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親戚

二房手頭上可用的資金還是不少的,每年收入那麼多,支出有限,一年也能存個大五千兩銀子,哪怕今年受了災,入息少,花銷多,一兩萬銀子還是能拿得出來的。

添置的新產業可以徵求小孫女的意見,但真到了要花錢的時候,張氏就不會再找趙琇去問了,而是跟盧媽主僕倆商量着做決定。趙琇對此沒有意見,不過還是從頭旁聽到尾,如果遇到什麼聽起來不大靠譜的事,又或是聽到祖母與盧媽有哪一件事的處置辦法讓她無法理解,她就立刻提問,還真學到了不少,也阻止了兩個小錯誤。

最後張氏決定,先撥兩千兩銀子出來,交給汪四平的大兒子汪福來,讓他去南匯挑選合適的房屋,先置辦幾間,簡單收拾一下,再找個靠譜的中人,等明年開春就可以租出去了。

另外再撥三千兩銀子,專用於置辦織布工場,花費包括了辦工場用的房屋、僱織工、買織機和棉花棉線等等。因爲工場是在松江辦的,所以許多事情都可以託給張家二舅太爺張朝義,他是舉人,在地方上挺有面子,今明兩年又沒有鄉試,他正好有時間幫忙。織布用的棉花,二房名下的田地就有產出,今年的份卻已經賣給了外六房。張氏考慮過後,決定請外六房的家主過來相商。橫豎外六房的棉花商行收了棉花也要賣給別的工場紡線織布用的,賣給誰家不是一樣的呢?

外六房的家主其實早就察覺到二房的動靜了。趙啓軒奉了張氏之命。到外頭尋訪懂製茶的工匠以及前朝珠戶玉工的後人,每日早出晚歸的,彷彿又恢復到了不務正業的日子。可他老婆從前素來對他遊手好閒深惡痛絕。這一回卻完全沒有抱怨過,反而還讓孃家的晚輩跟着過去打下手。外六房裡清楚趙啓軒從前光輝事蹟的族人們,哪個不好奇?私下讓家裡的婆娘或是丫頭婆子過去打聽,得知是二房郡公夫人吩咐他去辦事,似乎要找些什麼新的營生,外六房上下那顆商人的心早就在發癢了。

張氏直截了當地跟外六房家主提了織布工場的事,那位家主還有些不敢置信。難不成趙啓軒每天到外頭找人,就是爲了找織工麼?他試探性地問了一聲,張氏卻笑笑:“這倒不是。工場辦在松江,要找織工,我只管請孃家兄弟幫忙就是,哪裡用得着勞動啓軒?我是另有旁的事要他幫忙打聽。與工場之事不相干。”

外六房家主想了想。道:“伯祖母明察,不是侄孫兒推託,今年收的棉花,幾乎全有買主了。您也知道,今年棉花欠收,比往年少了六七成,價錢自然就漲了。侄孫兒生怕會有變故,就趁着價高。把手上的棉花全都賣掉了。還剩下的一些,都是糟爛貨。伯祖母敢要,侄孫兒也不敢賣。若是伯祖母不嫌棄,侄孫兒可以幫着去外地收些棉花,價錢興許還要便宜些,就是織出來的布未必跟本地棉花織成的一樣。”

張氏倒是不在乎,松江布名揚天下,難道是靠的棉花與別處的不一樣麼?只要是好棉花,哪裡產的都相同。她會問外六房家主,不過是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罷了。她先跟這個侄孫訂了一批棉花,又託他將來幫着售賣織場織出來的棉布。

松江布名揚天下,只要布織得好,從來不愁賣不掉,外六房家主自然是一口應下了。不過他還是提醒了張氏一聲:“在松江辦織場容易,卻不是家家都能贏利的。承慶二年時,棉糧欠收,花貴布賤,賣棉花的賺得盆滿砵滿,賣棉布的卻吃了大虧。侄孫兒就認得幾位住在松江府城的朋友,原是辦織場的,從那一年開始,都轉做花市了。伯祖母若真有意辦織場,經營時還請小心。”

張氏點頭表示知道了。承慶二年的情形她還記得,那年她把自家田地裡種出來的棉花賣了個好價錢,比往年多出二成贏利,怎會輕易忘記?但她心裡也清楚,那些價格大跌的松江布,多是常見的種類,但質量最上乘的十來種細棉布,仍舊是京城以及大城鎮裡達官貴人們喜愛的衣料,價格根本就沒受太大影響。她若有心要開織場,自然要織出好的布來,若是織出來的東西和小門小戶的婦人們織出來的一樣,那這織場不辦也罷。

外六房家主見她拿定了主意,也不多勸了,臨行前還提了個建議:“這幾年豆麥賣得極好,許多商家都從北邊運豆麥過來賣,侄孫兒的兄弟開了糧行,今年也運了豆麥過來,纔不到一個月,已經賣光了。伯祖母從前在山東也有莊子,也種豆麥,不知可有門路?若有大田莊願意專供豆麥,我們外六房的糧行包管全都能吃下。伯祖母只管牽線搭橋,旁的一概不必操心。”

張氏笑笑,沒說什麼就讓他離開了。孫女有心要給家裡添幾處產業,她覺得可行便答應了,但她還是郡公夫人,連商號都不願意開,售賣家中出產的棉糧都要託給族人去辦,又怎會幫商人牽線搭橋?

張氏拉不下這個臉面,可旁人的心思卻要靈活得多。盧媽當時就在旁侍候着,見張氏沒那意思,又覺得這法子可以給主家添些進項,便私下去尋了趙琇。趙琇聽完雙眼一亮,笑問:“外六房的堂兄可說過要給多少謝禮?”

盧媽掩口笑了:“姑娘說笑了,難不成您還會稀罕那點謝禮麼?只是家裡如今用得着外六房的幾位爺,偏偏織場的棉布,外六房似乎不怎麼感興趣,全是看在老夫人的面上才答應幫着售賣的。若是有旁的好處給他們,他們爲二房辦事時,也能用心許多。老夫人看不上這種事,我們做下人的。就要爲她分憂了。”

趙琇聽了也嚴肅了些:“你說得對。祖母就是看不上商人,可咱們家要增加收入,怎麼也少不了接觸商人的。我就當是爲祖母分憂好了。”

她去尋了珍珠嫂,塗三陽夫妻跟着要向小長房討還族產的族人上京了,順便去取回珍珠嫂的嫁妝,目前不在奉賢,但珍珠嫂在山東高唐那邊的莊子附近住了幾年,應該也認得幾個人。要是能幫忙找幾個山東出產豆子和小麥這兩樣作物的田莊,介紹給外六房就好了。就是不知道今年山東大旱。這些莊子是否受到了影響。

珍珠嫂說:“南下的路上,聽說聊城南邊的旱情略好一些,是過了六月才旱得厲害的。麥子在那之前就收割了。還有章丘那邊,因有個白雲湖,旱情也比別處輕。至於黃豆,大約就是中秋前後收割的。我記不太清楚了。在河上坐船時,似乎也見過有人在岸上收豆子。不過黃豆不獨山東有,兩廣和福建也有的,那幾個地方今年都沒旱情,想必出產得更多些。姑娘若真有興趣,我姨父他兄弟的丈人,就有個姐妹嫁到了福建,夫妻倆也管着一個大田莊。種了好幾千畝豆子,他們家主人是那邊一家大戶。在本朝出過一位尚書、兩位知府,也是極有臉面的人家,論起來,好象跟大姑太太家裡還是老親。姑老爺現如今也在山東做官,是在兗州吧?索性一併託了他們就好了。”

趙琇有些猶豫:“奶孃,不是我信不過姑媽姑父,而是一向來往得太少了,我只知道這一次祖母和哥哥北上,曾經去探望過他們,平時每逢大年節,或是祖母生日,姑媽也曾打發人來送過禮,可平時書信很少。我從來沒見過她,也不知道她性情如何,萬一她只是面上情兒,不想幫忙呢?”元配的獨生女兒,對待自己出嫁後才進門的填房繼母,真的會有好印象嗎?

珍珠嫂道:“姑娘是沒見過大姑太太,因此纔會擔心。大姑太太雖然性情冷淡些,但對老夫人還是挺敬重的。這次南下回奉賢,路上停留在濟寧時,大姑太太也曾帶了兒孫過來拜見老夫人,讓哥兒與表兄、侄兒們見面。我雖是待在下人住的地方,但也聽得人議論,說是親戚間和樂融融。姑娘不信,不如去問哥兒?況且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姑娘也不必出面,更不必驚動大姑太太,只管讓哥兒寫封信給表少爺,叫外六房的老爺們帶過去,到時候要辦些什麼事,自有外六房的老爺們跟表少爺說。”

趙琇恍然大悟,笑道向她道了謝,傍晚趙瑋從學堂回來,她就私下跟兄長說了。

趙瑋一口應答應了:“什麼大不了的事?便是沒我的信,外六房的人找上門,難道姑媽還會拒絕不成?”

趙琇小聲道:“我平時沒怎麼跟親戚們來往,親戚和族人又不一樣,所以想得多一點嘛。”

趙瑋手中的動作頓了頓,臉上的表情不太好:“說得也是,咱們平日來往得多的,還是族人,親戚裡頭也就是舅公一家,姑媽一家,旁的好象沒有了。就連咱們親孃舅家,也有好些年沒消息了呢,也不知是不是嫌棄咱們家沒了爵位,還回了老家,不如從前風光了。”

趙琇不敢吭聲了。趙瑋比她大幾歲,跟母親米氏的孃家親人也更熟悉些,她因爲沒見過人,所以從來不覺得有什麼,趙瑋就會想得多些。

說實話,米氏去世多年,除了辦喪事那會兒有個米家的族人過來祭拜以外,就再沒人來瞧過他們兄妹了,也難怪他們會心冷。趙琇只知道母親米氏是外祖父與元配所生,親外婆很早以前就去世了,外祖父又續娶了一房妻子,生了個兒子,就是他們兄妹的二舅。張家與外婆的孃家有舊誼,祖母張氏年輕未嫁時,就認識外婆,算是閨中蜜友,因此祖母沒有顧忌母親米氏是喪婦長女,就爲兒子訂下了這個媳婦,夫妻完婚後,感情一直很好。但趙家與米家雖是姻親,來往卻不算密切,米家那位繼外婆和她生的兒子固然是有心攀附,可張氏對他們印象不好,自然不愛請他們上門。後來米二舅外放做官,來往就更少了。但來往再少,也是姻親,對着親姐姐留下來的一雙兒女,米二舅半點關心都沒有,這門親戚真是不認也罷。

趙琇見趙瑋心情不好,連忙扯開了話題:“哥哥,珍珠嫂告訴我,你們南下路上還見了姑媽的兒子孫子,我先前只知道你們見了面,卻不知道表兄和他孩子們的情形,你給我細說說吧?表侄兒的年紀,當真比哥哥還要大?”

第229章 相逢第529章 影響第579章 多心第586章 庶妃第76章 察覺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611章 泄露第376章 說法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320章 告狀第594章 結交第203章 聽聞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579章 多心第252章 避寒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545章 拜帖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460章 暫別第554章 生恨第176章 待客第114章 遺孀第399章 故事第355章 警告第244章 調查第314章 籌備第598章 選擇第619章 藉口第489章 煩惱第607章 眼睛第267章 心虛第564章 做媒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211章 書與茶第601章 喜訊第546章 無賴第309章 揭皮第626章 離開第198章 診治第183章 逼迫第4章 流言紛紛第51章 告一段落第611章 泄露第319章 金鐲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517章 困惑第538章 宮門第425章 挖坑第211章 書與茶第14章 幸運得救第74章 意外來客第268章 衡量第627章 賀禮第318章 反覆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88章 不甘第609章 扣下第573章 獎賞第405章 要人第170章 暈倒第95章 出族第484章 潛入第500章 聚首第302章 告密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269章 賞雪第169章 衝撞第537章 白目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547章 對質第310章 擴散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599章 臂膀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4章 顯靈第239章 誤會第285章 嫌疑人第48章 盧媽第271章 告誡第15章 奇言詭行第613章 勸弟第258章 後續第414章 中舉第468章 積極第608章 太醫第503章 善後第558章 勸孫第520章 纏身第69章 上跳下竄第440章 出發第172章 喪鐘第576章 開導第452章 退親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47章 不安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92章 新友
第229章 相逢第529章 影響第579章 多心第586章 庶妃第76章 察覺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611章 泄露第376章 說法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320章 告狀第594章 結交第203章 聽聞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579章 多心第252章 避寒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545章 拜帖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460章 暫別第554章 生恨第176章 待客第114章 遺孀第399章 故事第355章 警告第244章 調查第314章 籌備第598章 選擇第619章 藉口第489章 煩惱第607章 眼睛第267章 心虛第564章 做媒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211章 書與茶第601章 喜訊第546章 無賴第309章 揭皮第626章 離開第198章 診治第183章 逼迫第4章 流言紛紛第51章 告一段落第611章 泄露第319章 金鐲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517章 困惑第538章 宮門第425章 挖坑第211章 書與茶第14章 幸運得救第74章 意外來客第268章 衡量第627章 賀禮第318章 反覆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88章 不甘第609章 扣下第573章 獎賞第405章 要人第170章 暈倒第95章 出族第484章 潛入第500章 聚首第302章 告密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269章 賞雪第169章 衝撞第537章 白目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547章 對質第310章 擴散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599章 臂膀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4章 顯靈第239章 誤會第285章 嫌疑人第48章 盧媽第271章 告誡第15章 奇言詭行第613章 勸弟第258章 後續第414章 中舉第468章 積極第608章 太醫第503章 善後第558章 勸孫第520章 纏身第69章 上跳下竄第440章 出發第172章 喪鐘第576章 開導第452章 退親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47章 不安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92章 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