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

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

自從李泰在朝堂上表示了,如果錢收不回來那就再去世家借一筆的姿態後,世家們瞬息間便對鄭白渠區域的翻新進程開始關心起來。

若是鄭白渠工程半途而廢,他們的錢可就都打水漂了。

如果是其他人,不想死的話,要麼賣身爲奴,給世家做牛做馬,要麼亡命天涯,躲藏到深山老林。

但李泰根本就沒這兩種想法,而是打算再去給世家借一筆錢,繼續投入進去翻新鄭白渠。

這就讓這些世家很難受了,到時候到底是借,還是借呢!

要知道這個可是爲了李世民修建的鄭白渠,借肯定是要借的。

但若這整工程真變成了無底洞,那世家也感覺頭疼啊?

取消工程李世民肯定不開心,開發出來的田地肯定優先收歸國有。

如果工程換人,呵呵,鄭國渠地界在高陵附近,李泰只要一門心思搗亂,誰來都沒用。

所以,還是讓自家在這工程的傢伙把這整個工程盯得緊一點吧。

與這些百姓相比,簡直就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麻木,而高陵百姓卻給自己一種很有奔頭的熱情。

出了什麼事情最好第一時間給家裡回話。

在高陵徭役,以及一家家高陵地界突然冒出來的工廠的支持下,整個工程倒是進度驚人。

馬車牛車都能拉到一些看起來比較邊遠的高陵村落中。

對褚家來說,自己就是錢塘的郡望,此刻更有着朝廷的支持,江南學府肯定是能夠順利的辦理起來。

因爲自己需要一批能夠跟底層溝通的人才,同時順着渭水,一批批農官人才,也開始慢慢安置起來。

“用的,用的!”這個店小二連連點頭道,“不過我見幾位出手闊綽,若是大面值的錢,一般都用糧票與炭票來支付,而不是直接用金葉子。”

此刻的褚遂良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了。

李世民看看房玄齡道,“玄齡,可要四處再看看!”

而房玄齡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再這樣的情況下,房玄齡已經表態了同意,那麼去不去見李泰也沒有沒有什麼意義了。

此刻,隨着農民進入到農閒,在李泰有意安排下,許多工廠甚至鼓勵拉人頭,只要拉人來這裡工作,一個人十斤糧票一張。

因爲隨着小麥的豐收,整個高陵因爲是以種植小麥爲主,自然進入到農閒時期。

而到了第二天,李泰便收到旨意,允許從高陵畢業學生成爲外流七品的農官,指派到指定的州縣進行農耕指導,主要是教育他們種植小麥的知識。

聽到房玄齡的話,李世民原本想好好在高陵玩一天的心思,不由低落了起來。

高陵回長安到底是需要半日的路程,若回去晚了讓魏徵知道了,明天可就不得安穩了!”

這些車輛一頓飯的功夫,或是向南,或是向北,經過的足足有三十多隊車隊。

不過,褚遂良與劉仁景並不清楚,江南那邊種植水稻爲主,跟北方小麥不是一個種類。

若按照種植小麥的思路去種植水稻,會發生什麼,反正李泰不知道。

想一想去年自己去鹿苑打獵的時候,見到的百姓多是面有菜色。

“一頓飯的功夫,就經過了這麼多車隊嗎!?”李世民聽到後,倒有幾分恍惚。

“乘興而來,興盡而歸,見不見青雀又有什麼關係!”李世民坦然道。

畢竟自己的鐮刀已經飢渴難耐了,就等着褚遂良這韭菜長好了自己進行收割了。

畢竟在李泰看來,比較起去美洲尋找到現在都不知道有沒有馴化的土豆與玉米,還不如踏踏實實的研究雜交水稻,來得更加實際一點。

李世民算是中國少有比較贊成藏富於民的帝王,也正如此,李世民很認可李泰的表現。

所以雜交水稻這東西,肯定是需要一個巨大的國家進行背書,才能進行的科研項目啊!

自己想要蹲在家裡,把這種東西就研究出來,省省吧,就算是神農氏復活都做不到的。

所以,褚遂良帶着一部分農業學府的弟子們離開時,李泰可是相當熱情的進行歡送。

因爲高陵這邊實行的制度是,不願意做徭役的,那就自己出一筆錢,讓高陵徭役替代他們去服徭役,也就是租庸調製,但這樣的話,他們也就閒下來了。

當然越王更是要盯得緊一點,若是他胡來,肯定要找人阻止他的。

哪怕就算髮明出雜交水稻時,已到大唐晚期靠雜交水稻弄出來的糧食,說不定還能夠讓大唐苟延殘喘一陣子。

很多東西不是親眼看到,單看奏報是真沒什麼感觸的。

李世民剛想到答應,房玄齡道,“聖人,您可別忘了,明天還要上朝。

若客官喜歡熱血點的運動,這條街出去一路向北走到頭,出了高陵一重城,便能見到賽馬館,那裡的比賽可好看了,一個個的隊員展現出來的技藝,絕對是一頂一的。

只要自己能順利登基成爲皇帝,那作爲自己的基本盤,再加上自己一直以來指導的農業方向都是正確,那後代絕對有人願意氪命進去研究雜交水稻。

自己讓一批人開始種植菉豆來增加土壤肥力,方便秋天時再次進行種植小麥,剩下來的人,李泰則要對他們進行安排,讓他們進入自己一手搭建起來的一個個工廠中做農民工。

“看起來高陵可以去的地方倒是挺多的!”李世民略有些欣喜道。

另外,看客官一身貴氣應該世家出身,也可以去農業學府那邊,基本上只要是世家子弟,或者朝廷承認擁有進京趕考資格的舉子,那都能免費進入到農業學府看書的!”

“客官是來高陵遊玩的啊!”這小二看在金葉子的份上,即刻熱情介紹:

“若客官想購物,可去孔雀大商鋪,那裡的東西應有盡有,長安東西市有的我們高陵有,長安東西市沒有的,我們高陵也有。

對絕大多數的已經幹完農活的農民來說,還是很樂意去幹活的,誰不想小錢錢多點。

而李泰也是每五天放他們一天假期,如果趕回去那就肯定趕不及第二天的班。

說實話,很多東西李世民是看不懂,但看不看得懂不重要,作爲從亂世中走過來的帝王,他能夠看得出,高陵這地方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

當然,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房玄齡,因爲這次過來的目的就是爲了讓房玄齡看看李泰治下的情況,讓房玄齡承認李泰的能力,減少通過農官制度的阻力。

畢竟李泰需要剝削他們肯定是先要讓他們養成消費習慣……不對,是養成勞動的習慣。

也許今年完成有點困難,但明年完成肯定不成問題。

衆人聽到這話,不由相互對視一眼,顯然在上次後,再次過來,他們發現高陵開始變得讓自己等人有些不認識了。

若回去晚了,長安的大門關閉了,明天說不定又會挨魏徵或者其他的御史一頓噴。

這時候,不知道怎麼褚遂良感覺一陣哆嗦,明明是六月份,卻不知道哪裡來的陰風陣陣。

畢竟封建時代,沒什麼是一碗糧食解決不了的,如果沒有,那就再來一碗。

“糧票,炭票?這裡不用開元通寶嗎?”房玄齡聽到這話,不由皺眉道。

相對於長安其他的城市,至少高陵百姓臉色甚至更突顯出幾分的紅潤,有點不像是百姓們應該有的樣子。

苦盡甘來的褚遂良聽到這指令可謂是甚至有幾分失聲。

小二道,“用糧票炭票在高陵交易會方便很多。”

這些工廠怎麼來的,自然是李泰前期從世家宗室手中拿過來的錢,基本就砸這上面了。

“店家,高陵這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李世民吃了幾口飯菜,停下了筷子道。

所以,雖然李世民並不知道李泰到底是怎麼樣進行執政的,但看着當地百姓的富裕程度,基本上是能夠判斷出李泰的用心程度的。

房玄齡搖搖頭道:“不需要了,在我們吃飯的時,我數過經過我們樓下的車隊。

所以這第一年肯定是拉人頭有獎勵的,把他們安排到工廠中,承接着鄭白渠工作所需要的各種材料,什麼標準木樁,什麼特質糯米粉,什麼方正花崗岩……多得他們需要乾的工作。

運氣好五六十年應該能出成果,運氣不好一兩百年肯定也行了。

不過,這次命令除了農官制度允許被推行以外,同時在農業學府中學習了一年的褚遂良,劉仁景等人也被安排前往餘杭,開始建設餘杭的分校。

就在褚遂良躊躇滿志的前往江南時,李泰倒也開始繁忙了起來。

而李泰聽到這話,倒也沒多說什麼,馬上便把農科學子一一安排起來,其中最優先的就是鄭白渠區域。

但高陵這裡買東西你應有盡有,吃東西盡善盡美,只要你把老勞動所得的糧票或者炭票拿出來消費,你就能夠馬上感受到,高陵是屬於你的,甚至這個世界也是屬於你的。

所以,李世民來得高陵匆匆,去得也是匆匆,李世民便帶着房玄齡在高陵轉悠了一圈,確認了李泰幹得的確很不錯,便直接回長安去了。

不過,有了小麥上的鍛鍊,水稻上頂多是技術層面的問題相信褚遂良能克服的。

與此同時,爲什麼高陵的百姓去這些工廠的距離,只用花費這麼短時間。

褚遂良騎着馬匹,前往餘杭,正準備縱馬狂歌,吟詩一首,慶喝自己總算是困龍昇天,脫離苦海。

想一想,自己身爲世家,面對一個這般的工程不但不能上下其手,居然還要防止主管的李泰上下其手,想想總感覺哪裡有點沒道理啊!

還好,李泰還真只是對鄭白渠區域做了一系列的規劃之後,就放手給了馬周。

褚遂良很是疑狐的看看左右,陽光炙熱,晴空萬里,哪裡來的陰風呢?

畢竟經過一千年繁衍,誰也不知道一株水稻到底繁衍多少子孫,遍佈了華夏多大土地。

店小二見到幾人沒有什麼問話便斷撤下來,沒有繼續待下去,畢竟是要幹活的,一直在這裡待着肯定是會被老闆說偷懶的,到時候若扣了自己的工資就不好了。

這樣的情況下,與其去美洲尋找甚至還沒有馴化的土豆,還不如靠着雜交水稻,把華夏人口的上限打破。

此刻面對房玄齡的話語,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好好好,那今日回吧!”

很快飯菜便上來了,衆人嚐了嚐,這酒樓的菜餚若說比得了御廚那自然是胡話,但吃起來倒也可口,所以這酒樓裡的人卻也並不少。

都已經來到了高陵了,去縣衙裡面見見越王,就算是越王不在縣衙,直接叫人去通知一下真的很難嗎?

“不見越王嗎?”李君羨有些不理解的看着李世民。

想想袁老爲了尋找這麼一株野水稻跑完了整個華夏,最後纔在海南找到一株,就知道這東西的稀罕,甚至袁老如果沒有發現,那以後是不是還要跑到國外去?!

畢竟自己兩人的身後可是還有魏徵那個煩人的傢伙。

若遊玩的話,可以去附近的錢莊,糧莊或者煤莊,去這些地點用金葉子換點糧票炭票!”

那是因爲在修鄭白渠前,高陵徭役都在高陵修路,甚至做到通村的程度。

李泰唯一希望的就是,江南學府能夠以科學的手段積累足夠的水稻的經驗。

很顯然高陵的繁華是裝不出來的,越王的確把高陵治理的很好。”

嗯嗯,他培養的學員自己要收割,他的種植底蘊自己更要收割,至於褚遂良自己,如果可以,自己也把他給收割了。

“看起來這高陵,倒是在青雀的治理之下生機勃勃啊!”李世民很欣慰。

說實話,哪怕是有房玄齡來分擔,李世民也實在不希望被魏徵給對着噴了。

而現在,這工廠距離他們大概也就一天,甚至半天距離,包吃包住且工錢還是一週一結。

“南北方向走,一般上要麼去南邊的碼頭坐船,或者去北面的賽馬場吧!”長孫無忌對着李世民道,“二郎要不要去賽馬場看看?”

“我看這位客官一出手便是金葉子,想來客官是新來高陵的。

定是自己多心了。

實際上,越早開始雜交水稻的計劃,那尋找到合適的野水稻的概率就越高。

對李世民來說,李世民在幹掉東突厥後,沒有如貞觀一二三年那幾年來得勵精圖治,但也在長孫皇后與魏徵的督促下,能剋制自身內心的慾望。

至於李泰,這時候則跑到鴻臚寺對唐儉咆哮:

“鄭白渠的勞力不足啊,東突厥的勞力去哪了,這世道哪裡有材料等人的道理。

唐鴻臚,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你不能害我啊!”

唐儉看着氣鼓鼓的李泰,第一次發現,自己面對越王,好像真的很沒底氣啊!

(本章完)

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148章 樂譜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264章 機會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36章 成爲縣令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373章 年節禮物第418章 警告第56章 玩真的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28章 開學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86章 心黑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12章 撲滅蝗災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321章 交稅第23章 匯聚學府第157章 張玄素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117章 邯鄲學步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165章 墜馬第226章 錦衣衛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269章 吐谷渾平定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281章 閻家第321章 交稅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97章 發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308章 天下第一圍棋大會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158章 張玄素的見聞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509章 反向伏擊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94章 制約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470章 光箭雨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287章 控制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56章 李靖的碾壓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
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148章 樂譜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264章 機會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36章 成爲縣令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373章 年節禮物第418章 警告第56章 玩真的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28章 開學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86章 心黑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12章 撲滅蝗災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321章 交稅第23章 匯聚學府第157章 張玄素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117章 邯鄲學步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165章 墜馬第226章 錦衣衛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269章 吐谷渾平定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281章 閻家第321章 交稅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97章 發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308章 天下第一圍棋大會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158章 張玄素的見聞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509章 反向伏擊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94章 制約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470章 光箭雨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221章 觀風使至第287章 控制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56章 李靖的碾壓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