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相見

進了嘉定城,高楨先把趙琇送回了翠廬,又給張氏見過禮,請過安,方纔告辭回了行宮。

張氏一看到孫女,見她黑了又瘦了,臉上還帶着疲憊之色,心裡疼得不行。礙着高楨在場,只能乾巴巴地說幾句辛苦,等高楨一走,她就迫不及待地拉了趙琇進房間。

趙琇笑着推說:“等孫女去梳洗了再來與祖母說話。一路風塵僕僕,孫女兒身上的灰還未拍乾淨呢。”

張氏眼淚就出來了:“你長了這麼大,哪裡吃過這個苦頭?從前咱們家未得爵位時,你也是二房金尊玉貴的姐兒。你哥哥做了侯爺後,你就連出門都沒叫吹過風。如今卻瘦得這樣,還曬得這麼黑,瞧額頭上都有帽子的白印了。小門小戶的女孩兒都沒你這樣狼狽。”

趙琇笑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出門在外,還是在災區,總不可能象家裡一樣吃好喝好吧?曬黑了養回來就是,瘦了正好減肥,我覺得自己氣色挺好的,見了世面,經了大事,還得了不錯的名聲。祖母應該爲我高興纔是。”

張氏聽着倒有幾分歡喜:“是啊,我在嘉定也都聽說了。起初她們還說你心腸夠硬呢,要強分人家一家子骨肉,又拋頭露臉的不似個大家閨秀。我忍不住駁了她們好幾回!若你這樣善心的孩子,都要被人說心硬,世上還有心軟的人麼?得了疫病自然要隔絕開,若換了是嘉定城出了這樣的事,看她們怎麼說?況且事情總要人去做,她們倒是不拋頭露臉了,那就別成天四處炫耀自個兒做下了多大的功德,不過是出銀子罷了,誰沒出銀子?真正做事的人還被她們嫌棄着呢!被我說得多了,她們自個兒先覺羞愧了,也不敢再提,後來知道了災區百姓安好,倒還會誇你幾句。”

趙琇笑得開心,若換了是往日,張氏肯定是忍了這口氣,嘴上說懶得與人計較,其實是怯弱怕事。如今她能爲自己出頭,打破一慣不與人爭的原則,趙琇心裡自然高興。

她問張氏:“京裡來旨意了?可知道是怎麼說的?哥哥有信沒有?”

張氏忙道:“你哥哥來信了,如今他要協理審案,脫不開身,心裡急得不行。聽說我們無事,老家也安好,他還不放心,催着要我們趕緊回去呢。送信來的是冬生,跟着傳旨的欽差一道來的。我問他你哥哥的日常起居,說是日忙夜忙,連飯都不能好好吃,我聽得心裡都急了。他不催,我們也要儘快回去的。”

本來跟着南下,就是因爲捨不得孫子。沒想到陰差陽錯,還是要跟趙瑋分隔千里。張氏如今想孫子想得慌,先前擔心孫女,還沒這麼心急,如今孫女無事了,她又操心起孫子在京中的起居來。

但她們祖孫來時是跟着廣平王的船,如今廣平王那頭還不知幾時動身回京,張氏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要不……叫六房備船送她們回去?

趙琇卻覺得,廣平王在嘉定大概留不了多久了。此番傳旨的欽差來了,同行的人裡肯定會有宮中使者。近日因高楨在外,葉大夫去了災區,前不久纔回來,侍女婆子只能在內宅侍候,攔不住各家宗室、王府屬官與行宮總管去見廣平王,他雙眼正蒙着藥呢,肯定瞞不住衆人的眼睛。說不定這時候,宮中使者已經知道了廣平王在治眼睛的事。消息傳回宮中,不管是出於關心還是忌憚的目的,太后與皇帝都肯定要召他回京的。

她便對張氏說:“王爺出京都快一年了,差不多是時候回去了。咱們也不必另外費事,跟着王爺一道走就是。他的船穩當,又有官兵護送,比咱們自己折騰要強得多。咱們自家雖有船,但南下時從鎮江過來,祖母不是說船太顛了,坐得您難受麼?那點路您就這樣,真要坐那樣的船走上千裡水路,您肯定又得病一場了。”前年上京,張氏可是足足在路上走了幾個月,那還不如跟着廣平王呢。

張氏聽得有些不好意思,自覺如今養尊處優久了,身體也嬌氣起來,便依了孫女,笑說:“回到家就好了,如今住在汾陽王府的地方,不好勞師動衆的。等上了王爺的船,我就叫人調了香膏來給你敷臉敷手,管把你這身皮子重新變白了,再給你多做些好湯,一定要把身體養回去。”

她倒是不把廣平王府當成是外人了,趙琇聽着只是笑。

而另一頭的高楨進了行宮,見到迎上來的煙雨,就先問她廣平王身體可好,眼睛治得如何。

煙雨回稟道:“王爺一切安康,飯都比先時多吃了半碗,精神也好。眼睛上的藥仍舊敷着,昨兒換藥時,葉大夫問過王爺,說是比先時又多了些光,雖還是看不清楚東西,但已經能知道面前有沒有擋着人了。葉大夫換了方子,改了兩味藥,如今仍舊要敷眼睛。”又說:“宮裡的羅公公來了,正在裡頭跟王爺說話呢。”

高楨正爲父王的病情進展而高興,聽說宮中有使者來,頓時凜然。這羅公公是皇帝身邊侍候的,雖不是一等一的心腹,卻也算得重用。不用說,他定是奉了皇帝密令而來,只不知是爲了什麼。

高楨心急着想去見父親,但想到身上還帶着路上的塵土,就卻了步。他剛從災區回來,也不知有沒有帶了不好的氣味,還是先梳洗過,換了乾淨衣裳,再來見父王的好。父王體弱,未必受得了那些東西。

等他把自己全身都弄乾淨了,連頭髮都洗過了,鬆鬆散開,穿上趙琇給他做的寬鬆葛袍走進廣平王的屋子時,那羅公公已經離開了。廣平王側耳一聽腳步聲,就笑道:“多早晚回來的?這是梳洗過了?”

高楨走到他對面坐下:“回來有一會兒了,聽說羅公公在父王這裡,一個人也沒有跟前侍候,兒子擔心是皇上有什麼要緊事吩咐,不敢擅闖,就先去梳洗了來,也免得一路疾行,身上帶了汗臭味,薰着了父王。”

廣平王笑笑,問他這一路上的事。高楨先時已經捎過幾次信回來,詳情都說了,如今就是交代近幾日的事罷了。災區的事還算順利,倒是有幾家大戶,見災情漸平,從嘉定來的貴人們施粥舍藥,又贏得了好大的名聲,便也跟着學起來。那些老老實實施粥贈藥的也就罷了,卻有兩家自作聰明的,既想要善名,又捨不得下本錢,施的粥水稀得可以當鏡子照,又或是用了不知積了幾年的陳米,災民見了都不想去吃。趙琇與高楨聽說了,親自跑了一趟現場,那兩家的僕從還想攔着不讓他們看粥鍋,拗不過他二人背景深厚,又有許多隨從,還有官府的人陪同,當場曝了光。

高楨冷笑着說:“兩家子都是蠢貨,他們的子侄還陷在京裡呢,在堤壩案上他們自個兒就不乾淨,如今又來這一招。趙妹妹當時就問他們兩家的管事,他們的主人是不是要錢不要命了?問完直接就拉着兒子走人。兒子回頭看見,那兩個管事臉色難看得要死。聽聞第二天,他們兩家就老老實實換上了新米熬的粥,還熬得特別稠,樣樣比照着咱們弄的粥棚來。兩家家主還託人了給兒子遞話,想要向兒子請罪。他們跟我請什麼罪?!”

廣平王也聽得冷笑。堤壩案的犯官固然已經被鎖拿進京受審了,但他們又不是孤家寡人,身後的家族不可能沒有得好處。等案子審清楚了,皇上騰出了手,還要收拾他們背後的家族呢。在這種敏感的時候,涉案的世家富戶若是老老實實做些善事,在鄉間掙點好名聲,將來朝廷說不定還要看在輿論面上,對他們從輕發落。如今既想要善名,卻又捨不得那點錢糧,只會被人說是沽名釣譽,還不如什麼都不做呢。就算他們換了稠粥,也在災民心目中得了壞名聲,災民們往後感激的只會是帶來這份變化的高楨與趙琇,卻不會記那兩家人的恩情。這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果然是蠢貨!

不過正因爲是蠢貨,皇帝要割他們的肉時,纔會大快人心。羅公公此行隨欽差而來,其實就是要傳達皇帝的密旨——國庫已經沒多少錢了,先帝糊塗了十多年,留下了一本糊塗賬,爲了他的喪事,皇帝又再往外支了一大筆;北方邊境的軍費不能裁減;山西去年大地震,如今還未恢復元氣,仍舊需要錢糧支持;江南海傍大壩修了幾回,已經花了不少錢,接下來誰也不知道哪裡又會有災。皇帝自登基以來,已十分節儉,連宮室用度都減了一半,還放出了不少宮人,甚至爲了節約開支,把冊封太子的儀式往後推了又推。如今朝廷只撥下了二十萬兩銀子救災,幸好上海府本地的宗室、世家、富戶們先行撐起了賑災大業,纔沒有出亂子,還大大減輕了朝廷的負擔。

接下來的事就不用他們再出錢了,皇帝正打算把涉及堤壩案的幾家大戶抄了,好貼補賑災款呢,也不必等審案結果了。那些蠢貨卻不自知,如今豈不是把現成的把柄送到了欽差手中?

掃興的事不需多提,廣平王聽兒子說完近日經歷,就笑問:“你趙妹妹很能幹吧?她纔多大的年紀?這一路行來,竟也撐下來了,做事不慌不亂的,很有章法。”

高楨忙道:“趙妹妹自然是能幹的。很多事兒子沒想到,她卻先想到了。連兒子也不明白,她是從哪裡學來這麼多稀奇古怪的事?”接着又有些高興地說:“在災區的時候,諸事不便,也沒法講究什麼規矩禮儀。兒子都是跟趙妹妹一處用飯的,她也不在意。兒子跟她相處得久了,才知道原來她喜歡鹹口的飯菜,尤其愛椒鹽的,甜品只有幾樣還算愛吃。江南多甜糯之物,她就不大吃得慣,麪食也不慣多吃,愛吃米飯。”

往日趙琇跟着廣平王一路行來,飲食自然是隨了廣平王一家的。皇室祖上是嘉定人士,王府的飲食本就偏江南口味,但王妃鍾氏是山東人,又把山東風味帶入了王府,多年調和,王府飲食已經形成了獨有的風味。這風味跟趙琇的喜好略有偏差,但她從前極少在做客時顯露出來,高楨竟是隨她吃了將近一個月趙家二房與六房準備的飯菜,方纔發覺了這一點。

廣平王聽得笑了:“既如此,等回了京,多尋幾個擅做鹹口菜色的廚子回來,也省得日後不習慣。”

高楨聽出了幾分言外之意,一時間有些驚喜:“父王這意思是……”

廣平王笑笑:“我們出來也差不多有一年了,等回了京,哪裡還能拖得下去?正該把你訂親的事提上日程。早早將事兒定了,咱們也好安心。”

高楨大喜,旋即臉上便有些羞澀的微紅:“真……真能成麼?就怕趙老夫人和瑋哥不願意……”

廣平王嘆了口氣,忍不住扭過頭去:“蠢材,老夫人若不願意,怎會答應讓孫女兒跟着你出門這麼久?這樣的蠢話,日後休要再提!”

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41章 行船第385章 小聚第47章 不安第545章 拜帖第269章 賞雪第318章 反覆第254章 棲鳳齋第462章 省之第220章 回禮第530章 擴散第376章 說法第446章 包票第428章 相邀第224章 誅心第602章 勸女第433章 失落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617章 喜慶第488章 動手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83章 偶遇第172章 喪鐘第586章 庶妃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158章 追捕第246章 赴會第307章 籌備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45章 破綻處處第498章 信第166章 “隱疾”第455章 妥協第220章 回禮第167章 舊僕第414章 中舉第87章 質問第368章 警告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414章 中舉第472章 死纏第181章 尋親第144章 心冷第406章 丘家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247章 詩會第163章 指點第539章 議定第567章 新進士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562章 離去第109章 兩年第273章 手足第229章 相逢第242章 烏龍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559章 風波第21章 好戲第434章 選擇第437章 討價第494章 猶豫第381章 稀奇第299章 謀算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548章 關門第42章 苦肉計第63章 宗族義務第74章 意外來客第133章 改道第220章 回禮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23章 喜事第113章 新朋友第541章 提親第185章 歸家第316章 光地第172章 喪鐘第540章 計劃第62章 買地賣地第106章 親戚第229章 相逢第429章 說客第314章 籌備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622章 圈套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254章 棲鳳齋第450章 感激第416章 起意第413章 流言第340章 求情第6章 怪事連連第565章 驚歎
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41章 行船第385章 小聚第47章 不安第545章 拜帖第269章 賞雪第318章 反覆第254章 棲鳳齋第462章 省之第220章 回禮第530章 擴散第376章 說法第446章 包票第428章 相邀第224章 誅心第602章 勸女第433章 失落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617章 喜慶第488章 動手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83章 偶遇第172章 喪鐘第586章 庶妃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158章 追捕第246章 赴會第307章 籌備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45章 破綻處處第498章 信第166章 “隱疾”第455章 妥協第220章 回禮第167章 舊僕第414章 中舉第87章 質問第368章 警告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414章 中舉第472章 死纏第181章 尋親第144章 心冷第406章 丘家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247章 詩會第163章 指點第539章 議定第567章 新進士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562章 離去第109章 兩年第273章 手足第229章 相逢第242章 烏龍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559章 風波第21章 好戲第434章 選擇第437章 討價第494章 猶豫第381章 稀奇第299章 謀算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548章 關門第42章 苦肉計第63章 宗族義務第74章 意外來客第133章 改道第220章 回禮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23章 喜事第113章 新朋友第541章 提親第185章 歸家第316章 光地第172章 喪鐘第540章 計劃第62章 買地賣地第106章 親戚第229章 相逢第429章 說客第314章 籌備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622章 圈套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254章 棲鳳齋第450章 感激第416章 起意第413章 流言第340章 求情第6章 怪事連連第565章 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