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晉語四 (2)

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佔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爲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震》,車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樂也。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泉原以資之,土厚而樂其實。不有晉國,何以當之?《震》,雷也,車也。《坎》,勞也,水也,衆也。主雷與車,而尚水與衆。車有震,武也。衆而順,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長也,故曰元。衆而順,嘉也,故曰亨。內有震雷,故曰利貞。車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濟,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衆順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長男也。母老子強,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師。’居樂、出威之謂也。是二者,得國之卦也。”

秦伯納重耳於晉

十月,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納公子。及河,子犯授公子載璧,曰:“臣從君還軫,巡於天下,怨其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不忍其死,請由此亡。”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沈璧以質。

董因迎公於河,公問焉,曰:“吾其濟乎?”對曰:“歲在大梁,將集天行,元年始受,實沈之星也。實沈之墟,晉人是居。所以興也。今君當之,無不濟矣。君之行也,歲在大火。大火,閼伯之星也,是謂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記曰:“嗣續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晉國。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今及之矣,何不濟之有?且以辰出而以參入,皆晉祥也,而天之大紀也。濟且秉成,必霸諸侯。子孫賴之,君無懼矣!”

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晉人懼,懷公奔高梁。呂甥、冀芮帥師,甲午,軍於廬柳。秦伯使公子縶如師,師退,次於郇。辛丑,狐偃及秦、晉大夫盟於郇。壬寅,公入於晉師。甲辰,秦伯還。丙午,入於曲沃。丁未,入絳,即位於武宮。戊申,刺懷公於高梁。

寺人勃求見文公

初,獻公使寺人勃伐公於蒲城,文公逾垣,勃斬其祛。及入,勃求見,公辭焉,曰:“驪姬之讒,爾射餘於屏內,困餘於蒲城,斬餘衣祛。又爲惠公從餘於渭濱,命曰三日,若宿而至。若干二命,以求殺餘。餘於伯楚屢困,何舊怨也?退而思之,異日見我。”對曰:“吾以君爲已知之矣,故入;猶未知之也,又將出矣。事君不貳是謂臣,好惡不易是謂君。君君臣臣,是謂明訓。明訓能終,民之主也。二君之世,蒲人、狄人,餘何有焉?除君之惡,唯力所及,何貳之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伊尹放太甲而卒以爲明王,管仲賊桓公而卒以爲侯伯,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鉤近於祛,而無怨言,佐相以終,克成令名。今君之德宇,何不寬裕也?惡其所好,其能久矣?君實不能明訓,而棄民主。餘,罪戾之人也,又何患焉?且不見我,君其無悔乎!”

於是呂甥、冀芮畏逼,悔納文公,謀作亂,將以己丑焚公宮,公出救火而遂殺之。伯楚知之,故求見公。公遽出見之,曰:“豈不如女言?然是吾噁心也,吾請去之。”伯楚以呂、谷阝之謀告公。公懼,乘馬日自下,脫會秦伯於王城,告之亂故。及己丑,公宮火,二子求公不獲,遂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文公遽見豎頭須

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公入,乃求見,公辭焉以沐。謂謁者曰:“沐則心覆,心覆則圖反,宜吾不得見也。從者爲羈紲之僕,居者爲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國君而仇匹夫,懼者衆矣。”謁者以告,公遽見之。

文公修內政納襄王

元年春,公及夫人嬴氏至自王城。秦伯納衛三千人,實紀綱之僕。公屬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捨分寡。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德,以厚民性。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老,禮賓旅,友故舊。胥、籍、狐、箕、欒、谷阝柏、先、羊舌、董、韓,實掌近官。諸姬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能,掌其遠官。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皁隸食職,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財用不匱。

冬,襄王避昭叔之難,居於鄭地汜。使來告難,亦使告於秦。子犯曰:“民親而未知義也,君盍納王以教之義?若不納,秦將納之,則失周矣,何以求諸侯?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將焉依?繼文之業,定武之功,啓土安疆,於此乎在矣,君其務之!”公說,乃行賂於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以啓東道。

文公出陽人

二年春,公以二軍下,次於陽樊。右師取昭叔於溫,殺之於隰城。左師迎王於鄭。王入於成周,遂定之於郟。王饗禮,命公胙侑。公請隧,弗許。曰:“王章也,不可以二王,無若政何?”賜公南陽陽樊、溫、原、州、陘、糹希、組、攢茅之田。陽人不服,公圍之,將殘其民,倉葛呼曰:“君補王闕,以順禮也。陽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將殘之,無乃非禮乎!陽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師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則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殘其姻族,民將焉放?敢私佈於吏,唯君圖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陽人。

文公伐原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諜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門,而原請降。

文公救宋敗楚於城濮

文公立四年,楚成王伐宋。公率齊、秦伐曹、衛以救宋。宋人使門尹班告急於晉,公告大夫曰:“宋人告急,舍之則宋絕。告楚則不許我。我欲擊楚,齊、秦不欲,其若之何?”先軫曰:“不若使齊、秦主楚怨。”公曰:“可乎?”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分曹、衛之地以賜宋人。楚愛曹、衛,必不許齊、秦。齊、秦不得其請,必屬怨焉,然後用之,蔑不欲矣。”公說,是故以曹田、衛田賜宋人。

令尹子玉使宛春來告曰:“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舅犯慍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臣取二,必擊之。”先軫曰:“子與之。我不許曹、衛之請,是不許釋宋也。宋衆無乃強乎!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怨已多矣,難以擊人。不若私許復曹、衛以攜之,執宛春以怒楚,既戰而後圖之。”公說,是故拘宛春於衛。

子玉釋宋圍,從晉師。楚既陳,晉師退舍,軍吏請曰:“以君避臣,辱也。且楚師老矣,必敗。何故退?”子犯曰:“二三子忘在楚乎?偃也聞之:戰鬥,直爲壯,曲爲老。未報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衆莫不生氣,不可謂老。若我以君避臣,而不去,彼亦曲矣。”退三舍避楚。楚衆欲止,子玉不肯,至於城濮,果戰,楚衆大敗。君子曰:“善以德勸。”

鄭叔詹據鼎耳而疾號

文公誅觀狀以伐鄭,反其陴。鄭人以名寶行成,公弗許,曰:“予我詹而師還。”詹請往,鄭伯弗許,詹固請曰:“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君何愛於臣也?”

鄭人以詹予晉,晉人將烹之。詹曰:“臣願獲盡辭而死,固所願也。”公聽其辭。詹曰:“天降鄭禍,使淫觀狀,棄禮違親。臣曰:‘不可。夫晉公子賢明,其左右皆卿才,若復其國,而得志於諸侯,禍無赦矣。’今禍及矣。尊明勝患,智也。殺身贖國,忠也。”乃就烹,據鼎耳而疾號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與詹同!”乃命弗殺,厚爲之禮而歸之。鄭人以詹伯爲將軍。

箕鄭對文公問

晉飢,公問於箕鄭曰:“救飢何以?”對曰:“信。”公曰:“安信?”對曰:“信於君心,信於名,信於令,信於事。”公曰:“然則若何?”對曰:“信於君心,則美惡不逾。信於名,則上下不幹。信於令,則時無廢功。信於事,則民從事有業。於是乎民知君心,貧而不懼,藏出如入,何匱之有?”公使爲箕。及清原之艹鬼,使佐新上軍。

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文公問元帥於趙衰,對曰:“谷阝可,行年五十矣,守學彌。夫先王之法志,德義之府也。夫德義,生民之本也。能篤者,不忘百姓也。請使谷阝。”公從之。

公使趙衰爲卿,辭曰:“欒枝貞慎,先軫有謀,胥臣多聞,皆可以爲輔佐,臣弗若也。”乃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取五鹿,先軫之謀也。谷阝卒,使先軫代之。胥臣佐下軍。

公使原季爲卿,辭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紀民,其章大矣,不可廢也。”使狐偃爲卿,辭曰:“毛之智,賢於臣,其齒又長。毛也不在位,不敢聞命。”乃使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

狐毛卒,使趙衰代之,辭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軍也善,軍伐有賞,善君有賞,能其官有賞。且居有三賞,不可廢也。且臣之倫,箕鄭、胥嬰、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將上軍。

公曰:“趙衰三讓。其所讓,皆社稷之衛也。廢讓是廢德也。”以趙衰之故,艹鬼於清原,作五軍。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請佐,公曰:“夫趙衰三讓不失義。讓,推賢也。義,廣德也。德廣賢至,又何患矣!請令衰也從子。”乃使趙衰佐新上軍。

文公學讀書於臼季

文公學讀書於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聞則多矣。”對曰:“然而多聞以待能者,不猶愈也?”

郭偃論治國之難易

文公問於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國爲易,今也難。”對曰:“君以爲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爲難,其易也將至焉。”

胥臣論教誨之力

文公問於胥臣曰:“我欲使陽處父傅歡也而教誨之,其能善之乎?”對曰:“是在歡也。蘧艹除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僥不可使舉,侏儒不可使援,目矇瞍不可使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質將善而賢良贊之,則濟可俟。若有違質,教將不入,其何善之爲!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少溲於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文王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虢,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於諸弟。《詩》雲:‘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於是乎用四方之賢良。及其即位也,詢於‘八虞’,而諮於‘二虢’,度於閎夭而謀於南宮,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重之以周、邵、畢、榮,億寧百神,而柔和萬民。故《詩》雲:‘惠於宗公,神罔時恫。’若是,則文王非專教誨之力也。”

公曰:“然則教無益乎?”對曰:“胡爲文?益其質。故人生而學,非學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對曰:“官師之所材也,戚施直,蘧艹除蒙NDA78,侏儒扶盧,目矇瞍修聲,聾聵司火。童昏、、僬僥,官師之所不材也,以實裔土。夫教者,因體能質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浦而後大。”

文公稱霸

文公即位二年,欲用其民,子犯曰:“民未知義,盍納天子以示之義?”乃納襄王於周。公曰:“可矣乎?”對曰:“民未知信,盍伐原以示之信?”乃伐原。曰:“可矣乎?”對曰:“民未知禮,盍大艹鬼,備師尚禮以示之?”乃大艹鬼於被廬,作三軍。使谷阝將中軍,以爲大政,谷阝溱佐之。子犯曰:“可矣。”遂伐曹、衛,出谷戍,釋宋圍,敗楚師於城濮,於是乎遂伯。

第11章 晉語五第3章 周語下 (2)第14章 晉語八 (1)第3章 周語下 (1)第4章 魯語上第13章 晉語七第10章 晉語四 (2)第6章 齊語第10章 晉語四 (2)第14章 晉語八 (2)第2章 周語中 (2)第3章 周語下 (2)第14章 晉語八 (2)第4章 魯語上第15章 晉語九第10章 晉語四 (1)第7章 晉語一第18章 楚語下第5章 魯語下第2章 周語中 (2)第6章 齊語第15章 晉語九第20章 越語上第18章 楚語下第16章 鄭語第2章 周語中 (2)第6章 齊語第14章 晉語八 (1)第10章 晉語四 (2)第1章 周語上 (2)第20章 越語上第19章 吳語 (2)第1章 周語上 (2)第3章 周語下 (2)第16章 鄭語第4章 魯語上第15章 晉語九第19章 吳語 (1)第3章 周語下 (2)第3章 周語下 (1)第9章 晉語三第3章 周語下 (2)第19章 吳語 (2)第15章 晉語九第7章 晉語一第8章 晉語二第3章 周語下 (2)第19章 吳語 (1)第2章 周語中 (2)第19章 吳語 (2)第10章 晉語四 (2)第10章 晉語四 (1)第11章 晉語五第19章 吳語 (2)第12章 晉語六第12章 晉語六第20章 越語上第14章 晉語八 (1)第18章 楚語下第19章 吳語 (1)第15章 晉語九第20章 越語上第10章 晉語四 (2)第6章 齊語第11章 晉語五第2章 周語中 (2)第5章 魯語下第1章 周語上 (1)第13章 晉語七第17章 楚語上第20章 越語上前言第14章 晉語八 (2)第1章 周語上 (2)第7章 晉語一第19章 吳語 (1)第4章 魯語上第2章 周語中 (1)第20章 越語上第1章 周語上 (2)第4章 魯語上第13章 晉語七第14章 晉語八 (1)第5章 魯語下第2章 周語中 (2)第10章 晉語四 (1)第14章 晉語八 (1)第3章 周語下 (1)第2章 周語中 (2)第9章 晉語三第1章 周語上 (2)第10章 晉語四 (2)第2章 周語中 (1)第3章 周語下 (1)第10章 晉語四 (1)第3章 周語下 (2)第11章 晉語五第17章 楚語上
第11章 晉語五第3章 周語下 (2)第14章 晉語八 (1)第3章 周語下 (1)第4章 魯語上第13章 晉語七第10章 晉語四 (2)第6章 齊語第10章 晉語四 (2)第14章 晉語八 (2)第2章 周語中 (2)第3章 周語下 (2)第14章 晉語八 (2)第4章 魯語上第15章 晉語九第10章 晉語四 (1)第7章 晉語一第18章 楚語下第5章 魯語下第2章 周語中 (2)第6章 齊語第15章 晉語九第20章 越語上第18章 楚語下第16章 鄭語第2章 周語中 (2)第6章 齊語第14章 晉語八 (1)第10章 晉語四 (2)第1章 周語上 (2)第20章 越語上第19章 吳語 (2)第1章 周語上 (2)第3章 周語下 (2)第16章 鄭語第4章 魯語上第15章 晉語九第19章 吳語 (1)第3章 周語下 (2)第3章 周語下 (1)第9章 晉語三第3章 周語下 (2)第19章 吳語 (2)第15章 晉語九第7章 晉語一第8章 晉語二第3章 周語下 (2)第19章 吳語 (1)第2章 周語中 (2)第19章 吳語 (2)第10章 晉語四 (2)第10章 晉語四 (1)第11章 晉語五第19章 吳語 (2)第12章 晉語六第12章 晉語六第20章 越語上第14章 晉語八 (1)第18章 楚語下第19章 吳語 (1)第15章 晉語九第20章 越語上第10章 晉語四 (2)第6章 齊語第11章 晉語五第2章 周語中 (2)第5章 魯語下第1章 周語上 (1)第13章 晉語七第17章 楚語上第20章 越語上前言第14章 晉語八 (2)第1章 周語上 (2)第7章 晉語一第19章 吳語 (1)第4章 魯語上第2章 周語中 (1)第20章 越語上第1章 周語上 (2)第4章 魯語上第13章 晉語七第14章 晉語八 (1)第5章 魯語下第2章 周語中 (2)第10章 晉語四 (1)第14章 晉語八 (1)第3章 周語下 (1)第2章 周語中 (2)第9章 晉語三第1章 周語上 (2)第10章 晉語四 (2)第2章 周語中 (1)第3章 周語下 (1)第10章 晉語四 (1)第3章 周語下 (2)第11章 晉語五第17章 楚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