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七丘之城——羅馬!(二)

不過,看來羅馬民衆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存環境,來來往往的行人擁擠在狹窄的街道上,個個都忙碌於自己的生活,可臉上的表情都顯得有些平靜,既沒有厭惡於這個糟糕的環境,也沒有爲羅馬所正在進行的兩場戰爭而感到憂慮,這種豁達的心境倒是跟戴奧尼亞王國的圖裡伊人有些相似。

米努修斯領着他們繞過一個街道,前方的視野就開闊了很多,能看到一座不高的山丘橫臥在前方,上面同樣密佈着房屋,有不少穿着普通的羅馬民衆表情肅穆的來往于山丘之間。

“那是羅馬城內七丘之一的拉文庭山。”米努修斯看見塔皮魯斯在仔細眺望它,忙做着介紹:“據說我們羅馬的兩位建城者之一羅幕洛斯的弟弟瑞摩斯就曾經帶着他的部落居住在這個山上。現在在山上的正中央有我們曾經的國王塞爾維烏斯修建的一座戴安娜神殿,戴安娜是我們拉丁人中的狩獵女神,是牧民的保護神。當年塞爾維烏斯國王曾經做出規定,‘只要敬畏這位女神,不管是不是羅馬公民,都可以來這裡祭拜。’如果不是因爲這段時間發生戰爭,你將會看到每天都有羅馬周邊地區的拉丁部落族民來這裡祭拜,拉文庭山上會變得非常熱鬧,但又很嘈雜……”

西庇阿自得的說着,臉上洋溢着“羅馬就是拉丁人中心”的驕傲。

塔皮魯斯禮貌的點點頭,沒有說話。

一行人順着道路,折向北行。

這裡的街道本來還算寬敞,但道路兩邊滿是擺攤設鋪的羅馬民衆,各種嘈雜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讓擁擠前行的塔皮魯斯他們感到有些煩躁,但在戰爭期間羅馬城內依然瀰漫着濃厚的生活氣息,這也讓他們感到十分的驚奇。

“那裡是競技場?”一名隨行人員手指左前方問道。

透過人羣的縫隙,可以看到使者團的左前方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圓形建築,這個建築的形狀讓使者團太眼熟了。

“是的,這是我們羅馬的大競技場!”米努修斯大聲說道:“我們羅馬人經常在這裡面舉行體育競技比賽,還有最受民衆熱烈歡迎的角鬥士比賽!……”

聽到這話,塔皮魯斯的臉上顯露出幾分厭惡,因爲他事先已經從圖裡伊圖書館的資料中瞭解過米努修斯所說的角鬥士比賽,那是讓羅馬的戰俘或者奴隸手持簡陋的武器在競技場中血腥搏殺,用他們的鮮血和慘叫換取觀看比賽的羅馬民衆歡愉……

奴隸出身的塔皮魯斯認爲:這不是一種比賽,而是一種野蠻落後的血腥遊戲!

在經過競技場時,使者團還聽見了裡面傳出的叫喊聲。

一名隨行人員假裝好奇的問道:“難道競技場內正在進行角鬥士比賽?”

米努修斯搖頭,有意無意的說道:“裡面在進行未成年羅馬公民的軍事訓練。雖然現在羅馬城內大部分的青壯年公民都出外征戰,可一旦有敵人來襲,我們仍然可以召集周圍衆多殖民地的羅馬公民前來救援,完全不用擔心羅馬城的安全。但是讓羅馬人從小就習慣手拿盾矛,長大後才能勇敢的面對敵人,有能力殺死敵人,而且他們也需要從小就熟悉羅馬的陣型和戰術,等城邦需要他們投入戰鬥時,他們就能很快的融入到軍隊之中……所以我們羅馬人不畏懼任何強敵!”

聽到這話,塔皮魯斯心中一震:這種做法倒是跟戴奧尼亞讓兒童從小就進行軍事訓練的做法非常相似。

他的目光和身後的一名隨行人員相觸,那人正是軍務部派出的官員,相信他有更深的感觸。

但戴奧尼亞使者團所不知道的是:讓羅馬兒童從小接受軍事訓練一直就是羅馬的傳統,但是讓他們從小練習羅馬人的作戰方式和戰術,卻是從近十年纔開始的。

十年前,羅馬在阿里亞河畔慘敗於高盧人,並最終被高盧人佔據了家園。這個慘痛的教訓,讓羅馬人意識到自己作戰方式的不足,獨裁官卡米盧斯經過一番調查和思索之後,對羅馬軍隊進行了軍事改革。

他學習凱爾特人的戰術,先是將羅馬軍隊以前的類似希臘的大方陣陣型改成多個小方陣(即中隊),一個軍團有50箇中隊,可以實施分頭突擊,使得以前臃腫笨拙的的羅馬軍團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其次,改變了軍團中戰士配置的原則。以往的軍事傳統是富有的、裝備好的公民在前列,較貧窮的公民處於後列,現在則按照年齡和受訓練的程度進行列陣。第一列是年輕人、第二列是壯年的士兵、後備的第三列則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

第三,改進了士兵進攻和防禦的武器。鐵製頭盔代替了皮盔,皮製長盾代替了木盾,鐵製槍頭代替了青銅槍頭,皮製胸甲也多被鍊甲所代替……當然,這其中迦太基的援助起了很大作用,讓很多貧窮的士兵也可以使用由元老院分配的制式裝備,從而擴大了兵源,當然戰後要歸還。

第四,強調了外出作戰時要建設堅固而舒適的營地……

雖然羅馬傳統的軍事戰術已經實行了上百年,但一直在戰鬥中成長的羅馬人一旦發現這種軍事改革有利於他們作戰,很快就開始推行,從成年公民到兒童幾乎都在抓緊一切空餘的時間進行訓練,以期儘早的熟悉新的裝備和戰術,並且它早已經開始產生明顯的效果。這些年,羅馬對周邊勢力的戰鬥中幾乎是保持着全勝。

由於戴弗斯的重視,戴奧尼亞軍務部也對羅馬現在的軍制情況有所瞭解,他們驚奇的發現羅馬人的這些軍事改革竟然跟戴奧尼亞重步兵的軍事戰術很相似,他們都認爲羅馬人一定是偷學了戴奧尼亞的戰法,這一次派官員進入使者團,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親眼見證一下羅馬軍隊。

過了大競技場,再向北走,街區的情況又有了變化,不但道路真寬了,垃圾變少了。連住宅也變得豪華起來。雖然還是有簡陋的房屋夾雜其間,其房屋的排列還是有些無序,但是紅磚白牆的大宅院明顯的增多了,尤其是在道路南北兩側不遠的兩座不太高、看似面積卻頗大的山丘上這樣的住宅更多。

一名來自於戴奧尼亞戶籍部的使者團官員裝作好奇的問道:“這裡是富人區?”

米努修斯聽出了他的話中之意:之前是垃圾滿地環境糟糕的貧民區,這裡是環境不錯、住宅不錯的富人區,羅馬城區內窮人和富人差距如此明顯?!

他機智的回答道:“每一個城邦都有窮人和富人,窮人和富人之間總免不了衝突。這是難以避免的,羅馬也一樣。但不同的是,羅馬民衆爭吵歸爭吵,一旦公民大會通過了決議,我們就會齊心協力的去共同完成……”

說到這裡,他看向道路兩側的山丘,神情認真的說道:“在這兩座山丘上所住的並不都是富人,但他們大多是羅馬城最早的建城者和早期的公民氏族,他們曾經爲城邦貢獻更多,現在也同樣是願意爲了城邦犧牲更多的一羣人!”

米努修斯手指着左側的山丘:“這是帕爾蒂尼山。羅馬城的締造者、我們最初的國王羅慕洛斯帶着跟隨他的民衆一開始就居住在這座山上。”

然後他又指向右邊的山丘:“這是西里歐山。200年前曾經是我們拉丁人的中心——阿爾巴.隆加被我們羅馬擊敗,它的居民並沒有成爲俘虜,而是受到邀請,移居到了這座山上,成爲了羅馬公民!”

塔皮魯斯敏銳的感覺到米努修斯說話時骨子裡透出的驕傲,下意識的問了一句:“請問你家是住在哪裡?”

米努修斯看似隨意的指了指左側的帕拉蒂尼山,實際上他沒有告訴戴奧尼亞人他的全名:米努修斯.科爾涅利烏斯.西庇阿。科爾內利烏斯是羅馬氏族名,這可是羅馬貴族中的貴族、豪門中的豪門。

塔皮魯斯顯然也感覺到了這一點,這位面帶微笑、說着一口流利的希臘語、用詞文雅的年輕人其實身上不經意間散發着貴族的氣息。

在戴奧尼亞王國內,當然也有一些貴族,他們都是在戴奧尼亞征服鄰近城邦的時候歸附進來的,有的甚至保留了部分土地財富而且還進入了元老院。但是在戴弗斯國王和戴奧利亞法律的嚴密控制之下,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權力,而且王國無論對貴族還是平民、老公民還是新公民基本能做到平等對待,因此象塔皮魯斯這樣奴隸出身的人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和權力。

也正因爲戴奧尼亞王國建立的時間短,以及戴弗斯強力推行的這種公平,使得塔皮魯斯在國內幾乎感覺不到階級的差異,而就在他第一次出使外邦的今天,他卻感覺到了,因此心裡突然升起一種不想跟這個年輕人說話的不適感。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懷心思的談判第一百八十六章 更繁榮的圖裡伊港第九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之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射箭比賽第十五章 克羅託內海軍的襲擾第二百二十五章 波斯王庭內亂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佔大港第一百九十二章 希伯尼安大捷第兩百八十二章 意大利中部新秩序第三百一十章 逼迫第兩百三十八章 米爾提亞斯的拒絕和服從第二十四章 新型道路第兩百三十七章 塞克利安歸來第兩百六十二章 迦錫聯手第六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四)第兩百八十八章 誓師西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阿蒂利克魯斯的野心第三百六十章 決戰塞林努斯(一)第九十五章 見習法官普萊卡第二十四章 公審第三百二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六十章 戴奧尼亞學園的學術邀請第兩百八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一章 戴奧尼亞利益第一第兩百四十四章 與斯巴達使者的交鋒(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戰前的序曲(二)第十七章 亞西斯特斯述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勝之後第兩百四十六章 離開第一百七十八章 克羅託內會戰(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持續作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泰格亞會戰(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伊阿宋回返第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十三章 弓箭戰第五十六章 第二次克羅託內戰爭爆發第五十八章 阿卡德米學園第八十二章 第一場大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要塞攻防(續)第兩百八十七章 西普洛斯的建議第九十九章 戰爭序幕第四十一章 藏在傳說中的秘密第六章 採石第兩百五十四章 傑拉會戰(四)第二章 重新結盟第二十三章 處置卡烏蒂尼人的討論第兩百一十六章 暴亂(三)第一百八十章 德爾斐降服第十九章 增稅?(續)第一百零五章 危險,赫拉克利亞!第三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一)第三十五章 戴奧尼亞橄欖球總決賽開幕式(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摧毀哈德魯門圖姆第七十二章 戴奧尼亞的反擊計劃第八十六章 塞羅迪厄姆海戰(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回拜占庭第三百二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四十章 南意同盟的建立第十章 戴奧尼亞學園見聞第二十五章 國王與軍務大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騎牆的底比斯第一百二十四章 王者歸來續第二十一章 回憶梅普往事(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塔波薩庫斯大會戰(六)第十三章 原來啤酒是埃及人發明的第八十二章 安勒恩丘陵之戰(一)第三十九章 各自的謀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克羅託內會戰(五)第七十章 戴奧尼亞的應對第一百五十九章 羅馬行政官員的任命(續)第三百八十四章 狄多與哈卡第五十六章 攻城和救援第十六章 衝突第兩百七十章 薩特尼庫姆歸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坎帕尼亞的災難第三百七十章 正宗的圖裡伊泡澡方式第兩百一十七章 克敵期限第四十三章 奇襲(三)第二十八章 戰後的元老院會議(一)第兩百七十八章 弩炮攻防第二十五章 公審與新法案第九十一章 庫諾戈拉塔的警惕第四章 第一次元老院會議(四)第三十四章 護衛隊第一百六十九章 說服第兩百五十六章 落井下石第二百章 勸降(一)第五十二章 戴奧尼亞軍議(一)第七十八章 衝突第三十九章 戴奧尼亞vs羅馬(八)第九十六章 拉馬託河會戰(五)第五章 信徒卡爾狄阿斯第十四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十三章 色諾芬(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次突襲第十八章 城陷第六十三章 在北部邊境的戴奧尼亞軍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服斯巴達第二十九章 阿貝尼魯姆人第十八章 目標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懷心思的談判第一百八十六章 更繁榮的圖裡伊港第九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之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射箭比賽第十五章 克羅託內海軍的襲擾第二百二十五章 波斯王庭內亂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佔大港第一百九十二章 希伯尼安大捷第兩百八十二章 意大利中部新秩序第三百一十章 逼迫第兩百三十八章 米爾提亞斯的拒絕和服從第二十四章 新型道路第兩百三十七章 塞克利安歸來第兩百六十二章 迦錫聯手第六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四)第兩百八十八章 誓師西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阿蒂利克魯斯的野心第三百六十章 決戰塞林努斯(一)第九十五章 見習法官普萊卡第二十四章 公審第三百二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六十章 戴奧尼亞學園的學術邀請第兩百八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一章 戴奧尼亞利益第一第兩百四十四章 與斯巴達使者的交鋒(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戰前的序曲(二)第十七章 亞西斯特斯述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勝之後第兩百四十六章 離開第一百七十八章 克羅託內會戰(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持續作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泰格亞會戰(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伊阿宋回返第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十三章 弓箭戰第五十六章 第二次克羅託內戰爭爆發第五十八章 阿卡德米學園第八十二章 第一場大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要塞攻防(續)第兩百八十七章 西普洛斯的建議第九十九章 戰爭序幕第四十一章 藏在傳說中的秘密第六章 採石第兩百五十四章 傑拉會戰(四)第二章 重新結盟第二十三章 處置卡烏蒂尼人的討論第兩百一十六章 暴亂(三)第一百八十章 德爾斐降服第十九章 增稅?(續)第一百零五章 危險,赫拉克利亞!第三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一)第三十五章 戴奧尼亞橄欖球總決賽開幕式(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摧毀哈德魯門圖姆第七十二章 戴奧尼亞的反擊計劃第八十六章 塞羅迪厄姆海戰(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回拜占庭第三百二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四十章 南意同盟的建立第十章 戴奧尼亞學園見聞第二十五章 國王與軍務大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騎牆的底比斯第一百二十四章 王者歸來續第二十一章 回憶梅普往事(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塔波薩庫斯大會戰(六)第十三章 原來啤酒是埃及人發明的第八十二章 安勒恩丘陵之戰(一)第三十九章 各自的謀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克羅託內會戰(五)第七十章 戴奧尼亞的應對第一百五十九章 羅馬行政官員的任命(續)第三百八十四章 狄多與哈卡第五十六章 攻城和救援第十六章 衝突第兩百七十章 薩特尼庫姆歸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坎帕尼亞的災難第三百七十章 正宗的圖裡伊泡澡方式第兩百一十七章 克敵期限第四十三章 奇襲(三)第二十八章 戰後的元老院會議(一)第兩百七十八章 弩炮攻防第二十五章 公審與新法案第九十一章 庫諾戈拉塔的警惕第四章 第一次元老院會議(四)第三十四章 護衛隊第一百六十九章 說服第兩百五十六章 落井下石第二百章 勸降(一)第五十二章 戴奧尼亞軍議(一)第七十八章 衝突第三十九章 戴奧尼亞vs羅馬(八)第九十六章 拉馬託河會戰(五)第五章 信徒卡爾狄阿斯第十四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十三章 色諾芬(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次突襲第十八章 城陷第六十三章 在北部邊境的戴奧尼亞軍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服斯巴達第二十九章 阿貝尼魯姆人第十八章 目標