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稀奇

第二天一大早,天氣依然陰沉沉的,看着隨時都會下雨的樣子。趙琇還惦記着高楨那邊,不過既然答應了要跟哥哥趙瑋一道出門,她還是穿戴好上了馬車,跟着哥哥上明知書館那邊去了。

明知書館接近什剎海,地勢本就低些,張氏曾經擔心雨水一大,這屋子就會受澇,把屋裡的書給泡壞了。所幸去年趙琇搬進來後,就對房子的排水設施做了些簡單的整改,祖孫三人搬進侯府後,她又藉着整修三間宅子的機會,讓工匠們重新疏通了下水道。當時只是想着這書館裡都是書,水火都是大忌,所以各種防範措施都要做足,院子裡擺上幾個裝滿了水的大瓦缸,每個院子的排水坑也要挖得夠深,沒想到書館還未正式開放,這些防範措施就先派上了用場。除了東館後院的角落有些積水外,書館大部分地方都未受大雨影響。趙瑋心中慶幸,囑咐了工頭注意整修,也就放心了。

明知書館此時已經基本完成了硬件的修整,僱來的童生、秀才們已經開始將一箱箱的書分門別類整理好,擺到書架上了。趙琇事先叫人訂做的竹製借書證也做好送來了,還有六個索引本,也整整齊齊地碼在書館正院的廂房裡,等候學子們隨時前來查詢。

趙琇來到廂房裡,翻開其中一本索引瞧了瞧,上頭的字跡十分熟悉,正是她親筆所寫。這第一本索引,就是她編的,作爲範例,給其他僱來的讀書人們做榜樣。照着格式做成了剩下的索引本。她瞧着那白紙黑字,整整齊齊,清秀有勁,又不露閨閣嬌氣,心裡挺滿意。再走到其中一間書庫裡。看着書架上已經擺放好的書本,有好幾本也是她抄寫的,在書的最後一頁下方,落有“明知堂”款。

書館名爲“明知”,這裡所有的書都有“明知書館藏”的印記,但“明知堂”卻跟“明知書館”不一樣。書館裡的僱員們都清楚。只有趙家祖孫三人才會用這個落款,代表着書館真正的主人。但趙瑋很少用這個款,他一般會直接寫自己的名號,而張氏又從不讓自己的筆墨流傳在外,因此在這座書館中。會用這個落款的抄書人,就只有趙家大姑娘一個。當然,在世人眼中,閨閣中筆墨是不該外流的,可人家姑娘又沒署明自己的名字,字跡也沒有脂粉氣,趙家不提,外人又能說什麼呢?

趙琇將書放回書館上。掃視周圍,心裡還挺有成就感的。根據這屋子藏書的類別,裡頭至少有百八十本書是她親筆所抄。不比任何一個僱員差。誰說女子就不如男呢?

趙琇面帶笑容想要往裡屋走,忽然瞥見屋子盡頭的竹屏風後隱約有人影,似乎是個男的,正伏案書寫着什麼。她眨了眨眼,安靜地轉身往外走。

真是奇怪,他們兄妹今兒過來視察。所有僱員都在外頭跟趙瑋說話,她以爲這邊屋裡應該沒有人才對。怎會有漏網之魚?幸好她及時發現,纔沒有遇上。

出了屋子。趙琇站在廊下,看着趙瑋已經囑咐完僱員們了,便走過來與她會合:“如何?他們把書收拾得還算齊整麼?可是照着你的想法去做的?”

趙琇點點頭:“他們做得挺好的。”頓了一頓,湊過去小聲說,“屋裡還有人在,是個男的,嚇我一跳。不過他好象沒發現我進去了。”

趙瑋訝然,連忙進了屋,不一會兒裡頭便傳來他和別人笑得十分爽朗的聲音。趙琇在窗外聽着動靜,發現屋裡那位原來也是熟人,正是曾與她有過一面之緣的尚瓊。早就聽趙瑋說過,尚瓊近來對明知書館的藏書產生了興趣,幾乎天天過來借閱。因趙瑋沒少向他請教學問,因此就對他大開方便之門。他既然不是書館僱員,那老闆來了,自然沒必要出來迎接。只怕他整個人都沉浸在學問的海洋裡,要不是趙瑋進去打招呼,等他們兄妹走了,他都不知道他們曾經來過呢。

趙瑋也知道尚瓊的脾氣,打完招呼,隨意說兩句話,也就出來了。他對趙琇笑道:“尚兄近日常來。裡頭有個小隔間,原是我給自己備下的。需要查書溫習功課時,我就到這裡來。尚兄如今就在那小隔間裡看書呢。先前是我疏忽了,竟沒發現他在屋裡。”

趙琇心道果然如此,也不計較,只問:“天氣陰沉沉的,若沒有事,接下來咱們是去方家呢,還是回侯府?”

趙瑋想了想:“先去方家吧。只是過去慰問一聲,若有靈堂,就意思意思上個香,若沒有也就算了,耽擱不了多少時候。”

趙琇應了,兄妹倆出了書館,天就下起了牛毛細雨。趙琇怕哥哥淋雨騎馬會着涼生病,就讓他也上了馬車。兩人坐車來到方家族人聚居的那條街,發現裡頭安安靜靜的,幾乎不見有行人經過,家家戶戶都是大門緊閉。方四老爺方奕山家的門口屋檐下,倒是掛了盞白燈籠,門口的對聯也換了白紙的,但除此之外,並不見有其他喪家跡象。若是擺了靈堂,至少也會有誦經聲,主家也會門戶大開,隨時迎接上門弔唁的賓客。

不過考慮到方奕山死得不體面,他老婆孩子也不知從獄裡出來沒有,趙琇也能理解方家不欲張揚的想法。她猶豫了一下,才問趙瑋:“哥哥,看這街上如此冷清,你這位建南侯要是一露面,只怕太過引人注目了。你雖還未入朝,但也是有爵在身的勳貴,大朝會上是有你位置的,可別惹什麼麻煩纔好。不如讓我一個人去吧?你就待在馬車裡別出來。等我完了事,咱們一起回家?”

趙瑋也有些猶豫。他是建南侯,他出現在方家與他家女眷出現在方家,那所代表的意味是不一樣的。他與方家本來也沒什麼交情,沒必要爲了方家惹來非議。於是他就同意了妹妹的建議。馬車行駛到方家嫡支大宅門前,靠着路邊停了,婆子打着傘接趙琇下車,趙瑋連面都沒露,繼續坐在車廂裡。還翻出一本剛從書館帶出來的名家文集,藉着窗外的光線看了起來。

趙琇進了方家大門,得了消息的方太太和方仁珠早就迎出二門來了。天正下着雨,她們簡單地寒喧了下,就急急進了花廳。方太太看起來對趙琇在這種時候依然敢到方家來做客覺得非常感動,哽咽着連聲道:“謝謝。”趙琇只能乾巴巴地說些安慰的話。讓她放寬心。

方太太嘆了口氣:“族人闖下如此大禍,我們未受牽連,已經是皇恩浩蕩了。能得到如今的結果,我不知在祖先靈前上了多少次香,感激祖先保佑。如果這樣還不能放寬心。這日子還怎麼過下去?”

方奕山的案子很快審完了,對他的處置也下來了,他本人已經死了,自然沒什麼好說的,但革職抄家還是免不了的。幸好他早已分家,因此受累的只有他這一房,方家其他族人並未受牽連。他妻子兒女都被判了流放,地方倒不是太過偏遠。在嶺南端州。家產奴僕沒入官中。他家大部分下人都是僱來的或是莊上的佃農,如今已經散了,家奴則被官府帶走。這兩日都是族人們幫着料理喪事。他的遺體被官府發還,方家人心裡怨他的有,害怕惹禍上身的也有,都不想節外生枝,因此明明發現他的死因跟官府公佈的有出入,也沒人提出來。大家都只想着簡簡單單把他的後事辦了。盡了族人的義務,剩下的事就交給嫡支或是他的家眷算了。

方太太與方三爺已經出面去打聽過。官府還未點頭說方奕山的家眷幾時可收贖,因此方家暫時還不能將方四太太母子等人贖出來。不過想到他們流放的地方是端州。並不是什麼偏遠窮困的地方,雖然路途遙遠些,但族人湊些銀子打點打點,也能讓他們母子四人少受點罪,因此族內並不是非常憂心。方太太便藉機向族人表明,願意爲此出力,倒是爲嫡支掙回了不少印象分。嫡支一脈在族中的聲望,也漸有回覆跡象。

這些話方太太自然不會跟趙琇一個外人細說,因此簡單聊了幾句後,她便笑道:“我知道你們女孩兒家一定有不少私房話要說,我也不礙着你們了,到仁兒屋裡去吧。我一會兒叫人送茶點過去。”

趙琇跟方仁珠對視而笑,齊齊起身向方太太行了禮,告退了。

她們去了方仁珠的屋子。方仁珠看起來精神還算不錯,心情也不壞。她已經換上了素淡的家常衣裳,要爲方奕山這位族叔服“緦麻”,爲期三個月。三個月雖短,但在期限內卻是不便作樂的,因此趙琇事先定好的小聚會,她就沒辦法參加了。同理,曹蘿要爲舅舅服五個月的“小功”,也不能參加。趙琇心想,四個人的小聚會,有兩人不能來,索性取消算了。

方仁珠勸她:“還有一位蔣姑娘呢。我聽說蔣姑娘平日住在天津,難得回京一次,你既與她交好,又怎能爲了曹表姐與我,便怠慢了她?你只管與她玩笑,我與曹表姐知道朋友們開心,心裡也會高興的。”

趙琇想想也對,便笑說:“好,等什麼時候你出了服,又回京了,我再單請你倆去玩一回。”

方仁珠抿嘴笑着點頭。

趙琇問起了方慧珠的婚事:“既要服孝,想必婚期也要推遲的。你們是打算先去濟寧,過幾個月再回來辦婚事,還是等辦完了婚事再去濟寧呢?”

方仁珠回答:“母親的意思是,提前去濟寧,等丘家重新訂好了日子,我們再回來辦喜事不遲。母親已經命人給眉山伯夫人送信去了,只不知道他家幾時有迴音。”說起來她還有些不好意思:“先前因爲是我們家想要早些辦喜事,問丘家能否將婚期提前,他家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如今我們家又說要把婚期推遲三個月……好象有些出爾反爾的意思,雖然是不得已,可心裡還是挺過意不去的。但願丘家別怪罪纔好。”

趙琇笑道:“他們怎會怪罪?這也是應有的禮數。”

正說話間,院門外忽然有丫環急奔而來,匆匆進了正屋。那是方慧珠的房間。趙琇看見了,心中有些疑惑,方仁珠倒是很尷尬:“丫頭們失禮了,姐姐勿怪。”趙琇笑着搖搖頭:“沒什麼,剛纔那是你姐姐的丫頭嗎?這是發生什麼事了?”

方仁珠也不清楚,但接下來,她就看到方慧珠面色大變地從屋裡走了出來,帶着兩個丫頭急急出了院子。方仁珠連忙起身走到門口,趙琇也跟了上去。

廊下丫頭們正竊竊私語。方仁珠問:“出什麼事了?”

南山從正屋外頭走了過來,壓低了聲音:“剛纔大姑娘的丫頭來報,說是眉山伯夫人來了。”

方仁珠皺眉:“這有什麼好稀奇的?”

南山搖搖頭:“姑娘,稀奇得很。眉山伯夫人來跟我們太太說,能不能不把婚期推遲,照着原定的日子辦喜事?她說他們家不在乎大姑娘身上有服。”

方仁珠和趙琇都吃了一驚。()

第604章 茶話第200章 送冰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97章 打臉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388章 探望第343章 醒悟第551章 顧慮第76章 察覺第6章 怪事連連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558章 勸孫第399章 故事第256章 借書第232章 山居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211章 書與茶第325章 把柄第311章 偶遇第513章 方家女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181章 尋親第326章 招工第185章 歸家第151章 逗趣第550章 喜脈第412章 丟臉第255章 雀金呢第188章 賞賜第183章 逼迫第569章 搶手第284章 遺案第279章 救人第508章 相見第44章 出乎意料第578章 說和第342章 警告第547章 對質第451章 送信第407章 秋闈第451章 送信第469章 守歲第20章 小插曲第247章 詩會第565章 驚歎第310章 擴散第438章 還價第114章 遺孀第539章 議定第13章 救人自救第337章 懂你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99章 逃奴第419章 晉見第222章 驚喜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82章 進言第26章 生疑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310章 擴散第89章 盧家內訌第275章 邀請第203章 聽聞第448章 移居第583章 告狀第82章 進言第278章 消息第479章 手段第433章 失落第392章 新聞第15章 奇言詭行第221章 中秋夜第468章 積極第76章 察覺第620章 說客第235章 舊僕們第305章 脫身第86章 歸來第196章 信第271章 告誡第175章 自薦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5章 奇言詭行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97章 打臉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78章 白玉炕屏第88章 不甘第350章 地震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71章 太子退位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41章 行船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57章 厚聘
第604章 茶話第200章 送冰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97章 打臉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388章 探望第343章 醒悟第551章 顧慮第76章 察覺第6章 怪事連連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558章 勸孫第399章 故事第256章 借書第232章 山居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211章 書與茶第325章 把柄第311章 偶遇第513章 方家女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181章 尋親第326章 招工第185章 歸家第151章 逗趣第550章 喜脈第412章 丟臉第255章 雀金呢第188章 賞賜第183章 逼迫第569章 搶手第284章 遺案第279章 救人第508章 相見第44章 出乎意料第578章 說和第342章 警告第547章 對質第451章 送信第407章 秋闈第451章 送信第469章 守歲第20章 小插曲第247章 詩會第565章 驚歎第310章 擴散第438章 還價第114章 遺孀第539章 議定第13章 救人自救第337章 懂你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99章 逃奴第419章 晉見第222章 驚喜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82章 進言第26章 生疑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310章 擴散第89章 盧家內訌第275章 邀請第203章 聽聞第448章 移居第583章 告狀第82章 進言第278章 消息第479章 手段第433章 失落第392章 新聞第15章 奇言詭行第221章 中秋夜第468章 積極第76章 察覺第620章 說客第235章 舊僕們第305章 脫身第86章 歸來第196章 信第271章 告誡第175章 自薦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5章 奇言詭行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97章 打臉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78章 白玉炕屏第88章 不甘第350章 地震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71章 太子退位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41章 行船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57章 厚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