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絲描線粉彩瓷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造化神奇的鈞瓷啊。張好古非常激動的看着眼前這個赤紅的顏色,如同晚霞一般絢爛。在這個時候張好古眼中流露出來震驚的神色,那一片小小的瓷片,帶着千年的滄桑跨越歷史而來。

如夢如幻一般的光芒,珠光寶氣一說大約不過如此。張好古定定神說:“海東,你怎麼能夠確定這件瓷片就是鈞瓷,要知道在清朝的時候做過不少仿製的鈞瓷,那成色也不比宋朝的鈞瓷差多少啊。

就算是專家的話,也是有走眼的時候。五年前,我去香港參加一次拍賣會,會上就出現了一件宋朝的鈞瓷,但是後來證明那是贗品,清朝仿製的而已。因爲這個事情那家拍賣行因此倒閉了。就說這鈞瓷,我們回龍觀古董市場上也是經常出現的,沒有一個是真的。”

這個時候就能夠看的出來張好古的本性來了,這傢伙歷來是喜歡落井下石的。

他就是欺負王海東年輕沒有經驗,在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少,因此,打算誆騙一下,把這一塊鈞瓷的瓷片給弄到手。

誰知道王海東也不是省油的燈,若是論起來古董經驗的話,他現在可是比張好古要高明的多。

昏迷的那半個小時裡面,他就像是經歷了一生一世一般。

這個時候王海東不緊不慢的送上蓋碗說:“張老闆這樣說就外道了,這塊瓷片我敢拿給你看,那當然是有把握的。當着真人不說假話,這塊瓷片到底是不是真的,張老闆心中有數。

若是張老闆認爲吃虧的話,那我可以拿着這塊瓷片到別的地方去出手,想來二十萬之下,願意接手的還是不少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是誰要是想佔我的便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個時候張好古終於是清醒了過來,王家是那麼容易招惹的嗎?這個時候自己應該是被鈞瓷給衝昏了頭腦了,看到這樣子的一件寶貝居然是忘記了王海東背後有什麼樣子的人。

當下張好古尷尬的笑了笑說:“這個,你容我仔細的看看,畢竟十八萬不是一件小數目不是。”

這個倒是合乎古董界的規矩,別說是看一會,就算是看兩個小時都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是真心的想買的話,看多久都沒有關係。王海東曾經跟着姥爺遇到過一件更絕的事情。

有一次一個客商想要買下一件據說是懷素和尚的墨寶,但是這個客商怎麼樣都拿不準這副墨寶是不是真跡,因此,在這樣子的時候,他一連看了兩天,第二天的時候這位客商的朋友趕到看過之後,他才下定決心買下了這件墨寶。

而看貨的這兩天,賣家可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當然,這都是熟客之間,不怕你成不成。就算是這一次不成,結下一段香火,下次沒準就能夠成買賣了。

因此,張好古提出來要仔細的看一下,王海東自然是不能夠拒絕。

張好古拿出來放大鏡仔細看這件火燒雲一般的鈞瓷。一片火燒雲之中,兔毛一般的色線隱現其中,雲霞霧褐一般的色彩,正是宋鈞窯的顯著特點。

不過張好古也是看出來一絲破綻,這瓷片顯然是生坑的東西,顯然是剛剛的從古墓裡面弄出來沒有多少時間。看上面的土沁就能夠看的出來。

但是,古董行裡面歷來是忌諱追問東西的出處的,因此,這個時候張好古也不好拿着這個事情說事。

他只要是想在古董行裡面混下去,一般不會輕易破壞規矩。

這個張好古收起來放大鏡,將鈞瓷遞給旁邊的兩位朋友說:“兩位也掌掌眼。”

瓷器玉器等一般的易碎的古董輕易不會出現手遞手的情況,避免因爲失誤而打碎了東西造成糾紛。但是鈞瓷片本來就是一片,手遞手也就不算什麼了。

張好古笑呵呵地對王海東說:“海東,這確實是件好東西,算了,我和老爺子是老交情了。也不忍落井下石,這是三張老爺子開的收條,你看好了。”

這張好古做事情還真的是滴水不漏,就算是這十八萬都是他自己的,但是借錢的時候他依舊是拉來了兩個行裡面的人濫竽充數,這也是避免要賬的時候勢單力孤。

王海東接過欠條,看到上面的筆記果然是自己姥爺的筆記,這才掏出來打火機把這三張欠條都燒了。

然後王海東才說:“若不是現在週轉不開,這件東西我可是不打算出手的,但是,我聚寶閣百年的規矩是不能夠壞的,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日後有什麼生意還請張老闆多多的照顧我們聚寶閣啊。”

張好古爲人雖然是不怎麼樣,但是,在古董方面,尤其是在瓷器方面還真的有兩把刷子。他不來招惹自己,自己沒有必要和他交惡。

這個時候張好古揮揮手說:‘哪裡,哪裡,我要是沒有看錯的話,這件鈞瓷的碎片是海東你最近才收上來的吧。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本事,前途不可限量啊。”

王海東苦笑了一聲說:“不瞞張老闆,這一塊碎片確實不是我們聚寶閣壓堂的東西,乃是我讀書的時候從潘家園舊貨市場討換來的。我這也是運氣還要。大學四年,唯一的收穫就是這件鈞瓷的碎片。說來也是有點捨不得的意思。”

王海東說的話,張好古一個字都不相信,從潘家園淘換來的,你以爲潘家園的那幫老蟲都是傻子啊,這樣子的寶貝居然是從他們的手中溜了出來,這樣子的事情是難以置信的。

但是,張好古再追問下去的話,那就是真的壞了規矩了。

既然是錢要到手了,而且也看的出來聚寶閣不是那麼容易衰敗的。單單是說王海東在自己逼債的時候那份從容的應對,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比較的了的。

在這樣子的時候張好古說了幾句場面上的話,領着兩個朋友就離開了。

走出聚寶閣約有五十多米,這個時候張好古才沉下臉來說:“老李,這個事情你怎麼樣看,本來以爲聚寶閣氣數已盡,但是沒有想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這個王海東不但滑的像個泥鰍一般,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是那出來了一片鈞瓷,這可是回龍觀重新開張二十多年來重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啊。”

這兩個一直跟着張好古,而自己重來不說話的人都是張好古在外面結交的同行,個子比較高的姓李,名慕白,取羨慕李白的意思。是一個倒賣青銅器的文物販子,當然僞造的青銅器纔是老李的主要業務。

另外的一個姓蘇名西坡,是蘇東坡的鐵桿粉絲,字畫作僞是一絕,在行裡面也是大大的有名的。

李慕白想了想說:“這個事情確實是比較蹊蹺,我和西坡兩個人還打算盤下來聚寶閣在這裡開一個鋪子呢,這小子眼神中的自信就不是一般的人比的了的。對了,他是什麼來頭,好像我看你對他還是比較忌憚的。”

張好古看了一眼遠處的聚寶閣說:“這地方可是一塊寶地啊,紫氣東來,旺財的風水。回龍觀古董市場很多的人都心裡面惦記着這個鋪子呢。

但是你知道爲什麼沒有人敢下手嗎?別說是這些同行,這聚寶閣兩個月沒有交稅費了,但是爲什麼上面一直沒有動靜,不是他們看不見,就算是看見了他們也不敢怎麼樣。”

要不是老陳正好欠了我的錢,我也不敢過來。王海東的父親是我們江流市的天。”

聽到這裡的時候,李慕白不說話了。江流市的天,這話已經是說的非常的明白了。

匆匆的跟着張好古離開,再也是沒有望聚寶閣哪怕一眼。

錢是賺不完的,但是如果是得罪了不應該得罪的人的話,那這樣子的時候和找死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王海東確實是有點爲自己的那片鈞瓷感覺到惋惜,畢竟這件鈞瓷瓷片是他收上來的第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古董,現在送出去的話,多少心中有點難受。

十分鐘後嗎,王海東嘆息了一聲說:“算了,在這事情就當我破財免災吧,”

說到這裡的時候,王海東的手拍向了東面牆上的古董架子。

在王海東感嘆的時候,一道道電流順着古董架子就鑽進去了。

異能,這就是王海東的異能,一道道藍色的閃電瞬間把古董架子給檢查了一遍。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些閃電顯然是發現了什麼。

王海東感覺到這個古董架子裡面居然是有暗格,類似於保險櫃的那種存在。這在古代是非常的流行的一個珍藏自己的寶貝的方法。暗格,難道里面會有什麼樣子的寶貝不成嗎?

因此,這個時候王華東走過去,一遍走一邊順手把一件青銅斧頭給拿出來,找準了地方乾淨利索的砸了下去。

當然他是不敢太用力的,要不然的話,萬一傷到了裡面的寶貝就不合算了。

三兩下,暗格被打開了。裡面的空氣渾濁不堪,打開以後一陣迷霧噴涌而出,顯然這物件是有日子沒有被發現了。王海東從暗格裡面逃出來一件粉彩鼻菸壺瓶子和一封書信。

瓶子是乾隆年間的正宗官窯燒着的福祿壽三星。仔細看這鼻菸壺,王海東手中一道道電流從指冒了出來。頓時關於這件粉彩鼻菸壺的情況就展現了出來。造辦處負責製造的爲乾隆皇帝把玩的鼻菸壺。

官窯的精品,而且,因爲是爲皇帝一個人造東西的,因此,宮裡面的造辦處在製作瓷器的時候就不計成本,只要是稍微有一點瑕疵的那就直接的打碎掉,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夠送到皇宮裡面爲皇帝一個人把玩。

而且,王海東仔細的觀看這件粉彩鼻菸壺,卻是吃驚的發現了一件十分驚奇的事情。這件粉彩瓷器居然是採用的傳說中的金絲描線的手法燒製而成的瓷器。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

乾隆朝,粉彩瓷器在官窯瓷器中所佔比重和青花瓷器勢均力敵,所以粉彩裝飾迅速蔓延到各種器形的瓷器身上。從這一點上也是能夠看的出來乾隆皇帝對粉彩的喜愛之情。

而在在裝飾形式上,乾隆朝開始流行“開光”;乾隆粉彩更加鋪張、熱鬧、精細、繁雜,器物身上往往粉彩繪滿紋飾;

乾隆朝還有部分器物的內壁及底足內被施綠彩用以裝飾;乾隆粉彩在雍正粉彩的基礎上發展到了頂峰,而這其中,金絲描線的手法就是巔峰代表之一。

所謂金絲描線的手法就是在素器釉面進行彩繪的時候首先使用金粉來描繪出來大概的圖案,這種手法燒製出來的瓷器在人物景色等等輪廓上就會顯現出來一層淡淡的金黃色,美妙絕倫。

當然了,要想使得粉彩展現這種金絲描線的手法的神奇,那是需要不斷的失敗才能夠偶然間得到一兩件成功的精品的,往往三五窯也未必能夠得到一件真正的精品。

但是,宮裡面的造辦處因爲是爲皇帝燒製小玩意的,因此就不計成本了。這種金絲描線的手法把乾隆粉彩的奢華推向了巔峰,是傳說中粉彩藝術的代表器具之一。

因爲重來沒有這種金絲描線的手法的瓷器出現,因此,這種手法就成了一種傳說中的手法了。

到底千靈時代有沒有這種手法燒製粉彩,這個事情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只有古董行裡面傳說有這一類的粉彩。

乃是粉彩中的帝王至尊。傳說,因爲燒製類似的粉彩太過浪費錢財,在嘉慶年就停止了這種辦法燒製瓷器。

當然,這種金絲描線粉彩也就成了乾隆朝國力強盛的代表之一了。

作爲乾隆朝繁榮的代表的另外一件特點就是粉彩在乾隆朝開始在部分器物的內壁遺蹟底足內施綠彩予以裝飾。

且不說這是很敗家的行爲,但是從瓷器的角度來講,確實是一大進步。

這件瓷器是金絲描線粉彩,也是瓷器歷史上的一大發現,至少在這一點上,能夠證明了金絲描線瓷不是一個傳說。

王海東輕輕的將金絲描線瓷給放到桌子上,打開書信,果然這封書信記載的就是這件金絲描線瓷的來歷。

這件瓷器本是在紫禁城御書房的一件擺設,辛亥革命之後,清朝滅亡,但是溥儀並沒有真正的被趕出紫禁城。

在這段時間裡面,不但是溥儀自己,宮裡面上上下下太監宮女甚至是守衛皇宮的革命軍都變着法的從紫禁城裡面弄出來值錢的金銀玉器古董什麼的。

因此,那兩年是皇宮裡面的珍寶流逝最爲嚴重的時候。

溥儀心中也是明白的很,這些東西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崽賣爺田不心疼,弄出去多少算多少。而這件金絲描線粉彩瓷的主人就是大柵欄琉璃廠的一個擺地攤的古董販子崔武。

這個崔武在大柵欄地攤界也算是個老人了,名氣很大,眼力很尖,十多年下來倒也是攢下了一份不小的家業。

有一年冬天一個寒冷的清晨,這崔武本來是不打算去趕鬼市的,這天氣,冷風像是刀子一般刮在臉上。

這時候去鬼市也是隻有幾個有限的老蟲會光顧的,因此,未必是有什麼生意。

但是,崔武的三歲兒子崔石頭也不知道是中邪了還是怎麼樣,總是鬧個不停,崔武的老婆不耐煩的和崔武大吵一架,崔武一生氣,帶着東西,穿着大棉襖直接的去了大柵欄左邊的那條小街上去了。

那個地方就是鬼市的重要據點之一。

大冬天的也就沒有什麼人願意跑到圓明園等其他地方去進行鬼市了。

崔武剛剛的走到大柵欄東邊的那個路口,結果撞到了一個人,他身上帶的大包小包的,可是有不少是瓷器玉器等易碎的古董,這玩意萬一要是被人給撞了的話,那損失可就是太大了。

一家老小的吃喝嚼裹可是都指望崔武這幾個包袱呢。

因此,這個時候崔武這個脾氣一向是比較好的漢子勃然大怒說:“什麼人不長眼睛,找抽是吧。”

這個時候,地上那個人卻先開始呻吟了起來:“哎呦,撞死我了,是誰那麼缺德做啊,大晚上的跑出來撞我,你是成心的不是。”

鬼市一般都是夜裡面三點,也就是丑時剛過就開始,一般崔武可是子時一過就已經出發了。這樣子的時候不算是大半夜算是怎麼樣一回事啊。

崔武這傢伙到底是一個心腸比較好的人。放好自己的包裹走過去拉起來那個人一看,不是外人,一個熟人,佟王爺府的小王爺玉順。

不過這玉順現在可是像是乞丐一般全身髒很,似乎已經好幾個月都沒有洗澡了。

這玉順擱在大清朝的時候,那可是真正的皇親國戚,天潢貴胄,但是現在也就是一個草民而已。

他和崔武也算是有數面之緣了。

第26章 私人收藏家第105章 賭石界的老蘇第90章 馬到成功第683章 底氣第426章 個人意見第600章 第三種選擇第342章 內訌第8章 金絲楠木第621章 一線之差第596章 不瞭解情況第308章 不服氣第263章 不得清淨第492章 你要注意第424章 規矩第419章 引薦第220章 着急發財第131章 解釋清楚第654章 沒有辦法啊第309章 老狐狸第78章 所謂玩古董第487章 更加羨慕嫉妒恨第21章 抓捕盜墓賊第5章 聚寶閣的債主第507章 標杆人物第172章 其實就是忽悠第538章 爲官之道第六百三十章第9章 去拍賣公司看貨第577章 另有目的第328章 恩怨第599章 不解釋就是不解釋第342章 內訌第190章 說客第166章 坑爹啊第11章 拼接的甜白釉第218章 唐刀的來歷第606章 偶然必然第706章 立場問題第90章 馬到成功第287章 等等看第530章 妥善處理第99章 大打出手第545章 招惹不得的人第200章 車馬費第392章 關鍵是什麼第32章 端硯第64章 異能,修復第469章 性格不同第174章 青花瓷的成熟時期第132章 秀才遇到特種兵第99章 大打出手第581章 真的冒充真的第565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657章 爭權奪利第712章 自己明白就成第14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624章 看到的未必是真相第517章 自得其樂第108章 芙蓉起青根變成鬼臉第528章 鼓勵第172章 其實就是忽悠第558章 看到希望了第353章 你要死啊第118章 來頭不小第489章 不好拿主意啊第302章 堅決不相信第303章 四方聯第404章 真心與否第280章 震驚第355章 呆不下去了第363章 不可貪婪第156章 忘恩負義第649章 行不通第638章 一種手段(九一八)第355章 呆不下去了第85章 參加拍賣會第544章 誰貪誰廉第136章 這幅作品不值這個價第256章 我不幹第543章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第71章 骨瓷的秘密第612章 有來歷第371章 負責任第589章 底線問題第181章 給你十分鐘第49章 玩古董的心態第63章 兩件廢品傢俱第645章 要的是情分第388章 意思就是意思第507章 標杆人物第580章 一報還一報第164章 潛規則第90章 馬到成功第230章 劉老六不玩了第230章 劉老六不玩了第395章 利益交換第262章 互相抱怨第453章 問心無愧第513章 誰都沒有錯?第301章 不識貨的大學生
第26章 私人收藏家第105章 賭石界的老蘇第90章 馬到成功第683章 底氣第426章 個人意見第600章 第三種選擇第342章 內訌第8章 金絲楠木第621章 一線之差第596章 不瞭解情況第308章 不服氣第263章 不得清淨第492章 你要注意第424章 規矩第419章 引薦第220章 着急發財第131章 解釋清楚第654章 沒有辦法啊第309章 老狐狸第78章 所謂玩古董第487章 更加羨慕嫉妒恨第21章 抓捕盜墓賊第5章 聚寶閣的債主第507章 標杆人物第172章 其實就是忽悠第538章 爲官之道第六百三十章第9章 去拍賣公司看貨第577章 另有目的第328章 恩怨第599章 不解釋就是不解釋第342章 內訌第190章 說客第166章 坑爹啊第11章 拼接的甜白釉第218章 唐刀的來歷第606章 偶然必然第706章 立場問題第90章 馬到成功第287章 等等看第530章 妥善處理第99章 大打出手第545章 招惹不得的人第200章 車馬費第392章 關鍵是什麼第32章 端硯第64章 異能,修復第469章 性格不同第174章 青花瓷的成熟時期第132章 秀才遇到特種兵第99章 大打出手第581章 真的冒充真的第565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657章 爭權奪利第712章 自己明白就成第14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624章 看到的未必是真相第517章 自得其樂第108章 芙蓉起青根變成鬼臉第528章 鼓勵第172章 其實就是忽悠第558章 看到希望了第353章 你要死啊第118章 來頭不小第489章 不好拿主意啊第302章 堅決不相信第303章 四方聯第404章 真心與否第280章 震驚第355章 呆不下去了第363章 不可貪婪第156章 忘恩負義第649章 行不通第638章 一種手段(九一八)第355章 呆不下去了第85章 參加拍賣會第544章 誰貪誰廉第136章 這幅作品不值這個價第256章 我不幹第543章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第71章 骨瓷的秘密第612章 有來歷第371章 負責任第589章 底線問題第181章 給你十分鐘第49章 玩古董的心態第63章 兩件廢品傢俱第645章 要的是情分第388章 意思就是意思第507章 標杆人物第580章 一報還一報第164章 潛規則第90章 馬到成功第230章 劉老六不玩了第230章 劉老六不玩了第395章 利益交換第262章 互相抱怨第453章 問心無愧第513章 誰都沒有錯?第301章 不識貨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