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動咒

陳瞎子捉摸不透銅人中的玄機,又不想在羣盜面前露出疑惑,他引經據典地胡亂敷衍了兩句,便命手下衆兒郎一把火燒化了洞中狼藉滿地的骸骨。那整箱整捆的道藏典籍,盡被付之一炬,如此作爲,並不是爲了泄憤,乃是綠林道上行事的規矩,不論是殺人越貨,還是挖墳掘冢,最後都要縱火焚燒,以圖滅跡,不留後患。

隨後羣盜又把怪蟒屍體分解了投入烈火,火光中臭氣撲面。不少人都被薰得嘔吐起來。這時有探子來報,說是怒晴縣老熊嶺周圍,又出現了數股來歷不明的隊伍,有軍隊,也有土匪,看樣子是想趁卸嶺羣盜大亂之際,趁機到瓶山來撈上一把,那些先前逃散的敗兵,多被這幾股人馬劫殺在了半路。

陳瞎子心想這他孃的就叫破鼓萬人捶啊,怒晴縣周圍的山賊土匪也都來渾水摸魚了。這回盜墓卸嶺之徒死的人太多了,羣盜人心浮動,繼續留下來硬撐着,也得不了好果子吃,好漢不吃眼前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如儘早撤出這是非之地。

陳瞎子打定主意,趕緊招呼衆人,把被砸死的盜衆和工兵屍體,盡數扔到山洞裡一併燒化,帶上那些受傷的弟兄從林密處連夜撤出老熊嶺。一過苗疆邊牆,就是自己的地盤了,他自己則帶了二三十個親信,腰挎快槍,懷揣利刃,到山坳裡去接應鷓鴣哨等人。

鷓鴣哨也揀緊要的,說了一遍他在林中的遭遇。不管怎麼說到現在爲止都不算是無功而返了,好歹也是破了瓶山古墓,開棺啓屍,拽了一條玉扣金帶在手,把慘敗變爲了慘勝,收取了全功,多少爲陳瞎子挽回一些顏面。

陳瞎子看鷓鴣哨出生入死,心中大是感動,拱手道:“你我兄弟間就不言這個謝字,將來你去找雮塵珠的時候,常勝山十萬盜衆,定當助你一臂之力。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若違此言,讓我跟這銅人一般壞了一對招子,終身做個廢人。”

鷓鴣哨趕緊說:“陳總把頭言重了,我盜此墓,在墓室中尋到了鳳凰膽的一絲線索,若非常勝山的諸位好漢相助,我如今還同大海撈針一般在黔邊亂轉,此乃天大的恩德。陳兄下次進山盜墓,不論山難水險,我定追隨左右,捨命報此大恩於萬一,否則也教我鷓鴣哨終身做個缺足短臂的殘廢之人。”

這二人激於一時意氣用事,不經意間動了大咒,當時卻誰都沒真正往心裡去。看看天色將明,忽聽遠處槍聲雜亂,細辨動靜,似乎是幾路窺探瓶山寶物的土匪接上火了。陳瞎子唯恐遭遇大股土匪,仗着這些時日在瓶山附近勾當,對周圍地形也都熟悉了,就率衆擡着傷者,抄小路出了山,翻嶺涉河,到了苗疆邊牆,終於會合了大隊,馬不停蹄地撤回到湘陰老巢。

羣盜疲憊不堪,接連休整了幾日,那苗子嚮導就因在墓中未能閉住呼吸,吸入了不少陵瘴之毒,一命嗚呼了。紅姑娘斷了的腿骨終於被接上,可常言說得好,“傷筋動骨一百天”,不滿三個月,她都不能下地行走。

等到元氣稍復,陳瞎子已察覺到自己這常勝山總舵把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從古到今,盜墓賊死傷最重的一次,可能就要屬卸嶺盜發瓶山古墓這回了,而且羅老歪手下的部隊逃的逃散的散,多已收攏不住,常勝山在湖南地面上威風掃地。

陳瞎子不由得大動肝火,眼下這局面不容樂觀,倘若不盜一座大墓狠撈上一筆,絕難東山再起。可眼下週圍幾省的古墓大多已毀,哪裡還有諸侯王級別的大型古墓?他心中稍一盤算,就動了一個念頭。

早年陳瞎子剛出道的時候,常在南方倒鬥,從兩粵兩湖,到雲南江西,足跡無所不到。曾在雲南李家山盜掘過滇王墓,李家山的古滇國墓葬層層疊壓,歷代盜墓賊多有在此山中挖到過寶貨的,但是正因爲李家山滇王墓的目標太明顯,從宋代起,便被盜過了不知多少遍,不是十墓九空,而基本上是十墓十空。

陳瞎子去的時候,都到民國了,到李家山一看,早已是“石人徒瞑目,表柱燒無聲”,好一派被盜挖得千窟百孔的荒涼境界。倒鬥之輩管盜別人盜剩下的墓叫“濾坑”,第一撥找到古墓穴陵而入的盜墓賊,最有油水可撈,金珠寶玉滿載而歸,其餘的就看不上眼了。

第二批進來的盜墓賊,雖然省了些力氣,可值錢的明器多是沒他們的份了,只好揀第一撥人挑剩下的,比如墓主屍首穿着的殮袍,或是墓室裡的銅燈盞、陶瓦罐、人俑、石獸之類,就被第二撥人搜刮一空。

等到了第三撥盜墓賊進來,墓室裡基本就剩一副空棺材和四個牆角了,但有道是賊不走空,第三撥賊人自是不能空手而回,要是墓中有壁畫,就把壁畫切刮下來,沒壁畫就挖墓磚、瓦當,最後還要把棺材板子拖回去,洗刷一遍,就可以賣到棺材鋪裡當做棺掉材料。

陳瞎子等人到了李家山,一看那些古滇王公貴族的墓葬羣,只剩下一個個爛泥窟窿,早不知被民盜、散盜濾了多少遍坑,連根死人骨頭也沒給後人剩下。

不過當時陳瞎子還算運氣不錯,他們不死心,又在幾個泥色草痕深厚的泥塘裡挖了一通,發現了一座僅被盜過兩三回的末代滇王墓室。不過這墓中也沒什麼明器了,只有空棺一具,看材質也是不凡,都是雲南原始森林中的珍貴木料,陳瞎子只好把棺板拆了,不料卻在裡面發現了一張人皮地圖,回去請巧手匠人復原出來,地圖中所描繪的區域,竟然是獻王墓的具體方位。

盜墓之人大多知道關於獻王墓的種種傳說。據說那座古墓建得窮極奢華,曾用萬人活殉,而且地宮是座天上宮殿,凡人想入古墓拜見獻王,只有從天河中駕乘一葉扁舟,渡過陰河,才能抵達,而且去了就永遠回不來,都得留在那伺候獻王。

此墓天上有、人間無,永遠都不可能被盜墓賊倒了鬥。這些傳說流傳的年頭久了,難免漸漸失真,有許多盜墓行裡的老手,都認爲獻王墓僅僅是個傳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些天子人物,都只好把墓建在地下,他一個南疆的草頭天子,怎麼可能把古墓造在天上的龍暈當中,此事絕對做不得真。

可眼見周圍古墓難尋,又急於做一出大手筆,陳瞎子就打起了獻王墓的主意,當即取出人皮地圖來同鷓鴣哨詳加商議。

鷓鴣哨卻滿腦子盡是西夏黑水城藏有髦塵珠之事,對獻王墓毫無興理,全部精神命脈都傾注在雮塵珠這一件事上。雲南蟲谷的傳說虛無縹緲,世上有沒有獻王墓都不確定,興師動衆遠赴雲南,未必能有收穫,所以他對陳瞎子說要先到黑水城沙漠盜寶,事成之後,再來相助卸嶺羣盜去找獻王墓。

陳瞎子卻不以爲然,如今鞏固常勝山舵把子的地位是當務之急。按理說去找深山老林中的獻王墓,遠比尋找埋在黃沙之下的黑水城,來得更加容易,畢竟有張標明路線的皮地圖,可以參考;而在沙漠中尋找古蹟,真是比登天還難,從沒聽說過有盜墓賊能在沙漠裡尋藏掘寶。無邊無際的沙漠,是盜墓者難以涉足的禁地,搬山卸嶺的手段到了那種地方,都難施展。

鷓鴣哨常常獨來獨往,此去西夏黑水城,本也不想讓卸嶺羣盜相助,但他心胸坦蕩,就對陳瞎子直言相告,說起沙漠盜墓之事。其實搬山道人整條族脈,皆是從西域沙漠裡遷徙至江南的,也曾多次深入沙漠尋訪古蹟,不過那已是幾千年前的舊事了。

早在漢代,搬山道人就已爲尋找雮塵珠窮盡了心智,當時曾有人想過,要是找不到雮塵珠,不如返回祖地雙黑山,到扎格拉瑪神山的無底鬼洞下一探究竟,說不定可以找出惡咒的根源。

不過那時候的扎格拉瑪雙黑山,已被鬼洞人佔據,他們在雙聖山谷的盡頭,建造了一座城池,國號精絕,其中的精絕女王,更是一位不世出的奇人。

傳說精絕女王能以目攝人,有人說她那是搬運挪移的妖法,還有人說是國光攝魂的邪術,沒人知道她的真實底細。孔雀河流域的三十六國,多受精絕所制,搬山道人幾次潛入戒備森嚴的扎格拉瑪山,都被守衛發現,憑空賠上了幾條性命。

後來終於有位搬山道人,想出一條奇策對付精絕國,精絕之強,實是因爲國中女王厲害,只要除了此人,破城易如反掌。

於是這位搬山道人的前輩,扮做從遙遠東方而來的占卜師,施展縱橫聯合之術,使飽受精絕奴役的西域諸國同仇敵愾。諸國攜手聯合,暗中籌劃集結人馬,起兵攻打精絕主城,搬山道人又調配慢藥,暗藏在金羊羔的肉中,使三十六國的第一勇士姑墨王子攜帶金羊羔進獻精絕女王,用慢藥害了女王性命。

那精絕女王的弱點就在自視過高,她是沙漠中使羣星失色的明月,認爲只有她這種天神一般的人物,纔可以品嚐金羊羔,果然中了此計,沒過多久,便毒發身亡,被葬在扎格拉瑪山的無底鬼洞之上。早已在沙漠中埋伏多時的諸國聯軍,得知女王死訊,頓時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攻入城中。

聯軍將精絕之人不分良賤,盡數屠戮在城內,激戰從第一天的清晨持續到第二天清晨,最後終於陷落了地下王宮,跟精絕女王仇深似海的聯軍將士,正要去挖開女王的古墓鞭屍泄恨,再搬空女王搜刮來的大批珍寶,沙漠裡卻突然飛沙走石,日月無光。

吞噬一切的黑沙暴就如真神的長鞭,所到之處使沙丘移動,覆蓋了扎格拉瑪山的一切。攻入城中的聯軍,包括那名出奇計暗殺精絕女王的搬山道人,都被沙漠所吞。此後的千百年中,只有沙漠風暴過後,精絕古城纔會偶爾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隨着流沙移動,這座如曇花一現般的鬼眼之城,又會再次沉入滾滾黃沙。

其餘的搬山道人並不甘心,此後不斷深入沙漠,尋找深埋在黃沙下的雙黑山,但都無功而返,竭盡所能,終不能找到毫無標誌的扎格拉瑪神山,至此才徹底斷了這個念頭。

在此期間,進入沙漠的搬山道人遭逢無數奇遇,也無意中找到了一些古蹟古墓,最終得出一個共識,在沙漠裡尋找沒有任何特殊地理標記的墓穴古城,對搬山道人而言,連萬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

陳瞎子聽了這些舊事,他野心勃勃,不禁神馳想象:自己帶着大羣盜賊,深入狂沙大漠,挖出了精絕古城中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回到湘陰做些驚天動地的大勾當,給綠林道做出些爭氣的舉動出來,將來姓陳的說不定就是開國太祖了,也讓那屢屢犯我中華上邦的美英倭夷,挨着個給我天朝“寫降書、納順表,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如此方隨心意,不負大丈夫平生之志,管教那幾行青史之上,留下一筆“卸嶺”之名。

鷓鴣哨見陳瞎子臉上陰一陣、晴一陣,好似忽喜忽憂,哪看得出他野心之盛,忙問他何事分心。陳瞎子這纔回過神來,連連嘆氣,他也明白去沙漠尋寶的勾當,對卸嶺羣盜來說終究是癡人說夢的妄想,即便有幾方人馬之衆,到了那漫無邊際的大漠中,也只如滄海一粟,起不了什麼作用,天知道應該上哪挖去。

陳瞎子想到此處,就問鷓鴣哨,既然沙滇裡無蹤可尋,爲何還要去找西夏黑水城?早在幾百年前,一場流沙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早把那座西夏的一代名城徹底掩埋,就與精絕古城一樣,如今多半是找不得了,還不如去雲南按圖盜墓,多少還有些線索可尋。你我兄弟的本事合在一處,天底下有什麼大事是做不成的!

第17章 潮汐(下)第5章 搬山填海第42章 不歸路(上)第37章 觀山盜骨第37章 觀山盜骨第30章 丹爐第17章 潮汐(上)第7章 海中古玉(上)第40章 天地無門第13章 牛虻第14章 龍上水(下)第33章 武侯藏兵第10章 探瓶山第30章 精變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3章 龍火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4章 熊的傳說(下)第35章 猛鬼出籠第3章 雲深不知處第19章 螺中含珠(上)第32章 雲藏寶殿第30章 肚仙第21章 食人蚌(下)第4章 吞舟之魚第19章 隱士之棺(上)第50章 刮蚌採珠第11章 工兵掘子營第7章 被從地圖上抹掉的區域第55章 怪物第20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第28章 龍獺(下)第47章 震驚百里第26章 穴陵第35章 難以置信第22章 犬不八年、雞無六載第24章 地中有山第46章 剝龍陣第31章 羣鯊第40章 黑琵琶第50章 穴地八尺第16章 防以重門第32章 藏寶盒第27章 龜眠地第11章 深山屠宰廠第1章 趕冬荒(下)第23章 裁雞令第6章 鬼衙門第25章 陰魂不散第21章 食人蚌(上)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25章 乾坤一跳(上)第25章 畫門第5章 耗子二姑第18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64章 千年長生草第19章 隱士之棺(上)第17章 潮汐(下)第30章 肚仙第34章 水深火熱第11章 禁區第4章 熊的傳說(上)第29章 沉船墓場(上)第4章 小鎮裡的秘密第9章 空襲警報第42章 不歸路(下)第11章 幽靈血船第5章 剁掌剜膽第42章 虎車第3章 龍火第2章 潛逃者第4章 吞舟之魚第49章 秉燭夜行第22章 孤燈(上)第11章 禁區第64章 千年長生草第15章 嚇魂橋第25章 乾坤一跳(下)第13章 溶化第15章 黑潮浮棺(上)第42章 不歸路(下)第25章 陰魂不散第55章 瞞天過海第56章 救命第2章 秦王照骨鏡第10章 棺材峽第34章 妖術第3章 夜擒(上)第19章 隱士之棺(下)第28章 俄羅斯式包裹第17章 潮汐(上)第16章 怪湯第54章 焚燒第53章 捆仙繩第41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13章 牛虻第35章 磚窯腐屍第62章 天怒第38章 銅殿
第17章 潮汐(下)第5章 搬山填海第42章 不歸路(上)第37章 觀山盜骨第37章 觀山盜骨第30章 丹爐第17章 潮汐(上)第7章 海中古玉(上)第40章 天地無門第13章 牛虻第14章 龍上水(下)第33章 武侯藏兵第10章 探瓶山第30章 精變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3章 龍火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4章 熊的傳說(下)第35章 猛鬼出籠第3章 雲深不知處第19章 螺中含珠(上)第32章 雲藏寶殿第30章 肚仙第21章 食人蚌(下)第4章 吞舟之魚第19章 隱士之棺(上)第50章 刮蚌採珠第11章 工兵掘子營第7章 被從地圖上抹掉的區域第55章 怪物第20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第28章 龍獺(下)第47章 震驚百里第26章 穴陵第35章 難以置信第22章 犬不八年、雞無六載第24章 地中有山第46章 剝龍陣第31章 羣鯊第40章 黑琵琶第50章 穴地八尺第16章 防以重門第32章 藏寶盒第27章 龜眠地第11章 深山屠宰廠第1章 趕冬荒(下)第23章 裁雞令第6章 鬼衙門第25章 陰魂不散第21章 食人蚌(上)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25章 乾坤一跳(上)第25章 畫門第5章 耗子二姑第18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64章 千年長生草第19章 隱士之棺(上)第17章 潮汐(下)第30章 肚仙第34章 水深火熱第11章 禁區第4章 熊的傳說(上)第29章 沉船墓場(上)第4章 小鎮裡的秘密第9章 空襲警報第42章 不歸路(下)第11章 幽靈血船第5章 剁掌剜膽第42章 虎車第3章 龍火第2章 潛逃者第4章 吞舟之魚第49章 秉燭夜行第22章 孤燈(上)第11章 禁區第64章 千年長生草第15章 嚇魂橋第25章 乾坤一跳(下)第13章 溶化第15章 黑潮浮棺(上)第42章 不歸路(下)第25章 陰魂不散第55章 瞞天過海第56章 救命第2章 秦王照骨鏡第10章 棺材峽第34章 妖術第3章 夜擒(上)第19章 隱士之棺(下)第28章 俄羅斯式包裹第17章 潮汐(上)第16章 怪湯第54章 焚燒第53章 捆仙繩第41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13章 牛虻第35章 磚窯腐屍第62章 天怒第38章 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