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春公主梅開二度

萬春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女兒,母親是杜美人,在後宮粉黛中品級十分低微,也不很受唐玄宗的重視。但杜美人的女兒萬春公主,小小年紀便被父皇視爲掌上明珠,獲得格外恩寵,併成爲後宮中的一位活躍人物。

爲什麼萬春公主能夠擺脫她母親受冷落的陰影而被唐玄宗喜歡呢?原因全在於她自己,這小姑娘從小就聰明伶俐,相貌甜美,蘋果似的小臉兒因爲好動總是紅彤彤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個不停,生性活潑,愛唱愛跳,皇帝父親常戲說她是番邦進貢來的“洋乖囝’,閒暇時總愛把她抱在膝上,逗她說笑取樂。

正因爲她深受父皇寵愛,所以活潑好動的性格更加發揮得淋漓盡致,常常肆無顧忌地在宮中到處亂問,旁人看了覺得太失檢點,但既然唐玄宗都不管束她,其他人誰又敢說半個不字。

萬春公主天資穎慧,跟着老師讀書,很善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人們都稱她是“女才子”,十二三歲的年紀,她便能作一手絕妙的詩文。除了讀書外,她似乎更喜歡音樂歌舞,曾跟從當時的琵琶聖手張野狐研習音樂,又隨宮中著名的舞伎謝阿蠻學習舞蹈,都能很快地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萬春公主的青春年華正值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頂峰時期,唐玄宗喜文學歌舞,因此在宮中設置了左右教坊,專門教習和演奏器樂歌舞;還設有麗正書院,廣聚文學之士,作詩論文,宮廷內外文學和音樂氣氛極濃。這種氣氛正合萬春公主的心意,她時常隨父皇出入教坊和書院中,參加音樂演奏和歌舞,與知名文人切磋詩文。長安城中誰都知道有這麼一位美慧而多才多藝的公主,雖然傾慕者甚多,但竟沒有人膽敢攀折,因此已到婚嫁年齡的萬春公主的親事竟耽擱了下來。

天寶四年秋天,原爲壽王妃的楊玉環,在經過了一段短暫的女道士生活之後,終於被老當益壯的唐玄宗冊封爲貴妃,楊貴妃也是一個慧黠的女子,通曉音律,擅長舞蹈,除了學問稍遜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萬春公主相似。雖說論輩份楊貴妃要長一輩,但實際上兩人年歲相仿,加之愛好和性情相近,所以成了宮中的一對密友。她們一起彈奏樂器,一起嬉笑玩樂,象是在後宮中颳起了陣陣清新爽朗的春風。據說流傳後世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與“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據唐玄宗的構思,由楊貴妃和萬春公主揣摩編排而成的,後世多把它們作爲楊貴妃的功勞,其實裡面也包含了萬春公主的不少智慧和心力呢!

深得唐玄宗恩寵的楊貴妃,自然忘不了一直無人敢折的名花萬春公主,由她引線撮合,二十三歲的萬春公主終於嫁給了二十五歲的楊。楊-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的次子,在一門顯貴的楊氏家族中,楊-的風儀絕佳,不但氣度雍容,而且才情橫溢,算得上是頂尖的人物,所以楊貴妃認準了只有他才配得上萬春公主。

當時楊-任職於鴻臚寺,掌理涉外事務及典禮事宜。大唐皇朝國力強盛,威名遠播,常有四方番邦前來進貢、朝覲、留學、貿易和遊歷,鴻臚寺則負責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賞賜工作。楊-因經常接觸性情直爽活潑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習慣上頗受他們的影響,這倒恰好與萬春公主的特點相合了。

娶了萬春公主,楊-便被冠上了“駙馬都尉”的頭銜,在鴻臚寺的職務也順勢上遷,成爲鴻臚寺卿。鴻臚寺卿是三品大員,位高權重,類似現在的外交部長,以他一個二十五歲又缺乏資歷的年輕人,一下子擔此重任,實屬破格之舉,這當然還是託了萬春公主和楊貴妃的福。

萬春公主與楊-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對恩愛夫妻,這對快活的小夫妻,在長安市內總顯得與衆人不同。因爲楊-擔任鴻臚寺卿,所以時常要舉辦款待番邦來使及外夷商人的宴會,番邦與外夷文化傳統與中國絕然不同,他們沒有男女授受不親一類的禮教,因此前來赴宴的都是夫妻雙雙手挽手而至。萬春公主與楊-見了,開始不習慣,後來也感到很能體現夫妻的恩愛,因此也如法炮製,兩人親密地挽着手站在門前接待賓客。外來人士對楊-和萬春公主夫婦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覺得他們漂亮大度又熱情爽朗,與一般中國人的恭謙含蓄大不盡相同;但朝廷裡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們聽到了風聲,都搖頭嘆息,頻呼:“簡直是不成體統!”但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無視耳邊的議論。

萬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開放,她與番人及夷人的婦女交往,彼此交換各種見聞與觀點,她發現漢族人一味地認爲番邦四夷都是野蠻之族的觀點,不但太過武斷,而且甚至是愚昧。在許多學術和技藝方面他們都有很多獨到之處,例如:天文、地理、曆法、採礦、造船、建築、醫藥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中士借鑑的優點。

萬春公主把她的發現告訴了丈夫,楊-首先的反應是:“那怎麼可能?”不料經過調查印證,果然沒有弄錯。於是楊-便把這一情況向他作宰相的父親反映,並建議允許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職,以便有計劃地引進外夷的學術和科技。宰相楊國忠慢慢也接受了兒子的觀點,並準備付諸實踐,不料正在這時,安史之亂爆發,楊家一夜之間失勢,這些合理化的計劃也就擱置下來了。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由於萬春公主和楊-的堅持與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長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盤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駐點,相當於“大使館”的雛形。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揮軍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長安的防衛潼關。消息傳到長安,朝廷上下驚慌失措,唐玄宗帶着楊貴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萬春公主與楊-自認爲對長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護的責任,於是自願留下來安置這些人,沒有隨同皇帝的隊伍一起逃命。

因爲各地勤王部隊及時趕來救援,所以潼關失守後,長安並沒有馬上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將士發起兵變,殺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楊國忠及長子楊暄,並強請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榮極一時的楊氏家族到此算是劃上了悲慘的句號。留在長安的萬春公主和楊-在妥善安頓了外籍人士之後,本想去追趕父皇唐玄宗的隊伍,猛然傳來了意外的消息,他們當然不敢作飛蛾撲火了,只好隨着長安城中逃難的民衆倉惶離城。

在混亂之中,萬春公主不幸與丈夫失散,她一路歷盡艱辛,翻越秦嶺逃到漢中,才停下了疲憊的腳步,一路上盡力打聽,但始終沒得到丈夫的消息。

大亂之後,唐玄宗失去了皇位,雖然回到長安宮中,但只能做一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當年隨同楊貴妃雞犬升天的楊家親族,這時已成了過街的老鼠。長安興復後,萬春公主也輾轉回到長安,但仍然沒有絲毫楊-的音訊,有人說他在長安城破時被叛軍所殺,有人說他已隨着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失去了恩愛相伴的丈夫,萬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樂天派的模樣,過着整天以淚洗面的日子。

萬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則失去了權勢而形同幽禁,她請求入宮照顧父親,又遭到了拒絕,她的心情越加蕭索落寞。生活變得極爲悽清,沒有了賓客,也沒有了盛宴,她時常懷抱琵琶,獨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開花落,一遍一遍地彈奏着父皇在逃難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調充滿了失意的悲切,正與她此時的心境吻合。她就象一朵花兒,在正開得茂盛時,忽然遭受狂鳳驟雨。風吹雨打花瓣飄零,她一邊彈着傷心曲,一邊長淚不止。

就在這時,她家門上來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時楊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楊。楊-是楊-的堂叔是位福人,又是唐玄宗與武惠妃的女兒太華公主的丈夫,太華公主已在大亂中喪生,楊-同樣落入孤寂之中,於是經常來探望萬春公主。論起關係來,若按萬春公主夫家的輩份算,楊-是叔父輩;若以她孃家的關係來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時兩人同病相憐,互相慰藉,也算給彼此的生活添了一絲溫情;慢慢地,一種互相眷戀的情儒在兩人之間滋生了。

也許是萬春公主對於丈夫楊-還存有一絲希望,也許是楊-對自己的生世還有一些顧慮;至於輩份相差一代,在思想開放的唐朝,是不會成爲婚嫁的阻礙的。總之,一直拖過了幾年,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直到唐玄宗與唐肅宗父子相繼病死之後,萬春公主與楊-才二度梅開,男娶女嫁,彼此填補了對方生活中的空缺。

天寶年間的楊家風光已不復見,前代的恩恩怨怨也逐漸被時光沖淡。楊-雖與楊國忠是堂兄弟,但關係並不親密,所以大亂之時得以保住了一條性命。中間賦閒了一段時間,如今朝代更替,他又被任命爲太僕寺卿,掌管了朝廷要務,生活又可以恢復往日的繁華。

經過了世事的滄桑,年逾不惑的楊-與將近四旬的萬春公主,性情已由熱烈歸於平靜,彼此互相關懷着,沒有激越的情興,也沒有無聊的猜忌與怨尤,只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一如極平凡的一對夫妻。

大約萬春公主始終抹不掉與楊-當年恩愛火熱的記憶,楊-也忘不了昔日的風光與繁華,兩人不免各懷心思,雖然彼此儘量地加以掩飾,但終究解不開心中的那一個結。只不過五年時間,萬春公主便在悒鬱中去世了。第二次花開,畢竟沒有了第一次的衝動與激情,淡淡地來,又淡淡地去了。

竊窕淑女制虎狼之心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韋后母女淫亂唐宮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侯巧文爲情幽怨死深宮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千金公主復國壯舉付東流齊文姜的美豔與淫蕩韋后母女淫亂唐宮魏靈太后文武兼備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大漢公主西域和親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名將美人江東二喬侯巧文爲情幽怨死深宮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竊窕淑女制虎狼之心昇平公主被打成賢妻甄妃與曹植的奈何情善玩權謀的呂后齊文姜的美豔與淫蕩針神薛靈美純情慰曹丕朱娘酒店留天子昇平公主被打成賢妻爲國爲家孫夫人左右爲難斑竹點點湘妃淚善玩權謀的呂后遺妃顧太清的桃色新聞香妃的浩浩怨茫茫劫陳金鳳血濺九龍帳李妍的心機與漢武帝的情長同昌公主死後的冤案大漢公主西域和親武則天的千秋功過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蘇妲己千古背罵名蘇妲己千古背罵名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遺妃顧太清的桃色新聞楊玉環回眸一笑亂玄宗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齊文姜的美豔與淫蕩蕭皇后數伴君王桃花劫浣衣皇后王滿堂寧北妃替夫報仇浣衣皇后王滿堂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陳金鳳血濺九龍帳斑竹點點湘妃淚同昌公主死後的冤案針神薛靈美純情慰曹丕侯巧文爲情幽怨死深宮醜王妃無鹽與宿瘤斑竹點點湘妃淚一代梟雌慈禧虞美人和楚霸王的千古絕唱楊玉環回眸一笑亂玄宗晉文公夫人有膽有識李妍的心機與漢武帝的情長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萬春公主梅開二度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洪宣嬌與太平天國的沉浮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虞美人和楚霸王的千古絕唱柴皇后慧眼識英雄醜王妃無鹽與宿瘤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朱娘酒店留天子韋后母女淫亂唐宮班婕妤的賢德與失落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醜王妃無鹽與宿瘤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蘇妲己千古背罵名斑竹點點湘妃淚寧北妃替夫報仇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長孫皇后賢淑佐太宗蕭皇后數伴君王桃花劫魏靈太后文武兼備柴皇后慧眼識英雄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魏靈太后文武兼備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破鏡重圓魏靈太后文武兼備浣衣皇后王滿堂武則天的千秋功過洪宣嬌與太平天國的沉浮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李妍的心機與漢武帝的情長萬春公主梅開二度
竊窕淑女制虎狼之心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韋后母女淫亂唐宮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侯巧文爲情幽怨死深宮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千金公主復國壯舉付東流齊文姜的美豔與淫蕩韋后母女淫亂唐宮魏靈太后文武兼備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大漢公主西域和親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名將美人江東二喬侯巧文爲情幽怨死深宮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竊窕淑女制虎狼之心昇平公主被打成賢妻甄妃與曹植的奈何情善玩權謀的呂后齊文姜的美豔與淫蕩針神薛靈美純情慰曹丕朱娘酒店留天子昇平公主被打成賢妻爲國爲家孫夫人左右爲難斑竹點點湘妃淚善玩權謀的呂后遺妃顧太清的桃色新聞香妃的浩浩怨茫茫劫陳金鳳血濺九龍帳李妍的心機與漢武帝的情長同昌公主死後的冤案大漢公主西域和親武則天的千秋功過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蘇妲己千古背罵名蘇妲己千古背罵名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遺妃顧太清的桃色新聞楊玉環回眸一笑亂玄宗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齊文姜的美豔與淫蕩蕭皇后數伴君王桃花劫浣衣皇后王滿堂寧北妃替夫報仇浣衣皇后王滿堂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陳金鳳血濺九龍帳斑竹點點湘妃淚同昌公主死後的冤案針神薛靈美純情慰曹丕侯巧文爲情幽怨死深宮醜王妃無鹽與宿瘤斑竹點點湘妃淚一代梟雌慈禧虞美人和楚霸王的千古絕唱楊玉環回眸一笑亂玄宗晉文公夫人有膽有識李妍的心機與漢武帝的情長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萬春公主梅開二度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洪宣嬌與太平天國的沉浮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虞美人和楚霸王的千古絕唱柴皇后慧眼識英雄醜王妃無鹽與宿瘤馮小憐紅顏禍水 玉體橫陳朱娘酒店留天子韋后母女淫亂唐宮班婕妤的賢德與失落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醜王妃無鹽與宿瘤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蘇妲己千古背罵名斑竹點點湘妃淚寧北妃替夫報仇齊王妃與李世民的孽緣長孫皇后賢淑佐太宗蕭皇后數伴君王桃花劫魏靈太后文武兼備柴皇后慧眼識英雄小周後與李煌鴛鴦情斷魏靈太后文武兼備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破鏡重圓魏靈太后文武兼備浣衣皇后王滿堂武則天的千秋功過洪宣嬌與太平天國的沉浮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李妍的心機與漢武帝的情長萬春公主梅開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