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方略一定下來,下面的細務自有一班參議官們去辦,什麼調動兵力,什麼囤積糧秣,什麼馱獸車仗徵集,什麼作戰計劃擬訂,一應皆是諸位參議們訓練有素的科目,高強也幫不上什麼忙,盡數推給陳規等人去勞心。

在得到了宋軍將與其共同征討金國的承諾之後,高麗使者亦表示其兵決不越過鴨綠江一步,兩國好似已將金人視作了砧上魚肉一般,任意宰割。高麗使節滿意而歸,這廂高強請來監軍童貫,將自己與高麗結盟一事告知於他,並稱自己不日便要北上,攻打金國國都去也。

童貫前次穩坐遼陽府,卻也有個留守之功,雖然說他身爲郡王,已然位極人臣,再也升不上去了,不過那金帛田園的賞賜也是加倍豐厚。既然賺了便宜,好該知足常樂,怎知童大王素來自詡知兵之人,見金兵煞是不濟,連高強這等黃口孺子都戰不過,國主一戰成擒,顯然是一塊到手的現成功勞,如今見高強又要出戰,他哪裡還坐的住?自思自己立功西北,拓土雲中,十餘年來所向皆勝,自然強過高強這小兒甚多,高強都能立下如此大功,何況是童大王了?

因此上一口咬定,定要從軍出征,至於留守的功勞情願送給他人,反正高強手下軍隊的後勤機制較爲獨立,他一個監軍也插不上手,在遼陽府整個就是遊手好閒。高強說不動他,再則也擔心這廝暗中搗鬼,在這遼東戰事緊要的當口拖他的後腿,便即允諾了,只是要他緊隨中軍,不可擅自行動,童貫自是滿口答應。

此後遼東宋軍頻繁調動,首先是旅順口的水師從海道前往保州,將當地的中原商旅及其財貨盡數運回旅順口安置。這保州地近開州。與金國是隔着一條鴨綠江相望而已,雖說有不用兵的盟約,但自從宋金開戰以來,此地的中原商旅大多數也已經離開,宋軍水師來此走了一遭之後,更是宋人絕跡。落在有心人眼中,無疑是保州即將不寧的徵兆。因此高麗、倭國等國商人亦皆紛紛出走。其去向居然多半都是向着宋軍控制下的旅順口而去。

此後開州前線宋軍兵力猛增,在蘇州關下完成集結地欒廷玉部兩萬大軍開至此處,加上此前在開州的韓世忠、李孝忠、馬彪等兵力,開州雲集了八萬多宋軍,連營四十多裡,旌旗蔽日,一副大動干戈的景象。

高麗兵見狀自然鼓舞,於是四月八日。保州事變爆發,高麗以金國先違反了保州不駐兵的盟約爲由,出動上萬兵力攻取保州,將城中的女真人殺了個乾淨,隨後三路兵發,一共出動了不下五萬大軍,向其北面的金國發起進攻。

高麗人既然打響了,宋軍也就應約出動。只是欒廷玉擺出一副不緊不慢的架勢,每日裡前進二三十里便即紮寨,四處覓地修築堡寨,又派遣文吏丈量土地,計算里程。哪裡是在打仗,分明是墾荒。

金人老於兵事,且知宋強高麗弱,一早便收縮兵力,在鴨綠江畔迎擊高麗。粘罕僅以七千兵力。設伏大敗高麗中路兵兩萬,逐北近百里。斬首三千級,嚇得其餘兩路也都慌忙退卻,不但寸土未得,反被粘罕擄了千餘人戶回去。

此時高麗方纔覺出不對來,連番遣使促令宋軍進兵,而欒廷玉口中連聲應諾,卻依舊不緊不慢,一直推進了一百多裡,抵達鴨綠江支流沸流水以後便再也不肯前進,索性在沸流水和鴨綠江地匯流處紮下大營來,每日裡填土積石,大有將這營壘直接建成一座城池,在此常駐之意。

高麗至此方知不對,忙又遣使往遼陽去與高強理論,到了彼處方知,原來高強在保州事變之後兩日便已離開遼陽北上,眼下宣撫大旗已經過了銀州了!

原來欒廷玉之軍到了開州,並不是增兵,而是換防,原駐開州地諸軍除了留下王伯龍部六千兵守城以外,餘衆盡數西返遼陽,而後馬不停蹄跨過遼河,向北路銀州而去。

“此番,我軍以欒統制部兩萬兵,王千戶部六千兵守東路;史承宣、大節度兵兩萬五千會於貴德州,經東那道轉北上,直金國鹹州兵之左;郭太尉一萬八千兵經瀋州、遼州、鐵州北上,直金國鹹州兵之右。我軍中軍以馬統領軍爲先鋒,韓節度次之,李節度、花節度之兵爲中軍,由銀州直指鹹州。”四月十六日,高強中軍抵達銀州,駐守此地的萬戶張暉出迎,在銀州的官署大堂上,陳規展開遼東地理圖,將此番大軍行進的路線對張暉簡略說明。

張暉樂得合不攏嘴,向高強叉手道:“相公以少勝多,不但大敗金人,便連那阿骨打也擒了來,如今遼東誰人不知宋軍善戰?往日人皆說什麼女真不可敵,直是吹那大氣而已!如今相公大軍北伐,十萬雄師,憑他金兵些少兵力,恰似螳臂當車也!”

高強微微一笑,也不接他的話茬,要知道他中軍先期北上,餘部陸續開進,這些兵力其實多半都還沒到位,嘴上說說過癮而已。便笑道:“張萬戶,你久守銀州,身當遼東之北路,自知當面之敵虛實,如今我軍北征,是要一直殺到金國會寧府去的,張萬戶以爲可否?”

張暉本是好功名的性子,之前守銀州沒立下什麼功勞,聽說開州打的激烈,急得他在銀州城樓上跳腳,大罵金兵不走他這裡進攻,太也不仁義。聽得高強要一直打到會寧府去,樂得嘴巴也合不攏,拍着胸脯道:“相公放心,金國在鹹州不過三千多兵,都是鹹州都統婁室統領,小將視他如草芥爾!敢請相公一支令,小將願率本部爲大軍前鋒,十日之內取下鹹州,讓相公歇馬!”

高強聽說鹹州只有三千兵馬時,倒也不意外,金國在開州兵力幾達七萬之衆,佔到他全國可用兵力地七成。還要留下兵力在黃龍府和泰州守禦契丹,鹹州能有大軍纔怪。便笑道:“張萬戶,既知鹹州兵力甚寡,何以遲遲不敢前進?”

張暉登時將眼睛鼓了起來,道:“相公說甚話來?小將六七千兵,要守把銀州、貴德州遼州之間近百里之地,身後便是相公的遼陽府。怎敢輕舉妄動?不意竟被相公疑我逗撓。今番非攻下鹹州不可,否則焉有臉面立足於遼東諸軍中!”說着直挺挺地跪在地上,便要高強下令於他。

高強忙將好言相勸,又說攻城器械未到,尚須等待數日,哪知張暉卻道:“金兵哪裡會守城,鹹州城上也無多少守具,某進兵之際一鼓登城便是。焉用攻城器械?敢請相公下令!”

高強頓時便覺不快,想那婁室也是金國良將一員,又佔着地利,兵法說五則攻,十則圍,對付金兵這樣的強兵再謹慎些也不過分,張暉兵力也不過就是對方的兩倍,怎敢說這樣大話?有心加以申斥。礙着方纔說話已經過火,倘若一意打壓,只怕冷了張暉的戰心,微一沉吟時,卻瞥見一旁童貫面帶譏嘲。顯是見他馭將無術。一轉念間,已有了計較:

“張萬戶既然一意求戰,本帥要待不允,恐傷了將士心,只是此番進兵不比尋常。張萬戶爲大軍前鋒。倘若挫動銳氣,軍法難容。張萬戶可敢立下軍令狀?”

張暉賭氣。便即允了,他卻不識字,有軍中幕吏寫了狀子念給他聽,教他簽了花押。高強仍恐他有失,待要撥些兵馬助他,張暉卻恐分了他功勞,只是不要,便徑自去點起兵馬,殺出城去了。

這銀州和鹹州相去也只三十里,大軍行來半日即至,探馬往來更快,因此高強也不怕他大敗,只命林沖率教師營遙遙綴着,防他被敵人斷了後路。高強端坐中軍,只看流星探馬一個接一個地來稟報:“張萬戶離鹹州十里!”“張萬戶離鹹州五里!”

“張萬戶進抵鹹州城下,城頭不見金兵旗幡刀槍!”

“鹹州城門大開,城中不見人影,張萬戶已遣斥候入內探查矣!”

“鹹州內外並無金兵蹤跡,張萬戶走馬取鹹州,向相公報捷!”

難道說婁室自知不敵,率軍逃遁了?高強心中鬱悶,心說莫非我是諸葛亮他是魏延,倒是我這統兵的文臣過於保守了?傳令褒獎張暉,錄下其功,一面教林沖撤回銀州城中。

豈料到了夜間,鹹州城中一場大火,金兵也不知從哪裡冒出來,衝着駐守城中的張暉部一陣亂殺,張暉倉促間抵敵不得,胡亂殺到天明,金兵方纔退去。待撲滅了火跡,計點士卒折卻近兩千人,在營房中燒死的佔了大半,連他自己也被燒傷肩膀,斬得金兵首級卻只數十而已。當下垂頭喪氣,命副將徹查城中金人,一面來向銀州高強請罪。

高強心中暗爽,不過用人之際,卻也不好傷了他性命,便將出軍令狀來,說道這狀子只是定下攻取鹹州,張暉既然已得了鹹州,便不違軍令狀。至於後來中了埋伏失利,不在此列,功罪相抵,着他日後立功便是,張暉聞言感激,復又回到鹹州城中,四處打探金兵去向。

過了十日,韓世忠、李孝忠、花榮等大兵都到,左右兩路地郭藥師和大忭等人亦已依照計劃開拔,那張暉方纔傳來消息,說道婁室果然向北退卻,這一路上金人兵力甚是單薄,只是聽說金國自阿骨打被擒之後,近日已經立了其弟吳乞買爲狼主,方集兵諸部以圖再與宋軍決戰。

此時已近五月,天氣晴朗,高強便教進兵,六萬多大軍迤邐北上,於路不斷有諸部來降,俱說是原先歸附遼國的諸部,當金人起兵之後不能抵敵,只得歸順,如今天兵到此,金人望風遠遁,他們便也情願歸降大宋,各自獻上些牛羊戰馬佐軍,有的更獻出些族中美女。

高強一一用好言撫慰,仍許諸部原居各地,各自給個小官,大抵是些巡檢之職,除了徵些嚮導之外,牛羊戰馬不妨收下,軍中給些金銀絹帛之屬作償。這些東西在北地購買力甚強,算來倒也不虧了。至於那些所謂各族美女,高強只略微看了一眼,便即慨然推辭,說道王師奉大義,弔民伐罪而來,豈可行此不義之事?說話之際強忍着嘔吐之慾。自覺頗爲辛苦。

如此一路推進。每日行二三十里便住,半個月下來都沒有遇到金兵抵抗。這一路上大多數肥沃土地都被諸女真猛安所佔,高強自然不會客氣,吩咐一一收歸己有,待戰事平定之後便好授給遼東將士。實際上大軍北伐和東征,遼東的百姓亦是聞風而動,到處拓土,尤其郭藥師等遼東諸軍。其千戶百戶的編制根本就是軍民一體,所到之處只將木籌一插,後面便有來自其千戶地百姓劃下地盤,效率極高,至於如何分配,不妨等到戰事平息纔來詳計。

五月中,張暉的前鋒已經抵達黃龍府境內,斥候甚至已經跑到距離黃龍府目力可及地範圍之內。到這裡還不見一個金兵地蹤跡,張暉在鹹州吃了一次虧,不敢冒進,退回到離黃龍府五十里處下了寨子,一面遣人飛報中軍。請高強定奪。

“相公,此必是金兵知我大軍北來,不敢逆我兵鋒,是以火焚鹹州,後退五百里至黃龍府。集兵在此以待我師。想我軍糧秣遠自蓋州和旅順口運來。於路轉餉不易,兼之此地寒於遼東。倘若熬到秋冬之時,大雪落下隔絕道路,我兵十餘萬衆勢不能久守於此,必須南歸就食,那金人世居北土,耐寒敢戰,卻正是他用武之時。”此時高強已然進至離黃龍府八十里的信州屯駐,聞說前鋒已經進至黃龍府境內,便召集諸將商議軍事,連左右兩路地史文恭、郭藥師等人俱都前來相會,大帳中數十員文臣武將濟濟一堂,陳規代爲解說了當前兵事之後,便作如是說。

童貫北上隨軍而來,遼陽府作爲全軍後勤供給地樞紐,高強留下了朱武調度守禦,故而隨軍參議便以陳規爲首,他這番話雖是出自一人之口,其實也是參議們連日研討的結果。

諸將多半都是歷戰宿將,這一路北上近五百里都沒有大戰,本已心生疑慮,聽得陳規這般說法,俱道有理。花榮便道:“近聞金人已立新主吳乞買,本意其新敗之後,志氣必然頹唐,不意卻能壯士斷腕,出此計策。北土貧瘠,冬季既寒又長,糧餉轉輸不易,當日遼國數次攻伐女真,多驅百姓屯田爲計,便是由此,豈料前鋒一戰失利,諸多百姓如羊遇狼,盡皆被金人趕殺擄劫,方令金人坐大。”

郭藥師亦道:“正是,達魯古城一戰,金人號稱破敵六十萬,其實皆百姓爾,以契丹之居北地日久,亦要行此下策,可見女真之難伐。其後遼主親征,金人不敢迎其鋒,亦退守國中,聞遼主自去方行追擊,有護步答岡之勝,亦不過先待敵糧盡,冬季嚴寒之際,盡得天時地利人和而已。今日金人一退五百里,將沿途三十餘猛安之地盡數捨棄,百姓奴婢亦皆驅使北去,諒來亦是那金國新主吳乞買師法阿骨打之故智,否則難以一其國中意志。”

高強聽這話亦覺有理,自己出兵和吳乞買地即位算起來幾乎同時,這麼大的事金國幾乎是立刻就作出了決斷,也只有這種解釋能說的通,即此種戰略本來就是金人慣用之法,大家都願意照此行事。從鹹州開始,各種情報都顯示金人退地雖然倉促,但極爲堅決,路上連掉隊地人都極少看到,據軍中捕得地女真掉隊之人供稱,婁室等人撤退時甚至將百姓奴婢都用繩子捆成長串,聲明一人逃跑便殺全隊,女真本族人也是一般無二,更有許多偵騎在後隊周圍巡邏,凡遇到力竭掉隊的人盡數殺死掩埋,免得泄漏了消息。

“倘真如此,我軍當如何應對?”在中原對北地異族的戰爭歷史上,這種戰法也不是頭一回碰到了,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羌人,不管是誰,或多或少都用過,就連西夏人也不例外,這遼闊而貧瘠、寒冷的土地,就是他們最好的盾牌。

“相公,小將以爲,黃龍府近在眼前,我軍兵糧足支兩月,自然要一舉攻下此處,趁夏時修葺城鄣,安排屯守兵民,大軍趁秋末南歸,待明春復來,再與金人決戰。”花榮拱手道:“此計難者,無非是要守住黃龍府一冬,小將只須萬軍,足以穩守此地一年。”

高強聞言,不覺皺了皺眉頭,向花榮道:“花節度之能,本帥深知,然而孤懸北土,敵女真重兵圍攻數月,縱然得保不失,將士折損亦必慘重。況且守得黃龍府,未必能守餘處,我兵退後金人復來,那降順諸部依舊還要投靠金國去,如此往復,何時能休?若能逼使金人與我決戰,殺得他膽落,諸部不敢有異心,方爲上策。”

諸將面面相覷,皆不敢言。誰不知道決戰對自己有利?金國原本就是靠着完顏部強大的武力,在數十年間統一了北地諸部,最終憑着戰勝遼國地威名建立起來的,如果其主力一再敗給宋軍,那麼北地諸部多半都會倒向宋軍一方,得到了這些北地部落地協助,宋軍才能真正佔據這片陌生的土地,降服桀驁不馴的女真人。

可是現今,敵人一意避戰,逼急了大概連黃龍府都能一把火燒掉,索性退到混同江以北那片女真故土去,那可是除了女真人之外,再沒有外族能進入地領地!從現在到十月下雪,五個月的時間,宋軍能在那片茫茫林海中找到金兵的主力嗎?人家解散回家,不理你都行!

帳中一片寂靜,高強嘆了口氣,曉得一時沒有好的辦法,只得吩咐諸將多遣斥候,偵察金兵動向,好歹要打上幾仗,殺些女真人來保持軍隊的銳氣吧。

諸將領命各自回營去了,高強回到自己帳中,正自發悶,帳簾挑處,陳規邁步進來,見高強愁眉不展,便道:“相公,馬承旨臨行之際,曾留下一道錦囊在某處,說道相公出兵伐金,萬一不得進退之際,可拆開視之,庶幾可用其計。”一面將出錦囊一道。

高強一怔,緩緩伸出手來接這錦囊,手指剛剛碰到,腦際靈光一閃,叫道:“我已知馬擴之意了!”

第五章第38章 御筆(下)第十一章 下第一章第48章 大舉第3章 邀約第一章第17章 洞燭第21章 幫閒第二十三章第十二章第21章 官逼第十章 上第二十一章第33章 董平(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26章 私鹽(下)第6章 意外(下)第4章 述職(上)第十二章 下第三十九章第五十二章第64章 張叔夜第八章 上第34章 藏兵(上)第22章 房中第四十三章第十二章 上第5章 刑訊(下)第4章 出走(上)第七十八章第39章 脫困(下)第20章 楊戩(下)第十八章第33章 上第24章 鹽務(下)第60章 賭箭第17章 復仇(下)第32章 戰情第四十九章第9章 到任(下)第22章 房中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26章 對箭(下)第4章 賊星第18章 抽薪(上)第53章 偷襲第15章 拒戰(下)第七章 下第34章 戰敗第17章 翠屏第五十九章第十八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81章 底定第三十六章第13章 右京(下)第37章 包裝(下)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21章 驚變第35章 動員(下)第2章 交易(下)第35章 下第九章第35章 武松(上)第三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16章 演武(下)第三十五章第9章 索索(下)第30章 思變(上)第67章 相撲第四十章第44章 暗戰第11章 連環馬(上)第五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15章 頭陀(上)第五章 上第37章 包裝(上)第77章 相殘第五十九章第四章第58章 退兵第39章 脫困(下)第13章 右京(下)第31章 河工(下)第六十一章第七章第36章 反掌(上)第4章 述職(下)第11章 出使(上)第八十七章第三十章第十五章第24章 詢奸第三十章第18章 召見(上)
第五章第38章 御筆(下)第十一章 下第一章第48章 大舉第3章 邀約第一章第17章 洞燭第21章 幫閒第二十三章第十二章第21章 官逼第十章 上第二十一章第33章 董平(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26章 私鹽(下)第6章 意外(下)第4章 述職(上)第十二章 下第三十九章第五十二章第64章 張叔夜第八章 上第34章 藏兵(上)第22章 房中第四十三章第十二章 上第5章 刑訊(下)第4章 出走(上)第七十八章第39章 脫困(下)第20章 楊戩(下)第十八章第33章 上第24章 鹽務(下)第60章 賭箭第17章 復仇(下)第32章 戰情第四十九章第9章 到任(下)第22章 房中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26章 對箭(下)第4章 賊星第18章 抽薪(上)第53章 偷襲第15章 拒戰(下)第七章 下第34章 戰敗第17章 翠屏第五十九章第十八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81章 底定第三十六章第13章 右京(下)第37章 包裝(下)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21章 驚變第35章 動員(下)第2章 交易(下)第35章 下第九章第35章 武松(上)第三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16章 演武(下)第三十五章第9章 索索(下)第30章 思變(上)第67章 相撲第四十章第44章 暗戰第11章 連環馬(上)第五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15章 頭陀(上)第五章 上第37章 包裝(上)第77章 相殘第五十九章第四章第58章 退兵第39章 脫困(下)第13章 右京(下)第31章 河工(下)第六十一章第七章第36章 反掌(上)第4章 述職(下)第11章 出使(上)第八十七章第三十章第十五章第24章 詢奸第三十章第18章 召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