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到遼金戰局的發展,其實高強比這兩位遼使更加清楚從北地傳回來的密報,女真大軍在攻克泰州之後,一面四處徵調糧草和攻城兵器,一面揀選精兵健馬,看情形不過三五個月之後,等到秋風起,馬掛膘以後,便會大軍長驅越過千里草原,直搗遼國上京城了。

之所以女真敢於採取這樣的策略,乃是因爲蕭幹敗於燕京之後,便千里投奔女真麾下。此人可謂識途老馬,對於遼國道路山川、軍事部署是一清二楚,知道上京只得萬餘兵馬,而且士氣低落,若是女真能以大軍奔襲,一戰而下,隨後再轉而南攻中京大定府,如此算來,遼國五京在一年之內便將全部淪陷。

他不聲不響地將這份經過整理的情報放到耶律蕭二人面前,眼光只在二人面上溜來溜去,卻不忙說話。按照參議司的分析來說,遼國眼下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即便大宋能馬上出兵增援,在只能自己解決給養問題的情況下,也沒辦法派出足以對抗女真兵的大軍。當然,這個結論是純粹針對女真即將發起的攻打遼國上京的戰役而言,倘若將全局納入視線中,也不是沒有辦法來遏制女真。

但蕭特末與耶律大石身爲遼臣,卻更加深知局勢的險惡。匆匆看畢情報,耶律大石擡起頭來道:“高相公,今局面危殆,南北兩朝既爲兄弟之邦,勢必要請南朝出兵相助。”

高強苦笑道:“大石林牙。不是我不顧惜兩國交誼,委實是愛莫能助。有一件事,這份密報上並未寫明,方今女真大兵壓境,上京一夕數驚,人皆有去意,兩位使人可知貴主天祚何在?”

耶律大石與蕭特末對望一眼,心中已是隱隱覺得不好,硬着頭皮道:“我等在此消息不通。敢請相公告知。”

“陰涼河!”

這三個字從高強口中一吐出,耶律蕭二人的臉色頓時大變,蕭特末是面如死灰,耶律大石則是氣得鐵青着臉。額頭上一根青筋突突直跳,只差沒有跳起來破口大罵了。陰涼河是什麼地方?此乃中京道境內一條河流,河畔有獵場,歷來是遼主消夏避暑地所在。時方六月。北地盛夏之時,天祚帝這個時候跑到那裡去,不問可知,這位皇帝是去度假去了。

對於遼國的皇帝來說。並不一定要象中原皇帝那樣老老實實待在京城大內不動,四時捺鉢乃是常理,也是這塞外帝國保持對屬下臣民凝聚力和威懾力的一種手段。但是現今是什麼時候?遼國五京之中。東京遼陽府去年被郭藥師佔據。好在郭藥師名義上仍舊奉遼正朔。只是不聽號令而已;今年正月中,南京析津府與西京大同府一起被宋軍攻佔。好吧,這也是兄弟之邦,大不了交還燕雲就是。

可是女真卻是不折不扣的心腹大患,在女真兵隨時可能直搗遼國上京的情況下,天祚帝不在上京措置守禦,激勸士氣,居然跑到陰涼河去避暑了!縱然上京的遼國將士仍然有意固守,可是皇帝擺出這樣的姿態來,教下面的將士如何有拼死之心?

耶律大石緊緊攥着拳頭,嘎吱嘎吱的聲音傳到高強地耳朵裡,清晰可聞,足見這位遼國宗室中的豪勇之士心中是如何的悲憤。此時此刻,高強的心中卻生出一絲同情來,不爲別地,對於耶律大石此時心中的情緒,他自問決不陌生,在中國的歷史上,前線將士浴血奮戰,誓死保家衛國的時候,後方地皇帝和大臣們卻一意芶安,將大好河山和無數忠心的子民委諸敵國,棄諸塵土,這樣的情形還少了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樣的痛苦,並不是哪一個民族專有地,而是所有心懷忠義卻報國無門之士共同的悲憤吶!

他回過頭去,看了看坐在身後的宗澤,這位歷史上本該懷着同樣地悲憤死去地烈士,心中忽然覺得無比地自豪。十年以來,從未有這樣一刻,令他對於自己一直以來的所作所爲感到驕傲,就爲了我中華象宗澤這樣地人不再那麼抑鬱的死去,我高強受的這些委屈算得了什麼?

高強重又轉回頭來,向耶律大石道:“大石林牙,蕭駙馬,兩位使人忍辱負重,一片拳拳報國之心,某亦心有所感。如今兩國重結盟好如故,自有脣亡齒寒之慨。若是我大宋有以相助貴國之處,自不惜區區物力。”

耶律蕭二人聞言,俱都擡起頭來,對視了一眼,卻又緩緩搖了搖頭。蕭特末仍舊是一言不發,耶律大石卻向高強拱了拱手,低聲道:“蒙相公厚意,實感於五內。奈何國勢一瀉千里,縱然起兵聖於地下,恐亦無力迴天矣,何必要南朝枉費錢糧?來日朝堂訂約之後,我二人便要回轉朝中,拼將這一副身軀與大遼同去,他日九泉下也見得太祖天皇帝面。只是女真之心,南朝不可輕信,須得速整邊備,某料一旦兩國接壤

必有一場好廝殺。”

他說罷,站起身來就要告辭,高強手快一把扯住他的袖子,笑道:“大石林牙說的哪裡話來?當日某十餘萬兵入燕,林牙只得兩萬兵,亦敢邀擊於盧溝河畔,復以孤軍守燕不下,是誠知其不可而爲之,此等氣概,雖然彼時戰陣相爭甚烈,某亦時常讚歎不已。今日爲何輕易言棄?如若林牙不棄,某這廂卻有個計較。”

耶律大石與蕭特末俱是一怔,耶律大石素知高強不是好相與的,他這份大禮不曉得好不好領受,蕭特末卻好似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急道:“相公請講。”

高強笑道:“實不相瞞,去歲那女真亦曾遣使來汴京,與我朝商議夾攻大遼之事。且許以燕雲相贈,只是我官家顧惜兩國邦交百年不易,御意不許,顧念他遠人來朝不易,因而特許通商等事。如今女真攻遼不已,我大宋自不能坐視,待來日某稟明官家,遣一使節往女真中去,諭以兩國和好之事。勸他罷兵休戰,不來攻你,如何?”

蕭特末聞言一呆,還沒反應過來如何應對。耶律大石將手一摔,把高強的手蕩在一邊,惱道:“高相公直恁地相戲!雖是南朝好意,只是那女真必欲亡我大遼而後已。豈會因你南朝一介使人便罷兵修好?況且南朝與女真地境素不相接,兵勢不及相交,徒然空言而已,那女真勢必不會放在心上。”

戲肉來了!雖然手被人摔了一下。高強絲毫不以爲忤,仍舊笑道:“林牙所言甚是,故而若要那女真肯聽我大宋言語。還需貴國行一個方便。”一壁說。一壁向身後宗澤伸出手去。收回來時已經持了一個卷軸,遞到蕭特末和耶律大石地面前。

蕭特末接過卷軸來。打開與耶律大石一同觀看,這不看便罷,一看之下兩人又是齊齊變色,原來這竟是遼東郭藥師向南朝請降的一份表章!

耶律大石兩年來一直在外征戰,對於遼東之事並不如何瞭然,蕭特末卻是去歲末才被大宋扣留的,自然知道去歲年中郭藥師擊破高永昌,佔據東京四十餘州之事。當去年遼國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可笑那北院樞密使蕭奉先還以爲是得了一位社稷之臣,當即便商議遣使去封郭藥師爲東京權留守,命他率軍北伐女真。只是幾撥使者派過去,竟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蕭奉先這才意識到不妙,大概又是一個象高永昌那樣趁亂而起的梟雄。

他身爲建議之人,不敢承擔責任,反正使者沒有回來,也就不能說郭藥師如何如何,乾脆祭出一貫伎倆,把這件事就壓了下去,不告訴天祚帝實情。不過這種事是瞞上不瞞下,遼國大臣中許多人都已看出郭藥師的“不臣之心”,甚至有人已經懷疑郭藥師與大宋勾結,不過遼東亂了好幾年,遼國在這一地區的統治秩序幾近癱瘓,因此竟沒有人能確切知曉郭藥師和大宋之間的關係。

現今見到這份表章,蕭特末恍然大悟,高強既然敢於在他們面前把這件事拿出來,自然是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可以接納郭藥師這股勢力內附,看樣子雙方接觸定然不是一天兩天了,但不知還要遼國行什麼方便?

“適才所草文書中,亦言兩國逃人勿論,至今歲年終方罷,如此說來,郭藥師倘欲內附,我大宋予以接納,亦無不可。”高強笑道:“若是貴國能行個方便,將郭藥師現有之地一同割讓我大宋,則我大宋便即與女真接壤,大軍跨海北上,可以直抵女真身後,諒他女真初起之小國,豈能抵禦我宋遼兩大國聯手?”

耶律大石騰地站了起來,正要對高強吼,蕭特末一把拉住道:“耶律兄不可造次!此事只可從長計議。”

耶律大石怒道:“如何計議法?南朝貪得無厭,口說願結兄弟之盟,要了燕雲,又索遼東,只說什麼要與女真接壤,如此步步蠶食,明日再索遼西,後日復要雲內州、天德軍,何時是個了局?某隻是不從,拼這一身與國同殉,也就罷了!”

他原本生得豪壯,此刻怒髮衝冠,滿面絡腮鬍子都根根直豎起來,驟一看真好似一頭雄獅一般。若換了一個尋常宋朝大臣,見他這模樣恐怕要心生畏懼,不過高強好歹也是帶過兵,殺過人,見過陣仗地,對着白刃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哪裡會把他放在眼裡?

“大石林牙心懷忠義,某自是欽佩,只可惜林牙不知大體,只顧一己之慾,將大遼存續的要害關節輕輕放過,良可惜也!”高強微微冷笑,將那一份表章從容取了回來:“方今貴國已是累卵之危,若我大宋坐視不理,一旦上京失卻,諸道瓦解,兩百年之大遼灰飛煙滅,莫說遼東一地,便是中京奚地,雲內諸州,我自將來取了,又有何妨?只是那時大石林牙恐怕早已將身殉國,去九泉下見爾太祖去矣,身後之事,自然不來

耶律大石聞言益怒。一手推開蕭特末。指着高強道:“高相公,某與你相識十年。雖然彼此各爲其主,某亦敬你是個人物,山前八州偌大土地,被你一戰而下,旬月間便即安寧。某自問無有此等手段。既是你說兩國和好如故。某爲大遼國祚計。也只得依你,只道你得了燕雲便罷,豈知又要索遼東!”

“南朝素無信義,西京蕭留守原本全師北還。縱使不能守土,總還能全軍退出塞外。只因信了你南朝言語。說什麼相送出境,蕭留守一時不察,遂有土木之變!”耶律大石也不管蕭特末的勸阻。一面與他拉拉扯扯,一面指着高強叫道:“今番索要遼東。只說是爲我大遼與女真解和,倘若取了遼東之後。又得了女真好處。再來要抰我家,如何了局?休怪某家小人之心。委實南朝之言難信!”

果然是子就要出膿啊。你瞧,這土木之變終於被人拿來說事了!高強立時納出一句言語,乃是兒時所看地內戰片中地經典臺詞:“誤會。土木之變只是個誤會呀!其間種種巧合,殊非人力所能挽回。倘若他日有隙時,某自當細細爲林牙道明,縱使見了貴國蕭留守之面。某亦可分說得。即今某要遼東。乃是念他郭藥師全師南附。若不得遼東土地。如何養活?要他衆人背井離鄉,未免不近人情。倘若遼東生變。只怕是那女真漁翁得利,我兩國又有何益處?”

耶律大石冷笑道:“高相公,你言辭便給,某隻說你不過,只是相公空口索要遼東,某萬萬不能依從!”

咦,這說着說着,口風有點不對勁啊!高強不及細想,脫口道:“然則以林牙之意,須得如何方信?”

耶律大石驀地安靜下來,沉聲道:“只除是南朝將勸諭女真罷戰之事寫入兩國盟約中,並遣使者周知國中諸路,乃至遼東、女真、西夏、高麗各處,約明期限,若是女真逾期仍要動兵,則大宋便須攻伐女真不義之國。除此,只是難從。”

望着耶律大石的眼睛,高強才曉得自己終是小覷了他,這廝樣貌粗豪,但是對於自己情緒地控制力卻殊非表面看上去那麼粗疏,想想當日燕京初遇時耶律大石的模樣,真有些不敢認了,果然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吶!

耶律大石地提議,乃是對於遼國最爲有利的解決辦法,橫豎遼東已經向大宋納款稱臣,憑遼國目下朝不保夕的局面,終究無力挽回,只能依從。若能趁此機會,把大宋推到女真國地對立面,則女真勢必要調轉頭來對付這個心腹之患,遼國不但可以獲得寶貴地喘息之機,更可以尋機與大宋合擊女真,相信當世兩大國併力聯手之下,女真哪怕再如何不可敵,也要飲恨收場了吧?

保住遼國地存在,以便大宋能有充分的餘地來消化新得地燕雲和遼東地盤,進而去找西夏國算算這一百多年地總帳,這是高強的既定方針。然而,假如現在就答應遼國這樣地條件,與女真公開對敵地話,無異於是以大宋自身去抵擋女真地兵勢,打不打得過另說,但是這樣一來,不就等於是被遼國拿去作了擋箭牌了嗎?耶律大石打地好算盤!

高強驀地一笑:“大石林牙,好韜略!奈何國勢不振,縱有迴天妙手,亦徒呼負負!若是一意要我入彀,我只須袖手旁觀女真攻遼,大不了遣人去迎回貴國天祚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敢問遼國何處不入我手?到那時,不知大石林牙要以何地來求我大宋出兵相援?”

耶律大石與蕭特末齊齊一振,臉上都有些不可思議的神情,然而仔細一想地話,高強說的這番話竟然大有可能成爲事實!試以現今地局面來推算,一旦上京被攻克,中京道乃是奚人地盤,也在女真人地爭取之列,未必就會爲天祚死戰到底,如此一來,國中幾無立足之地,他南奔入宋,豈非是順理成章地事?到時候皇帝都在他人掌握,耶律大石還有什麼籌碼來與大宋談判?

驀地長嘆一聲,耶律大石將眼睛合上,過了片刻,方睜開,與蕭特末耳語了兩句,好似達成了一致,遂向高強道:“相公如此說來,果然存遼之意甚誠,某心甚安,於此拼將這頭顱一擲,且許南朝得取遼東便是!只有一樁事,須得相公斟酌。”

高強眼見對手摺服,亦是甚喜,笑道:“林牙不妨直言,但吾所能,皆可盡力。”

“今上京危在旦夕,一旦我兩國定約之後,南朝須得速速諭令女真罷兵,爲我兩國解和。如今大宋勢強,若取遼東之後,只須一紙詔書,女真勢必要謹慎從事,如此我大遼可解倒懸之急也!”耶律大石一面說,一面深深作揖:“懇請相公應允!”

第32章 釘子戶(下)第12章 燕京(上)第5章 刑訊(上)第十五章第19章 內審第18章 三問(下)第1章 上元第37章 邀援(上)第22章 無聲(上)第十八章第四十二章第3章 下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6章 對箭(上)第9章 到任(上)第十章 下第15章 金芝第二章第20章 張青第16章 演武(下)第五十四章第五章 上第3章 下第19章 料敵(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八章第16章 遺篇(上)第27章 結盟(上)第73章 暗盤第23章 花榮(上)第16章 變數第23章 歸來第27章 淵源(下)第11章 閱軍第六十八章第31章 天書(上)第七章第25章 女真第九章 上第14章 麒麟第十二章 上第38章 遇險(下)第六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54章 雙面第八章 上第39章 嫁禍(下)第七十七章第18章 東坡第9章 索索(下)第44章 暗戰第11章 出使(下)第二十八章第27章 收蓮第一章第五十二章第72章 談判第21章 幫閒第14章 二帝(上)第七章 下第四十章第四十三章第七章第25章 憔悴第二十一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22章 路遇第23章 金蓮第1章 醒覺第20章 起航第16章 劉公島(下)第十五章第37章 擒王第16章 遺篇(上)第14章 狹路(上)第79章 鴻門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7章 授書(上)第25章 掛帥第7章 蔡京第79章 鴻門第2章 黑白第25章 開戶(下)第8章 自投第2章 風起第20章 起航第74章 無間第4章 述職(下)第37章 擒王第八章 下第24章 鹽務(上)第2章 交易(下)第一章第4章 三人第10章 赤佬第15章 備荒(下)第22章 括田(下)第3章 羽翼(上)第四十章
第32章 釘子戶(下)第12章 燕京(上)第5章 刑訊(上)第十五章第19章 內審第18章 三問(下)第1章 上元第37章 邀援(上)第22章 無聲(上)第十八章第四十二章第3章 下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6章 對箭(上)第9章 到任(上)第十章 下第15章 金芝第二章第20章 張青第16章 演武(下)第五十四章第五章 上第3章 下第19章 料敵(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八章第16章 遺篇(上)第27章 結盟(上)第73章 暗盤第23章 花榮(上)第16章 變數第23章 歸來第27章 淵源(下)第11章 閱軍第六十八章第31章 天書(上)第七章第25章 女真第九章 上第14章 麒麟第十二章 上第38章 遇險(下)第六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54章 雙面第八章 上第39章 嫁禍(下)第七十七章第18章 東坡第9章 索索(下)第44章 暗戰第11章 出使(下)第二十八章第27章 收蓮第一章第五十二章第72章 談判第21章 幫閒第14章 二帝(上)第七章 下第四十章第四十三章第七章第25章 憔悴第二十一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22章 路遇第23章 金蓮第1章 醒覺第20章 起航第16章 劉公島(下)第十五章第37章 擒王第16章 遺篇(上)第14章 狹路(上)第79章 鴻門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7章 授書(上)第25章 掛帥第7章 蔡京第79章 鴻門第2章 黑白第25章 開戶(下)第8章 自投第2章 風起第20章 起航第74章 無間第4章 述職(下)第37章 擒王第八章 下第24章 鹽務(上)第2章 交易(下)第一章第4章 三人第10章 赤佬第15章 備荒(下)第22章 括田(下)第3章 羽翼(上)第四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