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鄉會又名“老鄉會”,主要參會人羣都是東泉籍在隆中市的官員、商人、專家學者等,一般都是功成名就、事業有成的人才有資格參會。你要是平頭老百姓,謝謝您咧!出門請左拐。
時代在變化,同鄉會也在發生着變化。近些年來,參會人員不斷擴容,只要能和東泉沾上邊的有頭有臉人物,都統統拉進來,增進友誼,好爲東泉的發展出一把力。
同鄉會有自己的組織機構,一般有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組成。名譽會長一把都是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且掌握實權的東泉籍官員擔任,會長則由退下來的官員擔任。其主要職能是組織聯繫各路人馬,定期不定期召開聯歡會,而每年新春後的第一次會議,基本上都會參加。
同鄉會的會議流程基本上格式化,先是縣委書記或縣長彙報一年的工作並提出下一年的打算,然後與會人員進行發言討論,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由會長做總結性發言。會議完畢後,從老家來得本土“明星”用鄉音載歌載舞,遇上那位興趣高漲的老幹部,站在臺上或吟詩一首,或揮毫潑墨,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表演結束後,一起吃頓飯,吃完飯便帶着家鄉準備的禮品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這種同鄉會有沒有一定的作用?有,但意義不大。官方的同鄉會遠遠不及民間自行組織的同鄉會。多了些迂腐,少了些人情味。尤其是這種每天固定套路的模式,一些人早已麻木不仁,見怪不怪了。離退休老幹部倒想爲家鄉出力,但力不從心;在外商人取得一定成績後,基本上都舉家離開東泉,回報家鄉只是口頭承諾;專家學者既沒錢又沒權,最多拍拍馬屁,吃完飯抹嘴走人;最後就剩下在野的官員,可東泉籍官員基本上都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在哪個衙門當個小官,就算是大個大官的也是個冷衙門,他們如何支援家鄉發展?
吳江凱也知道這種同鄉會意義不大,但一直保留下來的形式不能輕易改變。隆中的如此,隆南的如此,京城的更是如此。相對來說浙江的同鄉會還來得實在點,每年都會有人捐錢捐物,不管多與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家鄉。
院子裡,電視臺、報社的記者,還有京劇團的演員們圍成圈搓手跺腳取暖,其他縣領導幹部則躲在自己車裡開着空調,等待着吳江凱和丁慶祥的到來。
吳江凱由於昨晚睡得晚,剛剛起牀不久,正在洗臉刷牙,沈桐已經站在門外敲門了。
沈桐進來後,熟練地幫着吳江凱收拾家,並把要帶得東西裝進公文包裡,把保溫杯裡放好茶葉,泡好茶,又從櫃子裡取出一條煙以備萬一。
一切準備就緒後,吳江凱邁着輕盈地步伐往縣委大院走去。沈桐仔細察看了吳江凱的表情,心情應該還算不錯,至少比昨天強了許多。殊不知,吳江凱手裡拿着手機直到凌晨一點才接到何國光的電話,聽到李昌奎平安無事回到隆南時,纔算鬆了一口氣。
整整一天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喬書記與李昌奎談論了什麼?也只有李昌奎自己知道。
吳江凱到了縣委大院,在小轎車裡的領導們洪涌下車,爬進了第一輛中巴車。沈桐安排好後,下車來到了後一輛車上。縣委辦副主任張小石清點人數後,報告給吳江凱。吳江凱一聲令下,兩輛車駛出了大院。
快要駛出東泉縣城時,沈桐突然記起來一件事。吳江凱讓國土局局長趙曉聲準備打擊私挖濫採的典型材料,自己一時忙昏了頭腦,竟然把這事給忘了,氣得用拳頭砸腦袋。
還好,此時還能挽救,他急忙打電話給趙曉聲。趙曉聲也是個糊塗蛋,聽到沈桐提醒,纔想起有這麼一回事,隨即掛斷電話詢問下屬。還算下屬已經完稿,趙曉聲派人前去追趕,總算在上高速之前,沈桐拿到了材料。
細節決定成敗。一次小小的失誤再次敲響了警鐘,沈桐不斷提醒自己,以後一定要做到事無鉅細。他翻出筆記本,仔細察看了下近段時間要做得事情。
到了隆中市一家四星級酒店,張立偉老早地就接到沈桐電話在樓底下等候着。一行人下車,吳江凱與會長握手,電視臺和報社記者舉起長槍短炮,一頓狂拍。
進了頂層會議室,除了來不了的基本上已經都到齊了。吳江凱掃射了一眼,沒見到省政府辦公廳秘書長龐懷遠的影子,不由得倍感失落。
半個小時後,會議進行,固定格式往下走,召開的十分圓滿。到了中午,一行人又到餐廳會餐。就在大家喝得熱烈的時候,龐懷遠突然出現了。
龐懷遠的出現,頓時讓人羣沸騰起來,大家紛紛起立鼓掌歡迎,要知道龐懷遠不是東泉籍官員,卻是今天到會人員官位最高的人,理所應當受到最高規格接待。
看到龐懷遠後,沈桐鬆了口氣,自己賭贏了!現在看來,那省城歌舞團的刑莉娜卻是與這位龐秘書長關係不一般。
吳江凱騰出自己的位子讓位給龐懷遠,龐懷遠也不客氣,雙手併攏說着抱歉坐了下來。
龐懷遠與吳江凱再次見面,顯然客氣了許多。兩人中午喝了不少酒,快要結束時,吳江凱低聲與龐懷遠道:“龐秘書長,如果時間允許,待會可不可以借步說話?”
龐懷遠眯着眼睛看了下表,道:“中午恐怕不行,下午章省長要到企業調研,抱歉了。”
“晚上,那晚上呢?”吳江凱依然不死心道。
“再說吧,你也是秘書出身的人,還希望你理解我。”龐懷遠四平八穩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