請辭,說高強年輕,連年超擢已屬非分,今當遏抑其志,方爲養士之道。中書侍郎張商英也持此見,不過與高俅的場面話不同,他卻是實在不願中樞再多一個蔡京黨人了。

趙佶假意打了一通太極拳,說衆宰臣之議,朕已盡知,自有措置,朝廷不賞無功,不罰無罪,便即退朝。當晚宮中傳訊,當值翰林學士、知制誥葉夢得進宮,受皇帝面諭,並親給筆墨紙硯,而後內侍送歸學士院,即刻鎖學士院,不許內外出入。葉夢得爲高強故舊,早有預料,當即大筆一揮而就,蓋因高強年僅二十四而拜樞密,乃是本朝第一人,而且兼有文武之功,因此制詞崇美,後來傳到民間後,士林題之爲花花太歲宣麻詞,廣爲傳閱雲。

制詞既就,進呈皇帝,趙佶改了兩個字,葉夢得用白麻將原字貼過,重新改就,皇帝審閱畢,還付翰林待詔謄抄,並關報閣門司和御史臺。

次日,在京朝官以上皆朝會正殿,皇帝正衙文德殿,翰林學士葉夢得宣讀制詞,錄大名府留守司、三路招討使高強前後功,因進爲左光祿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加封武昌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第十一部完

第34章 反目(上)第5章 刑訊(上)第81章 底定第8章 龜頭(上)第六十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17章 洞燭第18章 謀定第54章 雙面第22章 平匪(上)第4章 祭掃(上)第四十四章第四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18章 逃亡第35章 武松(下)第6章 先發第3章 籠絡(上)第二十六章第19章 河水(下)第13章 街鬥(上)第十二章 上第12章 龍遊第34章 來投第35章 動員(上)第8章 收服(下)第80章 殺宋第二章第三十五章第13章 街鬥(上)第十一章 下第18章 召見(下)第7章 盟議第13章 劫牢(下)第37章 邀援(上)第28章 迎宗澤(上)第6章 心結(下)第10章 赤佬第26章 私鹽(上)第29章 劉琦(下)第10章 赤佬第37章 包裝(下)第11章 待發第13章 易安第8章 奪權(上)第50章 神兵第48章 大舉第13章 黑殺第3章 邀約第8章 拔刀第八章 下第38章 遇險(上)第37章 包裝(上)第3章 豪奪第19章 河水(下)第16章 入城第10章 治軍第4章 述職(下)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2章 下第26章 种師道(下)第21章 追失(下)第四十二章第21章 官逼第十七章第七章第18章 李逵(上)第五十八章第28章 解勸(下)第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15章 奚車(上)第39章 練兵第十二章 上第五十八章第八十七章第22章 房中第一章第37章 邀援(下)第72章 談判第28章 解勸(上)第17章 拔刀(下)第15章 夜探(下)第六十四章第9章 傑肯(下)第七章第3章 豪奪第31章 三人行第12章 燕京(上)第33章 董平(上)第二十七章第12章 燕京(下)第19章 料敵(下)第19章 殺巧第三十六章第26章 對箭(上)第十章 下第20章 張青第8章 龜頭(上)
第34章 反目(上)第5章 刑訊(上)第81章 底定第8章 龜頭(上)第六十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17章 洞燭第18章 謀定第54章 雙面第22章 平匪(上)第4章 祭掃(上)第四十四章第四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18章 逃亡第35章 武松(下)第6章 先發第3章 籠絡(上)第二十六章第19章 河水(下)第13章 街鬥(上)第十二章 上第12章 龍遊第34章 來投第35章 動員(上)第8章 收服(下)第80章 殺宋第二章第三十五章第13章 街鬥(上)第十一章 下第18章 召見(下)第7章 盟議第13章 劫牢(下)第37章 邀援(上)第28章 迎宗澤(上)第6章 心結(下)第10章 赤佬第26章 私鹽(上)第29章 劉琦(下)第10章 赤佬第37章 包裝(下)第11章 待發第13章 易安第8章 奪權(上)第50章 神兵第48章 大舉第13章 黑殺第3章 邀約第8章 拔刀第八章 下第38章 遇險(上)第37章 包裝(上)第3章 豪奪第19章 河水(下)第16章 入城第10章 治軍第4章 述職(下)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2章 下第26章 种師道(下)第21章 追失(下)第四十二章第21章 官逼第十七章第七章第18章 李逵(上)第五十八章第28章 解勸(下)第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15章 奚車(上)第39章 練兵第十二章 上第五十八章第八十七章第22章 房中第一章第37章 邀援(下)第72章 談判第28章 解勸(上)第17章 拔刀(下)第15章 夜探(下)第六十四章第9章 傑肯(下)第七章第3章 豪奪第31章 三人行第12章 燕京(上)第33章 董平(上)第二十七章第12章 燕京(下)第19章 料敵(下)第19章 殺巧第三十六章第26章 對箭(上)第十章 下第20章 張青第8章 龜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