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南斯拉夫並德危機

柏林國會大廈3月25日這天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他們的特殊之處在於既是聯邦黨成員,卻又非德國本土黨派。

奧匈帝國的解散給巴爾幹地區的各民族陣線帶來“重建輝煌”的信心,野心家們沒有錯過這個可以嶄露頭角的大好機會,紛紛樹起大旗、積草屯糧、招兵買馬,準備大幹一場。蛇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互不買賬的利益團體一盤散沙,只管搶佔山頭,各自爲王,卻置國計民生於不顧,讓半島淪爲了一戰後的遺弊。

從1919春年至1920年底,德意志聯邦這段時間的主要精力是忙於國內經濟復甦,英國和法國也在忙着舔舐自己的傷口。在美國人忙着數錢的時候,意大利反倒是趁機雄起了一把,在巴爾幹半島稱王稱霸、攻城掠地,只是效果非常微弱,直到德意戰爭爆發後,才被德軍牽制,克羅地亞和羅馬尼亞等國毫不留情地趕出了巴爾幹半島。

混亂的巴爾幹半島是可憐的,也是可愛的,這是埃裡克上任後對巴爾幹半島在1920年爆發的一系列吞併,反吞併,獨立,反獨立大大小小几十場戰爭的生動描繪。

可憐的是渴望和平而又迎來一次次浩劫的底層勞苦大衆,可愛的是這樣的混亂局面適宜於德國的插手,整合。

1921年3月25日,柏林國會大廈門口莊嚴肅穆,紅色地毯上,施特雷澤曼首次借用國民警衛部隊作爲儀仗隊,親自帶領內閣所有在家的成員迎接到來的幾位聯邦國際代表成員,他們分別是克羅地亞聯邦黨主席,斯洛文尼亞聯邦黨主席,波斯尼亞聯邦黨主席,黑塞哥維那聯邦黨主席,阿爾巴尼亞聯邦黨內閣總理,以及剛剛脫離塞爾維亞的門的內哥羅聯邦黨內閣總理,他們的到來不是例行訪問,而是手持國家印信,相約併入德國版圖。

這種摒棄國家主權以求保全的做法,聽起來非常荒唐,實則是巴爾幹半島各國不得已而爲之之舉,是很常見的國家行爲。英、法等國舔舐傷口的時候,德國趁機加大了在巴爾幹的政治、軍事、經濟干預,並因此獲得了巴爾幹半島各國的一致認可。

被重新合併的奧地利已有前車之鑑,勢均力敵的分裂勢力開始同時接受德意志聯邦的領導,這對貧苦階層來說無疑是個福音。與此同時,併入德國獲得自治權的波蘭各民族也告別了動亂的年代,同樣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屬。

德意志聯邦軍隊的強大在德意戰爭的炮火中再次展露無遺。

塞爾維亞險象環生,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戰火逐漸升級,在這種情況之下,各國回頭再看看自身需要面對的糟糕局面,要麼內部撕裂,要麼外有強鄰,的確不如暫且躲在德國這隻大鵬的翼下安全多了。

就在世界即將趨於平靜之際,南部的希臘野心勃勃,仗着有英、法兩國撐腰,突然趁機向奧斯曼帝國發動進攻,意圖趁亂搶佔奧斯曼帝國的遺產,歐洲南部進行的地緣政治鬥爭,還遠遠沒有看到盡頭。

英、德兩國3月20日的海軍秘密條約被法國有心散播之後,換來的不是對兩者的憎惡與指責,大家看到的是英國默認了德國在地中海的勢力劃分,一個強大的德國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着四海歸心。

北部的丹麥,因爲存在父子血緣關係,傾向德國的理由已經無需贅述。挪威的立足點是尋找大國平衡,在能否獲得領土完整的疑慮中左右搖擺。此時,瑞典時刻緊盯着東面的大毛熊,並且想找機會從芬蘭人的身上找回民族的優越感。

在德國西北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再次表明了自己的中立態度。在列強林立的夾縫中,擁有一小塊平靜的國土,真是一種奢侈。

在歐陸的東部,蘇聯迫於自身的發展需求,僅僅保住了西方的最後一個隔離區波蘭東部地區,雖然若即若離,但總比直接面對西方諸候要安全多了。此時,蘇聯不願意過多插手巴爾幹地區事務,因爲剛剛到手的伊朗和阿富汗已經足夠自己慢慢消化的了。

從地圖上看來,巴爾幹已被德國想盡辦法與其他主要勢力圈隔絕。虛弱的小國在無法獨立抵禦強敵時,想到的當然就是先找一根粗壯的大腿抱緊。環顧四周,德國是第一選擇,也是唯的選擇。

在埃裡克的外交策略下,這種選擇被賦予了一個附加條件,這個附加條件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併入德意志聯邦的版圖,成爲德意志聯邦的屬國。其好處確實也不少,擁有高度民族自治,享有自由發展權,說直白點,合併總比被武力吞併強。這也是斯拉夫地區小國的想法。

施特雷澤曼總理今天的興致非常高,執政快滿一屆的時候再次迎來聯邦國家的強大與鼎盛,這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無疑將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歡迎儀式上,各國代表同樣興高采烈,大有賓至如歸之感,施特雷澤曼總理也儘可能發揮自己的外交潛力,極盡所能地招待各路賓朋,規格之高完全是歡迎國賓的禮儀。不知道法國大使看見這一幕後會作何感想,畢竟泱泱大法國,臨門而被拒,反不如這些彈丸小國,在列強林立中求生存,卻被奉若上賓。

現在,施特雷澤曼總理也遇到了新的問題,在他看來,真是麻煩透頂。面對那些剛剛併入德國版圖的小國,怎麼投票選舉是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在聯邦憲法裡,任何國家、地區提出相關請求後,首先需要外交部代表宗主國正式接觸或受理,認真商討並確立雙方即將發生的關係變化和職責義務。

商討完畢後,內閣需要根據外交部提交的報告,以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通過,再擬成正式議題文本交由國會主席審批。國會當值主席在確保雙方均已瞭解自己所需要擔負的責任和義務後,以法律形式排除議案風險,召開專項會議將議案作爲正式文件公佈,然後進行德意志聯邦國家各邦代表投票。

各個環節都必須非常嚴謹,神聖,公平,公正,公開,連埃裡克這樣具有極其影響力的總統都無法把每個環節做到準確無誤。他所能做的僅僅是提前預審,排除容易解決的問題,然後交由內閣實施他的決策,並確保投票在沒有任何外因影響下進行。

根據各幫總人口或國民生產總值不同,每個邦國的表決人數也不一樣,每年都會存在變化,總票數永遠保持1000票,因爲國會大廈大會議廳僅設1000個聯邦議席,分屬全國各邦各黨派,其中聯邦黨佔據了絕大多數席位。

以德國西北部工業區的邦國漢諾威和德國東部挨近羅馬尼亞的斯坦尼斯拉沃夫州,前者在1920年貢獻了全國生產總值的5%,後者不足爲千分之一。

漢諾威擁有議會50個席位,斯坦尼斯拉沃夫州會和同樣無法取得最低1個席位的邦國進行競爭,取得得票數最高者爲勝出,贏得這1個席位。其他不足一個席位份額的邦國,同樣與其他邦國競爭,直到議會席位總計爲1000爲止。所以併入德意志聯邦並不代表一定擁有議會席位,一切都要以經濟實力說話。爲了牟取政治資本,各邦國也會不遺餘力地發展本地經濟,好在未來的投票中獲得更多票數和話語權。

作爲對邦國的回報,德意志聯邦政府也會以經濟扶持的方式幫助其他邦國努力發展經濟,並對具有潛力的工礦企業進行資金注入。

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也是一個各取所需、抱團取暖的集團,因此,嚴格地說,現在的德意志聯邦國家,僅僅就是在一個權利高度集中、政治高度互信、經濟互相依賴、政府齊抓共管、因爲地緣關係聚攏在一起的多國聯盟。

奧地利於1920年併入德國後,德意志聯邦人口就已突破1個億,其中德意志人口最多,佔據60%,第二大人口是波蘭人,佔20%。所以在德意戰爭時期,戰場上纔出現了波蘭籍士兵。

在語言上,各邦國仍舊保留各地方民族語言,官方交流則先以英語爲主,慢慢過渡到德語,畢竟德意志聯邦國家仍舊以德語使用者爲最多,也更廣泛。

埃裡克有意淡化“邦國”概念,以州爲官方命名形式劃分地區,成效顯著的是波茲南、羅茲等地區,隨着各地移民的涌入和聯邦國防軍邊境駐軍,這兩個地區很快德化,並從意識形態和人文交流中,完全去掉了邦國痕跡。

南斯拉夫各國的投票出了點小插曲,最後不得不一個個分別進行,除了有過歷史糾紛的原奧地利地區各州投了爲數不多的反對票外,要麼就是同意,要麼就是棄權。其實,南斯拉夫地區的併入已經得到德國官方的承認,只需要在他們本國再進行一次公投,取得得票數過半後就可以順利開展併入德意志聯邦的工作。

德國的這次大合併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國會大廈投票的同時,法國則表達了自己不同的態度,意大利也很快站在法國一邊,並嘲笑德國就象乞丐一樣,不停地在身上打補釘。不久,兩家同時在邊境地區頻繁調動軍隊,大有興師問罪之勢。

剛剛趨於平靜的歐洲再次因爲德國的兼併行爲而陰雲密佈。

埃裡克陷入了沉思,開始着力推敲如何順利擺脫這次戰爭危機,是訴諸武力還是通過談判解決爭端,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務。

第188章 AFW990第66章 城市戰(二)第286章 美女少校第59章 胎死腹中的兵變第457章 華沙爭奪戰(十三)第127章 隆美爾第392章 拔苗助長第265章 1920型第1裝甲師第396章 備用方案(求推薦、月票、打賞)第28章 意見分歧(三)第248章 黑金第167章 國防(二)第20章 佈列斯特第121章 投懷送抱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119章 埃爾哈特·米爾希第411章 蘇德決裂第392章 拔苗助長第193章 進入深藍(二)第353章 德地中海三軍演習第413章 背鍋俠第185章 慘烈的開始第323章 看英國臉色(求推薦票、月票、訂閱、打賞混口飯吃)第335 脫離掌控第81章 B022號第325章 蕭薔第448章 華沙爭奪戰(四)第420章 鄉巴佬的想法第275章 只要法國出兵就行第458章 華沙爭奪戰(十四)第375章 確定發射時間第146章 軍事演習第80章 502坦克營出擊第45章 撤職第180章 壓死算我的第331章 加速第46章 美國參戰第345章 就是一次軍演第150章 鄧尼茨的調令第333章 再加速第294章 賣無可賣第354章 德美危機第432章 不老興登堡(因屏蔽430和431,補發後面的)第48章 弗裡茨·哈伯第45章 撤職第387章 黃金組合(二)第183章 漢莎1號第203章 換裝風波第101章 貝爾克戰役第3章 元帥的邀請第328章 大烏龍第14章 羣策羣力第264章 斯特拉斯堡火車站第189章 萊茵再獻設計第215章 密接支援第78章 巴黎行動第58章 悍將威廉·勒布第310章 保加利亞站隊第369章 陰招疊出第178章 悍將手底無孬兵第397章 戰略儲備(求推薦、月票、打賞)第61章 內戰(一)第279章 寶馬公司新任務第452章 華沙爭奪戰(八)第166章 國防(一)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17章 聲西擊東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382章 施佩爾的軍旅生涯第445章 華沙爭奪戰(一)第233章 累到倒頭就睡第389章 向鷹派讓步第180章 壓死算我的第135章 無休止的巴爾幹爭端第48章 弗裡茨·哈伯第169章 機炮第161章 國防開支第78章 巴黎行動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386章 黃金組合(一)第219章 蘇聯大單第442章 佔領中心廣場第305章 檢閱裝甲師第333章 再加速第336章 叫哥哥吧第22章 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第463章 華沙爭奪戰(十九)第52章 能源研究中心(二)第39章 壓力第282章 工業新方向第247章 土耳其的造艦計劃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280章 資源第170章 太貴買不起第345章 就是一次軍演第249章 萊因哈特·舍爾第338章 不買賬的空軍第121章 投懷送抱第304章 登陸伯羅奔尼撒半島第179章 希佩爾的咆哮
第188章 AFW990第66章 城市戰(二)第286章 美女少校第59章 胎死腹中的兵變第457章 華沙爭奪戰(十三)第127章 隆美爾第392章 拔苗助長第265章 1920型第1裝甲師第396章 備用方案(求推薦、月票、打賞)第28章 意見分歧(三)第248章 黑金第167章 國防(二)第20章 佈列斯特第121章 投懷送抱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119章 埃爾哈特·米爾希第411章 蘇德決裂第392章 拔苗助長第193章 進入深藍(二)第353章 德地中海三軍演習第413章 背鍋俠第185章 慘烈的開始第323章 看英國臉色(求推薦票、月票、訂閱、打賞混口飯吃)第335 脫離掌控第81章 B022號第325章 蕭薔第448章 華沙爭奪戰(四)第420章 鄉巴佬的想法第275章 只要法國出兵就行第458章 華沙爭奪戰(十四)第375章 確定發射時間第146章 軍事演習第80章 502坦克營出擊第45章 撤職第180章 壓死算我的第331章 加速第46章 美國參戰第345章 就是一次軍演第150章 鄧尼茨的調令第333章 再加速第294章 賣無可賣第354章 德美危機第432章 不老興登堡(因屏蔽430和431,補發後面的)第48章 弗裡茨·哈伯第45章 撤職第387章 黃金組合(二)第183章 漢莎1號第203章 換裝風波第101章 貝爾克戰役第3章 元帥的邀請第328章 大烏龍第14章 羣策羣力第264章 斯特拉斯堡火車站第189章 萊茵再獻設計第215章 密接支援第78章 巴黎行動第58章 悍將威廉·勒布第310章 保加利亞站隊第369章 陰招疊出第178章 悍將手底無孬兵第397章 戰略儲備(求推薦、月票、打賞)第61章 內戰(一)第279章 寶馬公司新任務第452章 華沙爭奪戰(八)第166章 國防(一)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17章 聲西擊東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382章 施佩爾的軍旅生涯第445章 華沙爭奪戰(一)第233章 累到倒頭就睡第389章 向鷹派讓步第180章 壓死算我的第135章 無休止的巴爾幹爭端第48章 弗裡茨·哈伯第169章 機炮第161章 國防開支第78章 巴黎行動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386章 黃金組合(一)第219章 蘇聯大單第442章 佔領中心廣場第305章 檢閱裝甲師第333章 再加速第336章 叫哥哥吧第22章 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第463章 華沙爭奪戰(十九)第52章 能源研究中心(二)第39章 壓力第282章 工業新方向第247章 土耳其的造艦計劃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280章 資源第170章 太貴買不起第345章 就是一次軍演第249章 萊因哈特·舍爾第338章 不買賬的空軍第121章 投懷送抱第304章 登陸伯羅奔尼撒半島第179章 希佩爾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