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相爲大宋首相,以宋朝優禮士大夫的傳統而言,這等了,皇帝亦要爲之輟朝五日,號稱哀毀追思。至於身後哀榮,則備極人臣之禮,皇帝親旨贈太師,追封清源郡王,諡號正獻,按照諡法而言,內外賓服曰正,聰明睿哲曰獻,何執中可謂修身而平天下者,足爲士大夫楷模了。——法通常都是隱惡揚善,類似於現代的悼詞一樣,只要這個人不是幹了一輩子壞事,到底都會說點好話的,何況何執中運氣確實不錯,任左相期間大宋內則太平無事,外則開疆闢土,這個時候死掉,可謂死得其時。

他這麼一撒手走掉,家中的靈堂可就熱鬧了,各方大臣和他自己的門生故舊紛紛來吊,輓詞悼聯掛了一排又一排,當中最顯眼的自然非當今官家趙親筆御書的輓詞莫屬。何執中長子何志並無甚才華,不過叨父之蔭,作了個禮制局的官,現今當着上至官家,下到官員們的龐大吊隊伍,跪在那裡一天到晚磕頭還禮,都還磕不完。

頭一日是官家吊,下午是政事堂的宰相執政們,到晚上才輪到高強的樞密院←到何府時,已是深夜了,前來吊的官員們大多走光,靈堂裡只剩下孝子賢孫們在那裡守靈,長子何志披着重孝,眼睛哭的紅腫不堪,見到高強來吊時,一發感激,待還過了禮,忙站起來和高強說話。

原來何執中家中開的是金銀鋪子,算得上是大宋頭一等的金銀大商家,單單有名的銀工就僱了幾百號,早在崇寧年間就已經號稱身家千萬貫了。這還罷了,後來高強建立博覽會。設交易所以公開買賣金銀鈔引。何執中亦是這交易所的股東,他雖然不似鄭居中那麼喜歡炒賣,但是本錢豐厚,加上高強等人自然也不會讓他虧本,數年間身家直躥升到上億規模。大宋朝一年地稅賦收入也不過如此,名副其實地敵國之富了。

何執中本人貴爲宰相,卻生性喜財,手裡摳門之極,家中的子弟都受不到他的好處,說得好聽一點。這是富貴不忘貧賤,富家日子窮着過。可是他的子孫貴幸,又不得大官作,不免手頭拮据。高強有意拉攏左相,便時常命許貫忠給他們些好處,左右不過是作生意罷了,和誰作不是一樣?這何志身爲長子,家門所望,更加不得家裡好處,若不是從高強那裡每年都弄些錢財。這日子可就過的苦了。是以他見到高強,格外地親熱。

高強拉着何志的手。好生撫慰了一番。問過家中並無甚爲難處,點了點頭,便要告辭。何志趕緊跟着送到堂下,望望左近無人,低聲道:“前日官家來探病時,家父已將札子獻於官家矣,尚有一句言語,要下官付與相公知曉,道是高處不勝寒!”

高強微一點頭,徑自上馬去了。原來何執中病重之際。高強命神醫安道全爲他整治湯藥,這神醫當真是名不虛傳,雖然何執中病入膏肓天年已盡,但是着了他手之後。居然還多延了幾個月之壽,直到此時方休。何執中爲此甚是感激高強,又經長子何志請託§有臨終獻札子之舉。

此時在大宋禁宮之中,趙恰好也在看這份札子,讀了片刻,便將札子放下,閉目沉思片晌,而後又拿起來再看,如是者三。時已夜深,鄭皇后得知皇帝還未歇息,不免鳳駕來到延福宮中,見趙兀自閉目沉思,不由笑道:“官家方學道術否?何以憂勤至此。”

趙睜開眼來,望見是鄭皇后,微微笑了笑,卻嘆息道:“娘娘,你有所不知,日內何相公,朕思及潛邸時舊人所餘無幾,朝堂老成多朋黨之比,而新進者合堪大用者不多,故而爲此煩惱。”

鄭皇后見說,便向趙道一聲“官家早些安息”,轉身便要走。趙大爲詫異,忙喚鄭皇后回頭,訝道:“娘娘何以來而復去?”

“官家憂勞國事,臣妾本當爲君王解憂,奈何身有嫌疑,不得間語,不走何待?”

趙聞言方悟,原來自己言語中顯露出爲了宰相人選而煩惱,鄭皇后的外家兄弟鄭居中亦是熱門人選之一,這皇后素來恭謹自持,故而不敢多留。當即嘆息道:“娘娘這般持身以正,當真令人敬佩,只是朕今夜所思者,卻非相位誰屬,乃是爲了一位臣工。”

鄭皇后見說,方轉頭回來,問道:“何人令官家憂勞如此?”

“便是樞密相公高強是也!”趙拿起桌上的那份何執中臨終札子,向鄭皇后招了招,道:“何相公臨終密奏,說道朝中臣工雖多,然知北邊利害者無過於高強,只是如今此人年不滿三旬,卻已位極人臣,何相公以爲處之如是之高,必使其遭羣下之忌,一旦有所蹉跌,非聖朝所以保全功臣之道。朕思之不決,故而煩惱。”

見說,信手一指周遭物事,笑道:“原來是爲了此事亦早在官家方寸間,顧不得決爾。”她地意思,指得是這間延福宮就是用應奉局的歷年進獻修起來的,如今乃是趙的安樂窩,趙日夜起居在此,哪裡會想不到高強其人?

趙自知其意,笑道:“娘娘知我,那高強果是能臣,任於東南可理財賦,任於北地可定大寇,近來又受遼東納土,天家宮室之建亦多賴其力,果真難能可貴。只是近來有些言語,亦說他的不是,朕方思及,恰好何相公亦是這般稱說,故而躊躇。”

鄭皇后眼珠一轉,笑道:“官家所說言語,臣妾亦知,敢是說他高相公在燕雲多有收買民心之舉,非人臣所當爲?臣妾以爲,凡任事有功者必遭人忌,高相公不滿而立便至兩府,且內外俱有事功,說起來該當是官家識人之能。那些瑣碎言語,何足官家垂顧?”

果然是夫妻連心,鄭皇后這場馬屁拍的他渾身爽利,起身執着鄭皇后的小手笑道:“娘娘此言甚獲朕心,高家父子皆朕親擢,乃皆有所爲,安見佞幸中便無能臣?朕自然不去聽那些無聊言語,然而亦知何相公言下之意,以爲臣下雖當勇於任事,不避猜嫌。爲君者亦當體恤臣下,使其能始終相隨。如今北事皆定,那大遼與女真亦在講和,外事不必煩憂,倒是一個好時機,可教高小卿家權且避其一時物議。只是朕所猶豫者,高強實有功,若是旦夕去之,恐人言官家不賞功臣;如若加之尊位顯爵,令其不視事。則其人年紀尚輕,日後恐復有大用之時。這般處之高位卻又埋沒人才。”

鄭皇后這才明瞭趙心思,她現今也是三十好幾的人了,年華日漸老去,虧得高強在應奉局時進獻諸般珍奇物事,什麼精油寧心,文胸保持身材,更有密藥栓劑,可以保持私處清潔,故而至今有寵,女人家心中怎不感激?見趙正在思慮高強去就。忙笑道:“官家如此豁達大度,待下以仁,真古之聖君也!臣妾以爲,現今燕學士在朝。都省不乏理財之能臣,北邊又無大事,不須高相公在朝。何妨擇機令高相公外任?”

趙點頭道:“朕亦有此意,只是高強方執兵柄,若是驟然出外,不免有左遷之嫌,倒顯得朕忌他功勞了。待朕細思之。”

鄭皇后見說,曉得也無說話餘地了,便即陪着趙說些閒話,而後帝后便安歇去也。

話說高強現今也是一身輕鬆,他之所以要何執中爲他寫這份札子,也是想有個退步。想想遼東算是收回來了,女真現下也罷兵回去,遼國暫時是滅亡不了,他的全盤計劃,到此算是基本實現了,何必在這裡勞心勞力,還受人言語?如今是聖眷一時未衰,羣臣又忙着爭左相,形勢倒還不算大壞,眼看燕青上位極快,隱隱已經成爲了朝中羣臣新地眼中釘,此時不抽身,更待何時!

雖說京城裡死了一個重量級地大臣,但是高強的心情卻甚好,就在半個多月前,他與李清照終於是成其好事,當時汴京百姓觀者如堵,比之前次他初娶蔡穎之時,更要熱鬧十分。也不單是爲了高強自身地名氣,也不單是爲了李清照的才名,關鍵是當朝兩府大臣娶妻,對於大多數汴京的百姓而言,其實是一件極爲稀罕的事,要知道宋人成婚甚早,大多數人在當官之前就已經娶妻了,何況宰執大臣是萬千士大夫中寶塔尖的人物,那是不知多少歲月才能熬到的,哪裡有這個歲數還娶妻的?縱然是續絃,多數人到了這個份上,縱然老婆有什麼過犯,一來官做到這個份上,多少眼睛看着,這等醜事能免則免,二來年紀老大不小了,了不起再納幾房美貌年輕地姬妾,對於髮妻麼,大多也就是得過且過了,誰沒事還弄個老蚌生珠?

以故,高強這樁婚事在汴京百姓中還真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由打消息一傳出來,便即成爲了汴京街頭巷尾的談資,隨處可見有人口沫橫飛在那裡講古,說高強如何如何,李清照如何如何。自來天子腳下,免不了有一等好事之人,平生見多了皇帝大臣貴人,自覺自己也沾了些貴氣,把餘人盡皆視作鄉下人一般,說起來頭頭是道,什麼高強當初曾向他學踢球,李清照曾向他買古玩,言者鑿鑿,聽者唯唯。

高強聽說其事時,大爲扼腕不已,身邊人問他爲何如此,他卻笑而不答。原來高強想起現代衆多名人,把家庭瑣事盡皆拿來賣錢,婚禮就不必說了,連乳臭未乾地孩子照片都能拿來賺大錢,真可謂眼球經濟到了極致。如今他這樁婚姻的關注度大概更勝於皇太子大婚,卻沒有發達的媒體集團前來幫襯,衙內平白錯過一個大好理財機會,怎不爲之扼腕嘆息?只是這種心緒實不足

道也。

而李清照過門之後,家門也着實爲之熱鬧了一把,她年紀既長,爲人又頗正直,幾日下來便與府中諸人俱都熟稔了,上下鹹稱其佳婦,衙內內宅爲得人。高強聽聞這等讚譽時,面上光彩之極。肚裡卻有苦難言。

何也?原來洞房花燭之時,李清照便不容他近身,說道本爲蔡穎一片苦心感動,方纔許嫁,若是一日蔡穎不回高府,她便一日不能與高強真個作夫妻。高強知她便是這等性情人,又想想蔡穎在山上苦楚,便也允了,因此兩夫妻日間雖說是相敬如賓,到了晚上卻是一個屋外一個屋內。過的乃是無性夫妻地生活,甚是合乎現代的某種時髦。

這天子不上朝,作臣下的卻沒得休息,高強每日還是到樞密院去當值。其實北地新收了三路數十州縣,往來文牘繁多,要辦地事務也是極重,但龐大的參議司現在已經運裝正常,框架一旦搭建起來之後,憑藉着大宋朝充足地文官儲備,再多的事務也好處理。高樞密每日只是將呂頤浩和陳規等人呈進的重要事務處理一遍,便即下班逍遙去。

這日看看將晚。事情也辦得差不多了,高強惦記着師師的肚子已經有八個月,正要趕着回去,忽見陳規匆匆進來,面色凝重,手中持着一封書報,向高強道:“相公,遼東宗宣撫火急密報!”

高強見陳規臉色不善,忙接過來看時,登時吃了一驚。原來宗澤到任之後。遼東諸將得了主心骨,對於邊界上的小衝突不再縮手縮腳,大兵每日往來巡視,但見有女真人過界的。登即揮兵捉起來,不過兩個多月,前後捉了足有五六千女真人。那女真人素來不識王化。自然不肯罷休,兩下便你來我往,每日都有火併接仗之事。好在宗澤能約束部下,打歸打,只能在邊境上做事,不好深入女真國境中,因此這接仗規模還只限於數百人的小衝突。

高強看罷,眉頭緊皺,揮着這份書報向陳規道:“遼東連年無事,爲何一歸大宋便即與女真衝突?元則,你倒說說看。”

陳規苦笑道:“相公,此一時彼一時,不可一概而論也。遼東原本多海人與漢人,曷蘇館路亦有熟女真人,幸得田土頗廣,彼此不相傾,故而無事,不意前幾年大災連綿,百姓不撩生,彼此爭執之時往往以民族爲詞,以故漸次激烈,前次遼陽府殺了遼國留守蕭保先,那高永昌便藉口漢人攻殺渤海人,以此生事,相公可還記得否?”

高強自然曉得此事,點頭道:“這也說得是,然而現今遼東粗安數年,各族別居,也不聞有何衝突,爲何如今便生事?”

“相公,這遼東自經我大宋遣人安置屯田,其民粗安,方大災之後惟務休養聲息,以故各處無事。奈何女真起兵之後,所到之處燒殺劫掠,各處百姓紛紛逃入遼東,戶口驟增至三十萬,以每戶兩丁計,每丁須田四十畝,則便要兩千四百萬畝,合二十四萬頃,遼東安得許多田!那些不得田土者唯仰賴官府賑濟,不免怨恨女真入骨,每每欲從軍打女真,奪還故土。”

高強聽到此時,方領悟了:“這便是了,軍中本是同袍,只須有一人受了女真欺侮,餘人便也懷憤,那邊界上定必時有衝突,日積月累之下,自必積怨。現今遼東歸了大宋,諸人以爲多了一座大靠山,自然更想打回故土去,以此衝突驟增,是也不是?”

陳規點頭道:“相公說得是,我意也是如此。然宗宣撫以爲,遼東之民既然如此,勢必要奪地於女真,強抑之則失民心,萬一女真或者契丹趁機引誘,恐生民變,故而望朝堂早定方略。”

“早定方略?”高強嗤了一聲,舉起那份書報道:“這份報上,只說與女真之間如何如何,一字不及與契丹交界處如何,什麼方略,宗宣撫豈非早已爲我定好了?”

陳規見高強面色不善,忙笑道:“卻也不盡然,既然生事者多以故土爲女真所侵奪爲詞,那遼東與契丹交界處並未經兵火,流徙之民不多,況且國朝與契丹和議後,願往來者皆聽之,倘有願回契丹故土者,遼東亦多縱放,以故無事。”

高強聽他說得也有理,只索罷了。遼東之地雖偏,這事情卻不能忽視,歷史上大明朝便是亡於北患,倘若遼東兵連禍結幾十年,隔着一道大海不易往來,這地方勢必要成爲大宋的無底洞,那可就糟糕之極了。

嘆了口氣,高強站起身來向陳規道:“吩咐參議司策謀房,以遼東向女真開戰爲題籌劃方略,限五日呈進我觀。”晦氣啊,明明都想要退休回家了,又出這檔子事!

第一章第38章 御筆(下)第4章 智深第24章 傳訊(下)第七章 上第6章 心結(下)第2章 上第四章第18章 東坡第八章第68章 暗議第4章 巧取第9章 到任(上)第四十九章第五十四章第48章 大舉第22章 棒喝(下)第14章 行路第6章 建策(上)第九章第一章第6章 意外(上)第四十章第二十七章第13章 夜探(上)第9章 傑肯(下)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35章 動員(下)第36章 張榮第44章 暗戰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22章 民反第二十九章第51章 內線第九十六章第1章 上第5章 圖謀第23章 災起(下)第11章 出使(下)第八十五章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四十一章第16章 交易所第8章 花石第二十三章第30章 議定(下)第三十六章第五十章第二十六章第4章 巧取第三十四章第6章 奸計第20章 設伏(下)第十九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三十五章第九十章第23章 歸來第三章第22章 括田(上)第四十一章第2章 黑白第18章 召見(上)第33章 董平(下)第14章 結黨(下)第16章 暗香第36章 泯恩仇(上)第六十五章第28章 鬼臉(下)第38章 說親第14章 毒計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29章 佈局(下)第12章 東南第九十四章第39章 脫困(上)第3章 下第3章 羽翼(下)第三十二章第2章 下第10章 意動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三章第1章 歸來第四十五章第5章 心戰(上)第39章 脫困(下)第34章 來投第24章 鹽務(上)第11章 計賺第七章 上第10章 治軍第5章 心戰(上)第17章 復仇(下)第二十五章第21章 招降(下)第11章 連環馬(下)第1章 下第12章 夜話第6章 心戰(下)
第一章第38章 御筆(下)第4章 智深第24章 傳訊(下)第七章 上第6章 心結(下)第2章 上第四章第18章 東坡第八章第68章 暗議第4章 巧取第9章 到任(上)第四十九章第五十四章第48章 大舉第22章 棒喝(下)第14章 行路第6章 建策(上)第九章第一章第6章 意外(上)第四十章第二十七章第13章 夜探(上)第9章 傑肯(下)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35章 動員(下)第36章 張榮第44章 暗戰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22章 民反第二十九章第51章 內線第九十六章第1章 上第5章 圖謀第23章 災起(下)第11章 出使(下)第八十五章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四十一章第16章 交易所第8章 花石第二十三章第30章 議定(下)第三十六章第五十章第二十六章第4章 巧取第三十四章第6章 奸計第20章 設伏(下)第十九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三十五章第九十章第23章 歸來第三章第22章 括田(上)第四十一章第2章 黑白第18章 召見(上)第33章 董平(下)第14章 結黨(下)第16章 暗香第36章 泯恩仇(上)第六十五章第28章 鬼臉(下)第38章 說親第14章 毒計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29章 佈局(下)第12章 東南第九十四章第39章 脫困(上)第3章 下第3章 羽翼(下)第三十二章第2章 下第10章 意動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三章第1章 歸來第四十五章第5章 心戰(上)第39章 脫困(下)第34章 來投第24章 鹽務(上)第11章 計賺第七章 上第10章 治軍第5章 心戰(上)第17章 復仇(下)第二十五章第21章 招降(下)第11章 連環馬(下)第1章 下第12章 夜話第6章 心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