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進展

聖旨終於趕在三月三上巳節前下來了。

皇帝聽聞上海府發生如此大案,十分震怒,指派了大理寺與刑部的官員下來,處理貪腐案事宜。欽差副使趙瑋將手頭的證據與待罪之人移交給他們,並協助他們做好證據收集工作,接着與他們一道,押送犯人上京受審。至於另一位副使曾侍郎,則要帶領江南官員與工匠等,趕在今年大潮來臨前,將有問題的堤壩加固重修,以避免大禍。

作爲欽差正使的廣平王因爲身體緣故,上書請辭。皇帝溫言安撫了一番,卻沒答應他的請求,反而讓他繼續坐鎮上海官場,以防有哪個膽大包天的地方豪強,欺負辦案的官員背景出身不夠顯赫,故意跟他們過不去;又或者有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利慾薰心的蠢貨,在這種要命的時刻,還要拖曾侍郎後腿,妄想能貪掉修堤的銀子。而銀子,當然是從被查抄的官員家產中出。

皇帝恩旨允許廣平王留在嘉定休養身體,還賜住行宮西苑,另有名貴藥材若干賜下。考慮到他的身體勞累,又難得遇上靠譜的好大夫,自然是休養身體爲重——這一條很難說是否有太后蔣氏助言的功勞——作爲欽差的責任就要靠後了。但爲防耽誤正事,皇帝又給廣平王找了個新的副手——汾陽王。

這位汾陽王不是別人,正是十多年前曾經老郡公下葬時,爲張氏祖孫助言,打擊趙炯氣焰的那位貴人。他原是汾陽郡王之子,父祖都已去世了,照本朝宗室律令。他的爵位被降到了“侯”,合該被稱爲汾陽侯纔是。但由於老太妃與汾陽王妃尚在,所以王府匾額還沒變,他的家仍舊被稱爲“汾陽王府”,他就成了身份有些尷尬的“汾陽王府的那位宗室貴人”。但在嘉定一地,他與皇室的血緣是最近的,是高氏宗親在嘉定的領袖人物。

前年穎王逆黨在江南生亂。偷襲太子與廣平王世子。他起初不知情。聽說太子遇險,還曾經慌過一陣。可惜逆黨爲防止他礙事,事先軟禁了汾陽王府上下。他不敢拿家眷的性命冒險。只能乾着急。等到京中消息傳來,太子平安回宮,他立刻就改變態度,指揮王府親衛控制住了負責監視王府的叛軍。並幫助官兵圍剿逃走的逆黨了。雖然只是立了一點小功勞,還有那麼一點怕事、投機的心理。但皇帝登基後,在嚴防親兄弟的同時加恩宗室,還是升了他的爵位,讓他拿回了自家曾經的汾陽王稱號。

聽說欽差隊伍裡添了他。廣平王等人都很淡定。這位汾陽王的爲人還算靠譜,雖然有時候稍嫌軟弱了些,但大面上倒是沒出過差錯的。他又長年堅守嘉定。對修壩的官員私底下那點貓膩,即使不知詳情。也多少聽過點風聲,更熟悉地方人頭,對案情多少有些幫助。

皇帝與廣平王都不擔心他會跟那些官員勾結起來,捲入貪腐大案。一來他身爲宗室,從不曾干涉過地方政務;二來他長住嘉定,府中良田千頃,遍佈蘇淞各地,連世代祖墳都在此,在海傍大壩上做手腳,萬一出點事,豈不是葬送了祖宗家業?他還沒那麼蠢。事實上,全嘉定的高氏宗族成員,全都對貪了修壩銀的官員恨之入骨。哪怕嘉定一地的堤壩沒出問題,他們也不領情。誰會只在嘉定有地?許多人還在南匯、嘉興置辦產業,也不乏參股做西洋貨物生意的。一旦鬧起潮災,他們豈不是要血本無歸?汾陽王領了聖旨,上門來鼓勵他嚴辦那些犯事官員的宗室長輩、平輩便絡繹不絕。汾陽王好不容易纔脫了身,趕到杭州來見廣平王,聽候他的教誨。

廣平王將自己知道的事都告訴了他,又將相關文書、資料與他做了交接,還命手下那些辦事的人員隨汾陽王離開。他自己打算在杭州再住些時日,等犯人被押送上京再回嘉定,也免得有人纏上來求情。汾陽王與他是堂兄弟,素來關係還可以,也不多言,帶着人和東西回嘉定去了。至於廣平王沒照聖旨的意思立時折返,他也不在乎,只是留下了話,說會打發人去清掃嘉定行宮西苑。

送走了汾陽王,廣平王可謂是無事一身輕。雖然欽差正使的名頭仍得以保留,但皇帝在聖旨中,已經卸下了他一切公務,他可以安心休息,調養身體了。回嘉定行宮也不是不行,西苑的房屋重修不到五年,還算是新的,園林景緻也不錯,住在那裡肯定會很舒服。嘉定如今繁華不亞於杭州,而杭州住了三個月,也有些膩了。不過廣平王在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更希望能在杭州多待些時候,至少,要待到他用過藥,身體已有起色之後。若是現在就立刻返回嘉定,入住行宮,行宮裡的人也許會把他治病的詳情報到宮中去的。廣平王雖然信得過自己的弟弟,但世子高楨卻更希望,他能多提防着別人一點。

他們父子在園中待得安穩,隨員們先有三成跟着趙瑋與曾侍郎走了,又有四成跟着汾陽王離開。如今剩下來的,除了負責安保的護衛,就是王府隨侍人員了。園中頓時清靜了許多。本來張氏是個喜歡清靜的人,可如今她卻坐立不安,猶豫着是不是該向廣平王辭行。

趙瑋接了旨意,要協助大理寺與刑部的官員辦案,完了還要幫着把犯人押送回京。張氏與趙琇是隨他一同南下的,那現在怎麼辦?又跟着他回京城侯府嗎?問題是他如今有公務在身,回京的行程可能會很趕,大概不會走運河,而是走陸路了。張氏與廣平王相熟,願意跟他一同坐船南下,卻不大樂意跟陌生人同行。她的身體也經不住日夜顛簸。萬一因她身體不適,拖慢了回京官員的行程,傳出去也是給趙瑋的名聲抹黑。

可她們要是不跟着回京,就要被落在江南了。當初南行,是打着不跟趙瑋分開的主意。如今趙瑋即將回京,她們留在南邊又有什麼意思?本來她們跟廣平王父子一起行動,也不算太寂寞,偏廣平王他們又打算在杭州多住幾日,再轉到嘉定去休養,只怕三五個月也未必會回京。張氏與趙琇總不能一直依附他們生活吧?奉賢老家雖然不如杭州、嘉定等地繁華,好歹是故鄉,家業宗族俱在此。她們祖孫在那裡住了十多年,生活上也習慣些。

趙瑋要與廣平王分開行動,張氏與趙琇似乎就沒有了與廣平王父子同住一園的理由。張氏因此尋思着要搬出去,要不就直接回奉賢老家算了。趙琇卻覺得,趙瑋不在家,她們不管是搬出園子,還是直接回老家,都有可能被找上門來求情的人煩死。跟着廣平王同住,好歹能避開這些人。即使有些不好意思,也管不了這麼多了。

張氏聽了孫女的話,也頗爲忌憚。想想在杭州好歹還有米省之這個知府照看,又與廣平王父子在一起,也不怕會有人纏上來。回到奉賢,雖與知縣陶澄有交情,可後者還要協助修堤事宜,未必能分心。族人親戚請託,她也不好個個回絕,只怕真要被纏上來。遠的不說,光是那趙家母子,還有盧三姑娘,就不是省油的燈。她很快就做出了決定,繼續依附廣平王父子住着。廣平王什麼時候離開,她祖孫倆再跟着走。堤壩案一日未審問,她就一日不回老宅,大不了到嘉定去小住幾日。行宮進不去,汾陽王府還是能進的。

趙琇對祖母的決定感到非常開心。在杭州住着,比在奉賢要有趣多了。如今杭州城中形勢漸趨明朗。浙江布政使雖然沒被抓起來,但因爲有散佈不實謠言、中傷親王名譽的嫌疑,兼且跟堤壩案主犯之一蘇州布政使是親戚,爲他通風報信,妨礙了欽差查案,所以落得個降職的下場。他被貶到西南做個同知,險山惡水的還不知能不能適應,但能保住官身,已是萬幸,“病”也頓時好了,還開始變賣家中奴僕,準備上任。其他涉案官員因爲有了京中下來的主審官員負責,廣平王卻卸了重責大任,他們的家眷便不再只盯着廣平王以及他身邊的人不放。米、洪、高三家終於得脫大難,趙琇與新朋友又恢復了來往。

雖然經歷過一場小小的風波,但洪、高兩位姑娘並沒有埋怨趙琇,反而高高興興地來赴茶會,又帶着她與米穎芝,一起於上巳節外出遊春,讓趙琇見識了杭州多處名勝。趙琇又畫了好些速寫,更借得洪家姑娘家中長輩的畫集,學畫練畫,得益不淺。

暮春已過,春花散盡。四月初夏來臨時,廣平王的身體經過葉大夫用心調養,已經有了起色。葉大夫覺得他可以承受虎狼藥的效力了,便打算下手醫治他的雙眼。廣平王便打算移居嘉定行宮,在一個更穩定的環境下開始療程。

趙瑋已經完成了在上海府的工作,預備要跟刑部與大理寺派下來的官員一道,押送涉案犯人上京了。他趕到杭州與祖母、妹妹道別,順便向廣平王報告了最新的情況。廣平王仔細聽完,見事情進展順利,便也放下了心。趙瑋又去見祖母和妹妹,依依惜別一番,又去見了堂舅米省之,可惜沒能見到米穎芝的身影。

趙瑋離開杭州北上,而趙琇與張氏,也開始收拾行裝,辭別新結交的好友,隨廣平王父子北上嘉定了。

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40章 做戲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4章 流言紛紛第113章 新朋友第46章 自認罪名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285章 嫌疑人第602章 勸女第381章 稀奇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91章 兄妹定計第349章 丘家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78章 白玉炕屏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511章 信第450章 感激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614章 立儲第459章 尋親第376章 說法第571章 相看第217章 新店第11章 風雨欲來第586章 庶妃第99章 逃奴第582章 傳遍第509章 欲行第163章 指點第349章 丘家第256章 借書第628章 送妝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53章 盤算第234章 置莊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396章 投契第544章 漣漪第15章 奇言詭行第351章 獨對第442章 遊趣第525章 不合羣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205章 雪花酪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83章 木梳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217章 新店第402章 質問第46章 自認罪名第437章 討價第215章 捷報第350章 地震第530章 擴散第485章 流言第371章 報仇第597章 打傢俱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146章 平定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188章 賞賜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51章 送信第300章 養子第512章 嘉獎第526章 反駁第604章 茶話第578章 說和第408章 秋宴第394章 威脅第241章 小丫頭第415章 花糕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67章 新進士第542章 爭執第83章 再次提議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470章 詭異第32章 京城來信第319章 金鐲第347章 婚約第202章 御史第583章 告狀第492章 新友第60章 書主人第242章 烏龍第88章 不甘第48章 盧媽第331章 抽絲第160章 出獄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27章 準備第404章 議立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12章 大船將頃
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40章 做戲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4章 流言紛紛第113章 新朋友第46章 自認罪名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285章 嫌疑人第602章 勸女第381章 稀奇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91章 兄妹定計第349章 丘家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78章 白玉炕屏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511章 信第450章 感激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614章 立儲第459章 尋親第376章 說法第571章 相看第217章 新店第11章 風雨欲來第586章 庶妃第99章 逃奴第582章 傳遍第509章 欲行第163章 指點第349章 丘家第256章 借書第628章 送妝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53章 盤算第234章 置莊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396章 投契第544章 漣漪第15章 奇言詭行第351章 獨對第442章 遊趣第525章 不合羣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205章 雪花酪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83章 木梳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217章 新店第402章 質問第46章 自認罪名第437章 討價第215章 捷報第350章 地震第530章 擴散第485章 流言第371章 報仇第597章 打傢俱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146章 平定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188章 賞賜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51章 送信第300章 養子第512章 嘉獎第526章 反駁第604章 茶話第578章 說和第408章 秋宴第394章 威脅第241章 小丫頭第415章 花糕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67章 新進士第542章 爭執第83章 再次提議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470章 詭異第32章 京城來信第319章 金鐲第347章 婚約第202章 御史第583章 告狀第492章 新友第60章 書主人第242章 烏龍第88章 不甘第48章 盧媽第331章 抽絲第160章 出獄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27章 準備第404章 議立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12章 大船將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