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引介

趙琇心裡就算原本有意幫格溫妮絲一把的,也撐不住她這麼有行動力,有心要勸一勸她,無奈人家有血海深仇,讓別人暫時別報仇,好象也不太合適。想了又想,趙琇還是決定去找祖母張氏商量一下。

張氏聽了事情始末後,便把眉頭一皺:“她想報仇,倒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她要怎麼報?仇人在泉州,她已經打發了親戚過去,這是要打探消息,還是打算直接下手?又想送寶入京,莫非是要截斷那仇人的後路?可我們連她仇人究竟是攀上了哪位貴人都不知道,貿然替她引介,也容易惹禍。最怕她到時候不管不顧,借我們家的名號在京裡橫衝直撞,替我們家結了仇,我們還不知道呢。”

趙琇便道:“祖母,我想過了,她如果真攀上了哪家貴人,借勢報仇,只要不提我們家,我們也不好說什麼,可看她如今殷勤的模樣,只怕真有借我們家名頭的意思,那我們就得小心了,一定要約束好她。”

張氏問:“這麼說,你是有意要助她一臂之力了?”

趙琇笑笑:“她幾乎把採買貨物的生意都便宜咱們家了,吃人嘴短,我們也不好袖手旁觀。但這幫忙也是有講究的。比如她所謂的有珍貴特產獻上,不知是什麼東西,我們必須得先問一聲,免得犯了忌諱。此外也要派人進京打聽消息,外洋來的東西,還是珍貴物件,想來京中也不多。馬特又是有名有姓的。他在上海這邊到底巴結上誰了,絕不會連點風聲都沒有。知道他巴結上的人,再打探那人在京裡巴結的是誰。正主兒就出來了。依我說,不管是哪位貴人,也沒有爲個洋人跟人結仇的道理,不就是因爲那馬特可以爲他謀利嗎?大楚的外洋客商又不是隻有馬特一個,遠的不說,格溫妮絲他們一家子也是呢。若她當真攀上了京城哪家貴人,與她的仇人未必就沒有一拼之力。”

張氏想了想:“這話也有理。我們頂多是幫着引介一二,卻不必替她出這個頭。至於認識了貴人之後,能不能心想事成。那就要看她自己的本事了。”又開始斟酌要把格溫妮絲介紹給哪一家。

趙家退出京城權力中心多年,親戚什麼的基本沒有得勢的,張氏孃家根基在松江,雖有一個兄弟爲官。卻在外省任職;趙瑋、趙琇的母家米家長年沒有往來。情份也極淡,雖然有做官的,卻也在偏遠省份;牛家、蔣家已經是死仇了,大姑太太許趙氏倒是嫁得好,但姑父許崇倫在山東做官,是個四品知府,地域不合適,份量也不足。張氏只能從老郡公在世時的舊交裡頭挑。第一個就想到了柱國將軍府上。

柱國將軍府的老夫人是張氏閨蜜,兩位老太太年紀相差了一二十歲。交情卻極好。張氏退居奉賢多年,逢年過節,還有生日,那位老夫人總是會打發下人來給她送禮問好,張氏每常得了好東西,也不忘派人連日送往京城去,二房在京城裡的小宅子,雖有秋葉夫妻時不時幫着照看,但柱國將軍府的老夫人也沒少派人去照應。老閨蜜們的這份友情,經住了時光的考驗。張氏有時候看着柱國將軍府的人,比丈夫在世時的舊部們還要親近些。

柱國將軍府在京城不算十分顯赫,但難得柱國將軍在朝中還挺有臉面,每次奉聖旨出戰,總是能打勝仗,不爭功,也不搶風頭,做事謹慎小心,對皇帝身邊種種得臉的人士——上到皇子皇親下到外戚侍從,都以禮相待,因此位置十分穩當,無論是誰,看他順眼的,都要誇他一聲好人,看他不順眼的,也承認他會做人。託這個好名聲的福,加上又有實打實的軍功,柱國將軍在皇帝那裡就是個能幹的臣子,可靠的武將,別說宗室皇親了,皇子們見了他,也要敬他三分。

這樣謹慎的人,如果遇到了格溫妮絲的事,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他門兒清,手下又不缺人手,要打探消息也方便。無論馬特攀上的是誰,一看對上的是他,也就冷靜下來了。格溫妮絲能不能報仇,誰也說不準,至少不會招惹大禍,更不會連累了趙家。

張氏還有一層用意:“將軍府每年花費不小,不是用在自己家的人身上,而是要安置那些舊部、老兵。咱們家從前也有許多舊部、老兵,還能爭前程的,你祖父都給安排了;傷重了、殘疾了,沒法再上戰場的,你祖父也每人送了銀子、田地,送他們回鄉安家去。將軍府又與我們家不同,愛將殘疾的老兵安置在自家莊子上,連家小一塊兒養了,這筆花費可不小。若能讓他們跟魏太太牽上線,從此多一份入息,也能減輕一點負擔,不枉他家多年來待我們家的情誼始終如一。”

趙琇十分贊同,於是便在祖母的指示下,給格溫妮絲寫了封信。

首先,她先警告格溫妮絲一聲,別拿那些好聽的話來哄人。格溫妮絲想做什麼,她心裡明白着呢,也不反對,但格溫妮絲卻不能利用趙家的名頭去做過火的事。

其次,格溫妮絲得想清楚,她是打算報完仇就帶着亡夫遺骸回國呢,還是想要繼續做海外貿易。如果是後者,又願意幫大楚的權貴打工,就象馬特做的那樣,那麼她的報仇計劃就更有成功的可能了,她得考慮清楚纔好,哪怕她自己不做,最好也要找個繼任者。

第三,如果格溫妮絲或其親戚打算要繼續做海外貿易的,那趙琇就答應把她介紹給京城一位可靠的貴人認識。只是在那之前,趙琇得先徵求那家人的意見。格溫妮絲需要安心等候消息,暫時別有什麼大動作。免得太過引人注目,人家貴人就算想幫她,也不好出手了。

最後。格溫妮絲如果真想結交貴人,就得先學一學中文,學一學大楚的禮儀。趙家只是幫她介紹,但她將來能不能攀上權貴,再利用權貴的力量去報仇,那就得看她自己的了。

趙琇用盡可能平實簡潔的英語寫完信,再回頭檢查一遍有沒有語法錯誤。語句是否有異議,便派人將信送去了南匯。

這信一送出,就足足過了五天。格溫妮絲纔有回信,不但有回信,她還派把那名英國侍女給派過來了。

侍女說的英文有些口音,趙琇好不容易纔聽懂了她的話。再看她送來的信。總算明白了格溫妮絲的意思。

格溫妮絲打聽到了馬特在上海攀附到的是哪一位,卻是上海知府的親家,在上海地界上,就數他家官職最高了,因此威爾斯家的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暗下行事。可惜她還沒打聽到,這位上海知府的親家又攀上了京裡的哪位貴人。不過無論是哪一位,都不是容易對付的。沒有趙家幫忙。她根本就什麼都做不了。

因此,她全盤答應了趙家提出的條件。表示願意乖乖等候趙家的安排。她現在已經在南匯買了房子,又將丈夫的遺骸火化了,帶在身邊,還請了一位女通譯在家教導中文與禮儀。

幾位夫家的表兄弟,有人去了泉州打探消息,同時收購紅茶。等這一批茶葉採買到手,趙啓軒那邊的生絲、綢緞也到貨了,加上近日採購的瓷器,以及趙家織場剛出品的三千匹棉布,格溫妮絲就會派人先把它們裝好船,請夫家的兩位親戚先押船回英國去,明年再裝一船貨物返航,如果到時候她已經把仇報完了,就隨船回國。如果沒有,她會在大楚住到大仇得報爲止。那些親戚回去,也不完全是爲了銷貨,還要順便打聽一下當初傷了威爾斯的商隊成員的下落,報復一番,再去找那下落不明的僕人晦氣。

但威爾斯家的幾個表兄弟,是有意要長期往來英國與大楚兩地做生意的,這是他家早在幾年前就定好的方針,當初她亡夫會遠渡重洋,也是想着先來打頭陣。現在人雖然死了,但生意還要繼續做。如果京城裡有貴人願意庇護他們,他們願意獻出三成的利潤。這個價格還可以再商量,只要能夠讓她夫仇得報,她一家人都不介意付出金錢的代價,也不在乎等待,只要等待的時間不要太久。

趙琇把信翻譯給張氏聽了,張氏聽得直嘆氣:“她也是不容易。罷了,究竟是幾成的利潤,與我們不相干,等將來她見了柱國將軍夫人,自行商議去吧。將軍府的人並不貪心,這幾乎算是無本的買賣呢。”

於是趙琇便一邊吩咐底下人去打聽馬特攀上的是哪一家,一邊陪着張氏給柱國將軍府老夫人寫信,言明事情始末,詢問他家是否有意願往外貿上摻一腳了。寫完了信,就連同中秋節禮一塊兒,直接送往京城。

格溫妮絲的事暫時壓了下來,趙琇也總算能安下心,專心爲哥哥趙瑋準備應試了。今年秋闈,聖旨定了在八月初二進行,眼下只剩下半個月,真真是連中元節都沒法好好過了。

趙氏族人在祠堂裡舉行了祭祀,又因今年有幾位得了秀才功名的子弟都要參加秋闈,宗房與族人們商議了,請戲班子來唱三日戲,專門做吉利的摺子戲,討個好彩頭。無奈宗房的這一番好意,族人們都不是很受落,私下還有人報怨這戲唱得太熱鬧,吵着人家秀才公們溫書了。趙璟臉上尷尬着,只能沉默以對,提出這項主張的趙煜卻覺得十分無趣,回家生悶氣去了。

柳鶯已經生下了一個兒子,卻是宗房次子,十分寶貝。女子爲母則強,有了兒子,柳鶯未免就偏向骨肉些,心裡也不象從前那般急切着爲舊主辦事了,此時見趙煜煩心,只管抱了兒子來討他老子歡喜,卻閉口不提軟禁在偏院裡的趙澤。

可誰料到趙煜就想起了這個侄孫呢?他吩咐下人:“把澤哥兒給我帶過來!”

下人去了,柳鶯眼珠子一轉,心裡又有了想法:“老爺讓人去喚澤哥兒做什麼?難不成是爲了族裡人不把您放在眼裡的事?可別人只敬二房,視咱們宗房如無物,這也不是一年兩年了,連您都沒法子對付,澤哥兒一個孩子又能如何?”

趙煜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你又胡說了,叫人聽見,別人只當我也是這麼想的呢!”

難道他不是這麼想的?柳鶯心裡哼了一聲,面上卻賠笑:“是是是,我多嘴了,可我也是爲了老爺着想。這兩年,二房在族中越發出挑,連大爺都事事聽從他們的意思,您這位親老子反而靠後了,再這樣下去,老爺將來在族裡還有站的地兒麼?”抱起兒子,眼圈忽然就紅了:“就連我們珀哥兒,將來也不知道會怎麼受苦呢!”

“你當我不知道你在挑撥離間?”趙煜睨着她,“少在這裡嚼舌頭。阿璟再不好,也是我嫡長子。珀兒是庶出,還是丫頭養的,我再疼他,也不可能把他擺在阿璟前頭,更不可能讓他來做宗子。”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不用等二房、三房出手,他這宗房的名頭就先不保了,這點輕重他還是知道的,他可是世代相傳的趙氏宗房,一族之長!

柳鶯幾乎沒咬碎銀牙,但面上卻不敢露出半分異狀:“我哪裡是這個意思?老爺可別冤枉我。我是擔心咱們宗房被二房壓下……”

“壓下了又如何?”趙煜有些惱了,“前些日子二房瑋哥兒還說呢,族中子弟若有想開店而缺少本錢的,可以向二房借貸,免除利息,合族中人誰不讚二房仁義大方?人家有錢有勢,也願意花錢收買人心,我樣樣比不得人家,連兒子也不站在我這邊,除了認命又能如何?你那舊主還是官身呢,都鬥不過人家,把兒子丟過來,又兩年不肯接走。我一個白身還能怎樣?你有空閒在這裡挑撥,還不如把兒子照顧好了是正經!”

柳鶯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抱起兒子怏怏地走了。她就不明白了,如果趙煜已經歇了與二房爭鬥的心,那今天叫趙澤過來,又是爲了什麼?

第29章 調派第558章 勸孫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402章 質問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305章 脫身第110章 新太子第205章 雪花酪第583章 告狀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585章 女官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203章 聽聞第84章 傳信第20章 小插曲第102章 詭狀第276章 禮物第507章 同行第469章 守歲第146章 平定第173章 雨天第410章 倒打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62章 買地賣地第273章 手足第470章 詭異第329章 舊物第233章 邀請第566章 見識第541章 提親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533章 熱鬧第20章 小插曲第480章 私房話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184章 蠢話第198章 診治第371章 報仇第10章 亂家根源第222章 驚喜第31章 回到老宅第618章 胡姑娘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193章 擦肩第88章 不甘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550章 喜脈第469章 守歲第559章 風波第549章 處置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21章 好戲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377章 驚聞第338章 握手第193章 擦肩第28章 賬簿第512章 嘉獎第347章 婚約第369章 誆騙第166章 “隱疾”第379章 帝后第413章 流言第373章 失蹤第9章 說客上門第171章 驚聞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174章 勸食第384章 藏梳第506章 巡視第452章 退親第581章 賞賜第151章 逗趣第44章 出乎意料第389章 臉紅第521章 忌憚第184章 蠢話第22章 當衆揭穿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507章 同行第128章 將至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428章 相邀第462章 省之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425章 挖坑第89章 盧家內訌第559章 風波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521章 忌憚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349章 丘家
第29章 調派第558章 勸孫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402章 質問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305章 脫身第110章 新太子第205章 雪花酪第583章 告狀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585章 女官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203章 聽聞第84章 傳信第20章 小插曲第102章 詭狀第276章 禮物第507章 同行第469章 守歲第146章 平定第173章 雨天第410章 倒打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62章 買地賣地第273章 手足第470章 詭異第329章 舊物第233章 邀請第566章 見識第541章 提親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533章 熱鬧第20章 小插曲第480章 私房話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184章 蠢話第198章 診治第371章 報仇第10章 亂家根源第222章 驚喜第31章 回到老宅第618章 胡姑娘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193章 擦肩第88章 不甘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550章 喜脈第469章 守歲第559章 風波第549章 處置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21章 好戲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377章 驚聞第338章 握手第193章 擦肩第28章 賬簿第512章 嘉獎第347章 婚約第369章 誆騙第166章 “隱疾”第379章 帝后第413章 流言第373章 失蹤第9章 說客上門第171章 驚聞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174章 勸食第384章 藏梳第506章 巡視第452章 退親第581章 賞賜第151章 逗趣第44章 出乎意料第389章 臉紅第521章 忌憚第184章 蠢話第22章 當衆揭穿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507章 同行第128章 將至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428章 相邀第462章 省之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425章 挖坑第89章 盧家內訌第559章 風波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521章 忌憚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349章 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