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宗族大會(三)

趙琇笑了笑,又一次叫過趙源:“你去取一疊白紙來,再取一套筆墨,一把裁紙刀。”

趙源面露狐疑,但還是老實聽話去做了,趙琇是他姑姑,她發話,他當然只有聽的份,況且在場的人裡,獨他是宗孫,跟在祖父、父親身邊,想要進進出出或是做些什麼事都方便,也熟悉宗祠的結構,知道東西都放在什麼地方。

族人們看着趙琇,都有些好奇,她要白紙和筆墨是打算做什麼?有聰明些的人就猜想,她這大概是要讓人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

趙源很快就拿了筆墨、刀和紙過來,但這紙跟尋常白紙有些不一樣,這是奉賢本地造紙小作坊出產的紙,遠不如趙琇自家用來寫字繪畫的字潔白,但勝在紙質細軟,用來包裹瓷器、金銀器之類的最好,原是宗房的人放在祠中,預備四時祭祀之後包裹珍貴祭器時用的。趙源有些尷尬,這是他在祠中能找到的最好的白紙了,卻未必合小姑姑的要求,他硬着頭皮將紙筆送到了趙琇面前。

卻不知這正中趙琇下懷,她需要的,最好就是有一定特色的紙。

拿到了紙,趙琇又再次支使趙源,把這疊紙裁成大小一樣的小張,只要夠寫一個一寸大小的字就行了,數量就照全族人的戶數來。

趙源是宗孫,平時沒少聽他父親趙璟和母親沈氏說起族裡的事,很快就想起了相關數據:“全族內三房外九房。合計十二房五十七戶人,除去二房小長房不在,其餘五十六戶人家。今天都來人了,那就是裁成五十六張。”他親自動手,用裁紙刀裁了七張紙,一張裁成八份,裁出了五十六張來。

趙琇接過這五十六張紙,親自提筆在每一張紙的右上角,用米粒大小的字寫了阿拉伯數字。從1寫到56,沒有一張遺漏,然後又把紙跺整齊了。在橫截面上斜着塗了幾筆,雖然只是不規則的線條,但把紙分開來後,卻能擔保每一張紙的邊緣處。在同一個位置有同樣的墨點。照着數字順序將紙疊好以後,這些墨點會組成幾條平整的斜線,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等做完了這些,趙琇又親手把這些小紙張全都弄亂了次序,問趙源要了個大竹籮,盛着紙張,讓他送給宗祠裡的每一戶當家人。她道:“一戶一票,請各位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是逐,還是留。只需要寫一個字,不必寫自己是哪一房哪一戶的,若是不想參與公決,可以畫個圈,表示棄權,只要棄權人數不超過三分之一,也就是十八個人,那麼此次公決結果就可以通過,但如果棄權人數超過十八人,那就要押後再議……”

她說到這裡,八老太爺迅速補充一句:“沒有棄權的人裡,哪一方贊成的人多,就照哪一方的意思辦,但如果內三房三張票,有超過兩張反對的,事情也不可通過,需得押後再議。”

趙琇頓了一頓,其實她原本是想說,贊成的人數最好佔全部人的三分之二以上,議題才能通過,但人多勝人少,本就是人們慣常的想法,哪怕只多出一兩人來,那也是多了,八老太爺的話並沒什麼問題,也就隨他去了。

族人們私下小聲議論,都覺得這方法不錯,既公平,又不怕得罪了人,橫豎也無人知道他們寫的是什麼,若實在擔心,大不了畫圈棄權就是。雖然也有人覺得,如果贊成與反對之人剛好數量相等,那該如何下定論?哪怕是其中一方正好比另一方多一兩票,也代表着有很多人是持反對意見的,那樣真能讓人心服口服麼?還有,內三房兩票即可全盤否決,是否太不公平了些?若是內三房的人犯了錯,害了外九房的人,交由全族公決是否逐出宗族,內三房聯合起來護住罪魁禍首,那受害之人又要如何尋求公道?

但無論衆人如何想,這一戶一票的公決之法,眼下還是得到了族人們的統一認可,於是趙源便用那竹籮盛着紙票,在議事堂內轉了一圈,讓各房當家之人各自從籮中取了一票。

這邊廂,趙琇又詢問了八老太爺的意思,讓趙璟帶人搬了一張條桌到隔壁一個堆放雜物的小間內,在桌上放置筆墨,再將一個平時給祖先供奉鮮花用的細頸花瓶放在邊上。然後照着順序,由內三房開始,一個人一個人地進入隔間寫下自己的意見,再把紙握成團,投進花瓶中,走出隔間後,下一個人才能進入。

第一個投票的是宗房的煜大老爺,接下來便是二房了,但二房只有一個趙琇在。八老太爺總覺得,她雖然自小早慧,主意也正,思路清晰,不是一般孩子可比的,但這麼小的孩子,還是女孩,參與族人公決還是太荒唐了。

趙琇察覺到他的想法,笑了笑,便對他說:“八叔祖,你放心,我今日來宗祠,不過是替我祖母和哥哥來佔個位子。諸位長輩們能聽我一個孩子的話,行這投票公決之事,已經是我三生有幸啦,我怎麼敢得寸進尺呢?”

她走進小隔間,提起筆在她那張小票上畫了個圈,衝八老太爺亮了一亮,便笑着將它團成一小團,丟進了花瓶中。

八老太爺的神色緩和下來,開始覺得自己對這個孩子太過苛刻了,人家孩子懂事得很,明明出了個好主意,所有族人都贊同的,她沒有順勢而上,越殂代皰,反而主動棄權了,既合乎剛定下的規矩,又顯示了自己沒有私心,實在是沒人能做得比她更好了。他日後對這個孩子還是應該寬和一些,小小年紀就沒了父母,祖孫三人相依爲命,也不容易。

等所有人都投完了票,已經過了一個時辰。趙璟將花瓶取出來。把裡面的紙團倒出一數,正好是五十六票,然後當着全體族人的面。一張一張地唱票,趙琇則在旁教趙源,用“正”字在紙上記錄贊同、反對和棄權的人數各有多少,最後統計出來的結果,贊成將八房嫡長子逐出宗族的有四十八票,反對的三票,五人棄權。族人們的意見一目瞭然。大家聽了這個結果,互相對視,都覺得很滿意。

爲了保證公平公正。趙璟又請八老太爺將所有票都驗看了一遍,確認無誤,然後就當堂拿出族譜,將上面八房嫡長子的名字塗去。八房嫡支的繼承人。從這一刻起就變成了嫡次子。

被逐的青年無力地癱倒在地上,看向族人的目光依舊憤恨無比。現在他恨的不僅僅是宗房了,有四十八個人贊成逐他出族,趙璟也不過只有一票罷了,他要恨,就得恨整個宗族,連他自己的親爹也要恨。

八房老爺看着他的模樣,悲傷地搖了搖頭。確信自己的決定沒有做錯。這個兒子,絕對不是合適的繼承人。留他在家裡,只會給全家人甚至是全族人帶來不幸的。他打算一會兒就帶長子回家,從自己的私房裡給對方一些財物,再打發管家到遠一些的地方置一處房舍,幾畝薄田,就讓這個兒子自生自滅去了。今後無論這個兒子是富是貧,是貴是賤,是功成名就還是作奸犯科,都與趙氏一族再無干系。

宗族大會就此順利結束了。族人們各自回家後,私下說起大會上的情形,都覺得小二房的琇姐兒着實不得了,既聰明,又會做人,心地也好,這麼丁點大的年紀,當着全族叔伯長輩們的面,絲毫不露怯,該有的禮節半點不差,又不曾失了郡公府嫡孫女的威風,一點都不輸給她哥哥。她哥哥可足足比她大了四歲呢!怪不得自小就有人誇她是個神童,只是郡公夫人一再否認,加上趙琇平日深居簡出,與親友家的女眷見面不多,很少有什麼聰慧的表現外泄,所以這兩三年裡,神童之名就漸漸少有人提起了。還有人覺得她是浪得虛名,不過是旁人爲了討好郡公夫人,才故意誇大的呢。如今想來,一點都不假,不過是人家門風清正,爲人謙遜,不愛賣弄罷了。

郡公夫人是怎麼教孩子的呢?這一對孫兒孫女,都如此出類拔萃。

開始有族中女眷打聽張氏是如何教養兒孫的,這點並不是什麼秘密,趙瑋在上學堂之前,也曾與族兄弟、族侄們見面、說話、一起讀書玩耍的時候,提起他如何勤奮,如何用功學習,族人們又嘖嘖讚歎了一番。

再有人從六房趙啓軒的女兒沅姐兒處聽說,她從清姐兒處得知,張氏與趙瑋離家後,家中中饋是趙琇打理的,盧昌秀夫妻不過是協助而已。趙琇本人還每日都很用功讀書,不但字寫得不錯,畫兒也畫得很好。趙啓軒的兒子淮哥兒近日用功讀書,向小二房借的書本,也都是趙琇指點他挑的。

族人們對小二房兄妹倆更加讚不絕口了,有人想起趙瑋年已十一,又有爵位在身,過一兩年是不是該說親了?這麼好的人選,自家是否有合適的侄女兒或外甥女兒或乾女兒……等等等等,試着向郡公夫人推銷試試?

一時間族中女眷都**了,雖說張氏和趙瑋還沒回來,她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串門子回孃家,準備等他們回來了,就帶小姑娘上門去了。還好趙琇年紀尚小,暫時沒人把主意打到她身上去,讓她得以享受了一段時間的清靜。

不過這段清靜的時間不算太長,大概是因爲她在宗族大會上刷了強烈的存在感,又在族中塑造了“聰明”、“好心腸”、“有點小威望”以及“手握中饋大權”的形象,有族人向她求助來了,這一回是真正的求助,不是上門騙錢來的。

外五房一名“水”字輩的堂侄,是家中庶子,父親是個老童生,但只差院試這一關,就能成爲正式的秀才,而最近的一次院試是在下個月舉行,他父親很有把握。此外,他嫡長兄也在讀書,天份很好,據說比他父親更有希望中舉,家人都對他抱有很大的期待。如今家中大權掌握在他嫡母手裡,他本人生母早逝,不如其他庶出的兄弟受寵,只能在家裡幫嫡母嫡兄跑跑腿,做點雜事,就跟個管事一般。他曾經覺得自己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出頭的那一天了。

近日因六房打算擴大生意,招攬族中子弟做學徒,他還識得幾個字,也會算賬,就報了名,成功被選中了。嫡母一向有着慈和大方的賢名,也不去攔他,反而順勢說服他父親,分了他一份家產,讓他獨立門戶,也省得將來他做了商人,會影響父兄名聲了,如果他日後做生意賺了大錢,也不影響他用孝敬父親的名義貼補家裡。

雖然嫡母打瞭如意算盤,但他對嫡母還是很感激的,因爲她分了他一筆小錢,族田和家裡另外置辦的田產,也都沒少了他那一份,雖然不多,但總歸是一份家業。

只是他沒有人手去耕種分到的田地,就打算把那十畝族田佃給生母的同胞兄弟去耕種,然後將剩餘的三十畝私田全部賣掉,把錢存起來,預備日後開店時做本錢。之所以選中趙琇做買主,完全是因爲她如今在族中形象大好,讓人信得過,而且又有曾慷慨動用私房幫助族人的名聲。

那三十畝地如今什麼東西都沒種,其實算是一半的荒地,之所以說是一半,是因爲那塊地裡有個野生的果樹林子,長的果子還能入口,等成熟了採摘下來,拿到市面上去賣,也可以掙到些錢,另外林中的雜樹砍了賣柴火,也值些銀子。

八房的族田,當日作價五兩銀子一畝,是中等田,還種了棉花,這個價已是賤賣。外五房這位“水”字輩的堂侄,不敢拿自己的野果林子跟人家的棉花地比,因此只出了三兩銀子一畝的價錢。三十畝地,就是九十兩,是趙琇能從賬房取用到的數額。

趙琇起初還覺得興致缺缺,但一聽到他那塊地的位置,表情就有些變化了:“你是說……你那塊地是在青溪鎮以西,臨近河邊的位置?”

見對方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趙琇雙眼亮了。如果她沒記錯的話,穿越前她曾經陪父母去過上海青村的世外桃園遊玩,那地方正好在青村鎮西面,當時曾聽導遊說,青村鎮的古名就是青溪。雖然堂侄的這塊地未必就是她去過的世外桃園,但世外桃園佔地上千畝,這是不是可以推斷,他這塊地一帶也適合用來種桃呢?

上海水蜜桃,還是很好吃的。

趙琇心動了。

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545章 拜帖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378章 拒官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64章 緊追第503章 善後第603章 勸母第395章 偶遇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70章 詭異第188章 賞賜第169章 衝撞第187章 新皇第582章 傳遍第409章 聽戲第368章 警告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570章 苦心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340章 求情第627章 賀禮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517章 困惑第346章 席間第50章 新年第167章 舊僕第234章 置莊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118章 引介第466章 冒火第48章 盧媽第385章 小聚第12章 大船將頃第517章 困惑第487章 小口角第505章 感悟第383章 木梳第246章 赴會第626章 離開第331章 抽絲第169章 衝撞第362章 憂慮第173章 雨天第144章 心冷第13章 救人自救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516章 市恩第220章 回禮第393章 私會第584章 側妃第403章 利益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40章 提醒第258章 後續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09章 兩年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278章 消息第594章 結交第50章 新年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599章 臂膀第406章 丘家第555章 婚期第169章 衝撞第394章 威脅第462章 省之第258章 後續第166章 “隱疾”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87章 質問第87章 質問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42章 遊趣第181章 尋親第18章 審問第273章 手足第235章 舊僕們第572章 做媒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365章 打趣第316章 光地第619章 藉口第472章 死纏第466章 冒火第217章 新店第578章 說和第185章 歸家第340章 求情第524章 邀請第313章 許諾第185章 歸家第404章 議立
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545章 拜帖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378章 拒官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64章 緊追第503章 善後第603章 勸母第395章 偶遇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70章 詭異第188章 賞賜第169章 衝撞第187章 新皇第582章 傳遍第409章 聽戲第368章 警告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570章 苦心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340章 求情第627章 賀禮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517章 困惑第346章 席間第50章 新年第167章 舊僕第234章 置莊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118章 引介第466章 冒火第48章 盧媽第385章 小聚第12章 大船將頃第517章 困惑第487章 小口角第505章 感悟第383章 木梳第246章 赴會第626章 離開第331章 抽絲第169章 衝撞第362章 憂慮第173章 雨天第144章 心冷第13章 救人自救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516章 市恩第220章 回禮第393章 私會第584章 側妃第403章 利益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40章 提醒第258章 後續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09章 兩年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278章 消息第594章 結交第50章 新年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599章 臂膀第406章 丘家第555章 婚期第169章 衝撞第394章 威脅第462章 省之第258章 後續第166章 “隱疾”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87章 質問第87章 質問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42章 遊趣第181章 尋親第18章 審問第273章 手足第235章 舊僕們第572章 做媒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365章 打趣第316章 光地第619章 藉口第472章 死纏第466章 冒火第217章 新店第578章 說和第185章 歸家第340章 求情第524章 邀請第313章 許諾第185章 歸家第404章 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