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在這個時刻選擇馬擴加入自己的計劃中,固然有高強心裡??的因素,卻更多地走出於對未來的考慮。可以想見,未來的幾年中,由於不能和遼國公然翻臉,而女真與遼國之間的戰事短時間內亦不可能分出勝負,因此高強只能漸次派遣有力的軍將使臣前往遼東,以適應與北方異族地作戰。

如此一來,各地兵馬向登州調動的頻率和規模都勢必逐次增加,遼國既然有常駐使節在大宋京城中。嗯必在各地也都有些細作,萬一這種調動和遼東地郭藥師叛亂中那些宋人兵將聯繫到一起,很有可能使得大宋陷於被動。這個時候,如果有登州兵馬鉢轄的配合,便可以推說是正常地兵馬更戍。而將馬擴給拉進來,也可以借重他的個人能力,畢竟當初能擔任使者,足以顯示馬擴的個人素質,況且大宋武舉地質量其實也是相當高的,中舉者無不文武兼資??前提是沒有走後門。

至於說出於要求登州兵馬鉢轄地配合,就須得拉攏他地兒子,這就是高強對這北宋時代的瞭解了,在如今這種官僚體制下,公務行文的效率絕對比不上權力背景下的私人交情。同樣的制度,由不同的人來實施,在中國就會獲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此乃國人千古不易之律。

馬擴聽高強說了出兵遼東的秘辛,又驚又喜。驚者,朝廷在不聲才響之中,居然已經有了如此大的戰略決策。並且已經着手施行,從其倍密程度和動用地資源來看,顯然實施的力度不同尋常;喜者。身爲一介,世受國恩地官宦子弟。馬擴屬於大宋最爲堅定地支持者階層,能夠有機會在決定國運的戰場上施展自己的才華,這是何等的榮幸?即便是他的知交好友劉琦。如今已經官居常勝軍統制官。卻也得延遲到他之後出塞呢!

一時心潮起伏。馬擴說話也有些遲疑了:“相公。國家有用着小盧處,自是在所不辭,惟小人應試不中,才學不足以當此重任,恐怕有負相公之望……”

高強把手一擺,嗤道:“凡人才者,試後方知。這試可不是考試之試。乃是試用之試,尤其兩軍陣前決勝,或是廟堂上折衝樽俎。必須歷練方知,哪裡是你等太學中考些兵書戰策,校場上較些弓馬騎射便知有才與否的?我今分途遣人出塞。亦是有意從中簡拔將校,以備未來大事。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劉琦之才我已知之,他既然與你爲友。涼必有些才華,設若錐不處囊中,如何顯其鋒芒?我今便是處錐於囊中矣!”高強這用地是戰國時地典故,所謂的脫穎而出是也。

馬擴生平苦學文武。心中自是有一番期許,如今卻應試不第。胸中正有一股不平氣。現在聽見高強這般說法,直是以國士相期許。怎由得他不心動?復又想。今番若是不往。回返登州家中,無非是再讀兵書戰策。以待三年之舉,他如今已經是將近三十的人了,青春年華好蹉跎,哪裡還有幾個三年可以揮霍?遼東之行若是立下功勞,入了這位現今炙手可熱的樞密副使的法眼。可不好過那武舉一個乾巴巴的出身!

想到這裡,馬擴心下已經有了計較,翻身便拜,口稱:“相公如此青眼。小人敢不傾心效命!”高強亦喜,即時將他扶起,獎掖了幾句。

大家都是年輕人,又不是那等酸儒,那些虛文自是可免則免。高強隨即將遼東情勢向馬擴大致說了一遍,馬擴聽罷,皺起眉頭道:“相公這計謀是好的,借扶起渤海人,以分遼國之勢。兼爲女真摯肘,俾我大宋可以從中取利。只是先期入遼四將自有統屬,且均有親信部屬,未審小人去後,當司何職?歸何人統屬?”

高強點頭道:“你既知大略,我便放心。如今我派去遼東四將中,缺少一個長才,能與塞外女真族相往還。你雖不明女真事,卻難得在鼎中飽學,能明大事,待去往塞外之後。可多方瞭解北地情事,及各族離合聚散之狀,一面學習女真語言,料來不久亦可擔當使節了。”在此之前,和女真之間地聯繫都是以商旅身份進行,而且也不涉及到政治和軍略。因此高強並不在意。只用一個之文恭的師弟蘇定常駐北地生女真境內。可是往後要是牽涉到國家間的交往,這使者可就不能草率了,必須是飽有學識,明瞭國家大事,臨事又懂得變通的長才,方能不辱使節。歷史上中國與外國交往,常常有些商人無賴輩充斥其間。就是因爲作爲當時社會精英階層的士大失絕少此種人才,倘若鬧出了象萬曆援朝時那種笑話,任由一個商人糊弄國家朝廷,那高強不如一頭碰死算了。

原本高強地心中,燕青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小乙眼下揹着東南一攤子地事,也無人可以取代,終不成臨時再抓差過來吧?因此這件事只在他心頭,總是找不到合適地人選。這馬擴卻好比是天上掉下來的,歷史上此人就曾經出使,如今派去塞外歷練一時,倘若真能勝任,可不了了高強一樁心事?

馬擴見這般說,益發覺得自己重要起來。原本武舉讀了些書,比尋常武人更有文化,亦必自詡不凡,此時聽見高強指望他作使節,且是可以決定大宋與一個北地新興國家關係地使節,這等使命感和自豪感立時將他充滿,慨然道:“區區不才,受相公如此重託。惟有捨身相報,庶幾不負國家。不負官家,亦有以報相公知遇之恩,方纔稱心。”

高強大喜,便與他說些對未來北地大勢的預測,馬擴隨聽隨記,間或問上兩句,卻多中肯肇,越發令人覺得他心思機敏。能見微知著,高強心中暗喜,自慶得人。

一夜無話,次日高強又留他在府中。命人請了宗澤和趙良嗣二人來,一同講論北地情勢,算是給馬擴再上上課。這二人中趙良嗣對於遼國情勢更爲了解一些,宗澤則擅長戰略推演,譬如之前調度西北兵將和軍需狼草,籌劃攻略盛底河城一役。宗澤所率領的新建參議司雖然只有陳規等寥寥幾名屬員。但計劃周詳表現出色,尤其是宗澤,對於龐大繁雜地軍需和兵將運動線路、囤積地點、調動速度等等,幾乎是看一遍就過目不忘,而且對於往後一段時間的預計幾乎分毫不差,這等本事叫高強看的是目瞪口呆。心說之書上說的奇才,莫非如是?

而今西北戰事將歇,參議司的重點就放到北地女真和契丹開戰以後的戰略推演上頭,據說現在已經推完了女真邊地戰事一年的演變。只是範圍不夠大,只涉及到黃龍府和部分遼國東京道而已,下一步就是結合新送到地情報。擴大推演範圍了。

這日,待趙良嗣說過了遼國勢力之後,便是宗澤講演:“據我司所探,生女真完顏部太??束病重,如今大權已由阿骨打掌管。此人經年初頭魚宴上忤逆遼主之後,唯恐遼國加誅。,必定加緊起兵的準備,一面遣人來我朝求取兵甲,一匠稱兵攻打附近部落。以掠奪子女牲畜,壯大其實力,此既是塞外部族一貫作爲,亦是完顏部幾十年來之慣舉。生女真諸部數十年來已經多聚於完顏部旗下,奉其號令,其必向遼地邊境系遼女真進逼,此輩歷來受契丹羈縻,倘若力有不敵,必當走訴於遼。”

“契丹主縱是無道。國中亦必有能者。況且女真一族。自來爲契丹所忌。今聞其兼併部族,整繕兵甲。豈不有備?必當趁此女真內鬥之機,起兵誅伐完顏部。只是完顏部預謀已久,又得我朝大批兵甲相助,遼兵政腐敗已久,倉促集兵難勝。不出三戰,則遼東北統軍司之兵力當喪失殆盡,餘衆只能屯聚於黃龍府中,向遼主求援。”

“黃龍府乃是遼太祖阿保機賓天之地。東北第一重鎮。一旦被圍,遼國震動,勢必大兵來救。”說到這裡,宗澤看了看趙良嗣,後者將頭轉了開去,故作不知。宗澤也不在意,續道:“我司計議到此,便意見不一,我意遼國國本在此,必定傾國之兵來援,務求一戰而定,方可保其各部不致離心;而趙承旨卻說遼主昏聵,蕭奉先奸佞,若受了女真賄賂,讒言惑上,或許使遼主不往親征。”

高強見狀。已知二人意見不一致。這推演到了此處就進行不下去了。便向馬擴道:“大致情勢便是如此,如今戰事未起,你且往遼東,尚有一年時間容你熟悉彼處山”地理人物風俗,亦可隨商隊前往女真中以探彼虛實。待戰事起後,朝廷自有指揮降下。”馬擴受命,又向宗澤問了起居,便即請辭,說道要回家安頓家中。

此乃人之常情。高強便許他自去,命人捧了一百貫錢引作盤纏。馬擴辭而不得,只得接了。高強又命他在家中安頓好,一個月中,自有使者持着秀字令牌和樞密院信牌前去相招。到時只可挑選幾名心腹軍士,相隨上路,馬擴應了。拜別衆人而去。

迴轉府中。高強見宗澤和趙良嗣還是彼此扭頭不說話,看樣子倆人爲了這個戰略分叉的問題爭了不是一天兩天了,便另起話題:“宗承旨,我見你平日諸般軍機文書,山川圖形,道路坡坎,俱是一望便知,過目不忘,似此本領敢走出於天賦?”

宗澤見問,捻鬚一笑。說了一句叫高強險些吐血地話:“高相公有所不知。此乃君子之浩然正氣使然也!”

“……往彼娘之,你欺負本衙內沒讀過書啊!”高強白眼一翻,心想我問地是你過目不忘的本事,你跟我扯什麼浩然正氣?莫非這浩然正氣還是什麼絕頂神功,能伐筋洗髓,開啓人類基因鎖叉叉層之類地?

宗澤見他面色不豫。忙笑道:“高相公諳熟世務,想必於聖人經典不大留意,實則聖人之道,以仁治世,又以浩然正氣養己,誠能正心滌念,以浩然之氣臨之者,則無往而不利也!惜子此道難得,世多以爲虛妄,致使聖人大道陵替,豈非謬哉?”說着連連搖頭。

高強看他神情,倒不似有意相戲。又看了看趙良嗣,卻見他也是一頭霧水。懵然不知所以。再請宗澤解釋了幾句,仗着相比這時代人廣堪地多的見聞,高強總算明白了一些,大約這浩然之氣是指地一種狀態,儒生若能領會聖人之道,便可以進入這種狀態中,無論是書本知識還是別地什麼信息,統統海量汪涵,而且能象超級計算機那樣——歸納整理,進而得出相應地結論來。宗澤用以進行戰略推演地,也就是這種本領——他所謂的浩然之氣。

見高強還是半信半疑,宗澤微微一笑。隨即閉上眼睛,沉寂一會。趙良嗣看見了,便向高強小聲道:“衙內,宗承旨這做派,正是他每日地功課,往往將參議司今日收到地信札密報通通看過之後。便即露出……”他剛說了兩句,宗澤那裡忽地將眼睛一睜,高強只覺得室內忽地暗了下去,襯得宗澤雙眼格外明亮。

正吃了一驚時,卻見宗澤撮脣發嘯,憐似平地起一個驚雷,高強心旌搖動,幾乎站立不定。心中駭然:這是什麼本事?獅子吼?還是攝魂魔音?

那邊宗澤已經收了嘯聲,見高強搖搖欲墜,忙搶上來扶住,道:“一時忘形,驚了相公。卻是罪過。”跟着便分說,自己也不是每次小定都會發嘯,只是不由自主,偶一爲之而已。

高強驚魂甫定,心下卻有幾分信了,想起明之中記載王陽明半夜長嘯,一軍皆驚,看來宗澤這一手果然是儒家嫡傳。只是造詣估計比不上王陽明,這動靜也就驚一驚一屋子人。但即使如此,也夠高強開眼的了,起碼他現在終於知道,這所謂地嘯聲,絕不是扯着嗓門大喊大叫。

此時趙良嗣才醒過味來,看宗澤的眼神又自不同。大約每個人突然發現身邊某人有些自己不具備的能力時,都會有這種眼神吧?旋即又想起業務之爭來,小心翼翼地問道:“宗承旨,你那遼主必定親征地結論,難道便是如此得出的?”

宗澤點頭道:“正是如此。若是遼地不生其餘變故,則女真起兵一年之中,遼主勢必親征,決然無疑。”

趙良嗣聞言。默默無語,高強卻還惦記着這功夫,心說若是真如宗澤所言,儒家有這樣神奇的本事,那隻消集中幾個這樣本領地人,不就等於有了一臺超級計算機?還是智腦哎!突破馮一諾伊曼理論不再是夢想了!

只是這般興奮地發問,結果卻是當頭一盆冷水:“相公須知,此術須治易經,復以之爲綱,深究道德性命之道。復觀聖人經典,方可學得。然歷代顧儒雖多,得之者萬中無一,本朝惟有程伊川得之,如王兼公、司馬溫公等輩。雖然飽學治經典,亦不得其中奧秘。蓋孜孜功名者固然難求。遁隱山林者卻也失其志氣,老失平生閱人固多。有此術者惟見一人!”

高強聞言,心中卻冷了,原來這神奇的浩然之氣,後世之所以不知奧秘,乃是因爲成才率太低,大抵就像歷史上地許多奇技淫巧一樣,長久流傳下來,不得其人,遂漸漸湮沒。至現代儒學示微,更不可得而法了。由此也解開了他地一個疑團,那就是易經作爲一門預測學,現代有人認爲是和計算機原理有關的。爲何儒家會將其奉爲經典?大約就是因此了。

第十一章 下第15章 金芝第13章 易安第15章 梁山第25章 開戶(上)第24章 鹽務(下)第22章 棒喝(上)第十七章第2章 冤案(下)第15章 奚車(上)第八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6章 先發第17章 難爲(下)第九章 下第四十九章第十二章 上第10章 意動第19章 鐵牛(下)第61章 死戰第七章第24章 理財(下)第1章 清溪銀(下)第4章 述職(下)第63章 參議第五十五章第17章 降服第十一章第18章 盤妻第14章 算帳(上)第八章第15章 梁山第12章 燕京(上)第3章 籠絡(下)第4章 祭掃(下)第26章 絕情第64章 張叔夜第2章 冤案(下)第七章 上第28章 宋江第28章 解勸(上)第二十三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33章 上第四十九章第15章 頭陀(下)第6章 建策(下)第13章 右京(上)第七十一章第30章 中計第36章 泯恩仇(下)第5章 心戰(上)第29章 佈局(下)第29章 劉琦(上)第四章 上第八章 上第二十七章第8章 東瀛(下)第十六章第12章 夜話第七十九章第16章 要務第22章 無聲(上)第34章 下第37章 邀援(上)第十二章第6章 心戰(下)第31章 事後覺第二十章第八十章第二章第13章 街鬥(下)第二十五章第9章 餘波第20章 楊戩(下)第8章 奪權(上)第30章 結合第1章 上元第40章 結局(下)第28章 迎宗澤(上)第13章 易安第24章 鹽務(上)第四十六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13章 右京(上)第8章 龜頭(下)第十九章第11章 連環馬(下)第五十三章第4章 三人第13章 右京(下)第二十五章第18章 東坡第二十七章第24章 鹽務(下)第三十一章第13章 劫牢(上)第六章 上第二十六章第13章 街鬥(下)
第十一章 下第15章 金芝第13章 易安第15章 梁山第25章 開戶(上)第24章 鹽務(下)第22章 棒喝(上)第十七章第2章 冤案(下)第15章 奚車(上)第八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6章 先發第17章 難爲(下)第九章 下第四十九章第十二章 上第10章 意動第19章 鐵牛(下)第61章 死戰第七章第24章 理財(下)第1章 清溪銀(下)第4章 述職(下)第63章 參議第五十五章第17章 降服第十一章第18章 盤妻第14章 算帳(上)第八章第15章 梁山第12章 燕京(上)第3章 籠絡(下)第4章 祭掃(下)第26章 絕情第64章 張叔夜第2章 冤案(下)第七章 上第28章 宋江第28章 解勸(上)第二十三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33章 上第四十九章第15章 頭陀(下)第6章 建策(下)第13章 右京(上)第七十一章第30章 中計第36章 泯恩仇(下)第5章 心戰(上)第29章 佈局(下)第29章 劉琦(上)第四章 上第八章 上第二十七章第8章 東瀛(下)第十六章第12章 夜話第七十九章第16章 要務第22章 無聲(上)第34章 下第37章 邀援(上)第十二章第6章 心戰(下)第31章 事後覺第二十章第八十章第二章第13章 街鬥(下)第二十五章第9章 餘波第20章 楊戩(下)第8章 奪權(上)第30章 結合第1章 上元第40章 結局(下)第28章 迎宗澤(上)第13章 易安第24章 鹽務(上)第四十六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13章 右京(上)第8章 龜頭(下)第十九章第11章 連環馬(下)第五十三章第4章 三人第13章 右京(下)第二十五章第18章 東坡第二十七章第24章 鹽務(下)第三十一章第13章 劫牢(上)第六章 上第二十六章第13章 街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