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

門外的鞭炮聲一陣一陣傳來,趙氏族人聚居的街上歡聲處處,族親與鄰里紛紛向榜上有名的新舉人道喜,嚷嚷着要大家聚在一處好好吃一頓酒,慶賀慶賀。

趙琇站在前院,聽着外頭的動靜,暗歎一聲,吩咐新上任不到兩年的管家王雙福:“給三房焜老爺和五房珝三爺各備一份厚禮,送到他們家裡,恭賀他們高中舉人。見了正主兒,多說些吉祥話,若有人問起我哥哥,就說祖母說了,哥哥年紀還輕,今秋不過是下場試一試,原就沒打算中的,比不得兩位新舉人,厚積薄發,學問深厚。”

王雙福恭敬答應了,便領命下去籌備禮物。

今年秋闈,趙氏一族共有七名子弟下場,只有兩人中舉,一位是三房八老太爺的獨子趙焜,今年都五十多歲了,一向在八老太爺嚴加督促下苦讀,如今也算是如願以償;另一位中舉的不是別人,正是外五房嫡支的趙珝,趙遊的父親,也是多年的秀才熬出了頭。他二位算是族中身負秀才功名的人裡,除了八老太爺外年紀最大的,讀書的年限也最長,是以今科得中,族人高興之餘,也沒覺得驚訝,反而覺得其他年輕子弟們畢竟火候不足,還得要好好用功幾年,纔有希望得中。

趙瑋沒有中,他去年才考中了秀才,今年還不滿十五歲呢,這樣年紀的少年能中舉人的,滿天下又有幾個?張氏原也沒指望他能中,就打算讓他下場試試水,取個經驗。但趙瑋自小聰慧,功課一向很好,又得名師指點。評價頗高,便覺得自己這一科其實也很有把握,考前嘴上說沒指望中,其實暗暗地在拼盡全力,想要給祖母一個驚喜,可惜最後的結果未能如他所願,他受到的打擊有些大。如今還窩在書房裡不肯出來呢。

趙琇站在兄長院子的書房門外,偷偷探頭去看屋裡的他,立刻就被趙瑋發現了:“鬼頭鬼腦的做什麼呢?”

趙琇笑嘻嘻地跳到他跟前:“哥哥,你是在爲沒有考中舉人的事沮喪嗎?”

趙瑋臉一紅,十分不自在地扭過了頭:“瞎說,我本來就沒指望能考中,有什麼好沮喪的?”雙手胡亂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書本:“我……我是在溫書呢!沒考中,就證明自己學問還不夠,所以我要更加用心讀書。”

趙琇煞有介事地用力點頭:“沒錯。哥哥還真沒什麼好沮喪的,舉人才沒那麼容易考呢,我們父親二十多歲成家立業了,才得了舉人功名,哥哥現在才幾歲?你的學問難道比父親二十多歲時候的學問都要強了?”

“你……”趙瑋的臉又紅了一紅,想一想。覺得自己還真是鑽了牛角尖,太過高估了自己的本事。他只顧着聽先生們的肯定和別人的誇獎了,卻忘了自己還是個小小少年。遠遠還未夠火候呢。別說江蘇一省人才儕儕,光是在奉賢縣一地,他都不敢說自己學問是最好的一個,怎麼就敢妄想自己一定能考中呢?

想通了這一點,他越發覺得如今的自己彆扭又可笑,若只是獨處也就罷了,當着妹妹的面,他實在是不好意思得很。

趙琇卻是個體貼的好妹妹,開始在房間裡東摸摸,西摸摸。翻翻這本書,賞玩一下那個擺設,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好象方纔自己說的話不過是隨口所言。她這樣的表現讓趙瑋很快就鎮定了下來,笑着打趣妹妹:“又在翻什麼呢?上回把我好不容易弄到手的幾本書都翻了去,就再沒見還回來了,今兒難不成又想在哥哥這裡搜刮一圈?”

趙琇瞥了他一眼:“不過是幾本閒書,哥哥就心疼了。先前你在備考,我怕你分心,才把書拿走的,不過後來看完了就放起來,回頭就忘了,纔沒還回來。你既然想要,那我馬上拿過來就是。”

趙瑋忙笑道:“哥哥只是說笑的,妹妹若愛看那幾本書,只管拿去,什麼時候還都可以,不還也無所謂。不過我沒想到,妹妹原來對那些前人秩事也感興趣麼?”

趙琇笑道:“看着有趣,還知道了許多史書上沒有的趣聞呢,雖說只是野史,但怪有意思的,對比着正經史書看,竟然還能對上,只怕裡頭的話未必是假的。”

趙瑋笑說:“野史自然未必是假的,有時候不必避諱些什麼,興許比史書還要真一些。可惜世上總有一起子小人,只因看不慣某位賢良忠臣,便要胡編亂造些聳人聽聞的故事,往人家頭上潑髒水。後人不知真相,就把這假造的野史當成是真的了,壞了人家好好的名聲,甚至千百年後,都無法洗刷清白。這就太過惡劣了。故而世人多不信野史,只看正史,只因史官所記載之事,至少不是胡編亂造來的。”

趙琇心中一動:“雖然有人寫的野史是假的,但也有不少人寫的是真的,野史少了朝廷的制約,固然難以保證真實性,卻也少了粉飾太平掩藏真相的可能。若有人能寫一本靠譜的野史出來,流傳後世,讓人知道歷史上的真相,也算是一大功德了吧?”

趙瑋怔了怔,皺眉想了想,便哂然一笑:“那與我們有何相干?走吧,我們去見祖母,焜叔與珝堂兄中了舉,祖母一定會讓我們上門祝賀去的。”

趙琇晃晃頭,把方纔的想法甩到腦後,笑着隨兄長一起走了出去。

趙氏一族今科秋闈出了兩位舉人,可說驚動了全縣,陶縣令也打發家人送來了賀禮,其餘親友故交更是絡繹不絕地上門恭賀。趙氏族人都笑得合不攏口了,哪怕自家子弟沒能中舉,也一樣高興。他們一族很久都沒有過這麼風光的時候了。

八老太爺最激動,家裡人看着他的樣子,生怕他有個好歹,一天到晚總有人陪在他身邊,勸他冷靜些。勸得他都不耐煩了。多不容易啊,三房從前也是有官職的,戰火毀了他兩個哥哥,也毀了他的前程,如今他兒子總算中舉了,孫子也有秀才功名,他們趙家三房又是貨真價實的書香門第了。家業振興有望。他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有臉去見父祖兄長了。

他心情前所未有的好,看到上門賀喜的宗房趙煜,都沒有板起臉,這實在是極少見的,族人們瞧了,私下都在暗暗稱奇。

趙琇和哥哥趙瑋跟着祖母張氏一塊兒過三房賀喜,趙焜的妻子王氏馬上把張氏迎進了內室,趙瑋叫堂兄弟們拉走了。趙琇便去找兩個侄女淑姐和潤姐,發現清姐兒也來了,堂姐妹三個團團坐在裡間親親熱熱地說話。

見趙琇來了,淑姐和潤姐連忙笑着起身相迎,姑侄幾個聊了一會兒天,又有親友來賀。這回客人帶了家眷,其中便有跟她們年紀相仿的小女孩。三房婆媳忙不過來,便讓兩個孫女去幫着招呼。她們只好告了罪,出去了。內室裡只留下清姐和趙琇。她們都是照深閨女兒的規矩教養大的,不習慣貿然見生人,待在內室裡喝茶聊天最好了。

趙琇見清姐兒氣色還好,便笑着問她:“前幾日我聽說你和你娘回松江省親了?怎麼樣,好玩嗎?”

清姐兒臉上的笑容頓了頓,嘟起了嘴脣:“別提了,晦氣得很。”

趙琇訝然,沈氏帶女兒回孃家省親,多半是爲了女兒的親事。清姐兒卻對這趟行程沒有好感,莫非是受到了冷落?她沉下臉問:“怎麼?沈家人給你們氣受了?”

清姐兒忙道:“不是這樣的,姑姑別誤會。外祖和舅舅都待我們極好,沈氏族裡的舅舅、舅母、表兄弟姐妹們都是極和氣的。我說晦氣,是因爲遇到了不懂禮數的人,因此生氣而已。”

原來沈氏孃家是松江名門,如今宗房嫡支這一脈的長子,在朝廷裡做禮部侍郎,可算是松江一地屈指可數的高官了。前些日子沈氏攜女回家省親時,恰逢這位侍郎大人的母親做六十大壽,擺了宴席遍請親友,不少人都來恭賀,連地方上的官員也不例外,其中有一對母女,是跟着上海知府太太一塊兒過來的,是她孃家嫂嫂和姪女……

“上海知府的親家嗎?上海知府到底有幾位親家在這裡?”聽到這裡,趙琇忍不住打斷了清姐兒的話,她想起了格溫妮絲那邊打聽到的消息,說馬格攀上的就是上海知府的親家,難不成就是這一家?

清姐兒怔了怔,有些莫名:“就這一家呀,還是上海府衙的通判呢,正六品,只因把妹子嫁給知府大人做了填房,又生了唯一一個兒子,因此知府大人十分擡舉如今的太太和岳家呢。他外家和元配的孃家人都不在江南,若要說親家,那就一定是這家人了。”

趙琇點點頭,又問:“然後呢?是這兩母女惹着你了?”

不提尤可,一提清姐兒就氣不打一出來:“可不正是她們麼?那個女兒與我們姐妹們坐在一處,表姐們待她那般客氣親切,她眼睛卻長在了頭頂上,壓根兒不搭理我們。我們不高興了,不理會她,她的丫頭反而傲慢地把我們奚落了一頓,她竟然縱容了!我們心裡還奇怪,她哪裡來的底氣,不過是個六品通判的女兒,就敢對着侍郎府的千金擺架子了?後來她母親跟我舅母們炫耀,我們才知道了原委。”

她壓低了聲音,眼裡卻帶着幾分不屑:“上海知府有個親妹子,嫁給了宮裡朱麗嬪的親兄弟,朱麗嬪生了六皇子,想要給兒子日後挑個好媳婦,正妃恐怕要由皇上做主了,輪不到她插手,她便盯上了側妃之位,可惜她孃家沒有合適的女孩兒,就把主意打到了親戚家女兒的頭上來。知府太太已經跟孃家嫂子說好了,等侄女兒滿了十二歲,就送到宮裡去,請朱麗嬪親自調教。她們覺得自己就要飛上枝頭了,哪裡還把我們放在眼裡?”

清姐兒越說越氣憤:“朱家是前朝宗室,哪裡還缺了女孩子,非要從姻親的姻親裡頭挑?事情還未成呢,她們就這樣輕狂,實在叫人看不起。更過分的是,她們竟然還提到自己家的長子尚未定親,正想尋一個才貌雙全又出身好的女孩子爲媳,話裡話外的意思,竟是看上了我的大表姐。真是笑話!堂堂侍郎府嫡出的千金,難道會低就一個六品通判不成器的兒子麼?沒人接她的話,不過是看在知府面上,懶得與她計較罷了。誰知她見無人搭理,竟先惱了,揪着我們一羣女孩子,便一個一個地挑剔了起來,直將我們貶得一無是處,連大表姐都被嘲笑了幾句,方纔走了。你說,好好的怎麼就遇上這麼噁心的人了呢?!”

趙琇連忙安慰她,心裡卻轉開了。馬特攀上的上海知府親家,竟然與朱麗嬪還有那樣的關係,看來他這個靠山還真有些棘手。不過新太子已立,六皇子落敗,朱麗嬪即便眼下得寵,也不長久,倒也不必十分擔憂。只是柱國將軍府那邊,就得事先提醒一聲,免得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得罪了人。

誰知還沒等到趙琇寫信通知柱國將軍府,後者就先一步來了回信。

柱國將軍府的老夫人把心腹管事打發過來送一封信,其鄭重程度,連張氏都十分吃驚,問那管事:“你家老夫人身體可好?家中一切安好麼?怎的把你打發出來了?”

那管事從前也常見到張氏,笑着行了禮:“趙老夫人放心,我們老夫人安好,將軍與夫人、哥兒姐兒們均安好無事。這一次是因信中提到了極要緊的事,老夫人擔心路上有失,便讓小的親自過來送信,若趙老夫人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小的也可以解釋一二,倒比再去信詢問更方便些。”

張氏這才稍稍安下心來,讓他暫且下去歇腳,自己打開了那封信。趙琇連忙湊到她身後,探頭去看信裡的內容。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在信裡提到的頭一件事,就讓她們大吃一驚。

她說,她讓人在京中打探過了,在過去兩年裡,曾經出入權貴王公府第的洋人只有三個,其中一人是畫家,一人是神甫,只有一個是商人,這個商人的名字確實叫馬特。

而他所出入的權貴府第,正是穎王府。

第588章 黑鍋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442章 遊趣第183章 逼迫第380章 緣由第202章 御史第252章 避寒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44章 心冷第50章 新年第283章 偶遇第95章 出族第394章 威脅第361章 來訪第605章 告誡第523章 謝禮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438章 還價第588章 黑鍋第283章 偶遇第249章 搶白第398章 怨懟第106章 親戚第428章 相邀第209章 產業第558章 勸孫第504章 慈善第271章 告誡第426章 避難第187章 新皇第253章 溫泉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242章 烏龍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332章 剝繭第626章 離開第146章 平定第144章 心冷第118章 引介第183章 逼迫第399章 故事第294章 評價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584章 側妃第103章 扯皮第555章 婚期第227章 歸來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357章 厚聘第337章 懂你第625章 嘆息第86章 歸來第258章 後續第619章 藉口第246章 赴會第24章 顯靈第456章 申斥第90章 拉攏第617章 喜慶第386章 訴苦第93章 人倫第312章 圖書館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564章 做媒第454章 離開第403章 利益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574章 壯大第166章 “隱疾”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490章 勸說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534章 新年第260章 淤青第514章 野望第355章 警告第23章 一場鬧劇第622章 圈套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608章 太醫第238章 矇混第310章 擴散第126章 異變第231章 秋景第513章 方家女第394章 威脅第522章 回家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331章 抽絲第309章 揭皮第570章 苦心第476章 會面第20章 小插曲第563章 杏榜第150章 探病第592章 請求第198章 診治第452章 退親第81章 棄僕
第588章 黑鍋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442章 遊趣第183章 逼迫第380章 緣由第202章 御史第252章 避寒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44章 心冷第50章 新年第283章 偶遇第95章 出族第394章 威脅第361章 來訪第605章 告誡第523章 謝禮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438章 還價第588章 黑鍋第283章 偶遇第249章 搶白第398章 怨懟第106章 親戚第428章 相邀第209章 產業第558章 勸孫第504章 慈善第271章 告誡第426章 避難第187章 新皇第253章 溫泉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242章 烏龍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332章 剝繭第626章 離開第146章 平定第144章 心冷第118章 引介第183章 逼迫第399章 故事第294章 評價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584章 側妃第103章 扯皮第555章 婚期第227章 歸來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357章 厚聘第337章 懂你第625章 嘆息第86章 歸來第258章 後續第619章 藉口第246章 赴會第24章 顯靈第456章 申斥第90章 拉攏第617章 喜慶第386章 訴苦第93章 人倫第312章 圖書館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564章 做媒第454章 離開第403章 利益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574章 壯大第166章 “隱疾”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490章 勸說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534章 新年第260章 淤青第514章 野望第355章 警告第23章 一場鬧劇第622章 圈套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608章 太醫第238章 矇混第310章 擴散第126章 異變第231章 秋景第513章 方家女第394章 威脅第522章 回家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331章 抽絲第309章 揭皮第570章 苦心第476章 會面第20章 小插曲第563章 杏榜第150章 探病第592章 請求第198章 診治第452章 退親第81章 棄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